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4^+T细胞的分裂与表面标志和细胞因子产生相关性的探讨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滨燕 朱兆玲 吴长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587-590,595,共5页
目的 :阐明抗原特异性CD4 + T细胞的分裂、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和细胞因子产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T细胞受体转基因小鼠 (DO11、10 )的脾和淋巴结中分离CD4 + T细胞。在抗原提呈细胞存在的情况下 ,经OVA多肽抗原刺激后 ,检测细胞的分裂... 目的 :阐明抗原特异性CD4 + T细胞的分裂、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和细胞因子产生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T细胞受体转基因小鼠 (DO11、10 )的脾和淋巴结中分离CD4 + T细胞。在抗原提呈细胞存在的情况下 ,经OVA多肽抗原刺激后 ,检测细胞的分裂、表型和细胞因子的产生。结果 :经抗原刺激 3天后 ,CD4 + T细胞分裂 1~ 5次 ,细胞膜表面抗原CD2 5、CD4 4的表达随着细胞的分裂而增加 ,相反 ,CD6 2L和CD6 9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递减。细胞因子IFN γ、IL 4和IL 10随着细胞分裂次数的增加而递增。IL 12促进细胞的分裂 ,增加IFN γ的产生 ,抑制IL 4和IL 10的产生。结论 :当CD4 + T细胞活化后 ,随着细胞的分裂 ,其细胞膜表面分子的表达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均发生质和量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T细胞 细胞分裂 THL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和CpG疫苗佐剂体内对特异性CD4^+T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杨滨燕 吴长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03-807,共5页
目的:观察IL-12和CpG作为疫苗佐剂在体内促进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的分化和IFN-γ的产生异同。方法:自CD4+T细胞受体转基因(TCR-Tg)小鼠脾和淋巴结分离CD4+T细胞,体外利用CFSE进行标记,然后被动输给相同基因的正常小鼠。经OVA、OVA+IL-12... 目的:观察IL-12和CpG作为疫苗佐剂在体内促进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的分化和IFN-γ的产生异同。方法:自CD4+T细胞受体转基因(TCR-Tg)小鼠脾和淋巴结分离CD4+T细胞,体外利用CFSE进行标记,然后被动输给相同基因的正常小鼠。经OVA、OVA+IL-12或OVA+CpG免疫后,观察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的组织分布,IFN-γ的表达以及与细胞分裂之间的关系。结果:未经OVA抗原免疫的小鼠,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未见有增殖反应。当经OVA抗原免疫后,可见脾和肺组织中细胞增殖;IFN-γ+细胞在脾脏、淋巴结和肺组织表达的阳性率很低,其范围为0.93%~2.17%。当经OVA+IL-12免疫后,IL-12促进IFN-γ的表达,阳性率为4.53%~26.79%;而经OVA+CpG免疫后,CpG只促进淋巴结中IFN-γ的表达(3.84%)。IFN-γ表达的细胞主要为分裂3~5次的细胞。结论:IL-12和CpG作为疫苗佐剂均可促进IFN-γ产生,促进细胞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2 CPG 疫苗 佐剂 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外周血NK细胞亚群、表型和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34
3
作者 吴长有 刘杰 +1 位作者 杨滨燕 Mario Roedere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83-486,共4页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NK细胞的异质性和生物学特征。方法:利用多种标记抗体进行细胞表面和细胞内细胞毒效应分子染色,再利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分析NK细胞亚群的多样性和生物学特征。结果:NK细胞可分为CD56+、CD56+CD16+和CD16+三... 目的:探讨人外周血NK细胞的异质性和生物学特征。方法:利用多种标记抗体进行细胞表面和细胞内细胞毒效应分子染色,再利用流式细胞仪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分析NK细胞亚群的多样性和生物学特征。结果:NK细胞可分为CD56+、CD56+CD16+和CD16+三个亚群。所有CD56+NK细胞均表达CD95,但表达水平的高(CD95bright)和低(CD95dim)不同。在CD95bright和CD8+细胞亚群中有43.5%的细胞同时表达颗粒酶B和穿孔素。而CD56+CD16+和CD16+细胞表达CD95均为CD95bright,同时表达颗粒酶B(83.6%)和穿孔素(89.8%)。结论:NK细胞乃异质性群体,随着CD56表达减少和CD16表达增加,其生物效应功能逐渐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细胞 CD56 CD16 穿孔素 颗粒酶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外周血NKT细胞亚群表型及生物学特征 被引量:9
