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处理钝化鲜切苹果多酚氧化酶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9
1
作者 杨明冠 李坤 朱传合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29-33,共5页
研究了超声处理对鲜切苹果多酚氧化酶的钝化效果,并采用一级动力学分析了超声功率(240-600 W)、温度(30-50℃)对鲜切苹果多酚氧化酶的钝化动力学影响。结果表明,鲜切苹果多酚氧化酶的最适温度是30℃,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酶活逐渐... 研究了超声处理对鲜切苹果多酚氧化酶的钝化效果,并采用一级动力学分析了超声功率(240-600 W)、温度(30-50℃)对鲜切苹果多酚氧化酶的钝化动力学影响。结果表明,鲜切苹果多酚氧化酶的最适温度是30℃,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酶活逐渐下降。超声功率、时间、温度都能显著影响钝化多酚氧化酶的效果,随着超声功率的增加、时间的延长以及温度的升高,超声处理对鲜切苹果多酚氧化酶的钝化效应越大。苹果多酚氧化酶的钝化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随着功率和温度的升高,k值上升,D值下降。超声处理降低了多酚氧化酶的热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处理 鲜切苹果 多酚氧化酶 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地霉不对称还原1-萘乙酮制备(S)-1-萘基1-乙醇
2
作者 李贞景 郭敏 +3 位作者 杨明冠 武淑芬 路来风 王昌禄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91-97,共7页
为建立具有较高产率和立体选择性的白地霉不对称还原1-萘乙酮体系,研究了不同底物浓度、反应体系pH、温度、菌丝体添加量、表面活性剂以及辅助底物对产率和对映体过量值(e.e.)的影响,优化了白地霉不对称还原1-萘乙酮的反应参数.结果表明... 为建立具有较高产率和立体选择性的白地霉不对称还原1-萘乙酮体系,研究了不同底物浓度、反应体系pH、温度、菌丝体添加量、表面活性剂以及辅助底物对产率和对映体过量值(e.e.)的影响,优化了白地霉不对称还原1-萘乙酮的反应参数.结果表明,最优反应条件为:底物浓度1 mmol/L,反应体系pH=4,反应温度30℃,菌悬液浓度60 mg/mL,辅助底物20 g/L异丙醇,该体系下白地霉不对称还原1-萘乙酮的产率达84.24%,较优化前(62.80%)提高34.14%,e.e.值>99%.该结果可为生产中利用白地霉不对称合成S-1-萘基-1-乙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地霉 不对称还原 1-萘乙酮 (S)-1-萘基-1-乙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eptomyces alboflavus抗真菌物质对串珠镰刀菌的抑制机理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志芳 李贞景 +5 位作者 杨明冠 路来风 王昌禄 李政 张健飞 巩继贤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71,共8页
研究了 Streptomyces alboflavus 产生的抗真菌物质对串珠镰刀菌的抑菌机理。通过pH纸层析和捷克八溶剂纸层析实验对抗菌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利用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抗菌物质对串珠镰刀菌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破坏作用;通过细胞... 研究了 Streptomyces alboflavus 产生的抗真菌物质对串珠镰刀菌的抑菌机理。通过pH纸层析和捷克八溶剂纸层析实验对抗菌物质进行定性分析;利用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抗菌物质对串珠镰刀菌细胞膜和细胞壁的破坏作用;通过细胞膜和细胞壁主要组分对抑菌物质的拮抗效果,探索抑菌物质的作用靶点;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抑菌物质对串珠镰刀菌细胞膜中麦角甾醇的抑制作用。极性实验显示,该物质呈中性,捷克八溶剂纸层析表明,该物质属于非水溶性Ⅰ型抗生素;光学显微镜观察,抑菌物质对串珠镰刀菌孢子萌发有抑制作用,同时使菌丝畸形,顶端、中部出现膨大泡囊,呈“念珠状”;经PI染色后荧光显微镜观察,抗菌物质作用后的菌丝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进一步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泡囊状菌丝表面凹凸不平,并残留有碎片;抑菌物质对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组分拮抗作用和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检测显示,抑菌物质影响细胞膜中麦角甾醇的合成。研究结果表明, Streptomyces alboflavus 产生的抗真菌物质发挥抑菌作用时,影响串珠镰刀菌细胞膜中麦角甾醇的合成。本研究可为抑菌物质的鉴定和拮抗菌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黄链霉菌 串珠镰刀菌 抑菌物质 抑菌活性 抑菌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对黄曲霉毒素的抑制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昌禄 刘彤 +4 位作者 李王强 杨明冠 路来风 李贞景 郭庆彬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36,共10页
