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舰载飞机前起落架弹射起飞突伸试验研究
1
作者 崔盼礼 贺尔铭 +2 位作者 苑强波 杨正权 王彬文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0-258,共9页
起落架动力学试验是研制过程中验证结构参数特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手段,且对动态过程约束条件模拟精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试验结果的有效性。针对固定翼舰载飞机弹射起飞过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舰载飞机前起落架弹射起飞突伸试验方法,... 起落架动力学试验是研制过程中验证结构参数特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的重要手段,且对动态过程约束条件模拟精确与否将直接影响试验结果的有效性。针对固定翼舰载飞机弹射起飞过程的特点,提出了一种舰载飞机前起落架弹射起飞突伸试验方法,搭建了起落架弹射突伸试验测试系统,并分别研究了在弹射起飞突伸过程中起落架关键部位载荷、加速度及缓冲器充填压力等设计参数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参数变化对起落架弹射起飞突伸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起落架牵制释放及弹射突伸过程均会使结构受到较大冲击,牵制释放过程造成上部质量垂向过载是起落架突伸时的2倍以上,起落架缓冲器压力改变对此过程影响不大;弹射突伸过程中加载速率与高压气腔充气压力对整个系统突伸能量影响较大,而缓冲器充油量、轮胎充气压力等变化对突伸能量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飞机 前起落架 地面试验 牵制释放 弹射突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标贯试验的覆盖层深埋砂土相对密度确定方法
2
作者 王绍崑 杨正权 +4 位作者 刘小生 温彦锋 朱凯斌 赵艺颖 赵剑明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5-200,共6页
覆盖层砂土取样易受扰动,难以确定其原位相对密度,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操作简便、适于推广的原位砂土相对密度确定方法。基于标准贯入锤击数、上覆有效应力与土体相对密度间存在的相关关系,提出一种基于现场标贯试验成果确定覆盖层深埋砂... 覆盖层砂土取样易受扰动,难以确定其原位相对密度,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操作简便、适于推广的原位砂土相对密度确定方法。基于标准贯入锤击数、上覆有效应力与土体相对密度间存在的相关关系,提出一种基于现场标贯试验成果确定覆盖层深埋砂土相对密度的思路。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计算覆盖层深埋砂土相对密度的结果稳定且符合对于类似砂层密度特性的基本认识,在难以直接获取砂土原位相对密度时是可行的代替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层深埋砂土 相对密度 标准贯入试验 上覆应力 经验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项式维数分解法的起落架参数不确定性量化分析
3
作者 崔盼礼 贺尔铭 +2 位作者 宋得军 杨正权 王彬文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86-292,共7页
飞机起落架制造和加工过程中不确定性广泛存在,针对飞机起落架缓冲性能的求解问题,考虑油孔流量系数、气体多变指数的不确定性,首先建立了起落架二质量非线性动力学方程,构造了基于多项式维数分解(polynomial dimensional decomposition... 飞机起落架制造和加工过程中不确定性广泛存在,针对飞机起落架缓冲性能的求解问题,考虑油孔流量系数、气体多变指数的不确定性,首先建立了起落架二质量非线性动力学方程,构造了基于多项式维数分解(polynomial dimensional decomposition,PDD)方法的随机代理模型并进行了动力学分析,与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确定性分析得出的位移均值与标准差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PDD方法在处理起落架动力学这类非线性问题的正确性;后续使用PDD方法,分析油孔流量系数、气体多变指数在取不同的变异系数时二质量的响应均值、标准差以及概率特征的变化,研究二者的不确定性对起落架缓冲性能求解的影响。该研究所开展的油孔流量系数、气体多变指数不确定传播量化工作对后续起落架缓冲性能的可靠性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落架落震 非线性 不确定性参数 多项式维数分解(PDD)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EL方法的带结构物溃坝流数值模拟
