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骅地区叠合盆地演化与潜山油气聚集 被引量:28
1
作者 杨池银 张一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12,共5页
渤海湾盆地黄骅地区经历了典型的多旋回叠合盆地演化过程,发育多套烃源岩和多种储盖组合,已在中生界及上、下古生界的残留盆地中找到类型各异的潜山油气藏。印支—喜马拉雅期构造反转型演化模式有利于形成新生古储潜山油气藏;印支—喜... 渤海湾盆地黄骅地区经历了典型的多旋回叠合盆地演化过程,发育多套烃源岩和多种储盖组合,已在中生界及上、下古生界的残留盆地中找到类型各异的潜山油气藏。印支—喜马拉雅期构造反转型演化模式有利于形成新生古储潜山油气藏;印支—喜马拉雅期叠坳型演化模式有利于形成古生古储潜山油气藏;燕山—喜马拉雅期结构反转型演化模式有利于形成新生中储潜山油藏。受多期构造活动的影响,已发现的奥陶系潜山油气藏均有多期成藏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地区 叠合盆地 演化模式 潜山 油气聚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米桥潜山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被引量:7
2
作者 杨池银 武站国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19-323,共5页
渤海湾盆地千米桥潜山奥陶系储层经历了两次裸露岩溶及古近纪后的深埋藏成岩作用。其中 ,印支 -早燕山期裸露岩溶属溶丘 (梁 ) -洼地型岩溶发育模式 ,是储集空间形成的重要时期。 6期胶结事件的详细解剖表明 ,喜马拉雅期深埋藏岩溶主要... 渤海湾盆地千米桥潜山奥陶系储层经历了两次裸露岩溶及古近纪后的深埋藏成岩作用。其中 ,印支 -早燕山期裸露岩溶属溶丘 (梁 ) -洼地型岩溶发育模式 ,是储集空间形成的重要时期。 6期胶结事件的详细解剖表明 ,喜马拉雅期深埋藏岩溶主要与腐蚀性热流体的作用有关 ,是形成现今储层孔隙系统的最关键时期。局限的热液岩溶和裸露的背斜轴部之下地表岩溶的混合带 ,对千米桥潜山奥陶系孔隙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印支期挤压逆冲形成的背斜轴部 ,特别是潜山内幕背斜形态与潜山顶面形态相互协调的区域 ,是储层发育最好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裸露岩溶 埋藏期 成岩序列 腐蚀性流体 孔隙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非油型天然气成因与聚集条件 被引量:8
3
作者 杨池银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4-117,共4页
除常规油型气外,黄骅坳陷还发现了多种其他类型的天然气。板桥凹陷中大量发现的凝析气是陆源有机质经过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强烈改造,使腐殖型为主的有机质产生“腐泥化”,并在有机质的成熟阶段产生大量凝析油气。发现于千米桥潜山的“... 除常规油型气外,黄骅坳陷还发现了多种其他类型的天然气。板桥凹陷中大量发现的凝析气是陆源有机质经过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强烈改造,使腐殖型为主的有机质产生“腐泥化”,并在有机质的成熟阶段产生大量凝析油气。发现于千米桥潜山的“重烃具异常重碳同位素”天然气,是以古近系沙三段偏腐殖型有机质为母源,在较高成熟演化阶段产生的天然气。孔南地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中的腐殖型有机质,以有效生烃组分含量高为特点,目前已在乌马营构造奥陶系发现工业性煤成气藏。上述类型天然气在聚集上有一个共同特征,圈闭形成条件均与挤压应力有关。这表明在总体拉张背景下,既要注重天然气成因研究,拓展勘探领域;又要注重压性构造研究,拓宽勘探目标,这是发展断陷盆地天然气勘探的重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腐殖型凝析气 高成熟天然气 煤成气 黄骅坳陷 压性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港探区勘探领域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杨池银 《中国石油勘探》 CAS 2003年第2期13-17,共5页
经历了近40年勘探的黄骅坳陷大港探区,其陆地部分已进入勘探的中晚期阶段,勘探难度日渐加大,但从近期勘探成果和剩余资源看,仍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设想在8-10年内大港探区勘探工作的总体发展目标是:"确保储量增长、促进资源转化、... 经历了近40年勘探的黄骅坳陷大港探区,其陆地部分已进入勘探的中晚期阶段,勘探难度日渐加大,但从近期勘探成果和剩余资源看,仍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设想在8-10年内大港探区勘探工作的总体发展目标是:"确保储量增长、促进资源转化、谋求二次创业"。关键是要针对不同领域实施不同的勘探对策,即:陆上已知油气富集区带--勘探开发一体化下的精细勘探;滩海勘探--拓展与类比;下第三系深层--用技术换储量;隐蔽油气藏--以效益储量为纲;前第三系潜山--全力突破非均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港探区 油气勘探 勘探潜力 精细勘探 隐蔽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天然气成因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杨池银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35-36,共2页
