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共振成像在挂线治疗复发性肛瘘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
作者 谷云飞 竺平 杨柏霖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5-358,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挂线治疗复发性肛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复发性肛瘘患者,术前进行磁共振相控阵列线圈检查,将MRI检查结果与术前指诊结果进行比较,最终以挂线手术结果为标准验证其准确性,同时观察挂线后患者肛门功能、复...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挂线治疗复发性肛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复发性肛瘘患者,术前进行磁共振相控阵列线圈检查,将MRI检查结果与术前指诊结果进行比较,最终以挂线手术结果为标准验证其准确性,同时观察挂线后患者肛门功能、复发情况。结果22例患者中19例确诊为复发性肛瘘,1例为骶前囊肿合并直肠瘘,2例肛瘘伴癌变。MRI对肛瘘内口、原发主管、支管/脓腔检查准确率明显优于直肠指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9例患者均行挂线治疗,近期治愈率100%。平均随访13个月,其中2例患者复发(10.5%),再次手术后痊愈。5名患者术前已有肛门功能改变,肛门漏气3例,漏液2例,挂线后8名患者有肛门功能改变,肛门漏气5例,漏液3例,未见有发生完全性肛门失禁的病例。结论应用MRI相控阵列线圈能准确定位复发性肛瘘的内口、瘘管及潜在脓腔的位置,同时排除其它肛管直肠周围病变,在其引导下行中医挂线治疗可大大提高该疗法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相控阵列线圈 复发性肛瘘 挂线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毒中药对人结肠癌HCT116和SW48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被引量:6
2
作者 竺平 谷云飞 +4 位作者 杨柏霖 林秋 陈红锦 孙桂东 丁义江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目的从已知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有毒中药或中药化合物中筛选出具有抑制不同发生途径人结肠癌细胞作用的药物。方法应用MTT法检测白花蛇舌草、雷公藤、重楼、龙葵、藤黄、天南星、黄药子、华蟾素、斑蝥酸钠及亚砷酸氯化钠对不同发生途径的... 目的从已知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有毒中药或中药化合物中筛选出具有抑制不同发生途径人结肠癌细胞作用的药物。方法应用MTT法检测白花蛇舌草、雷公藤、重楼、龙葵、藤黄、天南星、黄药子、华蟾素、斑蝥酸钠及亚砷酸氯化钠对不同发生途径的人结肠癌细胞HCT116(hMLH1缺失结肠癌细胞株)和SW480(错配修复基因正常的结肠癌细胞株)生长抑制作用。结果斑蝥酸钠、华蟾素、亚砷酸氯化钠及藤黄提取物对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及SW480的生长有抑制作用。斑蝥酸钠、华蟾素及藤黄提取物干预HCT116细胞的IC50值和干预SW480细胞的IC50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亚砷酸氯化钠干预两细胞株的IC50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白花蛇舌草、雷公藤、重楼、龙葵、天南星、黄药子这6种中药的提取物在本实验条件下无效。结论藤黄提取物、斑蝥酸钠、亚砷酸氯化钠及华蟾素可有效抑制不同途径的人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其中斑蝥酸钠、华蟾素、藤黄提取物可能具有特异性抗错配修复基因缺失所致结、直肠癌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毒中药 人结肠癌 HCT116细胞 SW480细胞 MT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检查在肛瘘诊断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3
作者 曹亮 杨柏霖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98-200,共3页
系统阐述瘘管造影、腔内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在肛瘘诊断中的利弊。MRI是近年来公认的肛瘘诊断"金标准",文中论述了肛瘘内口、主管和支管的MRI读片方法及其相对于其他诊断技术的优点,认为MRI能够为临床手... 系统阐述瘘管造影、腔内超声、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在肛瘘诊断中的利弊。MRI是近年来公认的肛瘘诊断"金标准",文中论述了肛瘘内口、主管和支管的MRI读片方法及其相对于其他诊断技术的优点,认为MRI能够为临床手术治疗提供更为准确和客观的资料,对肛瘘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影像学检查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蜀葵花提取物对小鼠IBD的治疗作用及TNF-α、IFN-γ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程滢瑞 陈玉根 +4 位作者 周锦勇 曲丁好 周正璇 杨柏霖 王琼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2-34,73,共4页
目的探讨黄蜀葵花提取物对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BABL/c小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和黄葵提取物组,每组20只,后3组用TNBS诱导建立小鼠IBD模型。造模开始时,柳氮磺吡啶组和黄葵提取物组... 目的探讨黄蜀葵花提取物对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BABL/c小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和黄葵提取物组,每组20只,后3组用TNBS诱导建立小鼠IBD模型。造模开始时,柳氮磺吡啶组和黄葵提取物组分别给予0.5g/kg柳氮磺吡啶,3.75g/kg黄蜀葵花提取物灌胃,每日1次,连续28d。实验终点时分析实验动物的存活率、结肠质量长度比值、结肠组织病理变化,以及结肠组织中细胞因子TNF-α和IFN-γ含量。结果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和黄葵提取物组动物存活率分别为100%、40%、60%和75%,黄葵提取物组小鼠存活率显著增高,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黄葵提取物组结肠质量长度比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肠组织炎症和隐窝损害显著减轻,病理评分亦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肠组织TNF-、IFN-γ含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黄蜀葵花提取物能够抑制IBD模型小鼠肠道炎症,提高模型动物生存率,抑制TNF-α和IFN-γ等炎症因子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蜀葵花提取物 炎症性肠病 TNF-Α IFN-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