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粮油污染物检测及控制”专栏介绍(杨永坛)
1
作者 杨永坛 《粮油食品科技》 CAS CSCD 2023年第5期I0009-I0010,共2页
专栏介绍本专栏共4篇文章,涉及粮油中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技术、高分辩质谱检测技术、针对毒素脱毒机理研究以及粮油基体标准物质研究综述,是当前粮油质量安全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刘洪美副研究员等撰写的《基于适配体亲和磁珠的黄曲霉毒... 专栏介绍本专栏共4篇文章,涉及粮油中真菌毒素快速检测技术、高分辩质谱检测技术、针对毒素脱毒机理研究以及粮油基体标准物质研究综述,是当前粮油质量安全研究所主要研究方向。刘洪美副研究员等撰写的《基于适配体亲和磁珠的黄曲霉毒素B1单样本前处理试剂盒的制备及应用》,以黄曲霉毒素B1(AFB1)适配体共价偶联于磁珠表面制备适配体亲和磁珠(AAB),并将AAB、孵育液、洗涤液和洗脱液预封装于试剂条中开发了AFB1单样本前处理试剂盒,借助真菌毒素全自动净化仪实现了AFB1前处理的自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曲霉毒素B1 快速检测技术 洗涤液 AFB1 适配体 真菌毒素 粮油质量 专栏介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谷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趋势
2
作者 李盼盼 郭瑞 +4 位作者 何保山 张晓莉 李晓东 杨晓春 杨永坛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22,共8页
为探究稻谷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稻谷砻谷、碾米和磨粉,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加工过程中产物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多元统计分析挥发性风味物质。... 为探究稻谷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稻谷砻谷、碾米和磨粉,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联用技术检测加工过程中产物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合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法多元统计分析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在稻谷的加工过程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其中稻谷中共检出挥发性风味物质86种,糙米中检出85种,精米中检出80种,米粉中检出77种。检出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共包括9类,其中酸类、酮类和醇类物质含量随加工过程呈显著递减趋势,而酚类和烃类物质含量在加工过程中基本保持不变,酯类物质则呈先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显示,稻谷、糙米与精米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信息能被有效区分,精米与米粉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信息接近,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建立稻谷加工过程中各阶段产物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判别模型,其中,丁醛等17种化合物可作为特征差异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谷 挥发性风味物质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柴油中硫化物的气相色谱-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60
3
作者 杨永坛 杨海鹰 陆婉珍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93-497,共5页
建立了催化柴油馏分中各种硫化物类型分布的气相色谱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考察了色谱条件对各种硫化物分离的影响,定性(或归类)了催化柴油中的130多个硫化物,计算了程序升温条件下各种硫化物的保留指数,为不同实验室的定性比较和方法... 建立了催化柴油馏分中各种硫化物类型分布的气相色谱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考察了色谱条件对各种硫化物分离的影响,定性(或归类)了催化柴油中的130多个硫化物,计算了程序升温条件下各种硫化物的保留指数,为不同实验室的定性比较和方法的转让提供了依据。硫化物中的硫在2mg/L~1000mg/L时其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 997。几种硫化物(苯并噻吩、4 甲基苯并噻吩、二苯并噻吩、4 甲基二苯并噻吩、4,6 二甲基二苯并噻吩)6次测定所得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 0%。当信噪比(S/N)为3时,测得苯并噻吩硫的检出限为0 1mg/L。该方法已用于不同来源和不同工艺的柴油馏分中各种硫化物类型分布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柴油 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 原子发射光谱 硫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裂化汽油中硫化物类型分布的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的方法研究 被引量:48