4
作者 李子涛 杨滨燕 吴长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目的:观察正常人周围血NKT细胞的频率、表型特征及功能,进一步了解NKT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分离正常成年人PBMCs,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CRvβ11、CD4、CD8、CD45RA、CD62L、CCR7等表面分子的表达;PMA+Ionomycin刺激PBMCs后... 目的:观察正常人周围血NKT细胞的频率、表型特征及功能,进一步了解NKT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分离正常成年人PBMCs,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CRvβ11、CD4、CD8、CD45RA、CD62L、CCR7等表面分子的表达;PMA+Ionomycin刺激PBMCs后,检测细胞因子的产生。结果:正常成年人周围血CD3+TCRvβ11+NKT细胞的平均频率为0.35%,其范围为0.11%~1.20%。根据CD4和CD8分子的表达,可将CD3+TCRvβ11+NKT细胞分为CD4+、CD8+、CD4-CD8-三个亚群,分别为56.24%、25.82%、16.47%。此外多数CD3+TCRvβ11+NKT细胞表达CD45RA,近半数细胞表达CD62L,少数细胞表达CCR7。细胞因子表达的结果显示,经PMA和Ionomycin刺激后,近30%的CD3+TCRvβ11+NKT细胞分泌IFN-γ,6.9%的细胞分泌IL-4。CD4+NKT细胞产生IL-4的量要明显高于CD8+NKT细胞,但IFN-γ的表达二者没有明显差别。重要的是初始和记忆性NKT细胞都能产生细胞因子,以记忆性NKT细胞为主。结论:正常人周围血中CD3+TCRvβ11+NKT细胞的频率很小,但其表型复杂,产生细胞因子IFN-γ和IL-4的频率高,参与免疫调节及免疫应答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T细胞 亚群 表型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血中CD3^+ TCRvα24^+与CD3^+ TCRvβ11^+ NKT细胞之间的差异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子涛 杨滨燕 吴长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49-953,共5页
目的:比较正常人周围血中CD3+TCRvβ11+NKT细胞和CD3+TCRvα24+NKT细胞在频率、亚群、表型特征及功能方面的异同,以进一步了解NKT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分离正常成年人PBMCs,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CRvα24、TCRvβ11、CD4、... 目的:比较正常人周围血中CD3+TCRvβ11+NKT细胞和CD3+TCRvα24+NKT细胞在频率、亚群、表型特征及功能方面的异同,以进一步了解NKT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方法:分离正常成年人PBMCs,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CRvα24、TCRvβ11、CD4、CD8、CD45RA、CD62L和CCR7表面分子的表达;PMA+Ionomyc in刺激PBMCs后,检测CD3+TCRvα24+、CD3+TCRvβ11+NK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IL-4和IFN-γ的情况。结果:PBMCs中CD3+TCRvα24+和CD3+TCRvβ11+NKT细胞的平均频率分别为0.63%和0.43%,NKT细胞频率的个体差异较大,少数细胞同时表达TCRvα24和TCRvβ11;根据CD4和CD8分子的表达,PBMCs中CD3+TCRvα24+NKT细胞可分为CD4+、CD8+、CD4-CD8-3个亚群,平均频率分别为64.35%、19.04%、17.18%,CD3+TCRvβ11+NKT细胞同样可分为CD4+、CD8+、CD4-CD8-3个亚群,其平均频率分别为53.69%、18.99%、29.74%,相应各亚群之间无显著差异;CD45RA+CD3+TCRvβ11+NKT细胞的频率(71.14%)要高于CD45RA+CD3+TCRvα24+NKT细胞的频率(46.55%),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CD62L+CD3+TCRvα24+NKT(46.26%)对CD62L+CD3+TCRvβ11+NKT(42.36%)以及CCR7+CD3+TCRvα24+NKT(9.24%)对CCR7+CD3+TCRvβ11+NKT(8.22%)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细胞因子检测的结果表明CD3+TCRvα24+NKT细胞和CD3+TCRvβ11+NKT细胞产生的IL-4(13.01%对6.62%)和IFN-γ(38.12%对26.95%)的总体水平间无显著性差异,但是IFN-γ+IL-4+CD3+TCRvα24+NKT细胞的平均频率(12.65%)要高于IFN-γ+IL-4+CD3+TCRvβ11+NKT细胞的平均频率(3.02%),且二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人周围血中CD3+TCRvα24+NKT细胞和CD3+TCRvβ11+NKT细胞在频率、表型及产生细胞因子方面均有一定差异,总体来看,二者频率虽小但表型复杂,产生细胞因子IFN-γ和IL-4的水平高,参与免疫调节及免疫应答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T细胞 频率 亚群 表型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依赖于TRAIL途径增强NK细胞对Jurkat细胞的杀伤功能 被引量:3
