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离心泵叶轮内部三维湍流流动的分析 被引量:37
1
作者 杨敏官 刘栋 +2 位作者 贾卫东 康灿 顾海飞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4-527,共4页
为研究离心泵内部伴有盐析的复杂液固两相流动问题,首先需要了解在清水状态下,其内部真实流动现象的物理本质.为此,基于N-S方程和标准的k-ε湍流模型,利用FLUENT 6.1对清水状态下离心泵叶轮内部的三维湍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运用先进... 为研究离心泵内部伴有盐析的复杂液固两相流动问题,首先需要了解在清水状态下,其内部真实流动现象的物理本质.为此,基于N-S方程和标准的k-ε湍流模型,利用FLUENT 6.1对清水状态下离心泵叶轮内部的三维湍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运用先进的测量仪器PIV对改进设计后的化工离心泵叶轮内部流场进行了测量,给出了其相对速度分布图.同时,结合数值计算与试验研究,对离心泵叶轮内部流场进行了初步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计算所采用的模型的修正方法基本符合离心泵内部流动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叶轮 湍流流动 数值模拟 PIV测试 内部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泵内部非定常空化流动特征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35
2
作者 杨敏官 孙鑫恺 +1 位作者 高波 邵腾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08-413,共6页
运用完整空化模型和混合流体两相流模型,对比转数为130的离心泵流道内部的空化流动进行了定常及非定常的数值模拟.预测了叶轮流道内空化发生部位和发展程度,对蜗壳隔舌附近处流场的压力场进行了监测,得到了压力脉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运用完整空化模型和混合流体两相流模型,对比转数为130的离心泵流道内部的空化流动进行了定常及非定常的数值模拟.预测了叶轮流道内空化发生部位和发展程度,对蜗壳隔舌附近处流场的压力场进行了监测,得到了压力脉动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空化初生位于叶片背面进口边附近处,随着进口压力的降低,空泡分布区域及空泡体积分数不断扩大,当空化严重时,叶片工作面上会有空泡聚集;在叶轮的1个旋转周期中,单个叶片表面上的空化发展程度随叶轮与蜗壳相对位置的改变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压力脉动频率存在明显离散特性,叶片通过频率下的脉动幅值较大;随着空化程度的发展,空化流动诱导泵流道内压力脉动幅值不断增加,并且两者存在相互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空化 非定常空化流动 压力脉动 频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流泵叶轮导水锥型式设计及其流道水力特性模拟 被引量:11
3
作者 杨敏官 孟宇 +2 位作者 李忠 高波 倪丹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81-88,共8页
为探究轴流泵叶轮导水锥的设计方法,揭示导水锥流场的内部流动特性。基于三维不可压缩流体的雷诺平均N-S方程和k-ε湍流模型,结合典型的收缩曲线,设计了维多辛斯基式、五次方曲线式、双三次方曲线式等5种导水锥。利用Fluent 软件对... 为探究轴流泵叶轮导水锥的设计方法,揭示导水锥流场的内部流动特性。基于三维不可压缩流体的雷诺平均N-S方程和k-ε湍流模型,结合典型的收缩曲线,设计了维多辛斯基式、五次方曲线式、双三次方曲线式等5种导水锥。利用Fluent 软件对各型导水锥进行三维流场计算,分析了导水锥流道的流动特性,归纳了导水锥流场的3个流动部分以及流场轴面的速度分布规律。总结了轴向速度分布均匀度、加权平均偏流角随导水锥收缩型面的变化规律。分析各型导水锥水力损失发现:不同型式导水锥水力损失不同,直锥式导水锥损失略小,其他型式的导水锥水力损失相近。对流场均匀性相比较得出:在导水锥流场急剧收缩的断面上,轴向速度分布均匀度降低,速度加权平均偏流角和径向速度梯度增大。导水锥出口段收缩越平缓,整流能力越出色。综合考虑轴向速度均匀度和速度偏流角等指标,维多辛斯基式导水锥的整流能力最优,出口流场均匀性较好。当导水锥长度为叶轮外径的0.25~0.8倍时,导水锥长度增加,水力损失减小,导水锥出口流场品质提升。结合工程实际应用,给出导水锥长度最优取值范围为叶轮外径的0.5~0.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 设计 叶轮 导水锥流道 水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析液固两相流场的PIV测量方法 被引量:19
