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围岩卸荷弱化效应的特大断面隧道超前支护研究
1
作者 郑科 杨文波 +3 位作者 曾文浩 方勇 姚超凡 浣宇翔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10-1722,共13页
为了揭示卸荷过程中岩体力学参数的弱化特性,研究在卸荷弱化效应下不同管棚参数对特大断面隧道超前支护的影响效果。依托重庆火凤山隧道,通过三轴加、卸荷试验得出岩石变形模量和抗剪强度卸荷弱化规律,采用FLAC^(3D)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考... 为了揭示卸荷过程中岩体力学参数的弱化特性,研究在卸荷弱化效应下不同管棚参数对特大断面隧道超前支护的影响效果。依托重庆火凤山隧道,通过三轴加、卸荷试验得出岩石变形模量和抗剪强度卸荷弱化规律,采用FLAC^(3D)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考虑围岩卸荷弱化效应的岩体力学参数动态计算模型并验证了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就不同管棚布设范围、间距和注浆厚度对特大断面隧道围岩变形及支护结构内力的影响开展系列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岩石试样的变形模量和抗剪强度随卸荷量增大而发生不同程度的衰减,试样破坏后残余变形模量仅为峰值的8%,残余黏聚力仅为峰值的23%~32%。2)相比于摩尔库伦模型,动态弱化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描述岩石破坏特性和围岩卸荷损伤发展过程。3)超前管棚支护能够显著降低围岩变形,改善支护结构内力,使拱顶沉降降低38%,围岩压力降低20%,拱顶和拱肩初支弯矩降低60%~80%。4)围岩变形和结构内力对不同管棚支护参数敏感性不同,管棚布设范围对隧道拱顶沉降影响较小,管棚间距大于40 cm,注浆厚度小于70 cm时,拱顶沉降明显增大;管棚支护能够显著降低支护结构弯矩但对轴力改善效果不明显。研究结果可为隧道围岩在开挖卸荷过程中的参数弱化及特大断面隧道超前支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大断面隧道 卸荷试验 围岩参数弱化 超前支护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BAPS器件中陶瓷基座与CMOS硅基芯片的粘接
2
作者 谭何盛 陈明欣 +7 位作者 赵恒 王玲燕 杨文波 邓华兵 靳英坤 冯云祥 刀丽纯 张昆林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71-577,共7页
EBAPS(Electron Bombardment Active Pixel Sensor)是一种真空与固体器件结合的混合型光电成像器件,其真空封接需要经过高温烘烤和排气工艺,在研制过程中需要解决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图像传感器中硅基芯片与... EBAPS(Electron Bombardment Active Pixel Sensor)是一种真空与固体器件结合的混合型光电成像器件,其真空封接需要经过高温烘烤和排气工艺,在研制过程中需要解决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图像传感器中硅基芯片与陶瓷基座之间粘接用的环氧树脂胶高温分解导致CMOS芯片脱落无法成像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项目组采用三种熔点相近的Au_(88)Ge_(12)、Pb_(92.5)In_(5)Ag_(2.5)以及Zn-Al-Ag-Cu合金焊料焊接经过金属化后的CMOS硅基芯片和陶瓷基座。对上述3种焊料焊接的CMOS图像传感器剖面进行了SEM(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和EDS(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测试表征,以分析焊接处的性能。结果表明,使用Au_(88)Ge_(12)焊接的CMOS图像传感器可以实现稳定可靠的连接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Ge合金 EBAPS 真空焊接 元素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等压荷载作用下隧道塑性区与扰动应力场分布规律
3
作者 聂金诚 杨文波 +3 位作者 寇昊 何川 曾泽润 谭芝文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29-138,共10页