6
作者 付笑迎 杨滨燕 +2 位作者 黄俊琪 龙喜贵 吴长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926-929,共4页
目的:探讨IL-12增强正常人NK细胞对Jurkat细胞杀伤功能的相关机制。方法:纯化正常人NK细胞,分为加或不加IL-12两个刺激组,通过基因芯片筛选差异基因,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在单个细胞水平检测相关杀伤分子的表达。结果:基因芯片系统结果显示I... 目的:探讨IL-12增强正常人NK细胞对Jurkat细胞杀伤功能的相关机制。方法:纯化正常人NK细胞,分为加或不加IL-12两个刺激组,通过基因芯片筛选差异基因,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在单个细胞水平检测相关杀伤分子的表达。结果:基因芯片系统结果显示IL-12刺激组和未刺激组相比,17种基因具有显著性差异(fold change≥10),其中5种基因上调,12种基因下调。在IL-12的刺激作用下,TRAIL的表达在CD56+CD16+和CD56-CD16+NK细胞上显著增加。同时,Jurkat细胞亦高表达TRAIL受体TRAIL-R2(DR5)。TRAIL中和抗体RIK-2可以阻断IL-12诱导的NK细胞对Jurkat细胞的杀伤功能。结论:TRAIL是IL-12增强正常人NK细胞对Jurkat细胞杀伤功能的主要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细胞 IL-12 TRAIL JURKAT细胞 杀伤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rdU掺入与T细胞的活化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丽 池沛冬 +2 位作者 孟锐 杨滨燕 吴长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72-75,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增殖(BrdU掺入)与T细胞的活化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关系。方法:正常人PBMC经PMA+Ionomycin刺激不同时间,在培养结束前1 h加入BrdU,利用抗BrdU以及多种抗细胞表面和抗细胞因子抗体标记,FCM检测。结果:... 目的:探讨利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增殖(BrdU掺入)与T细胞的活化及细胞因子表达的关系。方法:正常人PBMC经PMA+Ionomycin刺激不同时间,在培养结束前1 h加入BrdU,利用抗BrdU以及多种抗细胞表面和抗细胞因子抗体标记,FCM检测。结果:体外刺激PBMC 48 h后,可见T细胞有BrdU掺入,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掺入率没有明显增加。对比分析BrdU掺入与活化分子表达的关系表明,CD69在刺激后8 h达高峰,而CD25则需要24 h后达到高峰。另外,BrdU掺入与细胞因子表达没有明显关系,当PBMC刺激后8 h,即有大量IFN-γ的表达,而当培养时间延长到24、48和72 h后,IFN-γ的表达没有明显改变。OKT3+antiCD28刺激T细胞后BrdU的阳性率高于PMA+Ionomycin刺激的T细胞,CD8+T细胞掺入率高于CD4+T细胞。结论:利用FCM检测BrdU+细胞可以用于评价T细胞的增殖反应,但在多克隆刺激的条件下,只有少数细胞发生增殖,并且BrdU掺入率受刺激剂种类和时间的影响,BrdU掺入与活化分子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均没有明显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DU 增殖 流式细胞仪 细胞活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IL-12决定人PBMC产生干扰素γ的水平(英) 被引量:5
8
作者 孙晗笑 杨滨燕 +2 位作者 李波 娄阁 吴长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28-232,共5页
目的:IFN-γ是由被有丝分裂原或抗原所激活的T细胞和NK细胞所产生,它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活性,现认为IL-12(外源性)是诱导 IFN-γ产生的强诱导剂,并可促进静息 CD4+T细胞朝向 Th1表型分化,即诱导细胞免... 目的:IFN-γ是由被有丝分裂原或抗原所激活的T细胞和NK细胞所产生,它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活性,现认为IL-12(外源性)是诱导 IFN-γ产生的强诱导剂,并可促进静息 CD4+T细胞朝向 Th1表型分化,即诱导细胞免疫。目的是为了解由PBMC产生的内源性IL-12是否在体外可诱导IFN-γ的产生及通过何机制诱导细胞免疫。方法:用抗CD3抗体、PHA、抗CD3抗体加抗CD28抗体和抗原(MLC)来检测被刺激的PBM细胞的IFN-γ的产生,同时也用IL-12和IL-12Rβ1的中和抗体来抑制IFN-γ的产生。结果:激活的人PBM中IFN-γ分泌依赖于内源性IL-12的产生,而且激活的T细胞可诱导APC细胞产生IL-12,此过程是通过T细胞表面的CD40L和APC的CD40相互作用而实现。结论:这些结果提示,内源性IL-12在正常宿主抗细胞内抗原的感染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在某些形式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的免疫病理发生中也起中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2 IFN-Γ CD40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1细胞亚群和Th1记忆细胞在体内的功能和组织分布 被引量:2
