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7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大规模盐穴储氢需求与挑战 被引量:7
1
作者 杨春和 王贵宾 +4 位作者 施锡林 朱施杰 郑铸颜 刘伟 范金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共19页
氢能是来源广泛且低碳清洁的能源,大力发展氢能产业是实现双碳目标和应对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举措。在氢能“制备―储存―运输―应用”全产业链中,储氢难问题长期制约着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盐穴储氢具有成本低、规模大、安全性高和储氢... 氢能是来源广泛且低碳清洁的能源,大力发展氢能产业是实现双碳目标和应对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举措。在氢能“制备―储存―运输―应用”全产业链中,储氢难问题长期制约着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盐穴储氢具有成本低、规模大、安全性高和储氢纯度高等突出优势,是未来氢能大规模储备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我国能源低碳转型的重大战略需求。综合调研了我国制氢产业和氢能消费现状,分析了我国盐穴储氢的需求。调研了国外利用盐穴储存天然气和氢气的技术及工程现状,总结了我国盐穴储气库发展和建设历程。对比了利用盐穴储存天然气、氦气、压缩空气和氢气的异同点,提出我国盐穴储氢面临三大科技挑战:层状盐岩氢气渗透与生化反应、盐穴储氢库井筒完整性管控、储氢库群灾变孕育与防控。研究成果明确了我国氢气储备需求的快速增长趋势和大规模盐穴储氢的重点攻关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穴储氢 层状盐岩 氢岩反应 井筒完整性 库群灾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盐穴地下储库建设的挑战与对策研究——从“金坛模式”到“XX模式”
2
作者 李银平 马洪岭 +1 位作者 施锡林 杨春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859-2869,共11页
我国盐穴地下储库建设起源于江苏金坛盐矿并获得成功,初步构建了我国盐穴储库建设首个技术标准体系。但是,我国各地盐矿的品位、埋深、矿层厚度和夹层特性等地质条件与金坛盐矿相差甚远,盐穴储库建设面临诸多挑战,不能照搬“金坛模式”... 我国盐穴地下储库建设起源于江苏金坛盐矿并获得成功,初步构建了我国盐穴储库建设首个技术标准体系。但是,我国各地盐矿的品位、埋深、矿层厚度和夹层特性等地质条件与金坛盐矿相差甚远,盐穴储库建设面临诸多挑战,不能照搬“金坛模式”。着眼于盐穴储库地质设计、造腔工程、注气排卤方案等方面,首先总结盐穴储库建库的“欧美模式”,以及基本上借鉴“欧美模式”发展形成的我国“金坛模式”的基本特征,然后结合我国已开展和正在开展的其他多座盐矿的盐穴储库建设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提出几种基于“一地一议、因矿制宜”原则的典型盐穴储库建库的“XX模式”。“XX模式”意味着是不同于金坛模式并有极大突破和变革的新型建库模式,是应对我国各地盐矿地质复杂性所带来挑战的技术方案和新思路。最后,对于下一步应对盐矿复杂地质条件带来的挑战需要突破和创新的关键理论和技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穴地下储库 地质设计 水溶造腔 注气排卤 沉渣空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应力路径下的花岗岩洞室开挖损伤区研究
3
作者 王贵宾 刘桓兑 +2 位作者 唐明豪 杨春和 陈世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2539-2553,共15页
在储库的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复杂的应力路径是控制围岩损伤的主要因素。然而在围岩的损伤区研究中,应力路径仍未得到充分考虑,特别是忽略了主应力轴旋转在围岩损伤中的作用。基于岩石扭剪仪开展岩石主应力轴旋转试验,利用断裂力学理论对... 在储库的建设与运行过程中,复杂的应力路径是控制围岩损伤的主要因素。然而在围岩的损伤区研究中,应力路径仍未得到充分考虑,特别是忽略了主应力轴旋转在围岩损伤中的作用。基于岩石扭剪仪开展岩石主应力轴旋转试验,利用断裂力学理论对裂隙的尖端应力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应力旋转会提高裂隙尖端的拉应力以促进裂隙的进一步发育,从而导致岩体强度的降低,且降低幅度与旋转角度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基于上述结果提出了一种考虑应力旋转的损伤演化表征法,在岩体最大偏应力超过第一次起裂应力后,对主应力轴任意方向的旋转角度进行累加,得到累计有效旋转角度。