为探究隧道在非等压荷载作用下的塑性区与扰动应力场分布规律,以华丽高速东马场1号隧道工程为例,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推导非等压条件下圆形隧道塑性区半径的隐式方程,借助MATLAB数学软件计算塑性区半径,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进... 为探究隧道在非等压荷载作用下的塑性区与扰动应力场分布规律,以华丽高速东马场1号隧道工程为例,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推导非等压条件下圆形隧道塑性区半径的隐式方程,借助MATLAB数学软件计算塑性区半径,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对比验证,综合分析各因素对隧道塑性区与扰动应力场分布规律的影响。研究表明,隧道塑性区形状由侧压力系数λ决定,且塑性区总是集中于较小地应力方向;侧压力系数由0.5增至1.7的过程中,塑性区范围在水平方向上缩小,竖直方向上增大,塑性区形状由“葫芦形”转化为椭圆形,当侧压力系数等于1时变为圆形,而后随侧压力系数的增大转为椭圆形与“葫芦形”;塑性区大小与隧道半径r0、扰动参数D、地应力P正相关,与岩石材料常数mi、地质强度指标GSI负相关;扰动应力场分布受侧压力系数λ与地应力P影响较大,受扰动参数D、岩石材料常数mi、地质强度指标GSI影响较小,几乎不受隧道半径r0的影响;切向扰动应力σz的峰值集中在2~3倍洞径处,与塑性区半径相对应,λ=0.5时的峰值应力较λ=1.7时大36.72%;随着与隧道的距离增加,扰动应力场逐渐趋向于初始应力场,并在超过8倍洞径后基本上可视为与初始应力场相等。理论计算、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结果相吻合,最大差值小于0.5 m,验证了隧道塑性区边界隐式方程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非等压荷载 塑性区 扰动应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各向异性特性的巴西劈裂破坏模式分析
4
作者 姚人杰 何川 +3 位作者 吴枋胤 杨文波 潘文韬 杨自成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6-133,共8页
碳质千枚岩中层理软弱结构面是确定其破坏形态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不同层理倾角下的千枚岩三轴压缩试验,揭示了碳质千枚岩在压缩状态下的各向异性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对含预制裂隙、不同含水状态下的圆盘试件进行巴西劈裂试验,利用离... 碳质千枚岩中层理软弱结构面是确定其破坏形态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不同层理倾角下的千枚岩三轴压缩试验,揭示了碳质千枚岩在压缩状态下的各向异性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对含预制裂隙、不同含水状态下的圆盘试件进行巴西劈裂试验,利用离散元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试件的破坏过程进行数值再现。结果表明:千枚岩压缩强度随着层理角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后增的“U”形曲线,与单弱面理论相符;巴西劈裂试验中千枚岩抗拉强度随着层理角度增加呈“L”形曲线,水与层理共同作用下岩石抗拉强度劣化明显,不同层理倾角与预制裂隙的千枚岩巴西劈裂破坏模式分为5种,即沿层理方向剪切破坏(Ⅰ型)、沿层理方向拉伸破坏(Ⅱ型)、层理间拉伸破坏(Ⅲ型)、预制裂隙的拉伸破坏(Ⅳ型)、预制裂隙的剪切破坏(Ⅴ型);通过数值模拟再现预制裂隙试件的破坏路径,破坏始于预制裂隙尖端,发生层间的裂纹合并,在双裂隙条件下应力集中,产生裂隙间连接性裂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路隧道 破坏模式 试验研究 碳质千枚岩 离散元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盾构隧道与周围土体在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 被引量:17
5
作者 杨文波 陈子全 +3 位作者 徐朝阳 晏启祥 何川 韦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37-545,共9页
为研究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盾构隧道结构及周围土体的动力响应特性,采用模型试验方法,通过布置在盾构隧道底部的激振器施加扫频激振荷载和列车振动荷载,采用频率响应函数FRF与最大加速度分析了盾构隧道衬砌结构与周围土体不同位置处的动... 为研究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盾构隧道结构及周围土体的动力响应特性,采用模型试验方法,通过布置在盾构隧道底部的激振器施加扫频激振荷载和列车振动荷载,采用频率响应函数FRF与最大加速度分析了盾构隧道衬砌结构与周围土体不同位置处的动力响应及其衰减规律。研究结果表明:FRF是隧道衬砌结构和周围土体自身的动力响应特性的体现,与激振力的大小、扫频方向及扫频时间无关;在隧道管片衬砌结构的底部和顶部均体现出高频响应大于低频响应的特性,隧道顶部加速度响应沿隧道纵向衰减幅度明显小于隧道底部;隧道周围土体的动力响应沿深度有明显变化,但均表现出沿隧道轴向衰减的规律。隧道结构上部第1层测点土体的动力响应在全频域内随频率的增加逐渐增大。但在第2层和地表的第3层测点,土体的动力响应在30~90 Hz区段线性增长,在90~300 Hz区段出现波动变化,并无明显增大趋势;与扫频激振荷载引起的动力响应规律一致,由列车运行振动荷载引起的隧道管片衬砌结构和周围土体的振动沿隧道轴向逐渐衰减,隧道底部的加速度响应大于顶部,随着列车车速的增大,在隧道内部引起的加速度响应将显著增大。同时,在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发现地表存在加速度放大效应,地表第3层测点的加速度响应均大于隧道结构上部第1层测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构隧道 振动荷载 动力响应 频率响应函数FRF 隧道衬砌结构 隧道周围土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马蹄形断面隧道动力响应特性分析 被引量:25