4
作者 杨永坛 王征 +1 位作者 宗保宁 杨海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6-219,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 硫化学发光检测器(GC SCD),建立了催化裂化汽油(FCC汽油)中各种硫化物类型分布的分析方法。考察了色谱条件对催化裂化汽油中各种硫化物分离的影响,定性了某催化裂化汽油中的58个硫化物。采用该方法,硫化物中的硫在其质量... 采用气相色谱 硫化学发光检测器(GC SCD),建立了催化裂化汽油(FCC汽油)中各种硫化物类型分布的分析方法。考察了色谱条件对催化裂化汽油中各种硫化物分离的影响,定性了某催化裂化汽油中的58个硫化物。采用该方法,硫化物中的硫在其质量浓度为0 5~800 0mg/L时,其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0 999,其响应与硫化物的类型无关。FCC汽油中几种主要硫化物(噻吩、正丁硫醇、2 甲基噻吩、3 甲基噻吩、2,4 二甲基噻吩)的浓度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5 0%。当信噪比为3时,测得噻吩硫的检测限为0 1mg/L。将该方法用于某典型催化裂化汽油脱硫前后各种硫化物类型分布的研究,并与气相色谱 原子发射光谱检测方法(GC AED)测硫的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检测器的定量结果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 硫化物 汽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汽油脱硫工艺中含硫化合物类型变化规律 被引量:15
5
作者 杨永坛 王征 +1 位作者 杨海鹰 陆婉珍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36-339,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 -原子发射光谱联用 (GC -AED)技术 ,研究了几种不同的脱硫工艺 (加氢脱硫、吸附脱硫和抽提脱硫 )中各种含硫化合物的变化。加氢脱硫工艺中含硫化合物的脱除效果最好 ,硫脱除率可达 98%以上 ,硫醇、硫醚最易脱除 ,仅有少量... 采用气相色谱 -原子发射光谱联用 (GC -AED)技术 ,研究了几种不同的脱硫工艺 (加氢脱硫、吸附脱硫和抽提脱硫 )中各种含硫化合物的变化。加氢脱硫工艺中含硫化合物的脱除效果最好 ,硫脱除率可达 98%以上 ,硫醇、硫醚最易脱除 ,仅有少量的烷基取代噻吩不易被脱除 ,加氢脱硫条件的选择应以汽油中噻吩类化合物的含量而定 ;吸附脱硫工艺中 ,硫醇、硫醚、四氢噻吩类化合物最易脱除 ,受空间位阻的影响 ,取代噻吩比噻吩难脱除 ;在抽提脱硫工艺中 ,因苯并噻吩与所用抽提剂结构相近 ,最易被脱除 ,而空间位阻较大的三甲基噻吩和四甲基噻吩不能被脱除。采用GC -AED技术 ,可根据汽油馏分中含硫化合物的分布来选择合适的脱硫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化合物 变化规律 噻吩类化合物 类型 原子发射光谱 加氢脱硫工艺 吸附脱硫工艺 空间位阻 气相色谱 脱除效果 烷基取代 苯并噻吩 汽油馏分 脱除率 结构相 抽提剂 四甲基 三甲基 技术 硫醇 硫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柴油中氮化物分布的气相色谱-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5
6
作者 杨永坛 王征 +1 位作者 杨海鹰 陆婉珍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00-503,共4页
建立了催化柴油馏分中各种氮化物类型分布的气相色谱 原子发射光谱(GC AED)分析方法,考察了色谱条件和不同的试剂气压力对各种氮化物分离和检测灵敏度的影响,定性(或归类)了某典型催化柴油中的73个氮化物,计算了程升条件下各种氮化物的... 建立了催化柴油馏分中各种氮化物类型分布的气相色谱 原子发射光谱(GC AED)分析方法,考察了色谱条件和不同的试剂气压力对各种氮化物分离和检测灵敏度的影响,定性(或归类)了某典型催化柴油中的73个氮化物,计算了程升条件下各种氮化物的保留指数,为不同实验室的定性比较提供了依据。以峰面积对质量浓度作图,氮化物在2 0600mg/L浓度范围内,AED检测器对不同氮化物有良好的线性响应,线性相关系数达0 998。几种氮化物(吲哚、1 甲基吲哚、C2 吲哚、咔唑、1 甲基咔唑、1,8 二甲基咔唑)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不大于8 0%。以咔唑为试样,当信噪比(S/N)为3时,测得氮的检出限为1 0mg/L。该方法可用于不同来源和不同工艺的柴油馏分中各种氮化物类型分布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原子发射光谱 氮化物 分布 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油加氢与微生物脱硫过程中硫化物类型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杨永坛 张乐 +1 位作者 杨海鹰 陆婉珍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58-361,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 -原子发射光谱联用 (GC -AED)技术 ,研究了柴油馏分加氢前后各种硫化物的变化。