利用其随深度变化规律实现开挖损伤区(excavation damage zones,简称EDZS)的圈定,同时利用损伤区的最大深度和超过第2次起裂应力的偏应力范围划定剥落区。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应力路径中主应力的幅值与旋转角度的变化,更加全面地反映了围岩损伤演化机制,并通过Mine-by隧道数值模型与现场监测数据的对比进行了有效性验证。本研究可以为理解围岩损伤机制和预测围岩损伤范围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路径 开挖损伤区(EDZ) 花岗岩 起裂应力 应力旋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板岩遇水软化的微观结构及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15
4
作者 杨春和 冒海军 +2 位作者 王学潮 李晓红 陈剑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090-2098,共9页
通过偏光显微镜、电子扫描电镜、粉晶X射线衍射,测定板岩泡水过程中吸水率、润湿角的变化,不同浸泡时间下的矿物颗粒微观结构、孔隙度的变化,并通过三轴压缩实验,研究了板岩泡水后发生软化的过程与机理。研究表明:板岩在浸泡后吸水率受... 通过偏光显微镜、电子扫描电镜、粉晶X射线衍射,测定板岩泡水过程中吸水率、润湿角的变化,不同浸泡时间下的矿物颗粒微观结构、孔隙度的变化,并通过三轴压缩实验,研究了板岩泡水后发生软化的过程与机理。研究表明:板岩在浸泡后吸水率受板岩内层理面的产状、密度等参数的影响而改变,随着泡水时间的增加,吸水率在最初两天内变化较大,后期变化不太明显;板岩内部矿物颗粒在浸泡过程中产生体积膨胀,胶结变得松散,颗粒膨胀的时间稍滞后于吸水率的变化过程;三轴压缩实验结果显示,板岩浸泡后发生软化,峰值抗压强度随着吸水率增加按负对数规律降低;微观结构分析及润湿角的降低趋势表明,随浸泡时间延长,矿物颗粒之间的毛细管力、表面张力降低,使得板岩内部黏结力降低,宏观上则体现为岩石发生软化;在垂直于层理面方向更易发生体积膨胀,因此岩石在浸泡后更易沿着层理面产生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岩 水软化 微观结构 胶结方式 润湿角 岩石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高尾矿坝灾变机制与防控方法 被引量:37
5
作者 杨春和 张超 +3 位作者 李全明 于玉贞 马昌坤 段志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7,共17页
大型高尾矿库隐患治理是"十三五"期间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要任务和重点工程之一。高应力下尾矿材料的细观结构和宏观力学特性演化、大型尾矿坝沉积规律及复杂条件下高尾矿坝的劣化理论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为揭示尾矿细观结构特... 大型高尾矿库隐患治理是"十三五"期间遏制重特大事故的重要任务和重点工程之一。高应力下尾矿材料的细观结构和宏观力学特性演化、大型尾矿坝沉积规律及复杂条件下高尾矿坝的劣化理论是其中的关键问题。为揭示尾矿细观结构特性,对尾矿材料进行了光学显微镜观察、电镜扫描和CT扫描处理,建立了尾矿材料的三维重构模型;为揭示高压下尾矿材料的力学特性,对尾矿进行了高应力三轴试验、高应力渗透固结联合试验,研究了高应力下尾矿材料的强度、渗透和固结特性;为揭示尾矿的沉积特性,进行了尾矿材料的大型模型试验,得到了矿浆流动、淤积形态、尾矿料物理力学性质的空间分布以及夹层结构在空间内的分布规律;为揭示高尾矿坝的失稳机制,通过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对高压下尾矿的强度准则进行了讨论,高尾矿坝的稳定性分析建议使用强度折减法;为揭示尾矿的排渗设施淤堵机制与服役性能,进行了尾矿-土工布渗透试验以及微观观测,发现细粒尾矿更容易产生物理淤堵,且化学淤堵程度与溶液中离子的种类和浓度有关;为了推进尾矿坝风险管控技术,搭建了尾矿库重大风险评估监测系统平台,以便实现尾矿库基础数据的提取、实时风险预警等智能化功能。通过以上坝体劣化理论研究、溃坝灾害评估与预警,提升了我国大型高尾矿库筑坝与灾害防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尾矿坝 灾变机制 防控方法 三维重构 力学特性 稳定性 监测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加、卸载下盐岩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0
6
作者 杨春和 马洪岭 刘建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562-3568,共7页