4
作者 杨敏官 刘栋 +1 位作者 顾海飞 李忠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4-327,共4页
利用粒子图像速度场仪(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以下简称PIV)测量离心泵叶轮内部伴有盐析的液固两相流场.用图像采集卡将CCD相机拍摄的流动图像实时地传输并存储到计算机中,采用自行开发的液固两相流图像处理及分析软件,先把粒子从... 利用粒子图像速度场仪(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以下简称PIV)测量离心泵叶轮内部伴有盐析的液固两相流场.用图像采集卡将CCD相机拍摄的流动图像实时地传输并存储到计算机中,采用自行开发的液固两相流图像处理及分析软件,先把粒子从背景中分离出来,然后通过算法,根据粒径的大小分离出固相和液相两相流的粒子.经过实际测量研究表明,该方法对硬件的依赖小,测量成本低,是一种测量输送含有盐析晶体的液固两相流动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两相流 粒子图像速度场仪 图像处理 盐析 离心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离心泵侧壁式压水室优化设计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敏官 张宁 +1 位作者 李忠 高波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8-32,共5页
为了获得侧壁式压水室离心泵较高的水力效率和低的压力脉动水平,通过控制侧壁式压水室的侧壁倾斜角及叶轮外径和压水室基圆直径之间的间隙,在相同的叶轮及进出口边界条件下,采用Fluent软件对比转数为130的侧壁式压水室离心泵进行数值计... 为了获得侧壁式压水室离心泵较高的水力效率和低的压力脉动水平,通过控制侧壁式压水室的侧壁倾斜角及叶轮外径和压水室基圆直径之间的间隙,在相同的叶轮及进出口边界条件下,采用Fluent软件对比转数为130的侧壁式压水室离心泵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间隙率不变,侧壁倾斜角为15°,离心泵的水力效率达到最大值;侧壁倾斜角不变时,随着间隙率的增大泵的水力效率提高,并在间隙率为0.308时达到最大值;将时域信号进行FFT变换为频域信号,在倾斜角为15°时,叶频的脉动幅值最低;当倾斜角不变时,随着间隙率增加叶频的脉动幅值水平呈下降趋势;考虑泵的径向尺寸,侧壁式压水室间隙率不能取太大,提出的间隙率取值范围为0.134~0.1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侧壁式压水室 水力效率 压力脉动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泵叶轮内部伴有盐析流场的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杨敏官 刘栋 +1 位作者 康灿 王春林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83-86,共4页
运用流场计算商用软件Fluent6.1,模拟了伴有盐析的液固两相流状态下离心泵叶轮内部的三维湍流场,采用流场测试仪器PIV对叶轮内部流场进行了测量,通过编写图像处理软件结合Insight5.0软件对所测流场进行后处理,分别得出液相和固相的速度... 运用流场计算商用软件Fluent6.1,模拟了伴有盐析的液固两相流状态下离心泵叶轮内部的三维湍流场,采用流场测试仪器PIV对叶轮内部流场进行了测量,通过编写图像处理软件结合Insight5.0软件对所测流场进行后处理,分别得出液相和固相的速度场。同时,分析数值计算与实验测量结果,得到了离心泵泵叶轮内部两相流动的一些规律,为防止叶轮内部结盐提供了部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盐析 液固两相流动 数值模拟 P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片厚度对混流式核主泵叶轮能量性能影响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杨敏官 陆胜 +2 位作者 高波 王达 王俊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28-32,共5页
