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氨酸加压素在调节性低温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永录 沈字玲 黄涛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61-65,共5页
大动物及人降低体温有利于对中枢神经系统缺血和其他外伤性损伤的恢复。低温治疗的效果受体温降低类型的影响(调节性和非调节性)。许多不同病理生理性伤害可引起啮齿类动物调节性低温反应。目前认为,调节性低体温可能是取得低温治疗最... 大动物及人降低体温有利于对中枢神经系统缺血和其他外伤性损伤的恢复。低温治疗的效果受体温降低类型的影响(调节性和非调节性)。许多不同病理生理性伤害可引起啮齿类动物调节性低温反应。目前认为,调节性低体温可能是取得低温治疗最好的手段。本文就调节性低温的病理生理意义和精氨酸加压素在调节低温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加压素 调节性降温 病理生理性伤害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体温调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2
作者 杨永录 卜舒 陈冰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624-628,共5页
体温恒定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健康老年男性和女性的体核温度较健康青年男性和女性低0.4℃,虽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生理学上对机体没有影响。老年人暴露于冷环境或热环境中均会引起低温或体温过高,也会给... 体温恒定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但健康老年男性和女性的体核温度较健康青年男性和女性低0.4℃,虽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生理学上对机体没有影响。老年人暴露于冷环境或热环境中均会引起低温或体温过高,也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体温 温度敏感性 散热 产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精氨酸加压素在体温昼夜节律中的作用与性别差异 被引量:2
3
作者 杨永录 沈字玲 +3 位作者 王念 唐瑜 呼海燕 孟立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2-6,共5页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内源性精氨酸加压素(AVP)在大鼠体温昼夜节律中的作用与性别差异。方法实验用成年雄性和雌性SD大鼠,在22℃环境温度下,明暗时间各为12 h,昼光时间为06:00 h^18:00 h,同步无线遥测体核温度(Tc)和动物活动的昼夜节...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观察内源性精氨酸加压素(AVP)在大鼠体温昼夜节律中的作用与性别差异。方法实验用成年雄性和雌性SD大鼠,在22℃环境温度下,明暗时间各为12 h,昼光时间为06:00 h^18:00 h,同步无线遥测体核温度(Tc)和动物活动的昼夜节律变化。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浆中AVP的浓度。结果 (1)当大鼠在昼光期中体核温度明显降低时,血浆中的AVP水平明显提高,但雄性大鼠血浆中的AVP浓度高于雌性;(2)在昼光期中V1a受体阻断剂能够升高体核温度,而且雄性大鼠的体温升高反应大于雌性。结论实验结果证明:(1)内源性AVP通过V1a受体参与大鼠体温昼夜节律的调节过程;(2)内源性AVP在大鼠体温昼夜节律中的作用有性别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温 精氨酸加压素 V1a受体阻断剂 昼夜节律 性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热中枢神经回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永录 卜舒 胥建辉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642-646,共5页
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和外来细菌感染的一种复杂的生理与病理生理性防御性反应,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反应主要是由菌壁脂多糖(LPS)所致[1-3]。LPS能引起血液中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释放多种致热性细胞因子(IL-... 发热是机体抵抗疾病和外来细菌感染的一种复杂的生理与病理生理性防御性反应,革兰阴性细菌感染引起的发热反应主要是由菌壁脂多糖(LPS)所致[1-3]。LPS能引起血液中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组织中的巨噬细胞释放多种致热性细胞因子(IL-1、IL-6和TNF-α)经血液循环到下丘脑视前区(POA),分别与各自的细胞因子受体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下丘脑视前区 延髓头端中缝苍白核 棕色脂肪 战栗 交感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性体温调节生理意义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杨永录 卜舒 李博萍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85-489,共5页