6
作者 杨文波 邹涛 +4 位作者 涂玖林 谷笑旭 刘雨辰 晏启祥 何川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635-3644,共10页
为了研究马蹄形隧道在高速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采用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以时域、频域分析为基础,采用频率响应函数和峰值振动加速度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列车时速分别为300 km/h和350 km/h的单点振动荷载作用... 为了研究马蹄形隧道在高速列车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采用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以时域、频域分析为基础,采用频率响应函数和峰值振动加速度作为评价指标,分析了列车时速分别为300 km/h和350 km/h的单点振动荷载作用下的隧道结构动力响应规律。通过FLAC^3D计算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研究了高速列车移动荷载作用下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列车振动全频域扫频荷载作用下,隧道结构内部的动力响应不是沿隧道环向逐渐衰减,而是仰拱到拱脚处的响应出现一定的衰减,但拱腰到拱顶处却呈现出增大趋势;在40~200Hz频率范围内,圆形断面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小于马蹄形断面隧道结构的动力响应,平均差值约为3.8 dB,表明隧道的断面形状对其结构的动力响应影响较大,在设计时应予以考虑;在列车移动荷载作用下,各监测点的加速度响应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效应,列车经过时动力响应显著增大;移动荷载作用下隧道结构的峰值振动加速度较单点振动荷载作用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因此在研究列车振动荷载诱发的动力响应特性时应考虑列车的移动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形隧道 高速列车 振动荷载 模型试验 FLAC^3D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下壁陈旧性心肌梗死致下壁导联碎裂QRS波的分析探讨 被引量:3
7
作者 杨文波 吕金兰 +4 位作者 马淑英 王英丽 张媛 黄广勇 贾嫄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4年第7期587-590,共4页
目的 探讨非下壁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下壁导联碎裂QRS波(fQRS)发生率,并与胸前导联碎裂QRS波发生率进行对比.方法 选择173例陈旧性前间壁(119例)、前壁(44例)、广泛前壁(10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息心电图检查,根据fQRS的... 目的 探讨非下壁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下壁导联碎裂QRS波(fQRS)发生率,并与胸前导联碎裂QRS波发生率进行对比.方法 选择173例陈旧性前间壁(119例)、前壁(44例)、广泛前壁(10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静息心电图检查,根据fQRS的有无分为有fQRS组和无fQRS组;根据fQRS所在导联位置,分为Ⅱ导联fQRS组、Ⅲ导联fQRS组、aVF导联fQRS组、≥2个下壁导联fQRS组、≥2个胸前导联fQRS组,并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前间壁、前壁、广泛前壁三组间fQRS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P=0.008),其中广泛前壁发生率为100%,前壁组fQRS发生率明显高于前间壁组(P=0.014).②前间壁、前壁、广泛前壁三组间单一下壁导联、≥2个下壁导联及≥2个胸前导联的fQRS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间壁、前壁、广泛前壁各组内不同下壁导联间fQRS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③前间壁组内比较,≥2个下壁导联的fQRS发生率明显高于≥2个胸前导联(P=0.045);前壁组内比较,≥2个胸前导联的fQRS发生率明显高于≥2个下壁导联(P=0.048).结论 心电图fQRS的形成与心肌梗死的部位有关,且广泛前壁心梗者最易形成fQRS,前壁及前间壁心梗者次之.前壁OMI患者梗死部位相关导联更易出现fQRS,面前间壁OMI患者更易在下壁导联出现fQRS.下壁导联fQRS波形成可能预示着下壁或者前间壁血管或心肌的相关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旧性心肌梗死 碎裂QRS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轮斑病的识别与防治 被引量:8
