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再释“仁之方” 被引量:2
1
作者 杨普罗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02-105,共4页
自己要立要达 ,就要向已立已达之人学习 ,能够这样以立人达人为榜样去做 。
关键词 《论语》 孔子 仁之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孔子仁论新诠
2
作者 杨普罗 《河北学刊》 2000年第2期42-46,共5页
孔子所说的仁 ,主要是一种政治行为准则 ,它的基本内涵是亲亲与爱人。亲亲是处理宗法贵族内部关系的准则 ,爱人是处理民众事务的准则。仁的要求对象是大夫与士。之所以对士也要求仁 ,是因为士要入仕为官 ,而为官就得有为官的标准 ,孔子... 孔子所说的仁 ,主要是一种政治行为准则 ,它的基本内涵是亲亲与爱人。亲亲是处理宗法贵族内部关系的准则 ,爱人是处理民众事务的准则。仁的要求对象是大夫与士。之所以对士也要求仁 ,是因为士要入仕为官 ,而为官就得有为官的标准 ,孔子的标准就是仁。因此 ,仁也就是官吏的行为准则。只要在亲亲爱人两方面做得好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仁论 "亲亲" "爱人" 政治行为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魏晋官吏考课制度研究的两个问题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普罗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5年第2期80-82,共3页
关于魏晋官吏考课制度研究的两个问题杨普罗魏晋官吏考课制度外观与执行实况之间,矛盾的现象十分突出。一方面是中央政府为加强集权统治,不断想方设法加强考课,在继承旧制的同时还有所创新和完善;另一方面,则是世家大族为代表的地... 关于魏晋官吏考课制度研究的两个问题杨普罗魏晋官吏考课制度外观与执行实况之间,矛盾的现象十分突出。一方面是中央政府为加强集权统治,不断想方设法加强考课,在继承旧制的同时还有所创新和完善;另一方面,则是世家大族为代表的地方势力竭力阻挠、破坏考课的进行,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吏考课制度 魏晋时期 制度研究 矛盾现象 集权统治 中央政府 世家大族 监察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船山的历史文化观
4
作者 刘克稳 杨普罗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A07期194-196,共3页
王船山的历史文化观基于他独特的三重历史感中,即纯粹自传性的个人历史感、国家历史感和文化延续的历史使命感。在这三重历史感的驱使下,船山自觉地考察和反思了整个中国政治史、学术史,包括诗歌史,从而形成了他自己的历史观、文化史观... 王船山的历史文化观基于他独特的三重历史感中,即纯粹自传性的个人历史感、国家历史感和文化延续的历史使命感。在这三重历史感的驱使下,船山自觉地考察和反思了整个中国政治史、学术史,包括诗歌史,从而形成了他自己的历史观、文化史观、诗学史观。正是在这种个体生命的体验与反思中,船山由个体层面走向国家层面,由具体的历史治乱走向文化的全面反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夫之 三重历史感 历史文化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语·雍也》“仁之方”新解 被引量:3
5
作者 杨普罗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4年第3期59-61,共3页
《论语·雍也》“仁之方”新解杨普罗《论语·雍也》有段孔子谈为仁之方的话,是在与子贡论仁时讲的。全文是:“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 《论语·雍也》“仁之方”新解杨普罗《论语·雍也》有段孔子谈为仁之方的话,是在与子贡论仁时讲的。全文是:“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为仁之方 《论语》 “达” “立” “达人” 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 “立人” 使动用法 独立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春秋》何以始自隐公新解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普罗 王三北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82-85,共4页
《春秋》何以始自隐公确实有所取义,即是要通过鲁隐公的行为及其遭遇来维护立嫡不立庶这个宗法制中最核心的继承原则。孔子是有意识地以隐公这个为宗法秩序而殉身的悲剧人物为起始,拉开春秋骨肉相残、礼崩乐坏的乱世序幕,以使人们更... 《春秋》何以始自隐公确实有所取义,即是要通过鲁隐公的行为及其遭遇来维护立嫡不立庶这个宗法制中最核心的继承原则。孔子是有意识地以隐公这个为宗法秩序而殉身的悲剧人物为起始,拉开春秋骨肉相残、礼崩乐坏的乱世序幕,以使人们更能切实感受到“正名”──维护宗法等级秩序的极端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孔子 宗法等级制 鲁隐公 宗法制 周公 公元年 悲剧人物 左传 “正名”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魏官吏考课制度述略 被引量:1
7
作者 杨普罗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2年第4期108-111,共4页
北魏官吏考课制度是随着其政权的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随着孝文帝改革的深入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北魏原是与十六国后期其他少数民族割据政权并存的一个小国,其俗宽简,民不知禁,政治设施比较粗疏落后。但是,在封建化过程中,其历代统... 北魏官吏考课制度是随着其政权的不断发展壮大、尤其是随着孝文帝改革的深入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北魏原是与十六国后期其他少数民族割据政权并存的一个小国,其俗宽简,民不知禁,政治设施比较粗疏落后。但是,在封建化过程中,其历代统治者大都能积极吸收汉封建文化,尤其重视各项政治制度的建设,认识到自己原有的一套政治措施乃属“随时制作,非通世之长典。”因而能够不断加以改进。他们将对官吏的考课视作“国之恒典”,高度重视。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北魏考课制度由不够完备到比较完备,逐步建立了一套在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堪称最完善的考课制度。本文拟对此作一概略叙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吏考课制度 北魏 少数民族割据政权 魏晋南北朝时期 述略 政治设施 封建文化 政治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秦“尊吏道”的评价
8
作者 杨普罗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1993年第6期144-148,共5页
“二千年之政,皆秦政也”,如何看待秦政“尊史道”,不仅直接关系到秦政的全面评价,也影响着对整个中国官僚政治史的认识,
关键词 评价 政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