基于三维不可压缩流体N-S方程和RNGκ-ε湍流模型,对混流式核主泵叶轮水力模型的能量性能进行了数值预测,研究了不同叶片厚度及其分布规律对混流叶轮模型水力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叶轮叶片压力面、吸力面的静压分布,获得叶片表面的载荷... 基于三维不可压缩流体N-S方程和RNGκ-ε湍流模型,对混流式核主泵叶轮水力模型的能量性能进行了数值预测,研究了不同叶片厚度及其分布规律对混流叶轮模型水力性能的影响。通过分析叶轮叶片压力面、吸力面的静压分布,获得叶片表面的载荷分布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叶轮叶片厚度减薄,最高效率值有所增大且高效点向大流量工况偏移;当叶片最厚处位置在靠近进口边约1/3处时,叶轮水力效率值最大;随着叶片最厚位置由进口向出口移动时,最高效率点向大流量工况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主泵 混流叶轮 水力性能 叶片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嘴入口条件对微液滴生成的影响 被引量:9
8
作者 杨敏官 闫龙龙 +2 位作者 王育立 龚辰 陆金刚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26-232,共7页
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微液滴的喷射过程进行研究.描述在1个完整周期内液滴的形成发展,并通过系统改变速度周期、平均速度、速度幅值、壁面接触角的对比模拟试验,对液滴喷射与液滴形成阶段的流动特性进行分析;在不同惯性比重下探究均匀... 利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微液滴的喷射过程进行研究.描述在1个完整周期内液滴的形成发展,并通过系统改变速度周期、平均速度、速度幅值、壁面接触角的对比模拟试验,对液滴喷射与液滴形成阶段的流动特性进行分析;在不同惯性比重下探究均匀、稳定液滴的形成区域.结果表明:雷诺数Re、弛豫时间CH、速度脉动幅值ZF对液滴喷射行为特征有显著影响,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形成均匀稳定的液滴;通过减小Re,CH,ZF这3个量纲一化参数,可以获得较小的液滴喷射速度,但当Re<9时,在喷嘴出口处将无法形成液滴;疏水性壁面(润湿角θ=175°)液滴的断裂时间比亲水性壁面(润湿角θ=10°)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液滴 计算流体力学 微尺度 气液两相流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卤泵设计及使用的防结盐方法探讨 被引量:10
9
作者 杨敏官 王春林 +1 位作者 贾卫东 郭晓梅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3年第1期19-22,共4页
结盐问题是影响输卤泵正常运行的关键 为防止结盐 ,本中提出叶片设计应避免凹面积水 ,在设计计算中 ,对混流式叶片所得型线应进行修正 ,轴流式叶片应采用平凸翼型 ,为保证性能不变 ,设计计算应留有一定余量 为兼顾防结盐和可获得较高... 结盐问题是影响输卤泵正常运行的关键 为防止结盐 ,本中提出叶片设计应避免凹面积水 ,在设计计算中 ,对混流式叶片所得型线应进行修正 ,轴流式叶片应采用平凸翼型 ,为保证性能不变 ,设计计算应留有一定余量 为兼顾防结盐和可获得较高容积效率两个方面 ,通过实验研究、理论计算及现场实际运行 ,认为叶端间隙采用 5~ 8mm较为合适 在运行和停机时注入适量淡水是目前比较有效的防结盐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使用 输卤泵 设计 结盐 预防方法 钾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泵轴承冷却及润滑系统的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杨敏官 高波 +2 位作者 贾卫东 王春林 吴纳新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49-152,共4页
针对熔盐泵轴承冷却及润滑系统存在的问题,对现有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无论是脂润滑还是油润滑,水冷却能获得较好效果.在采用升油器进行润滑油循环时,提出升油器设计中升角选择β=10°~13°较合理;润滑油粘度υ=40~80 m2/... 针对熔盐泵轴承冷却及润滑系统存在的问题,对现有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无论是脂润滑还是油润滑,水冷却能获得较好效果.在采用升油器进行润滑油循环时,提出升油器设计中升角选择β=10°~13°较合理;润滑油粘度υ=40~80 m2/s较合适;升油器径向间隙δ在0.2~0.3 mm之间效果较好.油润滑风冷却结构的优劣还须在实践中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泵 轴承 润滑 冷却 升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泵内流场计算及空间导叶内流动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杨敏官 李辉 +2 位作者 高波 刘栋 顾海飞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6-19,28,共5页