9
作者 吴长有 杨滨燕 朱兆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525-530,共6页
目的 :检测抗原特异性Th1细胞亚群和记忆性Th1细胞在体内的功能和分布。方法 :抗原特异性Th1细胞在体外分化的不同时期 ,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同时检测细胞因子IL 2、IFN γ和IL 4的表达和细胞膜表面分子表达。将标记的初始CD4 + T细胞和Th... 目的 :检测抗原特异性Th1细胞亚群和记忆性Th1细胞在体内的功能和分布。方法 :抗原特异性Th1细胞在体外分化的不同时期 ,在单个细胞水平上同时检测细胞因子IL 2、IFN γ和IL 4的表达和细胞膜表面分子表达。将标记的初始CD4 + T细胞和Th1细胞被动输给小鼠后 ,观察Th1记忆细胞在体内组织器官的分布和IFN γ的产生。结果 :根据细胞因子产生的不同 ,可将Th1细胞分为不同的亚群。随着Th1细胞分化次数的增加 ,IFN γ产生细胞的百分率也随之增加 ,但IL 2阳性细胞的百分率下降。CD6 2L随着Th1细胞分化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当细胞被动输给小鼠 2周后 ,初始CD4 + T细胞几乎等数量地分布于淋巴结、脾和肺组织 ,随着Th1细胞分化次数的增加 ,效应 记忆T细胞优先地分布于非淋巴器官肺组织。当再次受到抗原刺激后 ,迅速产生IFN γ。结论 :Th1细胞是一群非均一细胞 ,效应 记忆性Th1细胞在细胞膜分子标记、组织器官的分布和功能等方面均与初始CD4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4^+T细胞 Th1亚群 记忆T细胞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Toll样受体激动剂对小鼠辅助性T细胞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李晓敏 +1 位作者 杨滨燕 吴长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441-144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Toll样受体(TLR)激动剂对小鼠脾细胞、树突状细胞(DC)和免疫后白细胞介素12p40(IL-12p40)和IL-6分泌的差异,进一步探讨其对辅助性T(Th)细胞功能的影响尤其是对Th1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不同剂量的TLR激动剂刺激小鼠脾细胞... 目的探讨不同的Toll样受体(TLR)激动剂对小鼠脾细胞、树突状细胞(DC)和免疫后白细胞介素12p40(IL-12p40)和IL-6分泌的差异,进一步探讨其对辅助性T(Th)细胞功能的影响尤其是对Th1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不同剂量的TLR激动剂刺激小鼠脾细胞和DC 24 h或免疫小鼠后收集不同时间点血清,用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或血清中IL-12p40和IL-6的水平。自CD4^+T细胞受体转基因(DO11.10 OVA-TCR)小鼠脾脏的CD4^+T细胞和与其具有相同背景基因BALB/c小鼠脾脏来源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将两者按1∶3混合培养,用不同浓度的TLR激动剂联合卵清蛋白(OVA)抗原肽刺激培养,收集不同时间点的上清液,ELISA检测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结果 Pam3CSK4、R848和Cp G寡核苷酸(ODN)均能明显促进脾细胞和DC产生IL-12p40和IL-6,以时间和剂量依赖的方式促进抗原特异性的CD4^+T细胞表达IFN-γ;来自明尼苏达沙门菌R595脂多糖的单磷酰脂A(MPLA-SM)诱导脾细胞产生细胞因子水平低、不能促进抗原特异性CD4^+T细胞产生IFN-γ,但可促进DC大量表达IL-12p40和IL-6。四种TLR激动剂免疫小鼠后均能明显促进IL-12p40和IL-6产生。结论不同TLR激动剂作用于脾细胞、DC和免疫小鼠后诱导免疫应答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不同,进一步影响Th1细胞的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Toll样受体激动剂 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逆转顺铂对人NK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及其机制 被引量:8
11
作者 沈娟 吴琼丽 +1 位作者 杨滨燕 吴长有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872-877,共6页
目的:探讨IL-12逆转化疗药物对NK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及其机制。方法:纯化的NK细胞在PMA和Ionomycin刺激条件下、加或不加化疗药物顺铂(cisplatin,DDP)和IL-12,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和TNF-α的分泌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IFN-γ和T... 目的:探讨IL-12逆转化疗药物对NK细胞免疫功能的抑制及其机制。方法:纯化的NK细胞在PMA和Ionomycin刺激条件下、加或不加化疗药物顺铂(cisplatin,DDP)和IL-12,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和TNF-α的分泌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IFN-γ和TNF-α、肿瘤坏死因子相关的凋亡诱导配体(TNF-related apoptosis inducing ligand, TRAIL)和转录因子(T-bet和pSTAT-4)的表达百分率;纯化NK细胞加或不加化疗药物和IL-12预处理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白血病Jurkat细胞株的杀伤效应。