8
作者 杨文波 杨辉 +3 位作者 向芬 刘红艳 李维 周凌云 《中国茶叶》 2021年第12期16-18,共3页
茶轮斑病是茶树叶片上一种重要的真菌性病害,可为害茶树新梢、成叶与老叶,造成茶树叶片脱落,树势衰弱,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文章从茶轮斑病的分布与为害、病原菌生物学特征、流行规律和防治措施4个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茶轮斑病的识... 茶轮斑病是茶树叶片上一种重要的真菌性病害,可为害茶树新梢、成叶与老叶,造成茶树叶片脱落,树势衰弱,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文章从茶轮斑病的分布与为害、病原菌生物学特征、流行规律和防治措施4个方面进行介绍,以期为茶轮斑病的识别和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轮斑病 病害症状 形态学特征 流行规律 防治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胜气田致密气藏混合水体积压裂技术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6
9
作者 杨文波 常云超 邱小庆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8年第3期101-104,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属于典型的低渗、低孔气藏,气井一般都必须通过压裂改造才能建产,但常规压裂工艺改造技术增产幅度有限。为此,借鉴北美致密储层的开发经验,针对该区块下石盒子组储层的地质特征,按照"体积压裂"理念,开展... 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属于典型的低渗、低孔气藏,气井一般都必须通过压裂改造才能建产,但常规压裂工艺改造技术增产幅度有限。为此,借鉴北美致密储层的开发经验,针对该区块下石盒子组储层的地质特征,按照"体积压裂"理念,开展了混合水体积压裂技术攻关试验。通过混合水压裂,在形成主裂缝的同时,迫使天然裂缝不断扩张,从而形成较大的缝网系统,提高裂缝导流能力,增大压裂改造体积,提高单井产量。该技术在东胜气田JH1井增产效果明显,压后无阻流量25.0×10~4 m^3/d,平均日产气4.8×10~4 m^3,为东胜气田致密气藏的有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胜气田 体积压裂 压裂液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往事》:“从电影到小说”——兼谈“生”“死”意向及其语言艺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文波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30,共6页
一、从小说到电影--从电影到小说阿城说,如果侯孝贤的电影是一个贵重金属的话,朱天文就是那个稀有金属,如果没有这个稀有金属进去可能就没有这个成品。他甚至说,“我确信,除了朱天文,没有人可以担当侯孝贤的编剧”。
关键词 电影 语言艺术 小说 “死” “生” 意向 童年 稀有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言小说的语言艺术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文波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5年第6期86-91,共6页
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关于其创作的精细化研究也呈现出一种集束式的爆发,针对其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语言艺术、叙事技巧、历史面相、思想深度等进行深入挖掘。然而我们必须承认的现实是,由于这些研究基本上是一种仓促的应景性... 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关于其创作的精细化研究也呈现出一种集束式的爆发,针对其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语言艺术、叙事技巧、历史面相、思想深度等进行深入挖掘。然而我们必须承认的现实是,由于这些研究基本上是一种仓促的应景性、赶时髦的行为,较为深入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拓展与升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言艺术 莫言小说 诺贝尔文学奖 叙事技巧 思想深度 精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通信传输网络的建设策略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文波 《无线互联科技》 2019年第13期5-6,共2页
文章主要针对5G通信的传输网络建设策略进行综述分析,希望能够为相关专家及学者对这一课题的深入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或者依据。
