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γ-Mo_2N合成过程中的热变化及中间产物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树武 徐江 +4 位作者 阎卫宏 应品良 高秀英 齐兴义 辛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0期1675-1679,共5页
采用DTA技术,通过改变升温速率研究了γ-Mo2N合成过程中的热变化,并经XRD、BET及IR测试,对DTA曲线中的谱峰进行归属,考察了中间产物.DTA结果表明,在MoO3和NH3程序升温反应过程中有放热峰及吸热峰出现,且随升温速率的升高,放热... 采用DTA技术,通过改变升温速率研究了γ-Mo2N合成过程中的热变化,并经XRD、BET及IR测试,对DTA曲线中的谱峰进行归属,考察了中间产物.DTA结果表明,在MoO3和NH3程序升温反应过程中有放热峰及吸热峰出现,且随升温速率的升高,放热峰面积与吸热峰面积之比逐渐减小.结合XRD及IR结果可知,DTA曲线中的放热峰可归属为由MoO3变化为MoO2的还原峰,吸热峰则归属为由MoO2变化为Mo2N的氨化峰.在低升温速率(≤3K/min)时,氮化产物为γ-Mo2N;而在高升温速率(≥5K/min)时,氮化产物中除γ-Mo2N外还有MoO2生成,且升温速率越高,产物中MoO2的含量越高.NH3先与MoO3反应生成MoO2,然后MoO2再被氮化为γ-Mo2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Mo2N DTA技术 中间产物 氮化钼 XR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Mo_2N催化剂上H_2及NO吸附性质的TPD-MS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树武 纪纯新 +4 位作者 徐江 阎卫宏 张耀军 应品良 辛勤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2期1084-1089,共6页
采用TPD-MS方法研究了H2及NO在γ-Mo2N上的吸附状况.单独的H2-TPD结果表明,当H2在673K吸附时,在443K、573K及723K得到了三个H2脱附峰,表明γ-Mo2N上有三种不同能量的H2吸附位.NO-TPD结果表明,NO吸附后亦有三个脱附峰(383K、493K... 采用TPD-MS方法研究了H2及NO在γ-Mo2N上的吸附状况.单独的H2-TPD结果表明,当H2在673K吸附时,在443K、573K及723K得到了三个H2脱附峰,表明γ-Mo2N上有三种不同能量的H2吸附位.NO-TPD结果表明,NO吸附后亦有三个脱附峰(383K、493K、543K),对应着γ-Mo2N上三种不同能量的NO吸附位:低、中、高能吸附位.NO既可以以解离状态,又可以以一种NO三聚态(dimerordinitrosyl)的形式吸附在γ-Mo2N上,这些吸附物种在脱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N2及少量的N2O.对比NO吸附在不同处理条件的γ-Mo2N上的TPD结果可知,NO是吸附在γ-Mo2N上的MO的配位不饱和中心上,这些吸附中心既可通过还原催化剂,又可通过在773K抽空钝化态的γ-Mo2N而产生,H2和NO共吸附的结果表明,预吸附H2再吸附NO后,H2和NO的脱附量均大大减少,且只有两个脱附峰出现.NO只在363K及493K出现两个脱附峰,表明预吸附氢占据了NO的强吸附位,且NO很难取代它,从而使NO只能吸附在能量较低的吸附位上;而H2只在523K及723K出现两个脱附峰,且伴随着H2的脱出有N2和H2O的产生,表明在γ-Mo2N上NO可能与预吸附氢形成了一种复合相MoHx(NO)y,它在脱附时分解为H2、N2及H2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钼 氢气 一氧化氮 催化剂 TPD 吸附 活性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载型钴-钼氮化物的制备及吡啶加氢脱氮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齐兴义 熊光 +1 位作者 杨树武 辛勤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1645-1649,共5页
以钼磷酸+硝酸钴、仲钼酸铵+硝酸钴、仲钼酸铵为前体活性相组元及γ-Al2O3为载体,制备了负载型双(单)组元过渡金属氮化物[CoMoN-(Ⅰ,Ⅱ,Ⅲ),MoN-Ⅳ],并利用BET、XPS、H2-TPD及Raman等手... 以钼磷酸+硝酸钴、仲钼酸铵+硝酸钴、仲钼酸铵为前体活性相组元及γ-Al2O3为载体,制备了负载型双(单)组元过渡金属氮化物[CoMoN-(Ⅰ,Ⅱ,Ⅲ),MoN-Ⅳ],并利用BET、XPS、H2-TPD及Raman等手段进行了表征;以正己烷+环己烷+吡啶为模型底物考察了上述催化剂的吡啶加氢脱氮活性.与CoMoN-Ⅱ、CoMoN-Ⅲ和MoN-Ⅳ相比,CoMoN-I具有较高的吡啶加氢脱氮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物 钼磷酸 吡啶 加氢脱氮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