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社会历史意义上的写作”与“确定性寻求”——论批评家吴亮1980年代的“两次出场” |
刘雪琛
杨晓帆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2
|
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变截面装配式二衬台车应用研究 |
王洪旭
刘爱武
王克义
吕笑笑
杨晓帆
|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
2025 |
0 |
|
3
|
ARDS患者中APACHEⅡ评分及CRP值对呼吸机应用的指导意义 |
杨晓帆
王君一
田六九
黄彩凤
荣清源
葛良
|
《中国医药导报》
CAS
|
2011 |
8
|
|
4
|
高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
杨晓帆
宫剑滨
江时森
陈锐华
张启高
王立军
彭永平
邹莺
|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
2004 |
7
|
|
5
|
数字化教学模式对生物化学检验技术课程的影响及改进策略 |
韦少钗
洪程铭
杨晓帆
|
《现代盐化工》
|
2025 |
0 |
|
6
|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心电图的变化 |
杨晓帆
宫剑滨
江时森
陈锐华
张启高
王立军
彭永平
邹莺
|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
2004 |
2
|
|
7
|
急性心肌梗死罪犯血管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 |
杨晓帆
宫剑滨
|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
2003 |
6
|
|
8
|
环境艺术设计的知识产权保护探索 |
杨晓帆
刘艳霞
|
《河南科技》
|
2018 |
2
|
|
9
|
浸润式儿童户外游戏空间的设计与研究——以“口袋空间”为例 |
杨晓帆
|
《设计艺术研究》
|
2021 |
2
|
|
10
|
城乡之辩、中西之辩与1980年代的现实主义危机——读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 |
杨晓帆
|
《扬子江(评论)》
CSSCI
|
2017 |
1
|
|
11
|
经验的有限性与重塑“自我”的文学性——1980年代王安忆文学观的变奏 |
杨晓帆
|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
12
|
“诗意的盒子空间”模型设计与制作——环境设计专业建筑模型设计课程实践研究 |
杨晓帆
|
《河南科技》
|
2015 |
4
|
|
13
|
死火重温:走出思想史的可能与限度——读贺桂梅《“新启蒙”知识档案——8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 |
杨晓帆
|
《现代中文学刊》
|
2012 |
1
|
|
14
|
地方院校艺术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以环境设计专业设计室实践模式为例 |
杨晓帆
|
《美术教育研究》
|
2014 |
7
|
|
15
|
人事体察与“被描述的历史”——读《文化的转轨:“鲁郭茅巴老曹”在中国(1949-1981)》 |
杨晓帆
|
《现代中文学刊》
北大核心
|
2016 |
1
|
|
16
|
冠状动脉第二对角支病变的心电图改变 |
杨晓帆
宫剑滨
江时森
陈锐华
张启高
王立军
彭永平
邹莺
|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
2004 |
0 |
|
17
|
高校观光农业园区规划分析与思考——以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农业园区为例 |
杨晓帆
|
《美与时代(城市)》
|
2015 |
5
|
|
18
|
腾冲和顺古镇“耕读文化”景观开发模式探索 |
杨晓帆
|
《创新科技》
|
2016 |
4
|
|
19
|
迂回、进入与记忆的幽灵——读李轻松的《无限河山》 |
杨晓帆
|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0 |
|
20
|
模型制作“百变盒子”的意境表达与探索——环境设计专业空间设计与模型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
杨晓帆
|
《美术教育研究》
|
2020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