关键词 5G 通信 传输网络 建设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通信技术对物联网产业的影响探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文波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19年第6期206-206,208,共2页
我国已经发展至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阶段,5G通信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更为强化的功能,大幅提高了通信传输速度与网络兼容性,并推动了我国物联网产业链的发展进程,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也对5G通信技术推动物联网产业链的应用途径、... 我国已经发展至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阶段,5G通信技术在使用过程中表现出更为强化的功能,大幅提高了通信传输速度与网络兼容性,并推动了我国物联网产业链的发展进程,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也对5G通信技术推动物联网产业链的应用途径、发展趋势开展深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 物联网 产业链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风水联合冷渣器运行稳定性的因素
14
作者 杨文波 梁志伟 崔凯 《锅炉制造》 2009年第1期27-28,共2页
本文主要针对影响CFB锅炉风水联合式冷渣器安全稳定运行的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以寻求更好地解决冷渣器对锅炉安全运行影响的措施。
关键词 CFB锅炉 冷渣器 运行稳定性 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B锅炉非金属耐磨材料防磨结构分析
15
作者 杨文波 刘海峰 孙艺心 《锅炉制造》 2004年第1期12-13,共2页
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非金属耐磨耐火材料的防磨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还对CFB锅炉重点部位的磨损及防磨设计注意事项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 CFB锅炉 耐磨耐火材料 磨损 防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碳质千枚岩力学特性及其能量损伤演化机制 被引量:50
16
作者 陈子全 何川 +3 位作者 吴迪 甘林卫 徐国文 杨文波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445-456,共12页
为揭示深埋碳质千枚岩的遇水软化损伤特性和微层理结构的各向异性,开展了不同层理角度和不同含水状态下的千枚岩力学试验。并基于能量损伤演化机制分析了层理角度和含水状态对千枚岩储能机制和释能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深埋碳质千... 为揭示深埋碳质千枚岩的遇水软化损伤特性和微层理结构的各向异性,开展了不同层理角度和不同含水状态下的千枚岩力学试验。并基于能量损伤演化机制分析了层理角度和含水状态对千枚岩储能机制和释能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深埋碳质千枚岩的各向异性特性和遇水软化效应是千枚岩内部的沉积层理、层状薄片矿物和高黏土矿物成分导致的固有特性;其破坏机制及其强度各向异性主要受控于层理面间的弱胶结作用,这种弱面效应会随着围压的增大而降低;千枚岩遇水后其力学特性和脆性被弱化,宏观破坏角增大,表现出张拉破坏减弱,剪切破坏增强;基于弹性能和耗散能比例曲线的S型变化规律与能量演化规律,将岩石的渐进破裂演化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并采用能量损伤演化理论探讨了Ⅰ型和Ⅱ型两种典型岩石破坏方式的能量机制及其损伤演化机制;层理方向和含水状态对千枚岩的储能能力具有较大影响,其中层理方向对千枚岩的释能机制和损伤破裂演化机制影响不大,而千枚岩的储能与释能机制则对含水状态的变化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质千枚岩 各向异性 含水状态 力学特性 破坏模式 能量机制 损伤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地应力层状软岩隧道大变形预测分级研究 被引量:73
17
作者 陈子全 何川 +3 位作者 吴迪 代聪 杨文波 徐国文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37-1244,共8页