行为性体温调节是人与动物(包括恒温和变温动物)在不同环境中采取的姿势和发生的行为活动,特别是人为了能够维持体温恒定,可根据气候变化而增减衣服或人工改变环境温度等方法来减少机体能量的消耗和降低机体代谢,这种通过行为活动来... 行为性体温调节是人与动物(包括恒温和变温动物)在不同环境中采取的姿势和发生的行为活动,特别是人为了能够维持体温恒定,可根据气候变化而增减衣服或人工改变环境温度等方法来减少机体能量的消耗和降低机体代谢,这种通过行为活动来减少环境温度变化对人体体温的影响称为行为性体温调节(behavioral thermoregualation)。行为性体温调节是有意识的调节机体热平衡的活动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性体温调节 体温 最适环境温度 行为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温觉转导与传入机制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永录 汪诚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3期496-500,共5页
机体通过温度感受器感知内外环境温度的变化。人和哺乳类皮肤热感受器和冷感受器分别感受热刺激和冷刺激,通常能辨别的温度范围大约是-10~60℃。皮肤温度感觉不仅为维持体温在最佳恒定状态提供调节性输入信号,而且还可以感知潜在的损... 机体通过温度感受器感知内外环境温度的变化。人和哺乳类皮肤热感受器和冷感受器分别感受热刺激和冷刺激,通常能辨别的温度范围大约是-10~60℃。皮肤温度感觉不仅为维持体温在最佳恒定状态提供调节性输入信号,而且还可以感知潜在的损伤性温度刺激对机体的损伤,其传入信号参与触觉进行分辨不同物体和材料的温度,如金属与木头的性质和温度的分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觉 损伤性温度 非损伤性温度 温度转导 温觉传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环境温度对毒死蜱引起大鼠体温与血压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永录 王念 +2 位作者 孟立 林友胜 唐瑜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本研究观察不同环境温度(Ta)对正常大鼠体温、血压、心率和活动的影响以及对毒死蜱引起这些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用成年雌性Wistar大鼠,明暗时间各为12 h,昼光时间为06:00 h-18:00 h,用无线遥测技术同步记录体核温度、血压、心... 目的本研究观察不同环境温度(Ta)对正常大鼠体温、血压、心率和活动的影响以及对毒死蜱引起这些指标变化的影响。方法实验用成年雌性Wistar大鼠,明暗时间各为12 h,昼光时间为06:00 h-18:00 h,用无线遥测技术同步记录体核温度、血压、心率和活动的昼夜节律变化。结果 (1)将大鼠置于16℃环境温度中,其在昼光期和暗光期中的血压和心率明显高于25℃环境中的大鼠;而30℃环境温度能使大鼠体核温度明显升高。(2)在25℃环境温度中,给大鼠口饲毒死蜱能引起体核温度快速降低和血压升高反应。(3)在25℃和30℃环境中,毒死蜱能引起收缩压和舒张压轻度升高,而16℃环境对其无影响。结论实验表明:(1)冷环境能引起血压升高,而热环境可导致体温过高。(2)毒死蜱能使中性环境温度和热环境中大鼠血压升高,而冷环境对其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环境温度 体温 血压 毒死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给烟碱引起大鼠降温耐受性反应及对活动和体重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永录 黄涛 +2 位作者 孟立 沈字玲 韩琴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3期173-177,共5页
目的观察重复给烟碱引起大鼠降温耐受性反应以及对活动和体重的影响。方法用无线遥测技术监测大鼠的体温和活动,观察连续5天重复注射小剂量烟碱(0.5 mg/kg)对SD大鼠体温、活动和体重的影响。结果①第一次给大鼠注射烟碱后可导致大约持续... 目的观察重复给烟碱引起大鼠降温耐受性反应以及对活动和体重的影响。方法用无线遥测技术监测大鼠的体温和活动,观察连续5天重复注射小剂量烟碱(0.5 mg/kg)对SD大鼠体温、活动和体重的影响。结果①第一次给大鼠注射烟碱后可导致大约持续1.5 h的降温反应;但第三次注射烟碱后,雄性和雌性大鼠体温则与对照组相似。②重复给烟碱可以明显降低体重。③每次注射烟碱和生理盐水可引起动物的活动出现短暂的增加反应;从第二次到第五次注射烟碱后雌性大鼠的活动明显多于雄性大鼠。结论重复注射烟碱可导致雄性和雌性大鼠出现降温耐受性反应,但连续注射烟碱后,雌性大鼠的活动明显大于雄性大鼠。另外,重复给烟碱可降低雄性和雌性大鼠的生长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碱 低温 体温过高 性别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温调节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永录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1,共1页