千米桥凝析气藏天然气具有异常富集重碳同位素特征 ,气源对比表明千米桥潜山油气同源 ,主要来自于板桥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岩 ,与煤系地层没有明显的亲缘关系 ,基本地质条件和区域地质背景也否定了上古生界煤系地层做为烃源岩的可能性 ;该... 千米桥凝析气藏天然气具有异常富集重碳同位素特征 ,气源对比表明千米桥潜山油气同源 ,主要来自于板桥凹陷下第三系烃源岩 ,与煤系地层没有明显的亲缘关系 ,基本地质条件和区域地质背景也否定了上古生界煤系地层做为烃源岩的可能性 ;该区天然气可分为 4种类型 ,其中千米桥潜山存在成熟阶段腐殖型气、高成熟阶段早期腐殖型气和高过成熟阶段天然气 3种类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碳同位素 天然气 沙河街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流体非均质性控制因素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池银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34-37,共4页
流体组分、产能分布、压力系数、凝析油轻烃等资料均表明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具有显著的流体非均质性。研究认为控制流体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有:①双向供烃:天然气碳同位素分析成果表明,潜山北侧凝析油气主要来源于板桥凹陷,南侧天然气主... 流体组分、产能分布、压力系数、凝析油轻烃等资料均表明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具有显著的流体非均质性。研究认为控制流体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有:①双向供烃:天然气碳同位素分析成果表明,潜山北侧凝析油气主要来源于板桥凹陷,南侧天然气主要来自歧口凹陷;②多期成藏:依据流体包裹体镜下观察、岩相学分析及均一温度测试,推测千米桥潜山有三期油气运移,进而根据流体地化特征和充注方向的差别,细化为四幕油气成藏过程;③总体成藏期晚:不同井、不同期次油气运移深度和运移时期的计算结果表明,其成藏期主要在新近纪以后,直到现代;④潜山断裂发育、储层非均质性强。上述因素使产自不同来源不同时期的流体在气藏内未达到充分混合,是形成流体非均质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米桥潜山 凝析气藏 储层非均质性 凝析油 流体 成藏期 天然气 油气运移 期次 岩相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歧口凹陷含油气系统与油气勘探 被引量:23
7
作者 杨池银 周宗良 周建生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2000年第3期64-70,共7页
歧口凹陷为第三纪以来继承发育的大凹陷,四周为凸起所限,自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构造-沉积单元和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单元,从而形成一个含油气系统。地球化学资料表明,沙三段和沙一段为区域分布的两套主力生油层,有机质以Ⅱ_1型为主,部分为... 歧口凹陷为第三纪以来继承发育的大凹陷,四周为凸起所限,自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构造-沉积单元和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单元,从而形成一个含油气系统。地球化学资料表明,沙三段和沙一段为区域分布的两套主力生油层,有机质以Ⅱ_1型为主,部分为Ⅰ型。沙三段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较高,油源对比证实沙三段是已发现油气藏的主要油气源。各二级构造带发育多种类型圈闭,有利于形成多含油气层系、多油藏类型相互叠置连片的复式油气聚集带。区带资源评价表明,滩海地区的白东、歧东、埕海等构造带油气资源量较大,油和气分别占凹陷区带总资源量的60%和67%,且勘探程度较低,剩余潜力很大,是今后勘探的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口凹陷 含油气系统 特征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属性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7
8
作者 侯伯刚 杨池银 +1 位作者 武站国 吴伯福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3-558,574,共7页
地震属性技术在勘探地震与开发地震之间起着桥梁作用 ,本文认为重新认识地震属性分类及单时窗沿层地震属性的地质含义 ,以及属性优化的原则 ,对应用属性解决实际地质问题是有意义的。本文还重点探讨速度、信噪比。
关键词 地震属性 储层预测 含油性 地质问题 勘探 信噪比 速度 属性优化 预测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盆地孔西潜山前第三系基底内幕构造解释 被引量:22
9
作者 漆家福 杨池银 +2 位作者 张俊 王子煜 李建英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0-32,37,共4页
