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多元热流体组分含量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棽垚 二龙 +2 位作者 戚志林 严文德 孔德煜 《重庆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1期65-73,共9页
超临界多元热流体(scMTF)组分含量特征受不同因素的影响,目前其影响规律不明。为此,通过文献研究获得大量超临界水环境下的有机物气化产物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分析scMTF组分含量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发现:1)反应原料类型和反应温度对s... 超临界多元热流体(scMTF)组分含量特征受不同因素的影响,目前其影响规律不明。为此,通过文献研究获得大量超临界水环境下的有机物气化产物数据,基于这些数据分析scMTF组分含量与其相关因素的关系。研究发现:1)反应原料类型和反应温度对scMTF组分含量的影响有一定关联。对于不同类型原料,分子量越大越难以裂解,当反应温度低于使原料完全裂解的温度阈值时其影响显著,反之则其影响大幅减弱;对于同类型原料,当反应温度低于某一阈值时其影响显著,而高于此阈值时其影响大幅减弱。2)原料质量分数、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类型对scMTF组分含量的影响规律不统一,甚至相互矛盾。3)催化剂质量分数对scMTF组分含量的影响甚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稠油 超临界多元热流体 组分含量特征 反应温度 反应时间 反应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多元热流体发生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可行性研究
2
作者 杨棽垚 二龙 +2 位作者 戚志林 严文德 孔德煜 《重庆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年第2期1-8,共8页
在超临界多元热流体发生过程中,其组分含量和产率受到反应条件的显著影响。目前,关于其发生过程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方法普遍成本较高、效率较低,且对于较复杂因素的影响分析不足。鉴于此,针对不同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反应原料(有机物)含... 在超临界多元热流体发生过程中,其组分含量和产率受到反应条件的显著影响。目前,关于其发生过程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方法普遍成本较高、效率较低,且对于较复杂因素的影响分析不足。鉴于此,针对不同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反应原料(有机物)含量等条件下的室内物理实验和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进行分析,观察高温条件对模拟产物的影响,以及反应条件差异对可逆反应平衡状态的影响。针对超临界多元热流体的发生过程,分别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和室内物理实验取得产物数据,对比分析其规律。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产物组分含量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反应原料含量的变化规律对比,发现模拟方法与实验方法的结果完全一致,且数值基本吻合;2)模拟方法与实验方法所得数值仍存在较小差异的原因在于,实验过程中对水的收集不完全;3)从研究周期和研究成本来看,模拟方法的研究周期相对于实验方法可缩短1∕2以上,研究成本较低。综合分析认为,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可用于超临界多元热流体发生过程研究,且极具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多元热流体 气化反应 氧化反应 分子动力学模拟 稠油热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反应分子动力学的超临界多元热流体发生规律及物性变化特征
3
作者 杨棽垚 二龙 +2 位作者 戚志林 严文德 徐放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8-108,I0007,I0008,共13页
超临界多元热流体发生过程中各组分质量分数变化规律认识不清。基于反应分子动力学方法,进行不同条件下的超临界多元热流体发生规律模拟,结合实验和模型计算结果,研究热流体各组分质量分数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时间和原料比例的变化规... 超临界多元热流体发生过程中各组分质量分数变化规律认识不清。基于反应分子动力学方法,进行不同条件下的超临界多元热流体发生规律模拟,结合实验和模型计算结果,研究热流体各组分质量分数随反应温度、反应压力、时间和原料比例的变化规律,分析热流体各组分质量分数变化对流体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相近条件的实验和理论计算结果吻合度较高,采用反应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超临界多元热流体发生规律具有较高准确性;反应温度、反应压力越高,原料完全反应时间越短;柴油质量分数越高,原料完全反应时间越长;反应温度、压力对完全反应后超临界多元热流体各组分质量分数无显著影响,柴油质量分数影响较大,柴油质量分数越高,热流体中二氧化碳和氮气质量分数越高,水质量分数越低;在反应未完全时,反应时间对热流体物性的影响较显著,反应初始至结束的流体密度降幅为8.19%,流体比焓降幅为49.85%,在反应完全后,反应原料比例对热流体物性影响较大,原料柴油质量分数由8.39%上升至25.14%,流体密度增幅为7.82%,流体比焓降幅为10.58%。该结果为开展超临界多元热流体发生规律研究及热流体发生环境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多元热流体 发生规律 热流体物性 ReaxFF反应力场 分子动力学模拟 稠油热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气藏气相阈压梯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继强 杨棽垚 +3 位作者 戚志林 严文德 袁迎中 黄小亮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66-73,共8页