结果:化疗药物明显抑制NK细胞分泌IFN-γ、TNF-α以及TRAIL的表达,IL-12可以明显逆转DDP对NK细胞分泌IFN-γ、TNF-α和TRAIL的抑制(P<0.05或P<0.01)。DDP抑制IFN-γ和TNF-α的转录因子p-STAT-4的表达,而IL-12通过上调磷酸化STAT-4恢复了NK细胞的IFN-γ和TNF-α的分泌功能(P<0.01)。杀伤实验显示,DDP抑制N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Jurkat的杀伤,而IL-12通过上调TRAIL恢复NK细胞的杀伤功能(P<0.05或P<0.01)。结论:化疗药物DDP抑制NK细胞的杀伤功能以及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的分泌,IL-12通过上调TRAIL和转录因子STAT-4的磷酸化恢复NK细胞的免疫功能,为临床应用IL-12重建肿瘤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细胞 顺铂 IL-12 免疫抑制 JURKAT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有助于化疗药物处理后肿瘤患者及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重建 被引量:7
12
作者 沈娟 池沛东 +3 位作者 张飞 谢淑华 杨滨燕 吴长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89-295,共7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是否能够恢复化疗药物对肿瘤患者和小鼠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分离顺铂化疗前后肿瘤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抗CD3抗体和抗CD28抗体共刺激条件下,加或不加IL-12。培养后,ELISA检测上清中...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是否能够恢复化疗药物对肿瘤患者和小鼠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方法分离顺铂化疗前后肿瘤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抗CD3抗体和抗CD28抗体共刺激条件下,加或不加IL-12。培养后,ELISA检测上清中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亚群T细胞IFN-γ的水平。建立顺铂毒性小鼠模型,采用以上方法检测IFN-γ、TNF-α水平。结果肿瘤患者产生的IFN-γ和TNF-α显著低于正常人;与化疗前患者相比,化疗后患者IFN-γ和TNF-α的产生明显减少,IL-12可以显著增强IFN-γ和TNF-α的产生;T细胞亚群分析的结果表明,IL-12可以恢复化疗后CD4^+T细胞和CD8^+T细胞中IFN-γ的水平。小鼠体内实验证明,化疗药物抑制小鼠T细胞的免疫功能,IL-12能完全恢复T细胞免疫功能。结论化疗药物抑制肿瘤患者和小鼠细胞的免疫应答,而IL-12能够恢复化疗药物对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从而对肿瘤化疗患者重建免疫功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2(IL-12) 顺铂 免疫恢复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膀胱组织中驻留αβΤ和γδΤ细胞表型和细胞因子表达的探讨
13
作者 万顺巧 吴琼丽 +2 位作者 康双朋 杨滨燕 吴长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67-1172,1177,共7页
目的:探讨小鼠膀胱组织中T细胞的表型和细胞因子表达。方法:获取小鼠膀胱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膀胱组织中T细胞的比例、趋化因子受体和细胞因子的表达。HE染色观察膀胱结构,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观察正常小鼠与MB49原位肿瘤小鼠... 目的:探讨小鼠膀胱组织中T细胞的表型和细胞因子表达。方法:获取小鼠膀胱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膀胱组织中T细胞的比例、趋化因子受体和细胞因子的表达。HE染色观察膀胱结构,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观察正常小鼠与MB49原位肿瘤小鼠膀胱组织中CD3^(+)T和γδΤ细胞的分布。结果:正常小鼠膀胱中含有组织驻留记忆T细胞,表达记忆分子CD44和组织驻留标志分子CD69和CD103,其中γδΤ细胞的比例显著高于外周血并高表达趋化因子受体CXCR3和细胞因子IL-17、TNF-α。与正常膀胱组织相比,MB49原位肿瘤小鼠膀胱组织中CD4^(+)T细胞显著降低,CD8^(+)T和γδΤ细胞比例显著升高,并高表达IFN-γ。此外,γδΤ细胞还显著高表达IL-17和TNF-α。结论:小鼠膀胱组织中具有组织驻留记忆αβΤ和γδΤ细胞,且表达细胞因子IFN-γ,IL-17和TNF-α,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膀胱癌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组织 组织驻留记忆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膀胱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