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TAS柔性尺寸公差仿真的汽车前照灯支架优化
1
作者 杨泽钰 王鹏 胡超 《汽车零部件》 2024年第12期46-51,共6页
为了在设计阶段确保某车型前部区域的尺寸匹配能够满足整车尺寸技术规范,建立了前部区域的三维尺寸公差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基于零件重力和装配载荷导致的公差传递与积累,引入零件有限元模型,形成了柔性尺寸公差仿真方法。结果表明... 为了在设计阶段确保某车型前部区域的尺寸匹配能够满足整车尺寸技术规范,建立了前部区域的三维尺寸公差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基于零件重力和装配载荷导致的公差传递与积累,引入零件有限元模型,形成了柔性尺寸公差仿真方法。结果表明,传统三维尺寸公差仿真分析中假设零件为刚体,无法发现尺寸匹配风险;该车型初始设计阶段的支架无法为前照灯提供足够支撑力,导致前照灯与翼子板间隙为0.40 mm,柔性尺寸公差仿真合格率为86.70%,无法满足尺寸匹配要求;参考柔性尺寸公差仿真结果对支架结构改进优化后,前照灯与翼子板间隙为0.10 mm,柔性尺寸公差仿真合格率提升至97.85%,有效降低了汽车制造过程中的尺寸匹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寸匹配 公差仿真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挂式单轨列车通过曲线段的动力性能 被引量:4
2
作者 杨泽钰 蔡成标 +2 位作者 凌亮 何庆烈 徐翔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6-150,共5页
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和模态叠加法建立了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车桥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轨道梁布置方式、曲线半径和跨度对车桥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列车通过单线桥曲线段时,不同轨道梁布置方式对车桥动力响应影响显著,单线桥曲... 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和模态叠加法建立了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车桥耦合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轨道梁布置方式、曲线半径和跨度对车桥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列车通过单线桥曲线段时,不同轨道梁布置方式对车桥动力响应影响显著,单线桥曲线段轨道梁布置在曲线内侧可同时降低车辆和桥梁结构的横向位移;轨道梁跨中横向位移随跨度和曲线半径增大而增大,导向轮径向力可抑制轨道梁因受车辆重力作用产生的横向变形;为减小车辆与桥梁结构的横向位移,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小半径曲线段桥梁跨度宜为1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 车桥动力相互作用 数值模拟 轨道梁 曲线半径 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悬挂式单轨车桥系统动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徐翔 蔡成标 +2 位作者 何庆烈 朱胜阳 杨泽钰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9-85,共7页
为研究地震对于悬挂式单轨车桥系统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的影响,以成都双流悬挂式单轨交通试验线为对象,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悬挂式单轨车辆-轨道梁桥耦合动力学模型,将地震波以大质量法输入系统,研究不同地震动强度以及车... 为研究地震对于悬挂式单轨车桥系统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的影响,以成都双流悬挂式单轨交通试验线为对象,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悬挂式单轨车辆-轨道梁桥耦合动力学模型,将地震波以大质量法输入系统,研究不同地震动强度以及车辆不同运行速度对于悬挂式单轨车桥系统振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地震动强度增大,悬挂式单轨车桥系统各振动响应均近似呈线性规律增加,桥墩墩顶和跨中横向振动加速度受地震动强度影响明显,变化幅度较大,车体和跨中垂向振动加速度随地震动强度变化较小;随列车运行速度增大,悬挂式单轨车桥系统各振动响应增加幅度较小,走行轮轮载变动系数受行车速度影响较大,变化幅度较大;当地震动强度大于0.2g时,轨道梁跨中垂向相对位移变形较大,车体运行振动强烈;当列车运行速度大于40 km/h时,走行轮轮载变动系数大于0.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挂式单轨 地震作用 大质量法 耦合动力学 动态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