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冲共聚聚丙烯性能优化与结构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丽 韩晓亮 +2 位作者 杨智显 边树娥 孙崇偲 《齐鲁石油化工》 2024年第1期16-19,共4页
对工艺优化前后的两批抗冲共聚聚丙烯EPS30R产品进行了性能与结构组成研究。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EPS30R冲击强度和弯曲模量均有提高,从结构组成上看,两批EPS30R产品的分子质量及分布基本一致;与EPS30R-1相比,刚韧平衡性更好的EPS3... 对工艺优化前后的两批抗冲共聚聚丙烯EPS30R产品进行了性能与结构组成研究。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优化后的EPS30R冲击强度和弯曲模量均有提高,从结构组成上看,两批EPS30R产品的分子质量及分布基本一致;与EPS30R-1相比,刚韧平衡性更好的EPS30R-2乙烯含量高、橡胶相尺寸更小、分散更均匀,同时其二甲苯可溶物(XS)含量更高且可溶部分特性黏数更高,这些结构特点是使产品冲击性能更高的主要因素;序列结构rr含量低对保持聚丙烯产品刚性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冲击性能 结构 序列组成 橡胶相 可溶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拓扑势的虚拟网络映射算法 被引量:5
2
作者 刘新波 王布宏 +1 位作者 杨智显 刘帅琦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684-1690,共7页
该文针对现有的虚拟网络映射算法对网络中节点的拓扑属性考虑不够周到,导致其请求接受率和收益开销比较低的问题,将物理学里的场论思想引入了虚拟网络映射,并提出一种基于拓扑势的虚拟网络映射算法。该算法在节点映射阶段,通过计算节点... 该文针对现有的虚拟网络映射算法对网络中节点的拓扑属性考虑不够周到,导致其请求接受率和收益开销比较低的问题,将物理学里的场论思想引入了虚拟网络映射,并提出一种基于拓扑势的虚拟网络映射算法。该算法在节点映射阶段,通过计算节点的拓扑势、节点的资源能力、待映射节点与已映射节点之间的距离,将虚拟节点映射至最佳的物理节点。在链路映射阶段,通过计算物理路径的可用带宽和路径跳数,将虚拟链路映射至最佳的物理路径。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在多种虚拟网络到达强度下的请求接受率和收益开销比均优于当前的虚拟网络映射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虚拟化 虚拟网络映射 拓扑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TM32的冷暖两联供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4
3
作者 杨智显 胡安杰 刘东 《电子设计工程》 2023年第21期1-6,共6页
当前我国以空气温度作为空调工作的控制温度,难以提高使用舒适度,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TM32的体感温度控制的冷暖两联供控制系统设计方法。该系统分为温控器和主控器两个部分,且均以STM32F103C8T6单片机为主控芯片,采用RS485实现... 当前我国以空气温度作为空调工作的控制温度,难以提高使用舒适度,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TM32的体感温度控制的冷暖两联供控制系统设计方法。该系统分为温控器和主控器两个部分,且均以STM32F103C8T6单片机为主控芯片,采用RS485实现两者之间的通信及数据传输。温控器实现对风机盘管、地暖的温度调控,整体功能显示,房间内温湿度检测以及控制继电器开闭对风机盘管的风速调制。主控器通过RS485通信实现温控器与主机之间的联动,通过接收温控器传输的温湿度确定当前房间的露点温度,根据露点温度实现对三通合流阀的调控,用以实现控制地暖的供水温度始终高于露点温度1~2℃。经系统调试,两块控制器均很好地满足冷暖两联供控制系统的设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M32 两联供控制 温控器 主控器 RS485通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碎片感知的安全虚拟网络重构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新波 王布宏 +1 位作者 杨智显 沈海鸥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95-1001,共7页
针对现有的虚拟网络重构算法对物理网络中产生的碎片资源考虑不够周到,导致其对在线虚拟网络映射算法的性能改善不够显著的问题,该文定义了一种网络资源碎片度度量方法,并提出一种碎片感知的安全虚拟网络重构算法。该算法通过周期性考... 针对现有的虚拟网络重构算法对物理网络中产生的碎片资源考虑不够周到,导致其对在线虚拟网络映射算法的性能改善不够显著的问题,该文定义了一种网络资源碎片度度量方法,并提出一种碎片感知的安全虚拟网络重构算法。该算法通过周期性考虑物理网络中节点的碎片度,选择出待迁移虚拟节点集合;通过综合考虑物理网络的碎片度减小量和虚拟网络的映射开销减少量,选择出最佳的虚拟节点迁移方案。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的请求接受率和收益开销比均优于当前的重构算法,特别是在收益开销比方面的优势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网络映射 虚拟网络重构 碎片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