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中北部直罗组砂岩地球化学、碎屑锆石U-Pb年龄对物源和构造背景的限定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桐旭 俞礽安 +5 位作者 荣辉 李彤 朱强 司庆红 涂家润 彭胜龙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41-952,I0006-I0012,共19页
中侏罗统直罗组地层作为鄂尔多斯盆地的重要含铀层位, 其盆地中部的物源分析研究较为薄弱。本文采用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碎屑锆石U-Pb测年等方法, 对盆地中部丁格当庙地区直罗组下段砂岩进行物源示踪, 并与盆缘进行对比分析。岩石学... 中侏罗统直罗组地层作为鄂尔多斯盆地的重要含铀层位, 其盆地中部的物源分析研究较为薄弱。本文采用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碎屑锆石U-Pb测年等方法, 对盆地中部丁格当庙地区直罗组下段砂岩进行物源示踪, 并与盆缘进行对比分析。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结果显示, 研究区砂岩物质来源为上地壳。测年结果显示, 丁格当庙研究区直罗组下段砂岩样品锆石年龄总体呈现出300~200 Ma、2 100~1 500 Ma、 2 600~2 200 Ma三个年龄段, 前寒武的锆石主要来自大青山、乌拉山和阴山一带, 古生代晚期—中生代早期的锆石主要来自大青山地区。根据盆地东北部铀矿床和中部地区直罗组碎屑锆石对比研究, 认为直罗组沉积期印支期地质体已经出露地表, 但并未大面积裸露。结合区域沉积学特征, 分析认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至盆地中部的砂岩型铀矿属同一源头, 古水流方向及物源方向为由北向南, 沉积体系由辫状河沉积体系逐渐过渡到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直罗组 地球化学 碎屑锆石U-PB年龄 物源 LA-ICP-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