以带有空间导叶的离心泵为研究对象,通过CFD方法,在三种工况下,对包括吸入室、叶轮和导流壳在内的全三维湍流场进行数值计算,获得了导流壳内的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结果表明:导流壳能很好地将叶轮中流出的流体的动能转化为压能,并消除... 以带有空间导叶的离心泵为研究对象,通过CFD方法,在三种工况下,对包括吸入室、叶轮和导流壳在内的全三维湍流场进行数值计算,获得了导流壳内的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结果表明:导流壳能很好地将叶轮中流出的流体的动能转化为压能,并消除速度的圆周分量;在0.8Q工况下,空间导叶的进口冲角增大,容易在空间导叶背面产生流动分离,造成水力损失增加;在1.2Q工况下,空间导叶的进口接近无冲击入流,在进口处流速分布较均匀,其内部未发生流动分离现象。此计算结果可以为试验研究和模型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导叶 离心泵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泵内部非定常水力激励特性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敏官 王兴宁 +2 位作者 高波 张宁 王俊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23-1028,共6页
以单级蜗壳式离心泵作为研究对象,基于RANS法对离心泵内部流场结构进行了三维非定常数值模拟,探讨其内部的非定常流动特征所诱发的压力脉动特性及水力激励力特性,并在叶轮旋转周期过程中重点针对叶轮及其单个叶片的受力情况进行相关分析... 以单级蜗壳式离心泵作为研究对象,基于RANS法对离心泵内部流场结构进行了三维非定常数值模拟,探讨其内部的非定常流动特征所诱发的压力脉动特性及水力激励力特性,并在叶轮旋转周期过程中重点针对叶轮及其单个叶片的受力情况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况下各监测点压力脉动幅值的变化规律具有一致性,静压沿蜗壳周向分布不均匀;在压力脉动频谱图及叶轮径向力频谱图中叶频均占主导地位,而单个叶片激励力则体现为轴频;单个叶片所受径向力大小随流量的增加而增大,小流量工况下单个叶片的受力不均匀性明显,而接近额定工况时各叶片受力较均匀,且相差不大;通过对单个叶片非定常激励力特性的分析可知,小流量工况下由于隔舌附近叶片出口流动分离使得叶片受力变化明显,受射流尾迹影响更为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非定常流动 压力脉动 水力激励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熔盐泵分流式空间导叶内部流动及其非定常特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杨敏官 邵腾 +2 位作者 高波 李忠 王达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06-310,共5页
为了抑制熔盐泵空间导叶内存在的二次流以及轴向旋涡,提高熔盐泵的效率和稳定性,提出一种分流式空间导叶体.采用k-ε模型、SIMPLE对2种不同形式空间导叶的熔盐泵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以获得2种不同形式熔盐泵的外特性参数及其内部的速度... 为了抑制熔盐泵空间导叶内存在的二次流以及轴向旋涡,提高熔盐泵的效率和稳定性,提出一种分流式空间导叶体.采用k-ε模型、SIMPLE对2种不同形式空间导叶的熔盐泵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以获得2种不同形式熔盐泵的外特性参数及其内部的速度、压力分布等特性.结果显示:在0.8Q和1.0Q下,分流式空间导叶内部速度分布更为均匀,导叶吸力面二次流、旋涡明显减少,提高了模型泵的效率.在1.2Q下,分流式导叶导致模型泵效率降低.但在空间导叶出口速度分布均匀,低速区域明显减少.分流式空间导叶内部压力脉动幅值叶频占主导地位,其出口压力脉动得到明显改善,在设计工况下,压力脉动幅值比常规空间导叶低近40%,空间导叶轮缘面压力脉动普遍高于轮毂面,在导叶轮缘面上,其压力面的压力脉动幅值低于吸力面;在导叶轮毂面上压力脉动幅值则基本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盐泵 分流式空间导叶 压力脉动 非定常流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流泵叶轮内空化流动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杨敏官 姬凯 李忠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10-14,共5页