在MTS815 Flex test GT岩石力学试验机上对盐岩进行了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盐岩的变形特性,试验表明,循环加、卸载强化了变形的线性特征,各级卸载、再加载曲线主要是由直线段组成。随着荷载级别的增高,直线段的变形模量总体上呈现... 在MTS815 Flex test GT岩石力学试验机上对盐岩进行了单轴循环加、卸载试验研究盐岩的变形特性,试验表明,循环加、卸载强化了变形的线性特征,各级卸载、再加载曲线主要是由直线段组成。随着荷载级别的增高,直线段的变形模量总体上呈现微弱上升的趋势,各级卸载、再加载曲线变形模量的变异系数分别为8.05%和7.45%,可以用各级加、卸载曲线直线段变形模量的平均值来分别表征加、卸载的变形特征。每级卸载曲线的变形模量都要大于再加载曲线的变形模量,卸载的泊松比都要小于再加载的泊松比。与单轴试验相比,卸载和再加载的变形模量都要大于单轴应力应变全过程试验。根据以上分析,得出了简单应力状态下加、卸载本构关系。对各级塑性滞回能进行了计算,发现塑性滞回能随着级别的增高而增高,并对其进行了拟合。分析表明,卸载、再加载变形参数比单轴应力应变全过程试验参数更具有规律性,更能表征盐岩地下工程中的变形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加、卸载 盐岩 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爆技术在农作物秸秆利用中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杨春和 张爱军 +2 位作者 白晓龙 乔启成 陈效民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6期16099-16101,16104,共4页
汽爆技术是实现对农作物秸秆有效利用的一种有效预处理手段,介绍了蒸汽爆破技术及其应用于农作物秸秆利用中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关键词 汽爆 预处理 秸秆 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次加工制备高电导率PEDOT:PSS的途径和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杨春和 唐爱伟 滕枫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3-329,共7页
聚噻吩衍生物PEDOT∶PSS是一种可溶于水,由氧化的聚乙氧基噻吩链和聚苯乙烯磺酸复合物构成的导电聚合物,普遍应用于有机光电器件的制备中。其电子电导率经化学或物理方法处理后会有较大的改变。高电导率的PEDOT∶PSS可望用于替代无机半... 聚噻吩衍生物PEDOT∶PSS是一种可溶于水,由氧化的聚乙氧基噻吩链和聚苯乙烯磺酸复合物构成的导电聚合物,普遍应用于有机光电器件的制备中。其电子电导率经化学或物理方法处理后会有较大的改变。高电导率的PEDOT∶PSS可望用于替代无机半导体及金属电极用于光电器件的制备。文章总结了使用化学方法在商品化的PEDOT∶PSS中添加有机或无机混合物,以及添加金属纳米粒子和纳米碳材料等对聚合物导电性能的改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导电聚合物 聚噻吩 PEDOT PSS 掺杂 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溶胶喷墨打印在有机器件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杨春和 唐爱伟 滕枫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65-769,共5页
气溶胶喷墨打印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打印技术。通过将形成的墨水气溶胶喷射至基底表面而成膜,使得气溶胶喷墨打印对墨水的黏度要求低、打印分辨率好、适用墨水的范围广。文章对气溶胶喷墨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在有机器件制备方面的应... 气溶胶喷墨打印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打印技术。通过将形成的墨水气溶胶喷射至基底表面而成膜,使得气溶胶喷墨打印对墨水的黏度要求低、打印分辨率好、适用墨水的范围广。文章对气溶胶喷墨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在有机器件制备方面的应用以及将来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简介和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墨打印 有机材料 气溶胶 光电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多因素的固井二界面胶结抗拉强度室内评价方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杨春和 王磊 +3 位作者 曾义金 郭印同 杨广国 刘奎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54,共7页
