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50
1
作者 杨沿平 唐杰 周俊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1-16,共6页
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是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本文在广泛调研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影响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加快培育自主创新能力的政策及措施建议。
关键词 汽车产业 自主创新 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精密成型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刍议 被引量:7
2
作者 杨沿平 范叶 +1 位作者 钟勇 周擎坤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25-629,共5页
简述了汽车精密成型技术的内涵、特点及其在汽车制造中的地位 ,较深入地分析了目前国内外精密冲压、精密铸造、精密锻造和精密焊接技术等汽车精密成型技术的发展现状 ,并指出汽车精密成型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关键词 汽车制造 精密成型技术 锻造 焊接 发展趋势 汽车零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提高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思考 被引量:10
3
作者 杨沿平 方海峰 +1 位作者 周俊 孟先春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18-922,共5页
通过对大量实地调研资料的分析,并与汽车产业的国内外专家进行交流达成共识,针对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的现状,分析了影响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一系列增强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 汽车产业 自主创新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汽车节能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杨沿平 唐杰 +1 位作者 胡纾寒 路骏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5-19,共5页
本文分析了建立科学合理的节能评价体系对我国汽车节能的重要意义,剖析了我国汽车节能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全生命周期视角提出综合考虑"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动态度量汽车节能的评价体系及其思路,并对构建该体系... 本文分析了建立科学合理的节能评价体系对我国汽车节能的重要意义,剖析了我国汽车节能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全生命周期视角提出综合考虑"技术"和"管理"两方面动态度量汽车节能的评价体系及其思路,并对构建该体系的技术路线进行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节能评价 全生命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制创新与技术创新提高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沿平 雷飞 周俊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93-96,共4页
根据我国汽车产业自身的特点和现状,提出采用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我国汽车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思路,并给出国家汽车产业体制创新和汽车技术创新体系运作模型。
关键词 汽车产业 自主创新能力 体制创新 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报废汽车材料的回收与再利用技术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沿平 曹小华 黄智 《汽车科技》 2003年第6期8-10,共3页
分析国内外汽车材料回收与再利用的现状,并指出其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目前的状况,创新性地提出了汽车材 料回收与再利用的“3+1”运行模式,以促进汽车材料回收与再利用技术的产业化。
关键词 报废汽车材料 回收 再利用技术 环境保护 产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重汽车节能全生命周期综合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7
作者 杨沿平 唐杰 胡纾寒 《中国科技产业》 2008年第7期56-57,共2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产量迅猛增长,2007年已达880余万辆,预计2008年将达1000万辆。与此同时,中国汽车保有量近十余年来也以12%以上的年均速度持续攀升,预计2010年将突破6000万辆,2020年将突破1.5亿辆。汽车的普及大大加...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汽车产量迅猛增长,2007年已达880余万辆,预计2008年将达1000万辆。与此同时,中国汽车保有量近十余年来也以12%以上的年均速度持续攀升,预计2010年将突破6000万辆,2020年将突破1.5亿辆。汽车的普及大大加速了对能源的需求,在庞大的石油消费中,汽车每年消耗汽油、柴油占总产量的50%左右,进口原油的1/3被汽车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节能 综合评价体系 全生命周期 汽车保有量 汽车产量 石油消费 进口原油 总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车身冲压成形工艺与模具技术面临的新问题
8
作者 杨沿平 刘克进 +1 位作者 邓耀文 龚双 《汽车科技》 2004年第1期21-23,共3页
阐述了发展汽车车身冲压成形工艺与模具技术的重大意义和国内外发展现状及研发热点,并对发展轻量化车身成形工艺与模具技术的意义、主要研发内容、市场需求情况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汽车 车身 冲压 冲模 轻量化 市场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轻量化效果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3
9
作者 徐建全 杨沿平 +2 位作者 唐杰 陈轶嵩 殷仁述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0-543,共4页
对纯电动客车和燃油客车的轻量化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轻量化的节能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别,但纯电动客车轻量化还有另一收益,即可使续驶里程显著增加,从而减少动力电池的更换次数,降低电池使用成本。因此,在两种客车减少相同质... 对纯电动客车和燃油客车的轻量化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轻量化的节能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别,但纯电动客车轻量化还有另一收益,即可使续驶里程显著增加,从而减少动力电池的更换次数,降低电池使用成本。因此,在两种客车减少相同质量,为轻量化付出相同成本的条件下,纯电动客车的轻量化收益高于燃油客车。在目前动力电池成本高、关键技术尚未突破的状况下,纯电动汽车比燃油汽车对轻量化的需求更为迫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轻量化 续驶里程 成本-收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轻量化全生命周期多目标优化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徐建全 杨沿平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885-891,914,共8页