位于黄骅盆地南部的孔西潜山的前第三系内幕构造十分复杂。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以及对孔西潜山的地震剖面和探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后认为 ,孔西潜山的主体部分是由 3~ 4条向东倾斜的铲式或坡坪式逆冲断层组成的“薄皮”叠瓦扇构造 ;卷入变形... 位于黄骅盆地南部的孔西潜山的前第三系内幕构造十分复杂。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以及对孔西潜山的地震剖面和探井资料的综合分析后认为 ,孔西潜山的主体部分是由 3~ 4条向东倾斜的铲式或坡坪式逆冲断层组成的“薄皮”叠瓦扇构造 ;卷入变形的地层主要是奥陶系、石炭二叠系 ;逆冲断层在寒武系或更深的地层中收敛合并成为局部的拆离逆冲断层。但是 ,沿着构造带走向逆冲构造样式有明显变化 ,孔西潜山南部表现为逆冲三角构造带。从卷入逆冲构造的地层的地质时代推测 ,逆冲构造主要是在早中三叠世盆地发育之后、侏罗白垩纪盆地形成之前形成的 ,并在早中侏罗世盆地发育过程中又有进一步活动。局部由于受到中、新生代时期的伸展构造和走滑构造的叠加 ,构造样式变得更加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构造 构造样式 前第三系 孔西潜山 黄骅盆地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孔西潜山下古生界原生油 被引量:42
10
作者 王兆云 程克明 杨池银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4,共4页
华北地区经历过晚奥陶世至泥企纪长达130Ma的沉积间断,分布于该地区的稳定而厚度很大的下古生界碳酸盐岩能否二次生烃,形成下古生界自生自储的原生油气藏,是有关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油气勘探前景的重大问题。位于黄骅坳陷孔店背斜构造... 华北地区经历过晚奥陶世至泥企纪长达130Ma的沉积间断,分布于该地区的稳定而厚度很大的下古生界碳酸盐岩能否二次生烃,形成下古生界自生自储的原生油气藏,是有关华北地区下古生界油气勘探前景的重大问题。位于黄骅坳陷孔店背斜构造带西北的孔古3井于奥陶系峰峰组的灰岩中产出工业性油气流,原油特征及精细油源对比研究表明,其油源岩为奥陶系灰岩,为古生古储型原生油藏。孔古3井奥陶系原生油及烃源岩二次生烃的研究成果,对于坚定寻找华北地区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信心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古生代 原生油气藏 油源比 黄骅坳陷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北部奥陶系潜山油气藏成藏组合及勘探技术 被引量:55
11
作者 吴永平 杨池银 王喜双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4,共4页
渤海湾盆地大港和华北探区近年连续在千米桥等奥陶系潜山获得重要勘探突破 ,表明以奥陶系为主的潜山仍是有潜力的勘探领域。根据已发现潜山油气藏的成藏条件 ,划分出 5类成藏组合 :潜山埋藏型 ,构造反转型 ,顺层溶蚀 运移型 ,晚期成岩 ... 渤海湾盆地大港和华北探区近年连续在千米桥等奥陶系潜山获得重要勘探突破 ,表明以奥陶系为主的潜山仍是有潜力的勘探领域。根据已发现潜山油气藏的成藏条件 ,划分出 5类成藏组合 :潜山埋藏型 ,构造反转型 ,顺层溶蚀 运移型 ,晚期成岩 (侵蚀 )型 ,古生古储型。在原有潜山勘探理论的基础上提出 :燕山末期至早第三纪的构造反转对潜山发育和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作用 ;奥陶系碳酸盐岩的溶蚀具有多种途径和形式 ;逆冲构造体系是形成下古生界原生油气藏和煤成油气藏的最有利构造样式。取得潜山勘探成果的关键因素是 :采用以叠前深度偏移为主的地震处理技术精确落实潜山圈闭 ;有针对性地选准研究工作思路 ,进行包括 10项研究内容的多学科地质综合研究 ,正确建立奥陶系潜山油气藏成因模式 ;形成以欠平衡为要点的十大钻井工艺技术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奥陶系 油气藏 成藏组合 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西断裂带包裹体中硫化氢的成因探讨 被引量:4
12
作者 侯路 丁魏伟 +3 位作者 杨池银 戴金星 陶士振 米敬奎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31,共4页
对黄骅坳陷港西断裂带奥陶系和第三系包裹体样品的氯同位素分析以及对单个包裹体激光拉曼组分测试表明,包裹体普遍具有地幔成因,且局部十分富集,同时发现包裹体中的硫化氢含量较高,范围分布在5.5%~15.2%(摩尔分数)之间。文... 对黄骅坳陷港西断裂带奥陶系和第三系包裹体样品的氯同位素分析以及对单个包裹体激光拉曼组分测试表明,包裹体普遍具有地幔成因,且局部十分富集,同时发现包裹体中的硫化氢含量较高,范围分布在5.5%~15.2%(摩尔分数)之间。文章探讨了其硫化氢的来源,认为工区硫化氢的来源可能为幔源、岩浆-火山岩和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形成,生物成因和裂解成因的可能性较小,并指出高含硫气藏的有利区带位于断裂带附近和火山活动频繁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港西断裂带 奥陶纪 第三纪 硫化氢 包裹体 氯同位素 地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烃源岩中支链烷烃化合物的检出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侯读杰 王铁冠 +4 位作者 黄光辉 钟宁宁 于志海 杨池银 廖前进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0-24,共5页
