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狮头种油甘栽培技术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敏燕 钟俊昌 +2 位作者 赖石华 林文胜 官大巽 《中国热带农业》 2009年第1期60-61,共2页
油甘学名余甘,是亚热带落叶性小水果品种。油甘果“久服轻身延年长生,能解金石毒、解硫磺毒”;现代医学进一步证明了油甘具有消食健胃、润肺解毒、减肥抗衰老的作用;能治疗维生素缺乏症、坏血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疾病。
关键词 栽培技术 水果品种 现代医学 动脉硬化 亚热带 抗衰老 维生素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节圆橄榄早结丰产关键技术
2
作者 吴和原 甘廉生 +4 位作者 林文胜 苏海 方少芸 杨敏燕 周玉娜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39,共3页
1999—2007年在广东省普宁市云落镇建1.33hm2试验园,从历年产量比较结果看,冬节圆榄比大红心榄早结丰产;从育苗建园、幼树管理、结果树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总结了其早结丰产栽培措施。
关键词 冬节圆橄榄 早结丰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多变量耦合网络与变分图自编码器的机械设备异常检测方法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聪 朱永生 +3 位作者 杨敏燕 任智军 闫柯 洪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0-28,共9页
为了全面准确地检测出潜在的设备异常,针对汽轮机、风电转子等高关联耦合分布式系统多测点多源传感器产生的多维多态监测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变量耦合网络与变分图自编码器的异常检测方法。首先采用去趋势互相关分析(DCCA),定量分析... 为了全面准确地检测出潜在的设备异常,针对汽轮机、风电转子等高关联耦合分布式系统多测点多源传感器产生的多维多态监测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变量耦合网络与变分图自编码器的异常检测方法。首先采用去趋势互相关分析(DCCA),定量分析多维变量间的耦合关系,构建复杂系统多变量耦合关系网络。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无监督学习的变分图自编码模型,对系统多变量耦合关系网络进行特征提取,使用正常数据训练该模型,图卷积网络作为编码器学习输入数据的分布,采样获得其潜在表示,以实现耦合网络的重构,采用重建概率作为系统多维多态监测数据异常检测评价指标。最后以某火电厂汽轮机组转子系统监测数据为例开展异常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考虑多维多态监测数据间的耦合关系,提高了系统异常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引入基于变分图自编码器的无监督学习方法,降低了经验依赖性并克服了异常样本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变量耦合网络 变分图自编码 异常检测 无监督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润滑碰撞的精密轴承保持架动态特性 被引量:10
4
作者 袁倩倩 朱永生 +3 位作者 张进华 杨敏燕 闫柯 洪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117,共8页
保持架作为轴承中的浮动组件,在套圈引导和滚动体撞击作用下随机运动,其动态特性直接影响精密轴承的服役性能。为了准确分析保持架的动态特性,考虑轴承保持架和滚动体之间真实润滑状态和碰撞过程建立了滚动体和保持架润滑碰撞模型及精... 保持架作为轴承中的浮动组件,在套圈引导和滚动体撞击作用下随机运动,其动态特性直接影响精密轴承的服役性能。为了准确分析保持架的动态特性,考虑轴承保持架和滚动体之间真实润滑状态和碰撞过程建立了滚动体和保持架润滑碰撞模型及精确的保持架动力学模型,分析了轴承预紧力、径向载荷、内圈转速及引导-兜孔间隙比对精密轴承保持架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传统的保持架兜孔-滚动体干摩擦模型,考虑润滑的保持架动态特性分析与实验现象更吻合。相同转速下,增大预紧力或径向载荷可以降低保持架打滑率,相比径向载荷,预紧力对保持架打滑的影响更大。保持架在低速和高速下呈现不同的打滑形式,低速下外载荷对保持架打滑影响不大;高速下外载荷对保持架打滑影响较大。相同预紧时保持架打滑率随轴承内圈转速增加而增加,中预紧时转速对保持架打滑影响最小。随着引导间隙-兜孔间隙比的增加,保持架打滑率降低。研究工作可为精密轴承保持架的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持架 润滑碰撞 动态特性 精密轴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孕绒毛及蜕膜组织中酪氨酸磷酸酶-1/2(SHP-1,SHP-2)与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的表达及其相关性 被引量:2
5
作者 袁艳 翁宇红 +5 位作者 赵淑云 李仕祥 王珺 谭红梅 杨敏燕 黄官友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13-515,519,共4页
目的:研究母胎界面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及酪氨酸磷酸酶-1/2(SHP-1,SHP-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以探索母胎免疫耐受的新机制。方法:30例正常早孕6~8周妇女行人工流产获取绒毛及蜕膜组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绒毛、蜕膜组织中的酪... 目的:研究母胎界面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及酪氨酸磷酸酶-1/2(SHP-1,SHP-2)的表达及其相关性,以探索母胎免疫耐受的新机制。方法:30例正常早孕6~8周妇女行人工流产获取绒毛及蜕膜组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绒毛、蜕膜组织中的酪氨酸磷酸酶-1/2(SHP-1、SHP-2)与IDO的蛋白表达,分析IDO与SHP-1、SHP-2的相关性。结果:人早孕绒毛及蜕膜组织中均有SHP-1、SHP-2的表达,与IDO的表达呈正相关;SHP-1、SHP-2和IDO在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绒毛;结论:在正常生理妊娠状态下,母胎界面中SHP-1、SHP-2可能参与调节IDO的表达,在维持母胎界面的免疫耐受状态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吲哚胺2 3-双加氧酶 蛋白质酪氨酸磷酸酶 绒毛 蜕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