汽车轻量化虽然能够有效降低使用阶段的能耗和排放,但如果把涵盖材料获取、材料加工、零部件加工制造、整车装配、使用和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都考虑进去,轻量化并不一定节能减排,成本也可能增加。以往评价汽车产品的轻量化效果主要关... 汽车轻量化虽然能够有效降低使用阶段的能耗和排放,但如果把涵盖材料获取、材料加工、零部件加工制造、整车装配、使用和回收利用的全生命周期都考虑进去,轻量化并不一定节能减排,成本也可能增加。以往评价汽车产品的轻量化效果主要关注汽车的运行使用阶段,而未能从整个汽车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予以综合考虑,也未进行汽车轻量化全生命周期多目标优化研究。针对此问题,本文中提出在轻量化设计阶段协同考虑轻量化后的全生命周期能耗、环境排放和成本变化,并进行轻量化全生命周期多目标优化研究,达到在轻量化的同时汽车全生命周期的能耗、环境排放减少和成本不增加的目标。选取某公司生产的传统汽油车和在此平台上开发的纯电动汽车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基于静态生命周期评价模型,选择钢质量减少比例、铝质量增加比例和镁质量增加比例作为设计变量,全生命周期能耗、温室效应(GWP)和生产成本作为3个目标。通过多目标优化,当纯电动汽车和传统汽油车钢质量分别减少6.44%和6.41%、铝质量均增加1%、镁质量分别增加0.44%和0.41%时,全生命周期能耗分别减少3.20%和3.21%,GWP分别减少2.84%和2.88%,生产成本不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电动汽车 轻量化设计 生命周期分析 多目标优化 回收利用 材料替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对有色金属资源需求预测 被引量:15
11
作者 殷仁述 杨沿平 +2 位作者 谢林明 陈志林 陈元华 《资源与产业》 2016年第5期85-91,共7页
以政策目标为预测依据,对我国2016—2025年各类新能源汽车及其搭载的磷酸铁锂、镍钴锰酸锂等几类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产量和报废量分别进行预测,计算出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两种不同增速情景下,对锂、铝、铜、镍和钴5种有色金属资源的需求量。... 以政策目标为预测依据,对我国2016—2025年各类新能源汽车及其搭载的磷酸铁锂、镍钴锰酸锂等几类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产量和报废量分别进行预测,计算出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两种不同增速情景下,对锂、铝、铜、镍和钴5种有色金属资源的需求量。结果表明,在两种情景下,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生产需要消耗锂、铝、铜、镍和钴5种有色金属合计18.23万~75.73万t,其中锂0.81万~3.32万t,铝8.84万~37.36万t,铜5.20万~22.69万t,镍1.69万~6.18万t,钴1.69万~6.18万t。将预测结果与锂、铝、铜、镍和钴5种有色金属2014年国内矿产量进行比较后发现,铝基本能够满足2025年时的需求,铜、镍、钴与锂将存在不同程度的供给压力,尤其是钴与锂的供应缺口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金属 动力电池 锂需求 新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身舒适系统总线协议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智 王科 杨沿平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31-335,共5页
文中根据车身舒适系统的低成本、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等要求,对其总线拓扑及协议进行研究。首先,提出了基于CAN2.0A的舒适系统总线协议,设计了总线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应用层和网络管理层协议,并采用点对点和广播寻址相结合的寻址方式... 文中根据车身舒适系统的低成本、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等要求,对其总线拓扑及协议进行研究。首先,提出了基于CAN2.0A的舒适系统总线协议,设计了总线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应用层和网络管理层协议,并采用点对点和广播寻址相结合的寻址方式以减轻低成本MCU报文接收滤波的负荷。接着分析了分组传输、网络生命周期管理和网络监控等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案。最后,在车身舒适系统样机上进行初步试验,验证了所设计总线协议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身舒适系统 CAN总线 总线协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薄板翻边回弹试验的RBF神经网络模型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克进 杨沿平 钟志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2-494,491,共4页
对薄板内凹、外凸翻边进行了回弹试验,借助混合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从试验数据中选择训练样本,建立了回弹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分析了训练样本集的大小对模型误差的影响,指出在训练样本不少于14个的情况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 对薄板内凹、外凸翻边进行了回弹试验,借助混合水平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法从试验数据中选择训练样本,建立了回弹的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分析了训练样本集的大小对模型误差的影响,指出在训练样本不少于14个的情况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弹 试验 神经网络 训练样本集 神经网络模型 回弹试验 翻边 薄板 RBF 径向基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身骨架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克进 杨沿平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72-74,共3页
对某汽车厢体骨架结构改型后的变形量进行了检验 ,以极限扭转工况下的吊耳变形数据为输入 ,通过有限元计算得到顶窗框各角点的变形量 ,为结构改进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