4
作者 马洪玉 李敬军 +2 位作者 朱凯斌 赵艺颖 杨正权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8,共10页
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极端天气现象增多,溃坝现象成为水工结构方向需要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溃坝流的发展会对下游结构物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因此深入探究溃坝流现象的水动力学特性以及溃坝流下游结构物所受到的冲击力影响势在必行... 随着全球气温的不断升高,极端天气现象增多,溃坝现象成为水工结构方向需要重点防范的自然灾害。溃坝流的发展会对下游结构物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因此深入探究溃坝流现象的水动力学特性以及溃坝流下游结构物所受到的冲击力影响势在必行。本文针对带有结构物的溃坝流动问题现象,采用CEL方法(Coupled Eulerian-Lagrangian analysis,耦合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对于溃坝流的发展、演化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中溃坝流自由表面及流体尖端时程变化与文献试验结果拟合较好,CEL方法可应用在溃坝流现象的模拟,并且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精度。结构物材料性能、高度及与结构物与溃坝流间的位置,均会影响溃坝流的运动状态以及结构物的受力变形状态,在不考虑结构物破坏的情况下,提高结构物弹性模量,增加结构物高度,以及减小结构物与溃坝流间的距离均可提高结构物对于溃坝流的阻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坝流 计算流体力学 耦合欧拉-拉格朗日方法 数值模拟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坪铺大坝下游坝坡震后抗震加固措施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杨正权 赵剑明 +2 位作者 刘小生 周国斌 刘启旺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58-2066,共9页
紫坪铺水库面板堆石坝坝顶区下游干砌石护坡在汶川地震中遭到了较严重的震损破坏,是大坝震后抗震加固处理的重点环节。综合考虑已有高土石坝坝坡抗震加固措施在大坝震后加固中的适用性,并参考浆砌石护坡在强震中表现出的良好抗震性能,... 紫坪铺水库面板堆石坝坝顶区下游干砌石护坡在汶川地震中遭到了较严重的震损破坏,是大坝震后抗震加固处理的重点环节。综合考虑已有高土石坝坝坡抗震加固措施在大坝震后加固中的适用性,并参考浆砌石护坡在强震中表现出的良好抗震性能,浆砌石护坡成为了紫坪铺大坝下游坝坡震后抗震加固的重要选择。针对紫坪铺大坝坝坡震后抗震加固工程,进行堆石坝坝顶区坝坡抗震加固措施(干砌石护坡和浆砌石护坡)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砌石护坡的抗震加固机理并验证其抗震加固效果;同时,结合大坝地震动力反应计算和大坝振动台模型试验的研究成果,确定了大坝坝顶区浆砌石护坡的加固范围。研究表明:浆砌石护坡在强震中具有良好的整体性,干砌石护坡在强震中的局部碎、块石滑移导致护坡整体渐进破坏,浆砌石护坡对堆石坝坡的保护作用明显优于干砌石护坡;紫坪铺大坝下游坝坡震后浆砌石护坡加固范围取为3/4坝高以上坝顶区坝坡较为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坪铺大坝 抗震加固措施 干砌石护坡 浆砌石护坡 加固机理 加固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单一非等温DSC曲线确定2,6-二硝基苯酚热分解反应的最可几机理函数和动力学参数 被引量:7
6
作者 杨正权 胡荣祖 +1 位作者 梁燕军 李向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1986年第1期13-21,共9页
本文用自行设计加工的耐压不锈钢密封池在CDR-1型差动热分析仪上测得的一条DSC曲线,利用计算非等温动力学的积分方程和微分方程拟合四组实验数据,逻辑选择确定2,6-二硝基苯酚在分解深度为0.007-0.66范围内的热分解反应的最可几数学模式... 本文用自行设计加工的耐压不锈钢密封池在CDR-1型差动热分析仪上测得的一条DSC曲线,利用计算非等温动力学的积分方程和微分方程拟合四组实验数据,逻辑选择确定2,6-二硝基苯酚在分解深度为0.007-0.66范围内的热分解反应的最可几数学模式为F(α)=α。用放热速率方程算得其热分解反应的级数为零,其表观活化能、指前因子的测量真值分别为134±9k Jmol、10S。积分方程逻辑选择求得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测量真值相应为133±8kJmol和10S。微分方程逻辑选择求得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的测量真值相应为134±8kJmol和10S。三者吻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分解 二硝基苯酚 积分方程 分解反应 硝基酚类 非等温动力学 DSC 热分解动力学 机理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坝动力分析人工边界处理方法 被引量:4
