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冰雪艺术美学的对象与功能值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治经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105-107,共3页
冰雪艺术美学,就其本源来说,也属于美学,是美学的一个分支部门,或者说,是美学范畴中的一个具体门类学科,是从美学中分化出来的既属于物质生活领域又属于精神生活领域的一个实用性的分支。
关键词 冰雪艺术 艺术美学 艺术作品 功能值 审美活动 美学研究 生活领域 审美价值 艺术产品 分析与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程树榛改革题材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治经 《学习与探索》 1987年第5期112-115,共4页
一在当今世界上,改革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我们中国正在进行改革,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在倡导改革。改革,给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给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事业带来了春天。可以说,程树榛的“改革题材”小说,正是在... 一在当今世界上,改革已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我们中国正在进行改革,其他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在倡导改革。改革,给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给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学艺术事业带来了春天。可以说,程树榛的“改革题材”小说,正是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潮峰到来之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氛围中孕育而生的。诚如作家自己所谈:“毫不隐讳,我是在改革的热流推动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创作 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者 美学特征 当代性 人物形象 题材 作品 长篇小说 变奏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劳动创造了美
3
作者 杨治经 《学习与探索》 1982年第3期35-39,共5页
“劳动创造了美”的命题,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分析“异化的劳动”时提出的。他说:“国民经济学不考察劳动者(即劳动)同他所生产的产品的直接关系,借以掩盖劳动本质的异化。当然,劳动为富人生... “劳动创造了美”的命题,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分析“异化的劳动”时提出的。他说:“国民经济学不考察劳动者(即劳动)同他所生产的产品的直接关系,借以掩盖劳动本质的异化。当然,劳动为富人生产了珍品,却为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却为劳动者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却使劳动者成为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创造 劳动者 马克思 生产劳动 人类社会 审美现象 劳动本质 劳动实践 美学观点 自然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派的哲学基础及其在艺术上的体现
4
作者 梁志强 杨治经 董国尧 《学习与探索》 1984年第1期107-115,共9页
一文学艺术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一种文学样式的产生,一种美学观点的形成,一种文艺思潮的盛行,总是受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所制约,与一定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制度、伦理观念、哲学思潮、文化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 一文学艺术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一种文学样式的产生,一种美学观点的形成,一种文艺思潮的盛行,总是受一定时代的社会生活所制约,与一定社会的经济结构、政治制度、伦理观念、哲学思潮、文化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哲学思潮,往往与美学观念、文艺思潮有着更加密切和直接的关系。早在一百多年以前,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就说,他写《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这篇著名论文,“就是一个应用费尔巴哈的思想来解决美学的基本问题的尝试”。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人们对于整个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派文学 哲学基础 无意识 文艺思潮 艺术创作 哲学思潮 美学理论 非理性 马克思主义 文学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本质论
5
作者 杨治经 《求是学刊》 1983年第6期40-48,共9页
关键词 作家艺术家 艺术本质论 审美情感 审美认识 艺术的本质 审美主体 潜意识 美学 艺术实践 哲学认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艺术生产中的情感、幻觉与创造性
6
作者 杨治经 《求是学刊》 1981年第4期1-6,共6页
关键词 艺术生产 作家 艺术美 非自觉性 艺术家 创造性 主观情感 主观创造 具体构思 艺术形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美的形成及其性质
7
作者 杨治经 《求是学刊》 1981年第2期39-42,49,共5页
关键词 劳动实践 逻辑的格 美学批判 客观事物 固定阶 主客观的统一 主观与客观 审美现象 人类社会生活 鉴赏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典型新探 被引量:6
8
作者 杨治经 《学习与探索》 1979年第5期98-105,共8页
典型问题,是文艺理论研究中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建国以来,我国文艺界曾就典型问题展开过热烈讨论,但在“四人帮”横行时期,这一富有生气的讨论被打断了。粉碎“四人帮”以后,随着“双百”方针的贯彻,文艺创作的繁荣和发展,典型问... 典型问题,是文艺理论研究中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建国以来,我国文艺界曾就典型问题展开过热烈讨论,但在“四人帮”横行时期,这一富有生气的讨论被打断了。粉碎“四人帮”以后,随着“双百”方针的贯彻,文艺创作的繁荣和发展,典型问题又重新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试图结合艺术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就当前理论界所讨论的典型定义、典型的共性与个性的本质等问题略陈管见,以便求得同志们的批评指正。一建国以来,我国文艺界和美学界曾就典型问题开展过两次规模较大的讨论。一次是一九五六年八月,围绕着《文艺报》发表的苏联《共产党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代精神 艺术典型 典型形象 不同历史时期 典型问题 特定历史阶段 本质特征 个性 逻辑范畴 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漫谈《海誓》的艺术特色
9
作者 杨治经 《电影文学》 1979年第4期94-96,共3页
电影文学剧本《海誓》,是献给为中日友谊而牺牲的那些先驱者的一束花环,是寄托中日两国人民缅怀先烈的一曲长歌。看完剧本,我被它那特有的艺术魅力所打动,情潮荡漾、再三回味,感到这个剧本不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形式,都有一些新意。
关键词 《海誓》 艺术特色 电影文学剧本 中日两国 艺术魅力 艺术形式 思想内容 先驱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