关键词 车体骨架 有限元分析 变形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方海峰 杨沿平 唐杰 《上海汽车》 2007年第4期12-16,共5页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迅速攀升,安全事故频发、环境污染严重、石油能源短缺和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等负面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汽车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文章从安全、环保、节能和自主创新4个方面分析探讨我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迅速攀升,安全事故频发、环境污染严重、石油能源短缺和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等负面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汽车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文章从安全、环保、节能和自主创新4个方面分析探讨我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关措施和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业 自主创新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SUV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1
16
作者 孟先春 高丽 杨沿平 《上海汽车》 2006年第11期14-17,26,共5页
分析了国内高、中、低档SUV的现状,通过剖析不同SUV产品和企业的情况,阐述不同档次SUV目前面临的不同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对SUV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SUV 现状 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用电动汽车充电体系及其发展对策
17
作者 王连芬 朱建军 杨沿平 《汽车工业研究》 2012年第10期35-37,共3页
充电设施数量稀少、充电模式不适应家用电动汽车的使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家用电动汽车产业化的突出因素。本文提出了家用电动汽车的"主体、辅助、应急"3个层次的充电体系;分析了发展家用电动汽车充电体系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 充电设施数量稀少、充电模式不适应家用电动汽车的使用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家用电动汽车产业化的突出因素。本文提出了家用电动汽车的"主体、辅助、应急"3个层次的充电体系;分析了发展家用电动汽车充电体系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发展家用电动汽车充电体系的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电体系 家用电动汽车 新能源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思考 被引量:1
18
作者 成清华 杨沿平 方海峰 《汽车工程学报》 2005年第8期3-7,共5页
经济全球化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就是品牌的全球化,全球市场的竞争已越来越表现为品牌的竞争。在汽车工业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汽车工业由于缺少自主品牌,将越来越有成为国际汽车巨头附庸的危险。因此,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打造就成了发展我... 经济全球化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就是品牌的全球化,全球市场的竞争已越来越表现为品牌的竞争。在汽车工业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汽车工业由于缺少自主品牌,将越来越有成为国际汽车巨头附庸的危险。因此,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打造就成了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关键所在。本文从自主品牌的概念及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制约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的几大关键因素,提出了培育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方法和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品牌 品牌战略 产品开发 平台 自主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轻量化技术及其实施途径 被引量:22
19
作者 范叶 杨沿平 +1 位作者 孟先春 唐杰 《汽车工业研究》 2006年第7期40-42,共3页
我国控制汽车燃料消耗量的第一个强制性国家标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GB19578—2004)已经出台,《标准》按照整车装备质量对乘用车燃料消耗的限值提出了要求,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标准相对宽松,已于2005年7月正式实施... 我国控制汽车燃料消耗量的第一个强制性国家标准《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GB19578—2004)已经出台,《标准》按照整车装备质量对乘用车燃料消耗的限值提出了要求,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标准相对宽松,已于2005年7月正式实施;第二阶段标准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进一步严格,将于2008年1月开始实施。而我国的现实情况是,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加剧了我国石油资源的短缺。2004年我国进口原油1.2亿t,首次突破亿吨大关,对外依存度超过40%。而其中汽车燃油消耗不仅是中国石油消费总量中增长最快的部分,而且所占份额将很快上升为第一位。因此,研制与开发出排放更少、能耗更低、安全性更高的新一代汽车产品已成为汽车界的最大发展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汽车轻量化是必然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保有量 轻量化技术 燃料消耗量 强制性国家标准 限值标准 汽车轻量化 装备质量 石油资源 进口原油 石油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我国汽车产品自主开发能力的产业政策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唐杰 杨沿平 《汽车工程学报》 2005年第2期9-12,共4页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最大的隐忧是忽视自主开发、忽视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在目前市场化、国际化背景下,如何增强我国汽车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已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针对汽车产业政策对自主开发的引导和支持进行分析,并...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最大的隐忧是忽视自主开发、忽视自主品牌的培育和发展。在目前市场化、国际化背景下,如何增强我国汽车产品自主开发能力已成为我国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针对汽车产业政策对自主开发的引导和支持进行分析,并提出进一步提高汽车自主开发能力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政策 自主开发 汽车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