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芳纶1313织物阳离子染料载体染色及载体的循环再利用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旭礼 高晓红 +3 位作者 刘其霞 樊姚姚 张雪婷 王梁宇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1-35,共5页
采用自制环保载体GY对芳纶1313织物进行阳离子染料载体染色。分析了载体质量浓度、染色温度、保温时间、pH及氯化钠质量浓度对染色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耐皂洗、耐摩擦和耐日晒色牢度,评估了环保载体GY的循环利用性能。优化的载... 采用自制环保载体GY对芳纶1313织物进行阳离子染料载体染色。分析了载体质量浓度、染色温度、保温时间、pH及氯化钠质量浓度对染色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耐皂洗、耐摩擦和耐日晒色牢度,评估了环保载体GY的循环利用性能。优化的载体染色工艺为:染料质量分数2%(omf)、浴比1∶25、载体质量浓度25 g/L、染色温度130℃、保温时间60 min、pH 5、氯化钠质量浓度60 g/L。三种阳离子染料染色芳纶1313织物的耐皂洗、耐摩擦色牢度均在4级以上,耐日晒色牢度在2~3级以上。自制环保载体GY经过5次循环染色使用后,染色织物颜色特征值变化很小,色差ΔE的波动范围小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1313织物 阳离子染料 载体染色 循环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KUST-1/粘胶复合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2
作者 王梁宇 高晓红 +3 位作者 于彩娇 张雪婷 杨旭礼 包育闻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8-46,共9页
为了开发绿色、健康、安全的新型抗菌纺织品,选用三水合硝酸铜和均苯三甲酸为有机配体溶液的主要原料,采用循环浸渍处理在羧甲基化粘胶纤维表面负载1,3,5-均苯三羧酸铜(HKUST-1),获得HKUST-1/粘胶复合纤维。讨论了粘胶纤维羧甲基化过程... 为了开发绿色、健康、安全的新型抗菌纺织品,选用三水合硝酸铜和均苯三甲酸为有机配体溶液的主要原料,采用循环浸渍处理在羧甲基化粘胶纤维表面负载1,3,5-均苯三羧酸铜(HKUST-1),获得HKUST-1/粘胶复合纤维。讨论了粘胶纤维羧甲基化过程中NaOH质量分数、氯乙酸质量浓度、醚化时间、醚化温度等因素对粘胶纤维吸附Cu^(2+)能力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SEM、XRD和XPS对HKUST-1/粘胶复合纤维的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测试了HKUST-1/粘胶复合纤维的抗菌及耐水洗性能。结果表明:在NaOH质量分数5%、氯乙酸质量浓度20 g/L、醚化时间45 min、醚化温度85℃的条件下,羧甲基化粘胶纤维在保持原有强力的基础上,对Cu^(2+)显示出较好的吸附效果。另外,HKUST-1在常温超声条件下可成功负载在粘胶纤维上,这种HKUST-1/粘胶复合纤维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9.01%和99.79%,经50次水洗后HKUST-1/粘胶复合纤维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仍超过90%,具有较好的抗菌和耐水洗性能。该研究结果可为粘胶纤维在抗菌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胶纤维 HKUST-1 羧甲基化 抗菌 耐水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O/AgNPs@棉传感器的制备及其性能
3
作者 张雪婷 高晓红 +2 位作者 杨旭礼 王梁宇 包育闻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20,共6页
以棉针织物为基材,使用硅烷偶联剂(KH-580)对其改性,通过抗坏血酸诱导还原氧化石墨烯/银纳米颗粒(rGO/AgNPs)在改性棉织物表面还原,构建具有三维导电网络结构的rGO/AgNPs@棉传感器,并对该传感器的形貌结构、传感性能和运动监测性能进行... 以棉针织物为基材,使用硅烷偶联剂(KH-580)对其改性,通过抗坏血酸诱导还原氧化石墨烯/银纳米颗粒(rGO/AgNPs)在改性棉织物表面还原,构建具有三维导电网络结构的rGO/AgNPs@棉传感器,并对该传感器的形貌结构、传感性能和运动监测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该针织传感器在沿线圈方向和垂直线圈方向对0~30%拉伸应变、10~500mm/min拉伸速度以及500次循环应变,具有较好的响应性、稳定性和可重复性。该传感器可以监测人体运动过程中不同关节的弯曲程度,对面部肌肉运动有良好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烯 银纳米颗粒 复合材料 可穿戴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O/Cu导电棉织物的制备及性能
4
作者 王梁宇 高晓红 +2 位作者 于彩娇 张雪婷 杨旭礼 《印染》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19,共4页