在加氢脱硫过程中 ,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中的硫最难脱除 ,催化剂的类型及各操作参数的选择应以柴油中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含量来确定。研究了某... 采用气相色谱 -原子发射光谱联用 (GC -AED)技术 ,研究了柴油馏分加氢前后各种硫化物的变化。在加氢脱硫过程中 ,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中的硫最难脱除 ,催化剂的类型及各操作参数的选择应以柴油中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含量来确定。研究了某加氢柴油进行微生物脱硫处理后各种硫化物的变化 ,并研究了硫含量不同的柴油馏分进行微生物脱硫处理后各种硫化物的分布。可选取在加氢脱硫过程中将柴油中的硫含量降到多大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 加氢脱硫 微生物脱硫 硫化物 变化规律 气相色谱-原子发射光谱检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反产物中汽油馏分段硫化物类型分布的测定 被引量:6
8
作者 杨永坛 王征 +2 位作者 韩江华 田辉平 杨海鹰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995-998,共4页
采用气相色谱-原子发射光谱,结合多维色谱中的反吹技术,建立了以减压馏分油为原料的微反产物中汽油馏分段中各种硫化物类型分布的分析方法。考察了色谱条件对汽油馏分段各种硫化物分离的影响,定性分析了微反产物中汽油馏分段中的37种硫... 采用气相色谱-原子发射光谱,结合多维色谱中的反吹技术,建立了以减压馏分油为原料的微反产物中汽油馏分段中各种硫化物类型分布的分析方法。考察了色谱条件对汽油馏分段各种硫化物分离的影响,定性分析了微反产物中汽油馏分段中的37种硫化物,计算了恒压模式程序升温下汽油馏分段中各种硫化物的保留指数,为不同实验室的定性分析提供了依据。微反产物中各主要组分峰面积重现性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该方法已被应用于微反催化剂评价硫化物的类型分布研究,并可推广到固定床、流化床工艺脱硫条件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原子发射光谱 多维色谱 微反产物 汽油馏分 硫化物 原油加工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氮化学发光检测法分析催化汽油中含氮化合物类型的分布 被引量:13
9
作者 杨永坛 吴明清 王征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6-340,共5页
建立了催化汽油馏分中各种含氮化合物类型分布的气相色谱-氮化学发光检测分析方法,考察了各种色谱条件对含氮化合物分离的影响。采用化学预处理的方法浓缩了催化汽油中的含氮化合物,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检测以及部分含氮化合物标准样品... 建立了催化汽油馏分中各种含氮化合物类型分布的气相色谱-氮化学发光检测分析方法,考察了各种色谱条件对含氮化合物分离的影响。采用化学预处理的方法浓缩了催化汽油中的含氮化合物,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检测以及部分含氮化合物标准样品,对某催化汽油中的20多个含氮化合物进行了定性(或归类)。催化汽油中几种主要含氮化合物(苯胺、2-甲基苯胺、二甲基苯胺)含量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不大于2.5%。当信噪比(S/N)为3时,苯胺氮的检出限为1.0mg/L。该方法可用于不同来源和不同加工工艺的汽油馏分中各种含氮化合物类型分布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氮化学发光检测 气相色谱-质谱 含氮化合物 分布 催化汽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中的样品浓缩技术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永坛 梁冰 欧庆瑜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5-119,共5页
评述了毛细管电泳中提高被分析物检测灵敏度的有效方法之一——样品预浓缩技术 ,它包括电堆集富集、场放大进样、等速电泳等 8种技术。共引用文献 67篇。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样品浓缩富集 检测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焦化汽油中硫化物类型分布的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方法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杨永坛 王征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4-388,共5页
