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轧钢油泥与典型危废配伍焚烧特性研究
1
作者 杨浩冉 艾泽健 +3 位作者 谢斌 李谦 周文浩 李海龙 《燃烧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15,共8页
针对多源危险废物在协同焚烧过程中存在复杂的燃烧特性和交互反应,通过原料配伍和热重实验研究了轧钢油泥、油漆渣和树脂共混物的燃烧特性、动力学参数及相互作用,并通过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预测协同作用效果.研究表明:油泥Ⅰ、... 针对多源危险废物在协同焚烧过程中存在复杂的燃烧特性和交互反应,通过原料配伍和热重实验研究了轧钢油泥、油漆渣和树脂共混物的燃烧特性、动力学参数及相互作用,并通过建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ANN)预测协同作用效果.研究表明:油泥Ⅰ、油泥Ⅱ、油漆渣、废树脂质量分数分别为20%、25%、40%和15%时共混物综合燃烧性能最佳,其最大失重速率为9.77%/min,并且提高加热速率有利于提升共混物燃烧性能.由动力学分析得到配伍3共混物活化能的变化趋势,在转化率为0.5时达到最大,随后急剧减小.此外,ANN 9-10模型的训练和测试R 2高达0.99,通过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基本满足对相互作用效果的预测,该模型可以逆向指导和优化实验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轧钢油泥 配伍 燃烧特性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局自适应有向图的行人轨迹预测 被引量:1
2
作者 孔玮 刘云 +2 位作者 李辉 崔雪红 杨浩冉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905-1916,共12页
由于行人交互的复杂性和周围环境的多变性,行人轨迹预测仍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然而,基于图结构的方法建模行人之间的交互时,存在着网络感受野小、成对行人间的相互交互对称、固定的图结构不能适应场景变化的问题,导致预测轨迹与真... 由于行人交互的复杂性和周围环境的多变性,行人轨迹预测仍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然而,基于图结构的方法建模行人之间的交互时,存在着网络感受野小、成对行人间的相互交互对称、固定的图结构不能适应场景变化的问题,导致预测轨迹与真实轨迹偏差较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全局自适应有向图的行人轨迹预测方法(pedestrian trajectory prediction method based on Global Adaptive Directed Graph,GADG).设计全局特征更新(Global Feature Updating,GFU)和全局特征选择(Global Feature Selection,GFS)分别提升空间域和时间域的网络感受范围,以获取全局交互特征.构建有向特征图,定义行人间的不对称交互,提高网络建模的方向性.建立自适应图模型,灵活调整行人间的交互关系,减少冗余连接,增强图模型的自适应能力.在ETH和UCY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最优值相比,平均位移误差降低14%,最终位移误差降低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预测 自适应图 有向图 感受野 行人轨迹 图卷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背景下IGCC系统的发展趋势及研究方法 被引量:5
3
作者 张语 郑明辉 +4 位作者 井璐瑶 肖思敏 杨浩冉 杨槐宇 范肖雅 《南方能源建设》 2022年第3期127-133,共7页
[目的]在“双碳”背景下,IGCC技术耦合低成本燃烧前CO_(2)捕集技术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方法]文章首先综述了近年来IGCC发电系统的研究现状以及开拓研究的重点方向,其次分别从燃料多样性、系统形式的优化设计以及系统仿真软件应用等三... [目的]在“双碳”背景下,IGCC技术耦合低成本燃烧前CO_(2)捕集技术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方法]文章首先综述了近年来IGCC发电系统的研究现状以及开拓研究的重点方向,其次分别从燃料多样性、系统形式的优化设计以及系统仿真软件应用等三个方面评述了现有研究的特点以及相关优化建议,最后着重介绍了结合“双碳”背景下IGCC发电系统进行深度优化的潜在优势,进而对IGCC发电系统进行了展望,重点分析了多能耦合及储能技术的应用前景与数值模拟在IGCC系统优化方面的优势。[结果]结果表明:通过多能耦合系统、多联产系统等方式,新型IGCC发电系统在低碳领域发展潜力巨大。[结论]研究结果将对IGCC发电系统的进一步研究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气化联合循环 燃料多样性 系统多样性 仿真模拟 技术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特征动态融合与信息交叉关联的3D多目标跟踪
4
作者 刘祥 秦素 +2 位作者 李辉 吴依凡 杨浩冉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3期152-158,共7页
自动驾驶场景的多样性以及目标交互的复杂性,使得3D多目标跟踪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现有方法在构建跟踪模型时,存在多模态特征未对齐、亲和度矩阵匹配度较低、目标信息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导致跟踪过程中存在漏检、轨迹碎片化、身份切换... 自动驾驶场景的多样性以及目标交互的复杂性,使得3D多目标跟踪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现有方法在构建跟踪模型时,存在多模态特征未对齐、亲和度矩阵匹配度较低、目标信息利用不充分等问题,导致跟踪过程中存在漏检、轨迹碎片化、身份切换等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模态特征动态融合和信息交叉关联的3D多目标跟踪方法。首先,提出多模态特征动态融合模块,将点云和图像进行充分融合,以获取更具代表性的融合特征。其次,利用检测和轨迹之间的距离以及目标自身的属性构建更具有辨别性的位置亲和度矩阵。最后,设计信息交叉关联模块,采用过滤的方式将外观和位置信息用于数据关联。KITTI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提出的方法取得了先进的跟踪性能,具有更好的跟踪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态融合 亲和度矩阵 数据关联 3D多目标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