受井壁表面粗糙度、钻井液残留和温压扰动等因素的影响,固井二界面是整个环空封隔的最薄弱环节,且极易发生张拉破坏导致环空密封失效,但已有的评价方法只能获得固井二界面的胶结剪切强度,不能很好地评价固井二界面抗拉破裂性能。为此,... 受井壁表面粗糙度、钻井液残留和温压扰动等因素的影响,固井二界面是整个环空封隔的最薄弱环节,且极易发生张拉破坏导致环空密封失效,但已有的评价方法只能获得固井二界面的胶结剪切强度,不能很好地评价固井二界面抗拉破裂性能。为此,考虑岩性、界面粗糙度、钻井液残留、冲洗液清洗和水泥浆等主要因素,建立了一种固井二界面胶结抗拉强度室内评价方法,从冲洗效率、胶结细观结构、抗拉强度、破裂形貌等多个维度对固井二界面胶结抗拉性能进行了系统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该评价方法科学合理、步骤清晰、简单适用、试验结果离散性小,不同因素下测试结果区分度好,进一步完善了固井二界面胶结强度评价方法,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井二界面 胶结抗拉强度 评价方法 表面粗糙度 钻井液污染 冲洗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钛矿CH_3NH_3PbI_3晶体的电化学(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春和 唐爱伟 +1 位作者 滕枫 蒋克健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197-1201,共5页
电化学方波伏安及循环伏安测量表明,钙钛矿CH_3NH_3PbI_3晶体在有机电解质中的氧化还原过程伴随着化学降解。该化学降解源于CH_3NH_3PbI_3晶体中铅离子的还原以及碘离子的氧化。通过电化学伏安法可以测定晶体的能带。
关键词 钙钛矿 太阳能电池 电化学 能带 氧化还原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目标垂直靶区定丛井井眼轨迹控制技术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春和 王树彬 +1 位作者 申子臣 陈嘉玉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0-81,共2页
大庆油田采油一厂中区西部定向井轨迹控制要求油顶和油底为25m靶心距双中靶,施工中既要考虑油顶油底中靶,也要考虑油顶油底间各小层中靶,靶区为垂直圆柱体,以往三段制剖面设计不能满足要求,将原来三段制剖面设计改为五段制剖面设计。通... 大庆油田采油一厂中区西部定向井轨迹控制要求油顶和油底为25m靶心距双中靶,施工中既要考虑油顶油底中靶,也要考虑油顶油底间各小层中靶,靶区为垂直圆柱体,以往三段制剖面设计不能满足要求,将原来三段制剖面设计改为五段制剖面设计。通过优化定向井剖面设计和调整轨迹控制方案,达到了设计要求,为今后多目标垂直靶区定丛井施工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井 多目标 垂直靶区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整井地层压力预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春和 韩德新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2年第10期61-62,共2页
在调整井钻井施工中,经常遇到注水井报废,无法采集注水井井口剩余压力,导致地层压力预测难度增大,增加钻井风险,为了解决这类调整井区块地层压力预测问题,利用注水量与产液量体积比值——注采比,对地层压力变化的影响程度,作为衡量注水... 在调整井钻井施工中,经常遇到注水井报废,无法采集注水井井口剩余压力,导致地层压力预测难度增大,增加钻井风险,为了解决这类调整井区块地层压力预测问题,利用注水量与产液量体积比值——注采比,对地层压力变化的影响程度,作为衡量注水开发区的地层压力变化的技术指标,来预测调整井地层压力,对提高钻井液密度设计准确率,确保调整井钻井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采比 地层压力 渗透率 网格 临界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氮杂芴化学及其在有机光电器件中的应用
14
作者 杨春和 唐爱伟 滕枫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79-187,共9页
二氮杂芴衍生物及其配位化合物在化学、有机光电器件,以及生物学方面都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文章对二氮杂芴的基本化学结构、化学性质,以及二氮杂芴衍生物和配位化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方面的应用给予综述。对二氮杂芴材料目前在合... 二氮杂芴衍生物及其配位化合物在化学、有机光电器件,以及生物学方面都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文章对二氮杂芴的基本化学结构、化学性质,以及二氮杂芴衍生物和配位化合物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方面的应用给予综述。对二氮杂芴材料目前在合成和应用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解决办法进行了讨论,对其在未来的研究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氮杂 有机材料 配合物 光电器件 电致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川001区块钻井防漏堵漏实践与认识