7
作者 杨正权 刘小生 +2 位作者 董承山 汪小刚 赵剑明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40-446,共7页
我国很多在建或拟建土石坝工程位于地震高烈度区,土石坝的动力反应特性和抗震性能成为工程界关注的焦点。在坝体-地基系统动力分析中,可以通过在截断边界上施加人工边界,解决外行散射地震波无法透过固定边界、在坝体内反复反射、显著增... 我国很多在建或拟建土石坝工程位于地震高烈度区,土石坝的动力反应特性和抗震性能成为工程界关注的焦点。在坝体-地基系统动力分析中,可以通过在截断边界上施加人工边界,解决外行散射地震波无法透过固定边界、在坝体内反复反射、显著增大坝体结构反应的问题。介绍了目前结构动力分析中广泛采用的几种人工边界条件(主要包括透射边界、粘性边界和粘弹性边界),评述了各自的优缺点,着重分析了粘弹性人工边界应用于覆盖层上土石坝动力分析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对策。结果表明,粘弹性边界条件能够吸收外行散射地震波能量、模拟人工边界外无限地基介质的弹性恢复性能,可以应用于深厚覆盖层上土石坝动力分析边界处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动力分析 人工边界条件 粘弹性边界 深厚覆盖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石坝地震动输入机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5
8
作者 杨正权 刘小生 +1 位作者 汪小刚 赵剑明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3年第1期27-33,共7页
土石坝的动力反应特性和抗震性能是水电工程界关注的焦点。设计地震动及其输入方式的合理确定是进行大坝结构动力反应分析和安全性评价的前提,也是影响分析结果可靠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土石坝动力分析地震动输入机制研究中涉及到的地... 土石坝的动力反应特性和抗震性能是水电工程界关注的焦点。设计地震动及其输入方式的合理确定是进行大坝结构动力反应分析和安全性评价的前提,也是影响分析结果可靠性的重要因素。本文对土石坝动力分析地震动输入机制研究中涉及到的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和地震动输入方式等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结构 动力分析 土石坝 地震动输入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厚覆盖层上阿尔塔什高面板坝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正权 王龙 +3 位作者 赵剑明 刘小生 刘启旺 林建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2年第12期33-39,共7页
针对深厚覆盖层上阿尔塔什高面板坝结构特点,考虑河谷深厚覆盖层地基影响,模拟抗震加固措施的作用,制作了模型总高150cm的二、三维大比尺模型坝,进行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振动试验,研究了大坝在各级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特性,论证了大坝... 针对深厚覆盖层上阿尔塔什高面板坝结构特点,考虑河谷深厚覆盖层地基影响,模拟抗震加固措施的作用,制作了模型总高150cm的二、三维大比尺模型坝,进行大型地震模拟振动台振动试验,研究了大坝在各级地震作用下的地震反应特性,论证了大坝设计抗震加固措施的有效性。论述了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的基本情况,包括模型设计与制作、试验内容与方法等,并总结了主要试验成果和研究结论。试验结果表明:大坝结构的动力特性同输入地震动的强度和振动历史相关,地震强度及频谱特性、蓄水等因素对大坝结构的地震反应特性有重要影响,大坝在设计地震作用下的地震残余变形量值较小,抗震阻滑钢筋和混凝土框格梁加砌石护坡的大坝抗震加固措施体系可以有效提升大坝的抗震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面板坝 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 模型设计 加速度反应 残余变形 抗震加固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体推进剂燃烧的数值模拟研究
10
作者 杨正权 张珊珊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1996年第2期58-63,共6页