首先通过轴流式模型泵外特性试验,确定了汽蚀性能曲线。基于完整空化模型和混合流体两相流模型,对轴流式模型泵设计工况下叶轮内空化流动进行全流道数值计算。选择空化开始发生、临界汽蚀点以及空化严重时3个工况比较分析叶轮内空化流... 首先通过轴流式模型泵外特性试验,确定了汽蚀性能曲线。基于完整空化模型和混合流体两相流模型,对轴流式模型泵设计工况下叶轮内空化流动进行全流道数值计算。选择空化开始发生、临界汽蚀点以及空化严重时3个工况比较分析叶轮内空化流动的发展情况。计算获得了不同汽蚀余量时叶片背面静压、空泡体积组分分布和不同轴截面上的空泡体积组分分布。计算结果表明空化最初发生在叶片背面进口靠近轮缘的局部低压区;在临界汽蚀点处,空化发生的区域位于叶片背面进口至出口弦长的2/3处,面积约占叶片背面面积的50%,随着空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剧,空化区域逐渐向后发展且空泡体积组分逐渐变大,当叶轮流道内发生局部空化时,不会影响到泵的能量性能;空化严重时,靠近进口截面的过流面积受到严重堵塞,泵的能量性能严重下降。计算结果与外特性试验相吻合,较好地揭示了轴流泵叶轮内的空化流动的静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轴流泵 叶轮 空化流动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浆造纸碱回收流程中结盐机理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敏官 石玉红 +3 位作者 王春林 吴纳新 舒和庆 贾卫东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4年第4期345-348,共4页
结盐是制浆造纸碱回收行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文中给出碱回收生产原理及工艺流程,检测结盐最严重的绿液槽至消化器工作段中的绿液固相颗粒粒径大小和分布情况,并对绿液成分与管道凝结固相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得到结盐机理的初步结论:绿液... 结盐是制浆造纸碱回收行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文中给出碱回收生产原理及工艺流程,检测结盐最严重的绿液槽至消化器工作段中的绿液固相颗粒粒径大小和分布情况,并对绿液成分与管道凝结固相成分进行分析比较.得到结盐机理的初步结论:绿液的流动属于悬浮体固液两相流动;结盐是此流动中部分晶体颗粒由于絮凝、沉降以及吸附等作用的结果;结盐的程度与固液两相流的粒径大小与分布有关,且伴有化学反应,应该将两者结合起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回收 结盐 绿液 固液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口形状对中心体喷嘴射流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杨敏官 肖胜男 康灿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3-19,共7页
提出将中心体喷嘴与异形喷嘴组合以产生更好的空化射流效果的思路。采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在15MPa的射流压力下,对正方形出口、三角形出口和圆形出口3种中心体喷嘴产生的淹没射流流场进行数值计算,重点对轴向速度、径向速度、湍动能和... 提出将中心体喷嘴与异形喷嘴组合以产生更好的空化射流效果的思路。采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在15MPa的射流压力下,对正方形出口、三角形出口和圆形出口3种中心体喷嘴产生的淹没射流流场进行数值计算,重点对轴向速度、径向速度、湍动能和空泡相体积份额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圆形出口的中心体喷嘴比另两种异形出口的中心体喷嘴产生更高的射流速度和湍动能;正方形出口比三角形出口的中心体喷嘴的射流稳定性能更强,圆形出口的中心体喷嘴产生的集束性能较强;异形出口的中心体喷嘴产生的流场中,空泡相延伸距离更长,异形出口的中心体喷嘴产生的空化射流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体喷嘴 异形出口 空化 数值模拟 Mixture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流式核主泵导叶-壳体匹配水力特性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敏官 王达 +1 位作者 高波 陆胜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0-114,共5页