建立了焦化汽油中硫化物类型分布的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分析方法。考察了色谱条件对焦化汽油中各种硫化物分离的影响,定性了某焦化汽油中的74个硫化物。以硫化氢、乙硫醇、正丙硫醇、噻吩、2-甲基噻吩、2-乙基噻吩、2-丙基噻吩、碳... 建立了焦化汽油中硫化物类型分布的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分析方法。考察了色谱条件对焦化汽油中各种硫化物分离的影响,定性了某焦化汽油中的74个硫化物。以硫化氢、乙硫醇、正丙硫醇、噻吩、2-甲基噻吩、2-乙基噻吩、2-丙基噻吩、碳四噻吩(tR=40.28m in)、苯并噻吩、甲基苯并噻吩(tR=58.13m in)的保留时间为尺度,计算了焦化汽油中各种硫化物的保留指数,并可推广到其他类型的汽油馏分中各种硫化物保留指数的计算,为仅能提供硫化物信息的仪器提供了可靠的定性依据。焦化汽油中几种主要硫化物(异丙硫醇、正丙硫醇、正丁硫醇、2-甲基噻吩、3-甲基噻吩、2,4-二甲基噻吩、2,3,4-三甲基噻吩)含量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5%。当信噪比为3时,测得硫的检测限为0.05m g/L。研究发现:同其他类型的汽油相比,焦化汽油的硫含量较高且所含硫醇比例明显偏高,2-甲基噻吩和3-甲基噻吩的含量差别较大。该法可为加氢脱硫催化剂和工艺的研究提供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硫化学发光检测法 硫化物类型分布 焦化汽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油莎豆中水溶性糖分析
12
作者 陈红娟 罗晓宏 +5 位作者 王楠希 杨永坛 张浩 令狐羽珮 肖巾秀 庄绪会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4期145-152,共8页
目的建立油莎豆水溶性糖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分析产地和气候环境条件对油莎豆中水溶性糖的种类及其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器分析油莎豆中的麦芽糖、棉子糖、蔗糖、D-葡萄糖、D-半乳糖和D-果糖,Aminex^(R)HPX-87C(... 目的建立油莎豆水溶性糖的定性和定量方法,分析产地和气候环境条件对油莎豆中水溶性糖的种类及其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器分析油莎豆中的麦芽糖、棉子糖、蔗糖、D-葡萄糖、D-半乳糖和D-果糖,Aminex^(R)HPX-87C(300 mm×7.8 mm)糖分析色谱柱,柱温85℃,流动相为一级水,流速0.3 mL/min。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分析油莎豆中的D-半乳糖醛酸,XBridge^(R)Amide 3.5μm氨基柱,柱温40℃,0.2%三乙胺水-乙腈(20:80,V:V)为流动相,流速0.6 mL/min,检测器气压40 psi,漂移管温度82℃,增益800。结果建立了油莎豆中的7种水溶性糖的分析方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7种水溶性糖的检出限为0.02~0.05μg,定量限为0.06~0.10μg。基于该方法对11省区186个样品中的麦芽糖、棉子糖、蔗糖、D-葡萄糖、D-半乳糖和D-果糖及D-半乳糖醛酸等7种水溶性糖的含量进行分析。油莎豆样品中的总糖含量在11.10%~25.51%之间,不同产地差异较大,其中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的样品高于南方地区。油莎豆中的水溶性糖主要是蔗糖,占65.48%~75.85%,麦芽糖、棉子糖和D-半乳糖醛酸的含量较高,分别为1.01%~2.93%、0.37%~1.09%和1.94%~2.53%,占总糖含量的9.11%~12.73%、1.62%~6.37%和7.95%~17.75%。D-葡萄糖和D-果糖含量分别为0.01%~1.07%和0.02%~0.78%,占总糖含量的0.07%~4.21%和0.17%~3.28%。除黑龙江的样品外,其他样品中都能检测出少量D-半乳糖。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油莎豆中水溶性糖的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产地样品中水溶性糖的含量,为油莎豆的育种和种植研究提供依据,同时也可指导油莎豆的深加工和碳水化合物的制备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水溶性糖 高效液相色谱法 D-半乳糖醛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化学计量学和近红外光谱法的油莎豆产地溯源
13
作者 罗晓宏 王楠希 +5 位作者 陈红娟 庄绪会 孙恬恬 肖巾秀 令狐羽珮 杨永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5年第4期178-184,共7页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油莎豆进行分析,并应用化学计量学中识别模式对油莎豆进行产地溯源。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软件,对来自河北、湖南、山东、新疆、云南等地408份油莎豆样品进行产地溯源,分别采用多元散射校正、多...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油莎豆进行分析,并应用化学计量学中识别模式对油莎豆进行产地溯源。方法采用近红外光谱法结合化学计量学软件,对来自河北、湖南、山东、新疆、云南等地408份油莎豆样品进行产地溯源,分别采用多元散射校正、多量标准化或多量标准化耦合去趋势算法3种光谱预处理方法和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簇类独立分类(soft independent modeling of class analogy,SIMCA)、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偏最小二乘判别(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和K最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 algorithm,KNN)等5种识别模式进行产地识别。