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前列腺素D_(2)-DP_(1)受体途径对细菌性奶牛子宫内膜炎炎症介质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效林 包海霞 +2 位作者 毛伟 刘博 曹金山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55,共5页
为了阐明前列腺素D 2(prostaglandin D2,PGD 2)/DP 1受体途径参与大肠埃希氏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所致奶牛子宫内膜炎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以体外培养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为研究对象,用浓度1×10^(-6) mol/L的DP 1受体... 为了阐明前列腺素D 2(prostaglandin D2,PGD 2)/DP 1受体途径参与大肠埃希氏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所致奶牛子宫内膜炎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以体外培养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为研究对象,用浓度1×10^(-6) mol/L的DP 1受体激动剂(BW-245C,15d-PGJ2)或DP 1受体抑制剂(S5751,MK-0524)处理E.coli与S.aureus感染体外培养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12 h,用RT-qPCR检测IL-6、TNF-α和NOS-2表达变化;ELISA检测培养液上清中IL-6、TNF-α分泌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组织中NOS-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E.coli和S.aureus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IL-6、TNF-α和NOS-2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DP 1受体激动剂与E.coli和S.aureus共孵育奶牛子宫内膜组织,显著抑制组织中IL-6、TNF-α和NOS-2的表达(P<0.05);而DP 1受体抑制剂、E.coli和S.aureus共同处理体外培养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后,组织中IL-6、TNF-α和NOS-2的表达显著高于细菌感染组(P<0.05)。表明PGD 2/DP 1途径在细菌诱导的奶牛子宫内膜炎症中发挥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子宫内膜组织 大肠埃希氏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一氧化氮合酶-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GD_(2)/DP_(1)途径对细菌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HMGB-1和PAFR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效林 韩润林 +5 位作者 毛伟 包海霞 刘昆 吴金迪 曹金山 刘博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69-2176,共8页
为了研究前列腺素D2(prostaglandin D2,PGD2)/DP1受体途径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炎症介质HMGB-1和PAFR的表达及对组织损伤程度的影响,试验以体外培养奶牛子宫内... 为了研究前列腺素D2(prostaglandin D2,PGD2)/DP1受体途径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炎症介质HMGB-1和PAFR的表达及对组织损伤程度的影响,试验以体外培养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为研究对象,应用1×10-6 mol/L DP1受体激动剂(BW-245C和15d-PGJ2)和等量(1×106 CFU/mL)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处理奶牛子宫内膜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和HE染色法检测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HMGB-1和PAFR的表达并评价组织损伤情况。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HMGB-1和PAFR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而DP1受体激动剂与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处理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DP1受体激动剂显著抑制奶牛子宫组织中HMGB-1和PAFR的表达(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上皮细胞和腺上皮细胞完全脱落、坏死、崩解;而DP1受体激动剂、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同处理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DP1受体激动剂的加入显著减轻奶牛子宫内膜组织的损伤程度(P<0.05)。免疫组化染色法结果与以上两种方法结果一致。结果表明,PGD2能够抑制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奶牛子宫内膜组织中损伤相关因子HMGB-1、PAFR的表达,减轻组织损伤程度,这一作用可能是由DP1受体所介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奶牛子宫内膜组织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炎症 HMGB-1 PAF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究中药复方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超 巩志国 +10 位作者 刘鑫煜 赵佳敏 杨效林 王钰 于琢雅 白云洁 曹金山 刘博 张双翼 毛伟 高瑞峰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42-3852,共11页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对蒲公英、连翘和金银花组成的中药复方进行分析及预测,探究该复方在防治奶牛乳房炎中的作用。【方法】通过TCMSP和Herb数据库对中药复方蒲公英、连翘和金银花主要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进行挖掘,于Ge...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对蒲公英、连翘和金银花组成的中药复方进行分析及预测,探究该复方在防治奶牛乳房炎中的作用。【方法】通过TCMSP和Herb数据库对中药复方蒲公英、连翘和金银花主要活性成分及相关靶点进行挖掘,于GeneCards和DisGeNET数据库查找奶牛乳房炎的相关靶点取交集,得到该中药复方防治奶牛乳房炎的关键靶点,并构建蛋白互作(PPI)网络;通过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与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并运用PyMOL对分子结果进行可视化处理。【结果】中药复方的有效活性成分主要包括山奈酚、七叶苷原、槲皮素、香豆素等,这些药物成分主要作用靶点370个,奶牛乳房炎的相关靶点216个。该中药复方防治奶牛乳房炎有32个预测靶点,主要包括白细胞介素6(IL6)、趋化因子8(CXCL8)、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肿瘤抑制基因(TP53)和Toll样受体4(TLR4)等。对上述32个靶点进行富集分析发现与正向调控RNA聚合酶Ⅱ启动子转录和正向调控IL10产生等生物过程,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外间隙等细胞组分,细胞因子活性、生长因子活性和受体连接等分子功能,以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P13K-Akt)、缺氧诱导因子-1(HIF-1)和癌症等通路相关。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该中药复方主要活性成分山奈酚和槲皮素均与关键靶点CXCL8和EGFR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结论】由蒲公英、连翘和金银花组成的中药复方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和多通路共同防治奶牛乳房炎。本研究为兽医临床应用该中药复方治疗奶牛乳腺炎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奶牛乳房炎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