15
作者 杨春和 韩德新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2年第2期81-82,86,共3页
合川001区块钻井漏失情况高发,漏失量及漏速大小不一,堵漏消耗了大量钻井时间和成本,处理不当还会发生漏溢转换等更为复杂的工程事故。总结分析已钻井井漏的原因、特点和防漏及堵漏工艺,为该区块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关键词 断层 井漏 防漏堵漏 合川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各向异性特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6
16
作者 衡帅 杨春和 +3 位作者 张保平 郭印同 王磊 魏元龙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9-616,共8页
为研究彭水页岩气区块储层的各向异性特征,开展了石柱县龙马溪组页岩的单轴和三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其力学特性、强度特征和破裂模式的各向异性,并揭示了其破坏机制的各向异性。结果表明:(1)龙马溪组页岩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弹性模量... 为研究彭水页岩气区块储层的各向异性特征,开展了石柱县龙马溪组页岩的单轴和三轴压缩试验,分析了其力学特性、强度特征和破裂模式的各向异性,并揭示了其破坏机制的各向异性。结果表明:(1)龙马溪组页岩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弹性模量在平行层理方向最大,垂直层理方向最小,且围压的增加使其增加速率不断减小;0°、30°和60°、90°页岩的泊松比随围压的增加呈现出了相反的变化规律,这可能与页岩层理间孔隙和微裂缝的良好发育有关。(2)相同围压下,0°试样强度最高,90°次之,30°最低,总体上呈现出两边高、中间低的U型变化规律,而不同角度的Hoek-Brown强度准则能较好地反映其强度的各向异性特征。(3)页岩破裂模式的各向异性是由破坏机制的各向异性引起的,而强度的各向异性是由破坏机制的各向异性控制的。单轴压缩时,0°页岩为沿层理的张拉劈裂破坏,30°为沿层理的剪切滑移破坏,60°为贯穿层理和沿层理的复合剪切破坏,90°为贯穿层理的张拉破坏。三轴压缩时,0°为贯穿层理的共轭剪切破坏,30°为沿层理的剪切滑移破坏,60°和90°为贯穿层理的剪切破坏;页岩地层的层状沉积结构和层理间的弱胶结作用是破坏机制各向异性的根源。研究结果为水平井井壁的稳定性分析和水力压裂施工设计等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各向异性 层理面 HOEK-BROWN强度准则 破裂模式 破坏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寸真三轴页岩水平井水力压裂物理模拟试验与裂缝延伸规律分析 被引量:87
17
作者 侯振坤 杨春和 +4 位作者 王磊 刘鹏君 郭印同 魏元龙 李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07-414,共8页
采用真三轴物理模型试验机、水力压裂伺服系统、声发射定位系统以及压裂液中添加示踪剂等方式,在真三轴条件下对大尺寸页岩水平井进行了水力压裂物理模拟试验,通过裂缝的动态监测和压裂后剖切等分析了裂缝的扩展规律,并对页岩压裂缝网... 采用真三轴物理模型试验机、水力压裂伺服系统、声发射定位系统以及压裂液中添加示踪剂等方式,在真三轴条件下对大尺寸页岩水平井进行了水力压裂物理模拟试验,通过裂缝的动态监测和压裂后剖切等分析了裂缝的扩展规律,并对页岩压裂缝网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水力裂缝自割缝处起裂并扩展、压开或贯穿层理面,形成相对较复杂的裂缝形态;(2)裂缝中既有垂直于层理面的新生水力主裂缝,又有沿弱层理面扩展延伸的次级裂缝,形成了纵向和横向裂缝并存的裂缝网络;(3)水力裂缝在延伸过程中会发生转向而逐渐垂直最小主应力;(4)水力裂缝在扩展过程中遇到弱层理面时的止裂、分叉、穿过和转向现象是形成页岩储层复杂裂缝网络的主要原因,而弱结构面的大量存在是形成复杂裂缝的基础。其研究结果可为页岩气藏水平井分段压裂开采等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水力压裂 水平井 裂缝扩展 裂缝监测 形成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水力压裂裂缝形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84
18
作者 衡帅 杨春和 +3 位作者 曾义金 郭印同 王磊 侯振坤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243-1251,共9页