以棉织物为基底,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铜作为导电材料,通过浸渍法和原位还原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铜导电棉织物(rGO/Cu/CF)。通过SEM观察织物表面微观形貌;分析了GO与CuSO_(4)的质量比、GO/CuSO_(4)质量分数、还原pH、还原剂浓度、还... 以棉织物为基底,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和铜作为导电材料,通过浸渍法和原位还原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铜导电棉织物(rGO/Cu/CF)。通过SEM观察织物表面微观形貌;分析了GO与CuSO_(4)的质量比、GO/CuSO_(4)质量分数、还原pH、还原剂浓度、还原时间等因素对棉织物方阻的影响;测试了导电性能的耐久性。结果表明,rGO/Cu/CF的最佳制备工艺为:GO与CuSO_(4)的质量比20∶6、GO/CuSO_(4)质量分数24%(omf)、还原pH 6、还原剂质量浓度2 g/L、还原时间3 h,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制备的导电织物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耐久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还原氧化石墨烯 棉针织物 导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载体对芳纶1313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杨旭礼 高晓红 +3 位作者 刘其霞 樊姚姚 张雪婷 王梁宇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38-42,共5页
采用自制环保载体对芳纶1313进行处理,可增加纤维表面粗糙程度,使亲水性增大,Tg下降12℃,但对芳纶1313的热稳定性、结晶度以及化学结构无明显影响。添加载体的芳纶1313针织物用阳离子染料和分散染料染色,上染率和K/S值大幅提升,染色后... 采用自制环保载体对芳纶1313进行处理,可增加纤维表面粗糙程度,使亲水性增大,Tg下降12℃,但对芳纶1313的热稳定性、结晶度以及化学结构无明显影响。添加载体的芳纶1313针织物用阳离子染料和分散染料染色,上染率和K/S值大幅提升,染色后织物的耐水洗和耐摩擦色牢度较好,且阳离子染料载体染色效果优于分散染料载体染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1313 载体 结构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纶1313织物分散染料载体染色及载体的循环再利用
6
作者 杨旭礼 高晓红 +3 位作者 刘其霞 樊姚姚 张雪婷 王梁宇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11期8-13,共6页
将自制环保载体GY用于芳纶1313织物分散染料载体染色。分析了该自制环保载体GY对分散染料溶解度的影响;探讨了载体用量、染色温度、保温时间、pH及扩散剂NNO用量等因素对染色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耐皂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和... 将自制环保载体GY用于芳纶1313织物分散染料载体染色。分析了该自制环保载体GY对分散染料溶解度的影响;探讨了载体用量、染色温度、保温时间、pH及扩散剂NNO用量等因素对染色性能的影响,测试了染色织物的耐皂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和耐日晒色牢度,评估了该环保载体GY的循环再利用性能。结果表明,该环保载体GY提高了分散染料在水中的溶解度;在染料用量为2%(omf)、浴比为1∶25的条件下,载体染色优化工艺为:载体30 g/L、染色温度130℃、保温时间60 min、pH 5、扩散剂NNO 1 g/L。3种分散染料染色芳纶1313织物的耐皂洗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均在4级以上,耐日晒色牢度为2~3级。自制环保载体GY经过5次循环染色使用后,颜色特征值变化很小,色差ΔE的波动幅度小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1313织物 分散染料 载体染色 循环再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GO/Ag柔性导电棉织物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7
作者 张雪婷 高晓红 +3 位作者 杨旭礼 包育闻 王梁宇 侯斌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10,共5页
采用一浴原位还原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银(rGO/Ag)柔性导电棉织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rGO/Ag导电棉织物的形貌;分析了氧化石墨烯(GO)与硝酸银(AgNO_(3))质量比、GO/AgNO_(3)质量分数、还原剂质量浓度、还原时间、还原pH对rGO/Ag... 采用一浴原位还原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银(rGO/Ag)柔性导电棉织物。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rGO/Ag导电棉织物的形貌;分析了氧化石墨烯(GO)与硝酸银(AgNO_(3))质量比、GO/AgNO_(3)质量分数、还原剂质量浓度、还原时间、还原pH对rGO/Ag导电棉织物导电性能的影响;测试了导电性能的耐久性。结果表明:rGO/Ag导电棉织物表面包覆着rGO片层,银粒子分布在rGO表面或片层之间;在GO与AgNO_(3)质量比为3∶1,GO/AgNO_(3)质量分数为29.2%(omf),还原剂维生素C质量浓度为2.2 g/L,还原时间为3 h,还原pH为6时,rGO/Ag导电棉织物的方阻最低,导电性能最好;经无限次扭曲、20次标准水洗或机械摩擦后,仍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棉织物 导电性能 柔性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铜抗菌黏胶纤维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杰 高晓红 +2 位作者 张雪婷 杨旭礼 乔瑞泽 《染整技术》 CAS 2024年第5期29-33,共5页