体温生理是生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常体温在维持机体内环境恒定和各项生理功能的正常活动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医护人员和病人都把体温变化看作是疾病发展和恢复的最常见的体征之一。
关键词 体温调节 内环境恒定 生理功能 正常体温 疾病发展 体温变化 医护人员 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东莨菪碱和吡啶斯的明对鼠应激性体温过高反应的影响
10
作者 杨永录 赖雁 +2 位作者 何彦芳 樊萌 李欣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81-85,共5页
目的外周胆碱能冲经参与细菌内毒素或者内生致热原引起的发热,本实验的目的是探讨是否外周胆碱能神经对应激性发热也有类似的作用。方法用无线遥测方法观察皮下注射甲基东莨菪碱和吡啶斯的明对大鼠在开放环境中应激性体温过高和活动的... 目的外周胆碱能冲经参与细菌内毒素或者内生致热原引起的发热,本实验的目的是探讨是否外周胆碱能神经对应激性发热也有类似的作用。方法用无线遥测方法观察皮下注射甲基东莨菪碱和吡啶斯的明对大鼠在开放环境中应激性体温过高和活动的影响。用分光光度技术测定血浆胆碱酯酶的活性。结果外周胆碱能受体阻断剂甲基东莨菪碱可阻断暴露在开放环境中大鼠的体温过高反应,与盐水组大鼠比较体温升高明显减弱。给大鼠吡啶斯的明可引起血浆胆碱酯酶的活性降低52%,而导致暴露在开放环境中大鼠的体温过高反应明显提高。给动物注射甲基东莨菪碱后,立即给吡啶斯的明,几乎可以抵消甲基东茛菪碱对开放应激体温反应的影响。但是,这两种药物对暴露在开放环境大鼠的活动没有影响。结论实验结果表明,吡啶斯的明和甲基东莨菪娥可以影响暴露在开放环境中大鼠的体温调节反应,提示外周胆碱能神经参与大鼠应激性体温过高反应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温 应激性体温过高 外周胆碱能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对体温调节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
11
作者 杨永录 胥建辉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600-603,共4页
乙醇是酒及酒精性饮料的主要成分,在全世界范围内有很大的消费人群。适量饮酒能促进血液循环,具有养生保健的功效。若过量饮酒,短期易引起头晕、恶心和呕吐等不适症状;长期易引起多系统多器官功能损害,尤其能增加消化系统癌症的风险。
关键词 乙醇 低温 最适环境温度 行为性体温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温度对加压素引起大鼠低温反应的影响与棕色脂肪组织产热和理毛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2
12
作者 沈字玲 杨永录 +3 位作者 孙兵 唐瑜 孟立 王念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观察精氨酸加压素(AVP)引起正常大鼠低温反应与棕色脂肪组织温度(TBAT)和理毛行为变化的关系,以及不同环境温度对AVP引起低温反应的影响。方法用无线遥控测温技术连续同步记录成年雌性SD大鼠体核温度(Tc)、TBAT和动物活动的变化,观... 目的观察精氨酸加压素(AVP)引起正常大鼠低温反应与棕色脂肪组织温度(TBAT)和理毛行为变化的关系,以及不同环境温度对AVP引起低温反应的影响。方法用无线遥控测温技术连续同步记录成年雌性SD大鼠体核温度(Tc)、TBAT和动物活动的变化,观察腹腔注射AVP(10μg/kg)对Tc、TBAT和动物活动的影响。理毛行为是每隔10 min观察大鼠15 s内梳理皮毛的次数(次/15秒)作为观察指标。结果在25℃、30℃和18℃环境中,AVP均引起大鼠低温反应,但18℃环境中低温反应最明显。注射AVP后TBAT明显降低,理毛次数明显增加。结论 AVP引起的低温反应可能与体温调定点下移有关,因为在低温环境中AVP导致大鼠降温反应最明显,其机制与棕色脂肪组织产热减少和行为散热提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氨酸加压素 低温反应 环境温度 棕色脂肪组织 理毛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时间运动对正常大鼠体温和LPS发热反应的影响与IL-6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涛 孟立 +2 位作者 沈字玲 韩琴 杨永录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16-19,23,共5页
目的探讨长时间的运动训练对正常大鼠体温和细菌酯多糖(LPS)引起发热反应的影响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用无线遥测技术测量大鼠的体温和活动。使用转轮训练8周后,观察长时间运动训练对正常大鼠体温和LPS(50μg/kg)引起发热反... 目的探讨长时间的运动训练对正常大鼠体温和细菌酯多糖(LPS)引起发热反应的影响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关系。方法用无线遥测技术测量大鼠的体温和活动。使用转轮训练8周后,观察长时间运动训练对正常大鼠体温和LPS(50μg/kg)引起发热反应的影响。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测定血浆中的IL-6。结果①大鼠进行自愿转轮运动训练8周后,白天和夜间的体温均明显提高。在白天,运动组大鼠的体温平均较对照组升高0.4℃;在夜间,运动组较对照组升高0.5℃。