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佛子岭电站天然河道与人工尾水洞并联研究
1
作者 杨昌定 孙国荣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3期21-23,共3页
由于安徽省佛子岭抽水蓄能电站尾水洞长约1.5 km,致使电站运行水头损失大,严重影响电站效益。设计受天然湖泊作调压井的启发,利用电站下游的黄尾河作为溢流式调压井,考虑到溢流口不能受尾水变化的影响需设置较高竖井,故突破惯例将调压... 由于安徽省佛子岭抽水蓄能电站尾水洞长约1.5 km,致使电站运行水头损失大,严重影响电站效益。设计受天然湖泊作调压井的启发,利用电站下游的黄尾河作为溢流式调压井,考虑到溢流口不能受尾水变化的影响需设置较高竖井,故突破惯例将调压井溢流口设置在低于河道尾水处,形成新型的可作为出、进水口的溢流式调压井,使尾水隧洞和天然河道形成并联水道,共同运行。数学模型计算和水工整体模型试验表明:河槽式调压井的设计是合理的;与常规调压井相比,不仅可节省投资500万元,而且还可增加发电量8%,节约抽水电费7%。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水隧洞 天然河道 并联 水头损失 溢流式调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