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尉迟乙僧在武周中央佛画风格形成中的主导作用
1
作者 杨效俊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56,共12页
尉迟乙僧在武周革命中登场,担任重要佛寺长安光宅寺的绘画使命,发挥尉迟画派擅长的具有“奇、险”特征的风格,以逼真的画面、震撼的艺术效果表达出武则天上台所要营造的新奇、大胆、崭新的政治、宗教氛围。武周政权建立后,尉迟乙僧在地... 尉迟乙僧在武周革命中登场,担任重要佛寺长安光宅寺的绘画使命,发挥尉迟画派擅长的具有“奇、险”特征的风格,以逼真的画面、震撼的艺术效果表达出武则天上台所要营造的新奇、大胆、崭新的政治、宗教氛围。武周政权建立后,尉迟乙僧在地位最重要的官寺——东都洛阳大云寺绘制壁画,形成武周主流和中央佛画风格。武周晚期尉迟乙僧在长安皇家寺院慈恩寺大雁塔内壁描绘的杂密变化观音被作为武周长安年间宫廷佛画的典范和样本而广泛传播。尉迟乙僧在武周中央佛画风格形成中具有主导作用。武周中央佛画风格对武周国家和东亚地区佛教和世俗绘画产生了广泛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尉迟乙僧 武周 中央佛画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安光宅寺七宝台浮雕石佛群像的风格、图像及复原探讨 被引量:7
2
作者 杨效俊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69-84,共16页
Based on the 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the synthetic study of Buddhist sculptures of the Tang Dynasty,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relief from the Seven-Jewel-Tower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one was dated to... Based on the archae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the synthetic study of Buddhist sculptures of the Tang Dynasty,the author argues that the relief from the Seven-Jewel-Tower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one was dated to AD 703~704,when the building was set up by the Empress Wu Zetian;while the other group was dated as around AD 724,when the building was restored.Referring to the same kind of contemporary monuments,the first group is presumed to be reconstructed as a four–sided tower,comprising the basement,the body and the cover.The basement is eight-sided,with the one Seated Shakyamuni and Two Attendants relief,and the other seven sides with Ekadasamukha relief attached respectively.The body is four-sided-tower with four Buddha images attached in each side,demonstrating the prevalence of the four-world-four-Buddha belief during the Early Tang and the Wuzhou period.The architecture,sculpture and wall painting were closely integrated and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Gupta style.As the representative monument of the Wuzhou Buddhism Visual Culture,Seven-Jewel-Tower is also the identity of the Wuzhou Dynas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格 群像 石佛 浮雕 长安 复原 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周时期从长安到敦煌的佛舍利崇拜——以莫高窟第332窟为中心 被引量:8
3
作者 杨效俊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9-105,共7页
开凿于武周圣历元年(698年)的莫高窟第332窟是武周时期新出现的'原创性'洞窟,其建筑与图像程序为从佛祖寂灭到佛法永恒,其主题是武周时期兴盛的佛舍利崇拜,是在长安佛舍利崇拜制度影响下形成的敦煌地区独特的佛舍利崇拜形式。