采用原位自还原法制备了载铜抗菌黏胶纤维。设计正交试验优化了制备工艺。测试了不同载铜量黏胶纤维的抗菌及耐水洗性能;分析了载铜量对纤维色光、吸湿回潮率、力学性能的影响;探究了黏胶纤维载铜处理前后的热稳定性变化。结果表明,载... 采用原位自还原法制备了载铜抗菌黏胶纤维。设计正交试验优化了制备工艺。测试了不同载铜量黏胶纤维的抗菌及耐水洗性能;分析了载铜量对纤维色光、吸湿回潮率、力学性能的影响;探究了黏胶纤维载铜处理前后的热稳定性变化。结果表明,载铜黏胶纤维制备的最优工艺为:硫酸铜溶液浓度4 mmol/L,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120 min;随着载铜量的增加,黏胶纤维的抗菌性能逐渐增强,达到0.58 mg/g时,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5.70%和96.42%,经过50次标准水洗后,抑菌率分别为93.52%和93.93%;载铜处理后,黏胶纤维颜色无明显变化,色深较浅,色光稳定性好;相较未处理的黏胶纤维,处理后纤维吸湿回潮率下降,断裂强力增加,断裂伸长量与断裂时间下降,但幅度均较小;黏胶纤维热稳定性无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耐水洗 色光 吸湿回潮率 力学性能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氨络合粘胶纤维的制备及其抗菌性能
9
作者 刘杰 高晓红 +2 位作者 张雪婷 杨旭礼 包育闻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5-28,共4页
利用铜氨溶液对粘胶纤维进行处理,制备了铜氨络合粘胶纤维。分析了铜氨溶液浓度、反应时间对Cu^(2+)结合量的影响。通过SEM、XRD和XPS表征了粘胶纤维的形貌与化学结构,测试了不同Cu^(2+)结合量下铜氨络合粘胶纤维的抑菌性及耐水洗性能... 利用铜氨溶液对粘胶纤维进行处理,制备了铜氨络合粘胶纤维。分析了铜氨溶液浓度、反应时间对Cu^(2+)结合量的影响。通过SEM、XRD和XPS表征了粘胶纤维的形貌与化学结构,测试了不同Cu^(2+)结合量下铜氨络合粘胶纤维的抑菌性及耐水洗性能。结果表明:随着铜氨溶液浓度的提高,Cu^(2+)结合量迅速增加;当溶液浓度达到25.00 mmol/L时,Cu^(2+)结合量达到最大值;反应30 min,即可达到络合平衡。铜氨溶液处理后,Cu^(2+)与粘胶纤维的羟基发生配位络合反应,纤维纵向分布着络合物小颗粒,形貌变粗糙,横向截面变化较小;纤维化学结构无明显改变。铜氨络合粘胶纤维显示出较好的抗菌性能,当铜氨溶液浓度达到0.30 mmol/L时,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7.80%和99.33%,经50次标准水洗后,抑菌率分别为83.40%和86.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氨 粘胶纤维 络合 抑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铜粘胶纤维的制备及抗菌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杰 高晓红 +2 位作者 张雪婷 杨旭礼 乔瑞泽 《印染》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5-68,共4页
采用原位自还原法制备载铜抗菌粘胶纤维。分析了硫酸铜溶液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铜基颗粒负载效果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处理前后的粘胶纤维进行表征分析,并测试不同载铜量下粘胶纤维的抗菌及耐水洗性能。结果表明,载... 采用原位自还原法制备载铜抗菌粘胶纤维。分析了硫酸铜溶液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铜基颗粒负载效果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对处理前后的粘胶纤维进行表征分析,并测试不同载铜量下粘胶纤维的抗菌及耐水洗性能。结果表明,载铜抗菌粘胶纤维的制备工艺为:硫酸铜溶液浓度4 mmol/L、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120 min。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证明粘胶纤维上具有潜在的还原性基团,可以使Cu^(2+)还原成铜基颗粒,并在粘胶纤维上均匀负载。随着载铜量的增加,粘胶纤维的抗菌性能增强。当粘胶纤维的载铜量为0.58 mg/g时,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为95.70%和96.42%;经50次标准水洗后,抑菌率分别为93.52%和93.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胶纤维 原位自还原 铜基颗粒 抗菌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