结果SVM、SIMCA、OPLS-DA、PLS-DA和KNN等5种模式的建模识别率分别为91.89%、94.47%、62.37%、65.32%和100.00%。选择KNN作为产地识别模型,分析不同预处理方法、数据预处理及样本距离对模型预测结果稳定性的影响,筛选出最优模型参数。选用多元散射校正光谱预处理方式,在UV标度化、Pareto标度化、自动标度化或中心化任一种数据预处理条件下,样本距离选用街区距离,测试集识别率能达到100.00%。结论近红外光谱结合KNN模式的技术具有分析速度快、操作简单、样本预处理容易、无损、在线的定性定量分析等优点,具有一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莎豆 近红外光谱技术 K最近邻算法 产地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催化柴油中含氮化合物类型分布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被引量:28
14
作者 杨永坛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78-483,共6页
建立了催化柴油馏分中各种含氮化合物类型分布的气相色谱-氮化学发光检测分析方法,考察了色谱条件对各种含氮化合物分离的影响。采用Al2O3柱富集催化柴油中的含氮化合物,辅以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器以及部分含氮化合物标准样品对某催化... 建立了催化柴油馏分中各种含氮化合物类型分布的气相色谱-氮化学发光检测分析方法,考察了色谱条件对各种含氮化合物分离的影响。采用Al2O3柱富集催化柴油中的含氮化合物,辅以气相色谱-质谱检测器以及部分含氮化合物标准样品对某催化柴油中的80多个含氮化合物进行了定性(或归类)。以N,N-二甲基苯胺、三丁基胺、喹啉、吲哚、咔唑作为标准样品,考察了各种含氮化合物在氮化学发光检测器上的响应,以吲哚为参照,各含氮化合物的相对响应因子为0.97~1.07,表明含氮化合物的响应与其类型无关。氮的质量浓度在1.0~600mg/L范围内,含氮化合物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有良好的线性响应,线性相关系数达0.998。催化柴油中几种含氮化合物(吲哚、C2-吲哚、咔唑、1-甲基咔唑、1,8-二甲基咔唑)含量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8%。当信噪比(S/N)为3时,测得咔唑氮的检出限为1.0mg/L。苯胺、喹啉、吲哚、咔唑等4种含氮化合物的加标回收率为89.5%~99.8%。该方法可用于不同来源和不同加工工艺的柴油馏分中各种含氮化合物类型分布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氮化学发光检测 气相色谱-质谱检测法 含氮化合物类型分布 柴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背景电解质的组成对毛细管电泳分离和测定稀土离子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永坛 康经武 +1 位作者 李菊白 欧庆瑜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433-435,共3页
研究了以咪唑为间接紫外共存离子,以乳酸或α-羟基异丁酸为络合剂,对14个稀土离子进行毛细管电泳分离测定的方法。考察了背景电解质pH值、不同络合剂及其浓度、调节pH值所用的酸对稀土离子分离及定量测定的影响。选择了3种分... 研究了以咪唑为间接紫外共存离子,以乳酸或α-羟基异丁酸为络合剂,对14个稀土离子进行毛细管电泳分离测定的方法。考察了背景电解质pH值、不同络合剂及其浓度、调节pH值所用的酸对稀土离子分离及定量测定的影响。选择了3种分离稀土离子的体系测定实际样品中各稀土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以Tb作内标,以各离子相对于Tb的峰面积定量,可抵消进样不准确引起的误差。测定结果与ICP法测定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稀土离子 背景电解质 咪唑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P系列技术汽油的组成特点及辛烷值分析 被引量:27
16
作者 许友好 屈锦华 +1 位作者 杨永坛 徐莉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14,共5页
对已运行的MIP装置汽油辛烷值进行统计和汽油加氢试验。统计数据表明,MIP系列技术的汽油辛烷值明显高于FCC汽油的辛烷值;汽油加氢试验结果表明,MIP汽油经加氢后辛烷值损失明显低于FCC汽油。通过对MIP和FCC汽油进行组成分析,发现MIP汽油... 对已运行的MIP装置汽油辛烷值进行统计和汽油加氢试验。统计数据表明,MIP系列技术的汽油辛烷值明显高于FCC汽油的辛烷值;汽油加氢试验结果表明,MIP汽油经加氢后辛烷值损失明显低于FCC汽油。通过对MIP和FCC汽油进行组成分析,发现MIP汽油中含有较多的多支链烯烃、异戊烷和异己烷,基于碳六烃的辛烷值模型可以定量地解释MIP汽油辛烷值高和加氢MIP汽油辛烷值损失低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 烯烃 烷烃 芳烃 辛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石化分析中的气相色谱技术进展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海鹰 杨永坛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6-338,共3页