为深入认识页岩储层水力裂缝延伸规律及其空间形态,采用真三轴岩土工程模型试验机、压裂泵压伺服控制系统、Disp声发射定位系统和工业CT扫描技术,建立了一套室内页岩水力压裂大型物理模拟试验方法,并通过试验后页岩试样水力裂缝的延伸... 为深入认识页岩储层水力裂缝延伸规律及其空间形态,采用真三轴岩土工程模型试验机、压裂泵压伺服控制系统、Disp声发射定位系统和工业CT扫描技术,建立了一套室内页岩水力压裂大型物理模拟试验方法,并通过试验后页岩试样水力裂缝的延伸与空间展布规律,初步探讨了页岩水力压裂网状裂缝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裂缝延伸时泵压曲线典型的锯齿状波动与裂缝网络的形成密切相关,是页岩体积压裂的一个明显特征。页岩层理面的发育程度、泵压大小和地应力状态对裂缝形态有显著影响,水力裂缝在层理面内的分叉、转向进而沟通天然裂缝是形成裂缝网络的关键,而层理面过弱或过强都不利于网状裂缝的形成;对层理面胶结强度适中的地层,地应力对裂缝的延伸有较大影响;在低排量且维持较低泵压时,裂缝易于转向,且更易形成网状裂缝,而达到体积压裂。建立的页岩水力压裂物理模拟试验方法及试验结果可为页岩气压裂优化设计等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水力压裂 裂缝形态 CT扫描 网状裂缝 裂缝延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粗粒含量对散体岩土颗粒破碎及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79
19
作者 王光进 杨春和 +2 位作者 张超 冒海军 王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3649-3654,共6页
明显的粒径分级和深部土的颗粒破碎是超高排土场的两个主要特征。基于改装后的大型两用直剪仪对不同粗粒含量的颗粒破碎和抗剪强度进行试验研究。颗粒破碎试验结果表明:垂直压力小于400kPa的情况下破碎率极小,在垂直压力大于400kPa时,... 明显的粒径分级和深部土的颗粒破碎是超高排土场的两个主要特征。基于改装后的大型两用直剪仪对不同粗粒含量的颗粒破碎和抗剪强度进行试验研究。颗粒破碎试验结果表明:垂直压力小于400kPa的情况下破碎率极小,在垂直压力大于400kPa时,随垂直压力的增大破碎率增加明显;粗粒含量小于46.0%时,相对破碎率较小,粗粒含量大于46%时,颗粒破碎率随粗粒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大;相对破碎率与垂直压力可用双曲线关系表示;长期浸泡于水中的土样颗粒破碎相当明显。剪切强度试验结果表明:在粗粒含量等于24%时,低垂直压力下的剪应力-应变曲线呈微软化或微硬化型,较高垂直压力下呈轻微软化型;在粗粒含量等于78%时,低垂直压力下其剪应力-应变曲线呈软化型,较高垂直压力下表现为轻微硬化型。较高垂直压力下的抗剪强度包线呈明显的非线性。当颗粒破碎率较小时,分别在垂直压力小于400kPa和大于400kPa时拟合的内摩擦角值变化不大;当颗粒破碎率明显增大时,垂直压力大于400kPa时的内摩擦角值明显低于垂直压力小于400kPa时拟合的内摩擦角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粒土 大型直剪仪 粗粒含量 颗粒破碎率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荷载下盐岩的疲劳变形及损伤特性研究 被引量:72
20
作者 郭印同 赵克烈 +3 位作者 孙冠华 杨春和 马洪岭 张桂民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53-1359,共7页
利用RMT-150C型岩石力学多功能试验机,进行了盐岩单轴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疲劳试验,研究了盐岩的疲劳强度、变形及损伤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当上限应力大于"门槛值"时,盐岩疲劳破坏时的轴向应变可以分为初始变形、等速变形和加速... 利用RMT-150C型岩石力学多功能试验机,进行了盐岩单轴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疲劳试验,研究了盐岩的疲劳强度、变形及损伤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当上限应力大于"门槛值"时,盐岩疲劳破坏时的轴向应变可以分为初始变形、等速变形和加速变形3个阶段,呈疏-密-疏的发展过程。改变上限应力和平均应力会显著影响疲劳的进程,提高上限应力值和平均应力值,初始轴向变形和循环轴向变形的比率都会提高,疲劳破坏时的总循环次数显著减小。盐岩疲劳破坏终点的变形量同样受静态轴向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的控制,控制误差范围在10%左右。循环荷载作用下,盐岩的变形模量经历了一个先逐渐增加,后缓慢降低,最后加速减小的过程。对循环荷载作用下盐岩疲劳损伤演化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岩 循环加荷载 疲劳试验 轴向应变 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