综合报道国内外45篇文献资料内容,介绍了一些有代表性的描述固体推进剂燃烧过程的数学模型。因刊物的版面所限。
关键词 固体推进剂 燃烧数值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厚覆盖层上土石坝动力分析边界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杨正权 赵剑明 +2 位作者 刘小生 温彦锋 李红军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S2期138-143,共6页
采用深厚覆盖层上土石坝动力分析黏弹性边界处理方法和传统固定边界处理方法,进行某超深厚覆盖层上土石坝动力反应分析,研究了边界处理方式和地基截断范围对大坝-地基系统动力反应分析计算结果的影响规律,探讨了超深厚覆盖层上土石坝结... 采用深厚覆盖层上土石坝动力分析黏弹性边界处理方法和传统固定边界处理方法,进行某超深厚覆盖层上土石坝动力反应分析,研究了边界处理方式和地基截断范围对大坝-地基系统动力反应分析计算结果的影响规律,探讨了超深厚覆盖层上土石坝结构-地基系统动力分析边界处理方法。研究表明:不同的边界处理方式,大坝-地基系统内部加速度反应的分布规律基本一致,黏弹性边界条件下的坝体地震动力反应水平低于固定边界;随着覆盖层地基侧向边界范围的扩大,不同边界条件下坝体的加速度反应水平都在降低,固定边界条件下的计算结果和黏弹性边界逐步趋近;对本文研究的超深厚覆盖层上土石坝结构-地基系统,动力分析中将底部边界取到基岩表面、侧向边界取到坝踵和坝脚向上下游延伸3~5倍大坝加地基高度范围,并采用固定边界的边界处理方式,可以达到工程设计对计算精度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石坝 超深厚覆盖层地基 动力分析 边界处理方法 固定边界 黏弹性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面板堆石坝抗震安全评价标准与极限抗震能力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赵剑明 刘小生 +2 位作者 杨玉生 李红军 杨正权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254-2261,共8页
针对强震区高面板堆石坝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稳定、变形、面板防渗体系安全的高面板坝抗震安全评价和极限抗震能力分析方法,并建议了坝坡抗震稳定、坝体局部动力稳定、坝体地震残余变形、面板防渗体系的抗震安全评价标准。对坝高超过250 ... 针对强震区高面板堆石坝的特点,提出了基于稳定、变形、面板防渗体系安全的高面板坝抗震安全评价和极限抗震能力分析方法,并建议了坝坡抗震稳定、坝体局部动力稳定、坝体地震残余变形、面板防渗体系的抗震安全评价标准。对坝高超过250 m的某高面板堆石坝进行了极限抗震能力分析,根据坝坡稳定性、地震残余变形、单元抗震安全性、面板防渗体系抗震安全性等多角度的评价结果,初步认为,该高面板堆石坝的极限抗震能力为0.50g^0.55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面板堆石坝 抗震安全评价标准 极限抗震能力 坝坡动力稳定性 地震残余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振动台土-箱结构模型动力特性及反应的解析分析 被引量:17
13
作者 袁林娟 刘小生 +2 位作者 汪小刚 杨正权 杨玉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38-1042,共5页
在振动台模型试验中,模型箱的设计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指出了叠层剪切型模型箱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模型箱的附加质量、层间的摩阻力以及最大位移的限制。基于剪切梁法建立了土柱与模型箱相互作用的简化模型,在土体剪切模量均... 在振动台模型试验中,模型箱的设计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指出了叠层剪切型模型箱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模型箱的附加质量、层间的摩阻力以及最大位移的限制。基于剪切梁法建立了土柱与模型箱相互作用的简化模型,在土体剪切模量均匀分布和沿高度指数分布的情况下,分别推导了其动力特性与反应的解析解,进而讨论了模型箱尺寸、材料对土体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纯土柱相比,模型箱附加质量使土–箱系统自振频率减小;模型箱尺寸越大,土–箱结构自振频率误差越小;在相同尺寸下,铝合金模型箱的自振频率误差明显小于钢质模型箱。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模型箱尺寸和材料应满足的公式。该方法可为设计合理的模型箱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台 剪切梁法 叠层剪切 模型箱 土-箱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处理的阵列扩展及同频干扰抑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正权 李思敏 吕家祥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656-660,共5页