关键词 气相色谱 石化分析 气体分析 汽油 组成分析 硫化物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分离测定碘海醇及其杂质 被引量:3
18
作者 陆豪杰 康经武 +1 位作者 杨永坛 欧庆瑜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73-76,共4页
对新型造影试剂碘海醇及其杂质进行了分离和测定研究。以硼酸盐为缓冲体系,使中性的多元醇类物质碘海醇及其杂质通过络合反应而带负电,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反转电渗流以加快分析速度,再加入适量异丙醇以进一步改善分离结果。对该... 对新型造影试剂碘海醇及其杂质进行了分离和测定研究。以硼酸盐为缓冲体系,使中性的多元醇类物质碘海醇及其杂质通过络合反应而带负电,加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反转电渗流以加快分析速度,再加入适量异丙醇以进一步改善分离结果。对该方法的定量线性范围和重现性进行了考察,将分离结果与用HPLC测定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碘海醇 杂质 造影试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萘普生及其酯类的手性分离和光学纯度测定 被引量:3
19
作者 陆豪杰 阮宗琴 +1 位作者 杨永坛 欧庆瑜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23-26,共4页
以磺化β- 环糊精作为手性分离添加剂, 分别对萘普生、萘普生甲酯和萘普生氯乙酯进行了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研究, 当以含40 g/L 的磺化β- 环糊精的0 .010 mol/L 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柠檬酸为缓冲液(pH5.0)... 以磺化β- 环糊精作为手性分离添加剂, 分别对萘普生、萘普生甲酯和萘普生氯乙酯进行了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研究, 当以含40 g/L 的磺化β- 环糊精的0 .010 mol/L 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柠檬酸为缓冲液(pH5.0) 时,上述3 种化合物的手性分离度分别为2 .19 、2 .60 和1 .99 。 手性化合物的出峰时间和校正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 .84 % 和6 .26% , 而两对映体的相对出峰时间和相对校正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 .52 %和1 .86 % 。 对萘普生和萘普生氯乙酯的实际样品进行了光学纯度测定, 测定结果与HPLC 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萘普生 萘普生酯类 CE 光学纯度 拆分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同时检测植物油中21种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
20
作者 冯灏 张炜 +4 位作者 何保山 李盼盼 高树青 郭宝元 杨永坛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31-739,共9页
食用植物油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膳食组成,其质量安全关系到消费者健康。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可通过原料、加工过程、包装材料等多种途径污染植物油。因此建立植物油中PFASs的高灵敏、高准确分析方法对保障植物油质量安全至关重... 食用植物油是人们生活中重要的膳食组成,其质量安全关系到消费者健康。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PFASs)可通过原料、加工过程、包装材料等多种途径污染植物油。因此建立植物油中PFASs的高灵敏、高准确分析方法对保障植物油质量安全至关重要。本研究建立了乙腈提取-固相萃取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同时检测植物油中全氟烷基羧酸、全氟烷基磺酸及多氟调聚磺酸三类21种PFASs的分析方法。实验对色谱分离条件、质谱检测参数进行优化,并考察了提取溶剂、固相萃取净化填料等样品前处理条件对样品回收率和净化效果的影响。确定植物油样品经乙腈直接提取,采用弱阴离子WAX SPE柱净化后,通过C18反相色谱柱进行分离;质谱检测器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检测,通过特征离子对及保留时间定性,采用内标法定量。结果表明,21种目标分析物在其相应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0.995;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004~0.015μg/kg和0.015~0.050μg/kg,方法回收率为95.6%~115.8%,相对标准偏差为0.3%~10.9%(n=9)。本方法前处理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抗干扰性强,稳定性高,适用于多种植物油中全氟烷基羧酸、全氟烷基磺酸及多氟调聚磺酸的快速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 固相萃取 全氟及多氟烷基化合物 植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