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播种量和多效唑喷施量对驻大麦6号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
1
作者 杨永乾 冯辉 +2 位作者 郜战宁 薛正刚 王树杰 《南方农业》 2024年第24期4-6,共3页
为研究不同播量条件及不同多效唑喷施用量对驻大麦6号产量的影响,设计相同多效唑剂量下不同播量处理,以及相同播量下不同多效唑喷施剂量处理的驻大麦6号产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该试验的条件下,多效唑剂量相同时,667 m^(2)播量为20万... 为研究不同播量条件及不同多效唑喷施用量对驻大麦6号产量的影响,设计相同多效唑剂量下不同播量处理,以及相同播量下不同多效唑喷施剂量处理的驻大麦6号产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该试验的条件下,多效唑剂量相同时,667 m^(2)播量为20万粒时驻大麦6号的产量较高,667 m^(2)最高产量为468.97 kg;667 m^(2)播量为15万粒的水平时,喷施2.4 kg·hm^(-2)多效唑可以同步提高驻大麦6号的千粒质量、穗粒数和有效穗数,进而实现高产;667 m^(2)播量为20万粒时,喷施1.8 kg·hm^(-2)多效唑驻大麦6号的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驻大麦6号 播量 多效唑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郭海斌 张军刚 +5 位作者 王文文 冯晓曦 许波 王成业 白冬 杨永乾 《陕西农业科学》 2018年第6期1-3,共3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常规翻耕、深翻、深松)和秸秆还田(秸秆还田、秸秆不还田)对夏玉米农田土壤呼吸速率及其相关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深耕(深翻和深松)显著增加了夏玉米农田的土壤呼吸速率,而秸秆还田显著降低...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常规翻耕、深翻、深松)和秸秆还田(秸秆还田、秸秆不还田)对夏玉米农田土壤呼吸速率及其相关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深耕(深翻和深松)显著增加了夏玉米农田的土壤呼吸速率,而秸秆还田显著降低了夏玉米农田的土壤呼吸速率;深耕(深翻和深松)和秸秆还田均显著提高了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质,降低了土壤紧实度;深耕(深翻和深松)显著提高了土壤温度,而秸秆还田显著降低了土壤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秸秆还田 土壤呼吸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棱大麦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郜战宁 王树杰 +2 位作者 冯辉 薛正刚 杨永乾 《陕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5期1-6,共6页
为筛选创制优异种质,对27份六棱大麦品种(系)的株高、穗长、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产量、不孕粒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六棱大麦品种(系)不孕粒(变异系数52.04%)、籽粒产量(变异系数22.44%)、穗长(变异系数21.51%)及有效... 为筛选创制优异种质,对27份六棱大麦品种(系)的株高、穗长、千粒重、穗粒数、有效穗、产量、不孕粒等主要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六棱大麦品种(系)不孕粒(变异系数52.04%)、籽粒产量(变异系数22.44%)、穗长(变异系数21.51%)及有效穗(变异系数14.76%)的变异范围较大,而株高(变异系数8.15%)、千粒重(变异系数{8.98%})和穗粒数(变异系数12.74%)变异范围相对较小,六棱大麦品种选育的增产结果主要表现在有效穗数的适当提高;相关分析可知,六棱大麦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复杂,有效穗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把27份供试材料的主要性状进行降维因子分析,使其累计贡献率达85.5807%;六棱大麦品种(系)在遗传距离10水平上可聚为三大类:矮秆多穗型,高秆大穗型,中秆中穗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棱大麦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耕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生物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军刚 郭海斌 +5 位作者 王文文 冯晓曦 张海申 王成业 杨永乾 白冬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11期184-185,共2页
深耕是提高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深耕能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中微生物数量、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呼吸速率,对于改善土壤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 深耕 土壤 理化性质 生物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除草剂对大麦田杂草防除效果及产量效应 被引量:6
5
作者 冯辉 王树杰 +3 位作者 郜战宁 薛正刚 杨永乾 潘正茂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第6期57-59,63,共4页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比较6.9%大膘马、5.8%双氟磺草胺和5%唑啉草酯3种除草剂及其混剂对大麦田杂草的防效以及对大麦的安全性和增产效果。结果表明:6.9%大膘马单剂(禾本科杂草)、5%唑啉草酯1 800 m L/hm^2(禾本科杂草)和5.8%双氟磺草胺150 ... 通过田间药效试验,比较6.9%大膘马、5.8%双氟磺草胺和5%唑啉草酯3种除草剂及其混剂对大麦田杂草的防效以及对大麦的安全性和增产效果。结果表明:6.9%大膘马单剂(禾本科杂草)、5%唑啉草酯1 800 m L/hm^2(禾本科杂草)和5.8%双氟磺草胺150 m L/hm^2(阔叶类杂草)对相应大麦田杂草都有较好的防控作用,鲜重防效率达到91.3%以上,而5%唑啉草酯1 200 m L/hm^2和5.8%双氟磺草胺120 m L/hm^2防效一般,鲜重防效率分别为86.90%和87.1%;6.9%大膘马与5.8%双氟磺草胺混配两类杂草防除效果显著,但对大麦产生3级药害,5%唑啉草酯和5.8%双氟磺草胺混配药效持久,对大麦安全,杂草的鲜重防效率达到92.97%以上,且增产率分别达到9.91%和1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禾本杂草 阔叶杂草 除草剂 防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理化性质、生物性状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郭海斌 张军刚 +5 位作者 王文文 冯晓曦 许波 王成业 白冬 杨永乾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10期174-176,共3页
秸秆还田是农业生产中一项重要的增产技术措施。大量的研究表明,秸秆还田可以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肥力,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增加作物产量,对农田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
关键词 秸秆还田 土壤理化性质 生物性状 作物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郭海斌 张军刚 +4 位作者 王文文 冯晓曦 王成业 白冬 杨永乾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12期185-188,共4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的耕作方式(常规耕作、深耕、深松)、秸秆还田(秸秆还田、秸秆不还田)对夏玉米农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耕和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深(松)耕主要增加了下部土层的微生物数量,而秸...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的耕作方式(常规耕作、深耕、深松)、秸秆还田(秸秆还田、秸秆不还田)对夏玉米农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耕和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深(松)耕主要增加了下部土层的微生物数量,而秸秆还田主要提高了上部土层微生物的数量。深耕+秸秆还田和深松+秸秆还田这两个处理的微生物数量最多,为比较适宜黄淮海地区的两种土壤耕作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方式 秸秆还田 农田土壤 微生物数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驻马店市大麦产业优势及发展建议
8
作者 郜战宁 王树杰 +2 位作者 冯辉 薛正刚 杨永乾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3期17-19,共3页
驻马店市作为中部地区的农业大市,历来有种植大麦的习惯。近年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种植结构的调整,为驻马店市大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笔者分析了当前驻马店市大麦产业存在的优势,提出了适合驻马店市大麦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驻马店 大麦产业 优势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