该文推导了基于时空联合处理的2-D阵列扩展方法,研究了虚拟阵的结构,构造了虚拟阵的伪数据矩阵;同时提出了抑制同频干扰的算法.当采用m阵元的2-D阵列时,扩展阵列的等效阵列孔径为n=(m+1)2/2-1(m为奇数)或n=m(m+2)/2-1(m为偶数).这种阵... 该文推导了基于时空联合处理的2-D阵列扩展方法,研究了虚拟阵的结构,构造了虚拟阵的伪数据矩阵;同时提出了抑制同频干扰的算法.当采用m阵元的2-D阵列时,扩展阵列的等效阵列孔径为n=(m+1)2/2-1(m为奇数)或n=m(m+2)/2-1(m为偶数).这种阵列扩展方法和同频干扰抑制算法能在较低信噪比(0dB)以下工作,并且能实现2-D参数的自动配对.理论和计算机仿真实验均表明这种扩展和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空处理 阵列扩展 同频干扰抑制 信号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非等温分析法估算含能材料的热爆炸临界温度(英文) 被引量:10
15
作者 胡荣祖 宁斌科 +6 位作者 俞庆森 张同来 刘蓉 杨正权 高胜利 赵宏安 史启祯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18-23,共6页
通过合理的假设,从谢苗诺夫(Semenov)的热爆炸理论和两种非等温动力学方程:dα/dt=A(1-α)e-Ea/RT和dα/dt=A(1-α)[1+Ea/(RT)(1-T0/T)]e-Ea/RT,导出了估算含能材料(EMs)热爆炸临界温度(Tb)的两种方法。从EMs的非等温DSC曲线,我们很容... 通过合理的假设,从谢苗诺夫(Semenov)的热爆炸理论和两种非等温动力学方程:dα/dt=A(1-α)e-Ea/RT和dα/dt=A(1-α)[1+Ea/(RT)(1-T0/T)]e-Ea/RT,导出了估算含能材料(EMs)热爆炸临界温度(Tb)的两种方法。从EMs的非等温DSC曲线,我们很容易得到计算Tb值所用的自催化反应活化能(Ea)、onset温度(Te)和偏离基线的初始点温度(T0)。对硝化棉而言,两种方法所得的Tb值彼此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温度 DSC 含能材料 非等温分析法 热爆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化棉一级自催化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数值模拟 被引量:10
16
作者 宁斌科 刘蓉 +2 位作者 杨正权 胡荣祖 俞庆森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62-165,共4页
提出了计算硝化棉(NC) 一级自催化分解反应动力学参数的数值模拟方法。根据热重(TG) 曲线分析结果,建立了描述NC失重50 % 前、后随时间变化的一级自催化反应微分动力学方程和一级反应微分动力学方程。
关键词 硝化棉 自催化反应 动力学参数 数值模拟 炸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设定地震场地相关反应谱的高土石坝抗震安全评价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红军 朱凯斌 +3 位作者 赵剑明 刘小生 杨正权 杨玉生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34-941,共8页
结合最新颁布的《水电工程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NB35047—2015)中关于甲类设防重大土石坝工程设计反应谱的规定,重点研究了基于设定地震的场地相关反应谱和一致概率反应谱确定的动参数下高土石坝的动力反应特征。通过240m高长河坝... 结合最新颁布的《水电工程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NB35047—2015)中关于甲类设防重大土石坝工程设计反应谱的规定,重点研究了基于设定地震的场地相关反应谱和一致概率反应谱确定的动参数下高土石坝的动力反应特征。通过240m高长河坝高心墙堆石坝在两种不同反应谱下设计和校核地震动下的计算分析发现一致概率谱得到的坝顶动力响应加速度、动位移、永久变形、坝坡安全系数和塑性滑移等关键安全评价指标均高于场地相关反应谱的结果,进而探讨了两种反应谱对长河坝高土石坝工程极限抗震能力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基于设定地震的场地相关反应谱得到的坝体的极限抗震能力明显高于一致概率谱,采用一致概率谱得到的地震动参数进行长河坝抗震设计和抗震加固措施研究易得到较保守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土石坝 设定地震 场地相关反应谱 一致概率反应谱 极限抗震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汶川地震震害经验的土石坝抗震设计规范修编 被引量:5