鉴于现有气相阈压梯度预测模型不能准确描述气相阈压梯度随气相连续性的变化规律,在改进气相阈压梯度实验流程的基础上,选取四川盆地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标准岩心,开展了气相阈压梯度实验,建立了综合考虑岩石渗透率和... 鉴于现有气相阈压梯度预测模型不能准确描述气相阈压梯度随气相连续性的变化规律,在改进气相阈压梯度实验流程的基础上,选取四川盆地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碳酸盐岩储层标准岩心,开展了气相阈压梯度实验,建立了综合考虑岩石渗透率和气相连续性的气相阈压梯度预测模型,对比分析了基于不同气相连续性表征参数建立的气相阈压梯度预测模型的预测结果。然后,根据该气藏气井的测井解释成果,采用基于相对可动气饱和度建立的气相阈压梯度预测模型,预测了不同类型储层的气相阈压梯度。研究结果表明:①相对可动气饱和度考虑了束缚水饱和度和残余气饱和度对气相连续性的影响,较之于含水饱和度而言,相对可动气饱和度能够更好地表征气相在多孔介质中的连续性;②气相阈压梯度随岩石渗透率、相对可动气饱和度的降低而增大,在渗透率、相对可动气饱和度较低时,气相阈压梯度随渗透率、相对可动气饱和度的降低而急剧增大;③普光气田主体气藏Ⅰ类储层的气相阈压梯度较小,其数量级在0.01 MPa/m,Ⅱ类储层的气相阈压梯度较Ⅰ类储层有所增大,Ⅲ类储层的气相阈压梯度则急剧增大。结论认为,基于相对可动气饱和度建立的气相阈压梯度预测模型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气相阈压梯度随岩石渗透率和气相连续性的变化规律,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准确认识水驱气藏气-水两相渗流规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阈压梯度 气相连续性 相对可动气饱和度 预测模型 超深层碳酸盐岩 普光气田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动数据的气藏动态储量计算 被引量:9
5
作者 刘欣 李继强 +2 位作者 胡世莱 杨棽垚 付德奎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32-735,共4页
基于物质平衡法,综合气体渗流过程、垂直管流模型、气井产能方程和物质平衡方程,提出了一种根据流动数据确定气藏动态储量的新方法。以普光气田主体气藏为例,对该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新方法与不稳定分析法计算结果的最大... 基于物质平衡法,综合气体渗流过程、垂直管流模型、气井产能方程和物质平衡方程,提出了一种根据流动数据确定气藏动态储量的新方法。以普光气田主体气藏为例,对该方法的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新方法与不稳定分析法计算结果的最大相对偏差为4.40%,最小相对偏差为-0.07%,相对偏差在±5.00%以内,说明新方法计算结果是准确可靠的。新方法实现了气藏动态储量的简便、准确计算,这对正确评价气藏开发效果、准确预测气藏开发动态和做好气藏开发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动态储量 物质平衡方程 生产动态 二项式产能方程 普光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储层层间非均质性的边水气藏气井见水时间计算模型--以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气藏为例 被引量:9
6
作者 李继强 杨棽垚 +3 位作者 戚志林 赵冠群 尹冰毅 莫非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9-76,共8页
现有的边水气藏气井见水时间计算模型均未考虑储层层间非均质性的影响,较之于气井的实际见水时间,其计算结果存在着较大的误差,不能准确、有效地指导气井生产制度的调整和气藏控水技术措施的制订。为此,以四川盆地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 现有的边水气藏气井见水时间计算模型均未考虑储层层间非均质性的影响,较之于气井的实际见水时间,其计算结果存在着较大的误差,不能准确、有效地指导气井生产制度的调整和气藏控水技术措施的制订。为此,以四川盆地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边水气藏为例,开展了岩心并联水驱渗流实验;采用油气藏数值模拟的技术手段,研究了由于储层的层间非均质性引起的边水突进现象对气井见水时间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引入突进系数来表征储层的层间非均质性,建立了考虑层间非均质性影响的多层合采边水气藏气井见水时间计算模型,并选取普光气田飞仙关组气藏5口井进行了实例计算。研究结果表明:①气藏储层的层间非均质性导致产生边水突进现象,并且层间非均质性越强,突进现象越严重、气井见水越早,渗透率最高的储层见水时间决定了气井的见水时间;②基于渗流理论,建立了考虑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影响的边水气藏气井见水时间计算模型,其计算结果的相对误差介于-3.43%~4.70%,能满足工程误差的精度要求。结论认为,所建模型可以为准确计算多层合采边水气藏气井见水时间提供有效的方法,进而有助于边水气藏气井生产制度的调整和控水技术措施的制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合采 储层层间非均质性 边水气藏 见水时间 计算模型 突进系数 四川盆地 普光气田 早三叠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深层碳酸盐岩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杨棽垚 李继强 +2 位作者 尹冰毅 赵冠群 张俊法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4-49,共6页