部分黄曲霉菌会对农作物及产品造成严重污染。受相关基因的影响,黄曲霉会产生一种对人类健康与畜禽养殖构成重大威胁的真菌毒素,即黄曲霉毒素,在田间、储藏期或运输过程中黄曲霉毒素污染均可能发生。防止黄曲霉毒素进入食物链的策略有很... 部分黄曲霉菌会对农作物及产品造成严重污染。受相关基因的影响,黄曲霉会产生一种对人类健康与畜禽养殖构成重大威胁的真菌毒素,即黄曲霉毒素,在田间、储藏期或运输过程中黄曲霉毒素污染均可能发生。防止黄曲霉毒素进入食物链的策略有很多,其中采用生物法防治黄曲霉污染越来越引起研究者的重视,也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利用微生物对黄曲霉及毒素进行控制,可有效减轻黄曲霉菌及毒素对粮食作物及产品的污染,发挥功能的物质主要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包括多肽、小分子有机物、有机酸、抗生素和酶等。黄曲霉毒素污染对农作物产生的重大经济影响及其对人和动物的毒害作用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介绍了对黄曲霉及毒素具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种类(主要有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链霉菌和一些海洋微生物等),分析了拮抗微生物中所发挥作用的有效成分,阐述了其对黄曲霉的抑制机制及对黄曲霉毒素的降解情况,希望为生物防治黄曲霉及黄曲霉毒素污染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代谢产物 黄曲霉 黄曲霉毒素 拮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油对红曲霉CG-6莫纳可林K合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5
作者 薛意斌 任志远 +5 位作者 樊筱园 杨华 黄朝波 杨明冠 李贞景 王昌禄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3-38,共6页
研究甘油对红曲霉CG-6莫纳可林K合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莫纳可林K产量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甘油浓度在0~12%时,随其浓度增加,胞内和胞外总莫纳可林K积累量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甘... 研究甘油对红曲霉CG-6莫纳可林K合成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莫纳可林K产量及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甘油浓度在0~12%时,随其浓度增加,胞内和胞外总莫纳可林K积累量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甘油浓度为8%时,胞内和胞外总莫纳可林K积累量均达到最大,分别为9 474. 4、7 005.8μg/(g干菌重);甘油浓度为8%,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莫纳可林K合成相关基因mokA、mokD、mokE、mokG、mokH、mokI表达量较对照组逐渐升高,mokB、mokC表达量变化不大,mokF表达量逐渐下降;甘油浓度大于8%培养9 d时,mokB、mokC、mokD、mokE、mokF、mokG、mokH出现下调趋势。实验结果为研究甘油等碳源对红曲霉次级代谢产物合成及相关基因表达影响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CG-6 甘油 莫纳可林K 基因表达 高效液相色谱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爪绵核桃雄花护色配方与工艺的优化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胡大佐 于婷娟 +5 位作者 白瑞亮 孟晓烨 王成忠 杨明冠 孙锐 赵之峰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8-114,共7页
以济南市特有的鸡爪绵核桃雄花为原料,针对核桃雄花加工过程中易于褐变的问题,探究不同护色剂的护色效果,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正交试验对漂烫护色工艺进行优化,分析影响核桃雄花护色前后色差的重要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当色差值ΔE... 以济南市特有的鸡爪绵核桃雄花为原料,针对核桃雄花加工过程中易于褐变的问题,探究不同护色剂的护色效果,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正交试验对漂烫护色工艺进行优化,分析影响核桃雄花护色前后色差的重要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当色差值ΔE最低时,护色剂效果最佳,其配比为抗坏血酸0.50 g/L、植酸0.15 g/L、氯化钙0.70 g/L;核桃雄花护色最佳工艺参数为漂烫时间2 min,护色时间1.5 h,护色剂浓度0.6 g/L,料液比1∶35(g/mL),护色温度0℃,在此条件下进行护色处理后所得核桃雄花经6 h自然条件放置后色差值ΔE为15.6,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核桃雄花后续精深加工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爪绵核桃 核桃雄花 褐变 护色配方 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阶段鸡爪绵核桃雄花的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胡大佐 白瑞亮 +5 位作者 王成忠 于婷娟 杨明冠 姜华 赵之峰 孙锐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09-313,共5页
以鸡爪绵核桃雄花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理化指标研究其不同生长阶段营养成分的不同。结果表明:半成熟阶段1的核桃雄花水分含量约85.23%,自然掉落的核桃雄花水分仅27.50%,伴随着水分含量的降低,粗脂肪含量从0.78%相对提高至2.66%;自然掉... 以鸡爪绵核桃雄花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理化指标研究其不同生长阶段营养成分的不同。结果表明:半成熟阶段1的核桃雄花水分含量约85.23%,自然掉落的核桃雄花水分仅27.50%,伴随着水分含量的降低,粗脂肪含量从0.78%相对提高至2.66%;自然掉落的核桃雄花测得总糖含量约9.52 g/100 g,半成熟阶段的核桃雄花总糖含量为14.36 g/100 g;各生长阶段粗蛋白含量均较高且相对稳定,约在14%~18%之间。随着水分的减少,部分可溶性物质有所损失,可溶性糖由3220.00 mg/100 g降低至1326.67 mg/100 g。核桃雄花中的矿物质含量Na元素自然掉落阶段达13.33 mg/100 g;Zn元素6.55 mg/100 g。总体上半成熟阶段和成熟阶段的核桃雄花营养成分较为接近,而与自然掉落的核桃雄花差距较为显著。为了更好的口感与营养,推荐以成熟阶段的核桃雄花作为食用或后续加工处理的材料,而半成熟阶段的核桃雄花可以用于提取其中丰富的黄酮类物质,掉落阶段的核桃雄花也拥有丰富的蛋白质,可以作为饲料原料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爪绵核桃 核桃雄花 营养成分 含量变化 生长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