为了研究导叶与壳体之间沿轴向和周向的位置关系对匹配球型壳体的混流式核主泵水力性能的影响,获得最优水力特性下导叶与壳体之间的匹配位置,以比转数ns为390的混流式核主泵水力模型为研究对象,基于雷诺时均方程和RNG k-ε湍流模型,对... 为了研究导叶与壳体之间沿轴向和周向的位置关系对匹配球型壳体的混流式核主泵水力性能的影响,获得最优水力特性下导叶与壳体之间的匹配位置,以比转数ns为390的混流式核主泵水力模型为研究对象,基于雷诺时均方程和RNG k-ε湍流模型,对其内部流动进行三维全流道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两者之间匹配位置的变化,泵水力性能及内部流动情况也随之变化.在沿泵轴方向上,当导叶出口中心线与壳体出口段中心线相距1/4导叶出口宽度时,泵水力效率提高0.6%;在沿导叶出口圆周方向,导叶叶片出口边与壳体对称轴面重合时,泵水力性能及内部流动情况最优,泵水力效率提高近0.8%.研究结果为混流式核主泵的水力设计及优化和泵内部流动的主动控制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流泵 球型壳体 导叶位置 内部流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流泵内部液固两相流场的PDPA测量与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敏官 高波 +2 位作者 刘栋 李辉 顾海飞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53-57,共5页
运用相位多普勒粒子测速仪(PDPA)测量了旋流泵在最优工况下液固两相速度场。根据泵内流场特点,分别采用径向速度和轴向速度2种测量模式获得流场内一点的三维速度信息,通过分粒径法获得了各相在无叶腔与叶轮内的速度及对应的脉动值。对... 运用相位多普勒粒子测速仪(PDPA)测量了旋流泵在最优工况下液固两相速度场。根据泵内流场特点,分别采用径向速度和轴向速度2种测量模式获得流场内一点的三维速度信息,通过分粒径法获得了各相在无叶腔与叶轮内的速度及对应的脉动值。对周向、轴向及径向速度分布曲线进行分析,揭示了液固两相在旋流泵内部的运动规律,提出了叶轮内固相速度总体上大于液相等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相流 旋流泵 内流测试 PDP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卤泵叶轮内部湍流流动的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敏官 贾卫东 +1 位作者 周洪斌 郭晓梅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86-89,共4页
混流式输卤泵内部伴有盐析的液固两相流动问题非常复杂,首先需要了解在清水状态下,其内部真实流动现象的物理本质。为此,该文基于N av ier-S tokes方程和标准的κ-ε湍流模型,首次模拟了清水状态下输卤泵叶轮内部的三维湍流场,并运用实... 混流式输卤泵内部伴有盐析的液固两相流动问题非常复杂,首先需要了解在清水状态下,其内部真实流动现象的物理本质。为此,该文基于N av ier-S tokes方程和标准的κ-ε湍流模型,首次模拟了清水状态下输卤泵叶轮内部的三维湍流场,并运用实验手段对叶轮进出口流场进行了测量,给出速度和压力分布图。同时,结合数值计算与实验研究,对输卤泵叶轮进出口流场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计算所采用的κ-ε模型的修正方法基本符合此型泵内部流动的实际情况;并认为叶轮进口处特殊的轴向速度分布,对叶片的改进设计值得注意。提出的结论、观点将为今后该型泵内部卤水流动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卤泵叶轮 湍流流动 数值模拟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料水射流偏摆切割模型及试验 被引量:6
20
作者 杨敏官 王育立 +2 位作者 康灿 喻峰 程轶伦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87-590,622,共5页
为研究水射流切割特性,提高切割效率,使用量纲分析法建立偏摆切割的切深模型,并针对偏摆切割的切割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基于模型计算结果和试验数据分析了主要工艺参数特别是偏摆角度对切深和断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 为研究水射流切割特性,提高切割效率,使用量纲分析法建立偏摆切割的切深模型,并针对偏摆切割的切割特性进行试验研究.基于模型计算结果和试验数据分析了主要工艺参数特别是偏摆角度对切深和断面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切深,偏摆切割可以起到加大切深和减少断面斜条纹的作用,可使切深增大的有效偏摆角范围随压力升高而扩大,最佳偏摆角度随进给速度增大而增大,随靶距提高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磨料水射流 切割头偏摆 切割特性 量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