为厘清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随地层水黏度和岩石渗透率的变化规律,选取四川盆地飞仙关组超深层碳酸盐岩标准岩心,开展了不同地层水黏度条件下的启动压力梯度实验测试,得到了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随地层水黏度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综合考虑岩石... 为厘清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随地层水黏度和岩石渗透率的变化规律,选取四川盆地飞仙关组超深层碳酸盐岩标准岩心,开展了不同地层水黏度条件下的启动压力梯度实验测试,得到了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随地层水黏度的变化规律,建立了综合考虑岩石物性和流体性质的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预测模型。根据普光气田主体气藏气井测井解释成果,采用新建模型预测了气藏不同类型储层在不同地层水黏度条件下的启动压力梯度。结果表明: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随渗透率降低而增大,在渗透率相对较低时,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随渗透率降低急剧增大;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随地层水黏度的增大而增大,黏度越大,启动压力梯度随渗透率降低而增大得越快。新建模型综合考虑了岩石物性和地层水性质对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适应性较强。普光气田Ⅱ、Ⅲ类储层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最大可达0.24 MP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启动压力梯度 预测模型 流体黏度 渗流规律 超深层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驱气藏产水气井产能计算数学模型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继强 胡世莱 +2 位作者 杨棽垚 雷登生 徐放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89-92,共4页
针对现有水驱气藏产水气井产能计算模型因缺少井底流压监测数据导致模型实用性差的问题,将气水相渗曲线和地层水产量公式引入气井二项式产能方程,建立了依据井口监测的气井产量和生产水气比确定产水气井产能的数学模型。以普光气田主体... 针对现有水驱气藏产水气井产能计算模型因缺少井底流压监测数据导致模型实用性差的问题,将气水相渗曲线和地层水产量公式引入气井二项式产能方程,建立了依据井口监测的气井产量和生产水气比确定产水气井产能的数学模型。以普光气田主体气藏为例,通过实例计算,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定量评价了水侵对气井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相对误差在5. 0%以内,模型计算结果精度高;水侵会导致气井产能急剧降低,气井产能损失率随气井生产水气比的增大先急速上升而后上升速度变缓。文中模型适用于未出现井筒积液产水气井的产能计算,可为确定产水气井合理产量、降低水侵伤害、改善气藏开发效果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驱气藏 产水气井 产能 数学模型 相渗曲线 普光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藏型储气库多周期注采储集层应力敏感效应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继强 赵冠群 +5 位作者 戚志林 尹冰毅 许寻 方飞飞 杨棽垚 齐桂雪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35-842,共8页
选取中原油田文23储气库储集层标准岩心,开展多周期注采条件下渗透率应力敏感实验,分析了多周期注采渗透率应力敏感变化规律,提出了多周期注采岩石覆压渗透率计算方法,分析了多周期注采储集层渗透率应力敏感对储气库注采能力的影响。研... 选取中原油田文23储气库储集层标准岩心,开展多周期注采条件下渗透率应力敏感实验,分析了多周期注采渗透率应力敏感变化规律,提出了多周期注采岩石覆压渗透率计算方法,分析了多周期注采储集层渗透率应力敏感对储气库注采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岩石渗透率保持率随储气库运行周期数增多初期快速下降,后期缓慢降低;净应力上升过程中渗透率应力敏感指数随净应力变化过程数的增多而降低;净应力下降过程中渗透率应力敏感指数基本不随净应力变化过程数的变化而变化;随净应力变化过程数的增多,特定岩石净应力上升过程的渗透率应力敏感指数不断趋近于净应力下降过程的渗透率应力敏感指数;岩石渗透率越低,不可逆渗透率损失率越大,岩石周期应力敏感性越强;岩石渗透率越低,渗透率应力敏感指数越大,岩石应力敏感性越强,渗透率过低的储集层不宜作为储气库选层;储集层渗透率应力敏感性对气井注采能力影响较大,且主要集中在前数个周期。图13表4参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藏型储气库 多周期注采 储集层应力敏感 注采能力 储气库选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