为探明高地应力层状软岩隧道的非对称变形破坏规律及其支护结构的非对称受力特性,结合碳质千枚岩力学特性与变形破坏机制的各向异性特性,对层状软岩隧道围岩的非对称变形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在93座典型高地应力层状软岩隧道变形数据的... 为探明高地应力层状软岩隧道的非对称变形破坏规律及其支护结构的非对称受力特性,结合碳质千枚岩力学特性与变形破坏机制的各向异性特性,对层状软岩隧道围岩的非对称变形破坏特征进行了分析.在93座典型高地应力层状软岩隧道变形数据的基础上,系统性地分析了隧道拱顶沉降、水平收敛、最大变形量与地应力、岩体抗压强度、隧道埋深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地应力层状软岩隧道的变形量与最大地应力、岩体抗压强度、埋深的分布较为离散,在一定地应力、岩体强度或埋深条件下,隧道变形量既存在于高值区间,也存在于低值区间;隧道变形量随地应力的增大、岩体强度的降低、埋深的升高逐渐向高值区间靠拢,高地应力层状软岩隧道大变形是高地应力、软弱围岩、层理弱面耦合作用的结果;基于隧道最大变形量与隧道强度应力比的幂指数变化规律,提出了高地应力层状软岩隧道的大变形预测分级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地应力 层状软岩 变形破坏规律 大变形 预测分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苦荞干黄酒主发酵工艺 被引量:15
18
作者 万萍 张宇 +2 位作者 杨兰 杨文波 赵钢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85-1191,共7页
以1∶1的苦荞米和糯米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主发酵过程中发酵时间、酒药质量分数、麦曲质量分数、冲缸加水比、发酵温度对苦荞干黄酒主发酵的影响,并以主发酵乙醇体积分数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苦荞干黄酒的主发酵工艺进行了... 以1∶1的苦荞米和糯米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主发酵过程中发酵时间、酒药质量分数、麦曲质量分数、冲缸加水比、发酵温度对苦荞干黄酒主发酵的影响,并以主发酵乙醇体积分数为响应值,采用响应面法对苦荞干黄酒的主发酵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酒药质量分数0.6%,麦曲质量分数3.74%,冲缸加水比为1.2 m L/g,发酵温度29.0℃,主发酵时间8 d,在该条件下的乙醇体积分数最高为17.0%(20℃),所得到的产品色香味俱佳,并具有苦荞干黄酒独特的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米 糯米 干黄酒 主发酵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黄海小黄鱼秋季索饵环境栖息指数的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陈红波 李继龙 +2 位作者 杨文波 李东颖 王继隆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8-351,共4页
通过获取的Modis和SeaWiFS遥感数据,包括2001、2002、2004、2005年东黄海秋季海表水温和叶绿素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环境数据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进行分析,得出小黄鱼最佳栖息地指数(HSI)... 通过获取的Modis和SeaWiFS遥感数据,包括2001、2002、2004、2005年东黄海秋季海表水温和叶绿素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对环境数据和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进行分析,得出小黄鱼最佳栖息地指数(HSI)模型。利用Surfer软件绘制小黄鱼不同年份秋季HSI的分布,得出32°N^33°N、122°30′~123°30′E海域范围内小黄鱼的HSI值较高(HSI>0.5),比较适合小黄鱼索饵栖息,而在30°N以南、125°E以东海域HSI指数值较低(HSI<0.5),不太适合其索饵栖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 东黄海 索饵洄游 栖息地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钟抖动对AD有效位数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文波 陈祝明 朱晓章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4,共4页
研究了高速数据采集系统中时钟抖动(clock jitter)对采样有效位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域的分析方法,对时钟抖动带来的影响做了具体的定量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和公式推导,并通过仿真加以验证。结果表明,时钟抖动引起的误差小于一... 研究了高速数据采集系统中时钟抖动(clock jitter)对采样有效位数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域的分析方法,对时钟抖动带来的影响做了具体的定量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和公式推导,并通过仿真加以验证。结果表明,时钟抖动引起的误差小于一个量化台阶(LSB)时,可以改善采样信噪比,若引起的误差大于一个量化台阶(LSB)时,就会使有效位数降低,有效位数下降的值与输入信号频率、量化位数、量化区间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钟抖动 高斯分布 噪声量化 信噪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