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人类与禽类流感相关性问题浅述
被引量:2
- 1
-
-
作者
张新峰
魏梅芳
谢三星
杨森标
-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省池州农校
-
出处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0-21,共2页
-
-
关键词
流行性感冒
人类
禽类
相关性
-
分类号
R511.7
[医药卫生—内科学]
S855.3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家畜附红细胞体病(上)
被引量:18
- 2
-
-
作者
魏建忠
谢三星
沈咏舟
杨森标
-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省池州农业学校
-
出处
《辽宁畜牧兽医》
1998年第6期38-41,共4页
-
文摘
附红细胞体病(Epcrythrozoonosis)简称附红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简称附红体)感染所致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贫血、黄疸等为主要特征,多呈隐性感染,常见于夏秋季节。流行形式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
-
关键词
家畜
附红细胞体病
病原学
-
分类号
S855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S852.3
[农业科学—基础兽医学]
-
-
题名家畜附红细胞体病(下)
被引量:2
- 3
-
-
作者
魏建忠
谢三星
沈咏舟
杨森标
-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省池州农业学校
-
出处
《辽宁畜牧兽医》
1999年第2期37-39,共3页
-
文摘
(续上期)7 诊断 家畜附红体病一般根据多发于温暖季节,临床上以贫血、黄疸、高热和红细胞压积降低等为主要特点,以及镜检血片发现附红体即可作出诊断。7.1 采血样时机 要选择在病初采血涂片,易检出典型附红体。一旦病畜贫血症状明显时,红细胞和附红体均受到破坏,不易查出典型附红体。
-
关键词
家畜
附红细胞体病
血清诊断
-
分类号
S852.53
[农业科学—基础兽医学]
-
-
题名家畜附红细胞体病(中)
被引量:1
- 4
-
-
作者
魏建忠
谢三星
沈咏舟
杨森标
-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
安徽省池州农业学校
-
出处
《辽宁畜牧兽医》
1999年第1期38-40,共3页
-
文摘
3 致病性3.1 红皮 血液检查发现病猪心血含菌率很低,而末梢血管含菌率高 因此,皮肤毛细血管中的红细胞破坏严重,血液稀薄,呈樱桃红色,以致皮肤发红形成红皮3.2 贫血 这是附红体病的主要特征。大量附红体附着于红细胞表面,把抗原释放在血液中,刺激了免疫学应答反应和网状内皮系统增生,使附红体和被附着的红细胞受到破坏3.3 增生 贫血又刺激了造血器官功能,尤其后期,补偿性的血细胞迅速增生,出现网织细胞增多。
-
关键词
家畜
附红细胞体病
症状
-
分类号
S855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牛流行热(上)
被引量:1
- 5
-
-
作者
谢三星
魏建忠
褚克平
杨森标
-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
宣城地区畜牧兽医站
安徽省池州农校
-
出处
《辽宁畜牧兽医》
1996年第1期41-43,共3页
-
文摘
牛流行热(Bovine epizootic fever,BEF)又名暂时热,三日热或三日病,是由弹状病毒科(Rhabdoviri-dae)狂犬病毒属(Lyssavirus)牛流行热病毒(Bovineepizootic fever virus,BEFV)所引起的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在许多国家它仍然是一种很重要的病毒病,实质上是一种免疫病理性疾病。其临床特征为突发高热、全身虚弱、呼吸促迫、流泪、鼻漏、流泡沫样涎液后躯僵硬、跛行、皮下气肿和咽喉麻痹,发病率高,病死率低,常取良性经过。
-
关键词
牛病
流行热
症状
诊断
治疗
-
分类号
S858.235.3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
-
题名牛流行热(下)
- 6
-
-
作者
谢三星
魏建忠
褚克平
杨森标
-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
宣城地区畜牧兽医站
安徽省池州农校
-
出处
《辽宁畜牧兽医》
1996年第2期40-42,共3页
-
文摘
4 监测的重要性4.1 出现的新问题:据白文彬(1993)报道,在进行BEF抗体调查时发现,在流行过BEF地区收集的血清样品中,有4/420的样品中含有Kimberley病毒抗体;有116/192血清样品中含有Berrimah病毒抗体;有63/131的血清样品中含有 Adelaide River病毒抗体。表明在我国也存在BEF类病毒血清抗体。上述类病毒均不能使牛临床发病,呈亚临床感染。但由于类病毒的存在常出现假阳性反应,给BEF抗体检测带来麻烦。 从一些地区报告材料可以看出,在每次发病流行时,在病牛群中都有数量不多的病牛表现出咽喉头麻痹的症状。日本于1959~1960年间流行BEF时,从咽喉头麻痹的病牛中分离到类蓝舌病病毒。
-
关键词
牛病
流行热
疫苗
防治
-
分类号
S858.235.3
[农业科学—临床兽医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