以板桥地区烃源岩为例,对烃源岩中的支链烷烃化合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烃源岩中的支链烷烃主要包括异构、反异构、单甲基中间交链烷烃和类异戊二烯烷烃。在板桥地区烃源岩中,共检测到各类支链烷烃61种,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对... 以板桥地区烃源岩为例,对烃源岩中的支链烷烃化合物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烃源岩中的支链烷烃主要包括异构、反异构、单甲基中间交链烷烃和类异戊二烯烷烃。在板桥地区烃源岩中,共检测到各类支链烷烃61种,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对其分布特征及生源意义作了初步探讨,推测这类化合物大多反映烃源岩中细菌微生物生源输入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油层 地球化学 支链烷烃 烃源岩 石油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天然气中多成因二氧化碳的判识及其混合模型 被引量:11
14
作者 戴春森 宋岩 杨池银 《石油勘探与开发》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3-29,共7页
对26个样品的组分及碳、氦同位素研究表明,黄骅坳陷天然气中存在3种成因的二氧化碳:有机成因、幔源-岩浆成因和碳酸盐岩变质热分解成因。根据二氧化碳含量和3He/4He比值确认,存在3种多元气混合模型:有机成因与慢源-岩... 对26个样品的组分及碳、氦同位素研究表明,黄骅坳陷天然气中存在3种成因的二氧化碳:有机成因、幔源-岩浆成因和碳酸盐岩变质热分解成因。根据二氧化碳含量和3He/4He比值确认,存在3种多元气混合模型:有机成因与慢源-岩浆成因均匀混合型、变质热分解成因二氧化碳混入型、二氧化碳与慢源氦差异混合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 天然气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新生代断裂活动与含油气系统形成 被引量:14
15
作者 池英柳 杨池银 周建生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2000年第3期41-48,共8页
渤海湾盆地是一个以新生代为主要成盆期的大型板内裂谷盆地,断裂和裂陷活动是新生代构造变形的主导方式,对含油气系统形成及其特征有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数量众多、走向不同断裂的活动,形成多断块多断陷和凹凸相间的构造格局,奠定了多含... 渤海湾盆地是一个以新生代为主要成盆期的大型板内裂谷盆地,断裂和裂陷活动是新生代构造变形的主导方式,对含油气系统形成及其特征有广泛和深刻的影响。数量众多、走向不同断裂的活动,形成多断块多断陷和凹凸相间的构造格局,奠定了多含油气系统发育的基础。断裂幕式活动,引起沉积空间和湖盆范围周期性扩张与收缩,控制了生储益及其组合特征。裂陷中心从盆地外带向盆地中心迁移,使得盆地不同部分凹陷发育史不同,形成三种类型凹陷。不同类型凹陷的含油气系统特征明显不同,其主要生储盖组合时代、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作用过程、圈闭形成史和油气分布特点均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系统 断裂 形成 渤海湾盆地 新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北部奥陶系潜山勘探与科技攻关 被引量:8
16
作者 高瑞祺 王喜双 +1 位作者 吴永平 杨池银 《勘探家(石油与天然气)》 1999年第4期1-6,共6页
近年来中油集团所属大港和华北油田连续在千米桥、乌马营、信安镇北等奧陶系潜山获得重要突破,表明以奥陶系为主的潜山仍是有潜力的勘探领域。针对勘探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决定在渤海湾盆地北部开展以奥陶系潜山为主要目标的地质及相... 近年来中油集团所属大港和华北油田连续在千米桥、乌马营、信安镇北等奧陶系潜山获得重要突破,表明以奥陶系为主的潜山仍是有潜力的勘探领域。针对勘探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决定在渤海湾盆地北部开展以奥陶系潜山为主要目标的地质及相关配套技术的科技攻关,力争在大、中型潜山油气田的发现上见到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北部 科技攻关 油气勘探 奥陶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桥凹陷区域古流体势模拟计算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义才 张茂林 +2 位作者 李延均 于志海 杨池银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24-30,共7页
本文在板桥凹陷的埋藏史、热演化史恢复基础上,应用平面二维达西渗流定律及连续流动质量守恒方程模拟计算储层中各时期油、气、水的势场。在古流体势模拟计算过程中,考虑到储层毛细管力和断层连通性的影响。根据各时期流体势的展布特... 本文在板桥凹陷的埋藏史、热演化史恢复基础上,应用平面二维达西渗流定律及连续流动质量守恒方程模拟计算储层中各时期油、气、水的势场。在古流体势模拟计算过程中,考虑到储层毛细管力和断层连通性的影响。根据各时期流体势的展布特征预测了该区油气分布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演化 断层 渗流 数值模拟 油气藏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