②长时间运动训练可明显提高动物对LPS的发热反应,即在白天给LPS均能提高运动训练组和对照组动物的体温,但运动训练组的发热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③在白天,运动和对照组的活动几乎是相同的;但在夜间,运动组的活动略高于对照组。④长时间运动训练能明显提高血浆中IL-6水平,尤其是给LPS后提高更明显。结论实验证明,长时间运动训练可明显提高大鼠的正常体温和对LPS的发热反应,其作用与血浆中IL-6提高有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温 运动训练 白细胞介素-6 发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红外可视脑片膜片钳技术观察精氨酸加压素对大鼠PO/AH区温度敏感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唐瑜 王念 +3 位作者 杨永录 沈字玲 张洁 孟立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3-19,共7页
目的应用红外可视脑片膜片钳技术观察精氨酸加压素对大鼠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温度敏感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应用红外微分干涉相差技术和膜片钳技术实时观察57只雄性SD大鼠下丘脑PO/AH区神经元形态,鉴定温度敏感性。精氨酸加... 目的应用红外可视脑片膜片钳技术观察精氨酸加压素对大鼠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温度敏感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应用红外微分干涉相差技术和膜片钳技术实时观察57只雄性SD大鼠下丘脑PO/AH区神经元形态,鉴定温度敏感性。精氨酸加压素(AVP)和V1a受体阻断剂胞外给药,观察对温度敏感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红外可视条件下,下丘脑PO/AH区神经元的胞体清晰可见。AVP引起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升高(P<0.01),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下降(P<0.01);V1a受体阻断剂能降低热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P<0.01)和提高冷敏神经元的放电频率(P<0.05)。结论 AVP通过V1a受体影响PO/AH区温度敏感神经元的放电活动,而引起体温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 膜片钳 PO/AH区神经元 精氨酸加压素 温度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温昼夜节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兵 杨永录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27-30,共4页
体温昼夜节律是来自于内源性节律产热和散热。哺乳类动物体温昼夜节律是由下丘脑前部视交叉上核所控制。本文主要对体温昼夜节律的特点、影响因素以及体温昼夜节律形成的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 体温 昼夜节律 视交叉上核 行为性体温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与体温变化关系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晓明 杨永录 +1 位作者 王念 孟立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24-26,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与体温变化的关系。方法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的要求,对353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78名正常人的血压与体温的变化关系,采用标准化调查方法,在严格质控下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1)244例男性原发...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与体温变化的关系。方法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的要求,对353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78名正常人的血压与体温的变化关系,采用标准化调查方法,在严格质控下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1)244例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有134名(54.9%)在入院时体温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109例女性者中有46名(42.2%)在入院时体温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2)134名男性患者出院时体温从36.12℃上升到36.49℃,46名女性患者的体温从36.11℃上升36.41℃。结论实验提示,大约有50%的原发性高血压可能与体温变化呈反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温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莨菪碱和甲基东莨菪碱对毒死蜱引起大鼠体温变化的影响与尾部散热变化的关系
