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邓州市智慧农业在夏粮生产中的应用实践与思考 被引量:1
1
作者 彭亚萍 李占 +3 位作者 杨浩田 王达 秦乃群 冀洪策 《农业科技通讯》 2024年第1期130-132,共3页
邓州市智慧农业中心通过搭建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夏粮生产中适时开展土壤墒情监测、苗情遥感监测、气象灾害预警、病虫信息发布、农机作业调度等服务,实现了夏粮节本增效,充分体现了“智慧”服务的功能和效果。... 邓州市智慧农业中心通过搭建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在夏粮生产中适时开展土壤墒情监测、苗情遥感监测、气象灾害预警、病虫信息发布、农机作业调度等服务,实现了夏粮节本增效,充分体现了“智慧”服务的功能和效果。本文作者通过应用实践,总结不足,提出了“拓展农业信息资源,建立统一农业信息库;延伸应用服务领域,开展专业化信息服务;扩大监测农田区域,实施精准化生产管理;创新科研应用结合,制定好技术应用模型”等方面的应用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慧农业 小麦 应用 思考 邓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合成金红石TiO_2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英文) 被引量:9
2
作者 刘佳 杨浩田 +2 位作者 张敬波 周晓文 林原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08-412,共5页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在室温下通过水解沉淀法合成了金红石型TiO2纳米粒子;用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反应温度、酸度以及酸的种类对形成TiO2晶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酸度、低温度以及Cl-有助于金红石相的生成.在相同条件下加入一定量P... 以钛酸四丁酯为前驱体,在室温下通过水解沉淀法合成了金红石型TiO2纳米粒子;用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反应温度、酸度以及酸的种类对形成TiO2晶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酸度、低温度以及Cl-有助于金红石相的生成.在相同条件下加入一定量P105(EO37PO56EO37)三嵌段聚合物制备出一种金红石型粗糙聚集球.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表明这种粗糙聚集球直径大约350nm,比表面积测试(BET)及紫外漫反射测试发现粗糙球在保持较大比表面积的同时有散射效应.此粗糙球与20nmTiO2粒子以质量分数25%混合作为工作电极的散射层并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电池效率达到7.27%,较不加粗糙球的效率提高17%;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在保持工作电极染料吸附量基本不变的条件下粗糙球提高光散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二氧化钛 金红石 散射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改性沥青密封胶的组成优化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夏慧芸 杨浩田 +2 位作者 卢昌杰 宋莉芳 牛艳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36-145,共10页
改性沥青类密封胶修补效果优异、生产成本较低,已被广泛应用于裂缝修补,但仍存在黏结性、柔韧性和耐久性不足的问题。热塑性硫化硅橡胶(TPSiV)兼具有硅橡胶结构稳定、耐候性佳和热塑性聚氨酯高强度、高弹性等优势,表现出优异的黏结性、... 改性沥青类密封胶修补效果优异、生产成本较低,已被广泛应用于裂缝修补,但仍存在黏结性、柔韧性和耐久性不足的问题。热塑性硫化硅橡胶(TPSiV)兼具有硅橡胶结构稳定、耐候性佳和热塑性聚氨酯高强度、高弹性等优势,表现出优异的黏结性、耐久性、柔韧性以及高低温稳定性。本研究以90#基质沥青为主要原料,首先采用糠醛抽出油(FEO)对TPSiV进行预溶胀处理,再采用高速剪切法,通过添加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SBS)、废旧胶粉(CR)、CaCO_(3)等改性剂,制备得到一系列高效复合改性沥青密封胶。系统研究SBS、TPSiV、CR掺量和CR粒径对改性沥青密封胶各项性能的影响,最终通过密封胶全套的路用指标对配方进行验证。采用软化点差值法表征了该密封胶的热储存稳定性,用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TPSiV和TPSiV改性沥青的微观结构,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对沥青改性前后的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BS掺量的增大显著提高了其高温性能,推荐掺量为3%;TPSiV提高了密封胶的柔韧性和粘结性,最佳掺量为3%;随着CR粒径减小,高温性能提高,低温性能下降,选择40目作为最佳粒径;随着CR掺量增加,改性沥青高温性能得到改善,最佳掺量为22%。该密封胶最佳配方SBS∶TPSiV∶CR∶CaCO_(3)∶FEO质量比5∶3∶22∶5∶3,满足储存稳定性要求;TPSiV具有粗糙的表面结构,表面附着有硅橡胶微粒,有利于后期与沥青粘附,且TPSiV在复合改性沥青中分散均匀,TPSiV复合改性沥青中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同时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塑性硫化硅橡胶 沥青密封胶 道路裂缝 热储存稳定性 低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出土新石器时期摇响器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浩田 《人文天下》 2020年第8期91-95,共5页
在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中,发现有一些体内中空的器物,内含小石子、陶丸或沙粒,以手摇之可沙沙作响,研究者将这类器物称为"响器"、"摇响器",其制作材料以陶质最常见,因此亦常被称为"陶响器"... 在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出土的实物中,发现有一些体内中空的器物,内含小石子、陶丸或沙粒,以手摇之可沙沙作响,研究者将这类器物称为"响器"、"摇响器",其制作材料以陶质最常见,因此亦常被称为"陶响器"。河南舞阳贾湖村遗址龟甲响器1出土后,证实陶土并非制作此类器物的唯一材料,故而本文以"摇响器"称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石器时期 响器 舞阳贾湖 制作材料 新石器时代考古 黄河流域 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