18
作者 刘小生 赵剑明 +4 位作者 杨玉生 王钟宁 杨正权 刘启旺 陈宁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11-2118,共8页
基于汶川等地震震害、地震响应、震害机理、安全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从4个方面论述了《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修编中有关地基和土石坝抗震设计的进展。1抗震设防标准及基本原则:调整了抗震设计标准和设计地震的确定方法;对特... 基于汶川等地震震害、地震响应、震害机理、安全评价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从4个方面论述了《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修编中有关地基和土石坝抗震设计的进展。1抗震设防标准及基本原则:调整了抗震设计标准和设计地震的确定方法;对特别重要工程按最大可信地震校核不发生库水失控下泄灾变安全裕度;一定情况下设计地震反应谱的确定需要考虑地震近场效应、上盘效应及频谱不平稳性等;对抗震甲类工程抗震设计需制定防震减灾应急预案;规定了土石坝地震反应谱,取加速度最大反应谱值max?=1.60,对应的阻尼比为20%。2场地与地基:调整了工程建设场地分类方法,场地土类型由4类调整为5类,场地类别划分更为详细;对标贯击数判别液化方法中的液化临界标贯击数计算公式进行了调整,并修订了考虑上覆有效应力影响的标贯击数校正公式。3土石坝抗震计算与安全评价:扩充了抗震计算的内容要求,规定抗震计算包括抗震稳定计算、永久变形计算、防渗体安全评价和液化可能性判别等内容;扩大了要求采用动力法进行地震作用效应分析和安全性评价的范围,规定对设计烈度Ⅶ度且坝高150 m以上,设计烈度Ⅷ、Ⅸ度且坝高70 m以上,地基中存在可液化土层等3种情况,应同时进行基于有限元法的动力分析,对覆盖层厚度超过40 m的土石坝宜进行动力分析;补充了对土石坝地震作用效应进行动力分析的原则要求,包括本构模型选取、计算参数确定、残余变形计算、稳定分析要求等;补充规定了根据动力法成果对土石坝的抗震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的原则要求。4面板堆石坝抗震工程措施:主要根据紫坪铺大坝设计、建设及震害经验,增加了针对面板堆石坝的抗震工程措施,包括坝体地震变形控制、坝顶及其附近坝坡防护、面板及垂直缝抗挤压、水平施工缝抗错台及接缝细部构造设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震害经验 规范修编 土石坝 抗震计算 抗震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立体线阵的全方位DOA估计方法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正权 李思敏 《通信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12,共5页
本文基于 3D立体线阵以及累量的灵活定义 ,实现了信号DOA的全方位估计。该算法不依赖于信号的具体结构 ,并构造了三个累量域DOA矩阵。通过对DOA矩阵的特征分解得到配对特征向量 ,从而获得信号DOA的全方位估计。该方法避免了 2D或 1D的... 本文基于 3D立体线阵以及累量的灵活定义 ,实现了信号DOA的全方位估计。该算法不依赖于信号的具体结构 ,并构造了三个累量域DOA矩阵。通过对DOA矩阵的特征分解得到配对特征向量 ,从而获得信号DOA的全方位估计。该方法避免了 2D或 1D的谱峰搜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立体线阵 全方位DOA估计 配对特征向量 信号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心墙堆石坝地震残余变形和破坏模式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刘启旺 刘小生 +7 位作者 陈宁 杨玉生 赵剑明 杨正权 李永红 田景元 洪桂标 袁林娟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62,89,共4页
为了解模型坝地震残余变形的分布规律和破坏形态,进行了不同地震波输入的振动台试验。坝体的沉陷和水平变位总体量值很小,地震残余变形主要发生于下游坡河谷坝段附近;坝顶有少量沉降变形和下游坝坡浅层滑动,而上游坡未观察到明显的水平... 为了解模型坝地震残余变形的分布规律和破坏形态,进行了不同地震波输入的振动台试验。坝体的沉陷和水平变位总体量值很小,地震残余变形主要发生于下游坡河谷坝段附近;坝顶有少量沉降变形和下游坝坡浅层滑动,而上游坡未观察到明显的水平变位或沉陷;下游坝坡的颗粒松动,发生滚石或浅层滑动,并首先发生于坝顶河谷坝段附近,且随着地震动的加大,范围逐渐扩大,但没有发现深层滑动的迹象;坝体自振频率降低越多,说明振动对坝体造成的损伤越严重;双向或多向地震动输入不利于坝坡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土石坝 振动台模型试验 地震残余变形 破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