17
作者 赖雁 杨永录 +1 位作者 曾俊 任佳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11-14,25,共5页
目的本研究是探讨东莨菪碱和甲基东莨菪碱对有机磷杀虫剂毒死蜱(CHP)引起的低温效应和延迟性发热反应的影响与尾部散热变化的关系。方法用无线遥测技术连续记录25℃环境温度中大鼠的体核温度,用数字体温计测量尾部皮肤温度,每次间隔1h。... 目的本研究是探讨东莨菪碱和甲基东莨菪碱对有机磷杀虫剂毒死蜱(CHP)引起的低温效应和延迟性发热反应的影响与尾部散热变化的关系。方法用无线遥测技术连续记录25℃环境温度中大鼠的体核温度,用数字体温计测量尾部皮肤温度,每次间隔1h。在CHP(25mg/kg)引起大鼠低温期和延迟性发热期,分别给外周胆碱能阻断剂甲基东莨菪碱(1mg/kg)和中枢周胆碱能阻断剂东莨菪碱(1mg/kg)。结果毒死蜱导致体温快速的降低时,伴有尾部散热反应明显增加。东莨菪碱可以阻断CHP的降温作用和血管舒张效应,但甲基东莨菪碱对其作用无明显影响。甲基东莨菪碱可可阻断CHP引起的延迟发热反应,而东莨菪碱可轻度提高其发热反应。结论实验结果证明,有机磷杀虫剂毒死蜱引起的低温和血管舒张反应主要是通过中枢胆碱能通路所致,而发热反应主要是通过外周胆碱能通路所引起。实验对人暴露在有机磷杀虫剂中出现的持续发热现象和使用阿托品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解释,对其发热的治疗用外周胆碱能阻断剂甲基东莨菪硷可能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杀虫剂 低温 延迟性发热 胆碱能阻断剂 尾部皮肤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醇引起大鼠低温反应与支配棕色脂肪组织交感神经放电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欣 卜舒 +1 位作者 胥建辉 杨永录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3期266-269,共4页
目的研究乙醇引起大鼠低温与尾部皮温降低和支配棕色脂肪组织(BAT)交感神经放电活动变化的关系。方法无线遥测技术记录SPF级雄性SD大鼠体核温度(Tc)、BAT温度(TBAT)和尾部皮温(Tsk),观察乙醇(3g/kg)对大鼠Tc、TBAT和Tsk的影响。电生理... 目的研究乙醇引起大鼠低温与尾部皮温降低和支配棕色脂肪组织(BAT)交感神经放电活动变化的关系。方法无线遥测技术记录SPF级雄性SD大鼠体核温度(Tc)、BAT温度(TBAT)和尾部皮温(Tsk),观察乙醇(3g/kg)对大鼠Tc、TBAT和Tsk的影响。电生理技术记录成年雄性SD大鼠支配BAT交感神经放电活动,观察生理盐水和乙醇(3g/kg)对BAT交感神经放电活动的影响。结果 1)乙醇引起Tc下降时伴有TBAT降低反应,且出现明显的Tsk降低反应。2)乙醇也能引起支配BAT交感神经放电活动明显降低。结论乙醇引起正常大鼠降温作用与其减弱BAT交感神经放电活动而导致BAT产热降低有关。另外,实验结果不支持关于乙醇能提高大鼠尾部散热的研究结论,因为乙醇引起大鼠的低温反应时伴有尾部皮温降低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低温 棕色脂肪生热作用 BAT交感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胍丁胺对神经退行性病变保护作用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9
作者 熊资 赖雁 杨永录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2期267-269,272,共4页
胍丁胺(AGM)是精氨酸脱羧酶催化精氨酸脱羧基的产物,能被胍丁胺酶水解成腐胺。AGM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分布于大脑皮质、低位脑干、中脑及下丘脑等部位,以下丘脑含量最高[1]。在亚细胞水平AGM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内质网和线粒体中[1]。AG... 胍丁胺(AGM)是精氨酸脱羧酶催化精氨酸脱羧基的产物,能被胍丁胺酶水解成腐胺。AGM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分布于大脑皮质、低位脑干、中脑及下丘脑等部位,以下丘脑含量最高[1]。在亚细胞水平AGM主要存在于细胞质、内质网和线粒体中[1]。AGM在脑和脊髓中合成,储存于突触小泡内,通过突触前膜的去极化而释放,参与内分泌、内脏活动、情感、认知和疼痛的中枢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胍丁胺 神经保护 抗神经炎症 抗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迫—7引信回转机构转不到位造成瞎火问题的探讨
20
作者 杨永录 杨听福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1991年第2期34-41,共8页
本文主要是通过迫—7引信在生产定型阶段出现瞎火超标后,不断查找原因,找出、由于回转机构转不到位所引起的瞎火,针对该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对这些措施作一次研究和评论。
关键词 回转机构 钟表机构 生产定型 传爆系列 解除保险 保险销 回转体 保险距离 上级批准 保险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