关键词 莫高窟第332窟 “原创性”洞窟 佛舍利崇拜 长安 敦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唐舍利瘞埋制度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被引量:11
4
作者 杨效俊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93-100,共8页
隋唐舍利瘞埋制度的形成原因:一是初唐以来释迦牟尼作为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圣者而被广为崇信,佛骨舍利建立了唐土信者和佛祖之间的直接联系;二是通过奉迎和供奉、瘗埋舍利表明帝王与佛陀之间的继承关系;三是唐代从对舍利塔的礼拜变为对... 隋唐舍利瘞埋制度的形成原因:一是初唐以来释迦牟尼作为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圣者而被广为崇信,佛骨舍利建立了唐土信者和佛祖之间的直接联系;二是通过奉迎和供奉、瘗埋舍利表明帝王与佛陀之间的继承关系;三是唐代从对舍利塔的礼拜变为对舍利真身和舍利塔的双重礼拜。以法门寺舍利为中心的供奉活动由开启、供奉、瘞埋三个环节组成。舍利供奉高级化、公开化和制度化的特征导致了隋唐舍利瘞埋制度的形成。舍利瘞埋主要依据涅槃类经典,在瘞埋空间中体现释迦牟尼涅槃后遗体到舍利的过程和佛教的宇宙图像。瘞埋舍利时在地宫内外有僧俗信众参加的各种仪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利瘞埋制度 涅槃信仰 仪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代京畿地区仁寿舍利石函的图像与风格——以神德寺舍利石函为中心 被引量:6
5
作者 杨效俊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0-87,共8页
隋代仁寿年间,在京畿地区精通涅槃经典的僧侣和活跃在隋文帝身边的高僧的主导下,形成了仁寿舍利的瘞埋制度。本文结合考古与文献资料,对以神德寺舍利石函为代表的京畿地区舍利石函的图像和风格进行探讨。作者认为图像以石函四面八树为特... 隋代仁寿年间,在京畿地区精通涅槃经典的僧侣和活跃在隋文帝身边的高僧的主导下,形成了仁寿舍利的瘞埋制度。本文结合考古与文献资料,对以神德寺舍利石函为代表的京畿地区舍利石函的图像和风格进行探讨。作者认为图像以石函四面八树为特征,寓意释迦牟尼涅槃的过程和涅槃四德"常、乐、我、净";并以中国传统的方位意识与佛教天界图像的结合来表现佛教的世界图像。石函精致繁复的风格融合了隋代陵墓石质葬具和佛教纪念碑艺术的装饰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寿舍利石函 四面八树 涅槃四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西韩城盘乐村宋墓壁画的象征意义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效俊 《文博》 2015年第5期57-64,共8页
本文认为陕西韩城盘乐村宋墓壁画虽然以墓主人为中心,但是不能直接用墓主的工作、信仰和娱乐解释。该墓壁画将宋辽时期业已成熟和完善的图像重新组合、绘制在墓室的相应空间,从而产生了独特的建筑与图像程序和象征意义:寂灭为乐。通过... 本文认为陕西韩城盘乐村宋墓壁画虽然以墓主人为中心,但是不能直接用墓主的工作、信仰和娱乐解释。该墓壁画将宋辽时期业已成熟和完善的图像重新组合、绘制在墓室的相应空间,从而产生了独特的建筑与图像程序和象征意义:寂灭为乐。通过艺术化、戏剧化的墓室环境完成了墓主生死的转化和超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墓室环境 建筑与图像程序 象征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潼庆山寺舍利地宫壁画试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杨效俊 《文博》 2011年第3期88-94,共7页
本文采用"建筑和图像程序(architectural and pictorial program)"方法重新考察临潼庆山寺舍利地宫,认为地宫以石门为界分为纪念空间和瘞埋空间,瘞埋空间以舍利石帐为中心,主室壁画表现释迦牟尼涅槃的哀悼场面。舍利地宫的整... 本文采用"建筑和图像程序(architectural and pictorial program)"方法重新考察临潼庆山寺舍利地宫,认为地宫以石门为界分为纪念空间和瘞埋空间,瘞埋空间以舍利石帐为中心,主室壁画表现释迦牟尼涅槃的哀悼场面。舍利地宫的整体设计是依据大唐南海波凌国沙门若那跋陀罗译《大般涅槃经后分》,反映释迦牟尼涅槃后天界和人间举哀的情景。地宫的建筑空间借鉴唐代墓葬的结构,遵循中国传统的方位思想,将已经形成定制的佛教图像安置在相应的建筑空间和建筑面上,表现完整的佛教涅槃经思想。地宫具有完整的设计思想,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和艺术门类(genre),创造出舍利瘞埋的中国视觉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利地宫 《大般涅槃经后分》 建筑 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唐舍利瘗埋空间中的世界图像 被引量:4
8
作者 杨效俊 《文博》 2013年第5期52-61,共10页
隋代、唐代前期至唐代后期,舍利瘞埋空间中世界图像发生显著变化。其原因是不同的舍利信仰经典导致舍利崇拜形态的差异,因此隋唐时期舍利瘞埋空间的建筑和图像程序也相应变化,导致舍利瘞埋空间中的世界图像的变化。此外,世界图像还反映... 隋代、唐代前期至唐代后期,舍利瘞埋空间中世界图像发生显著变化。其原因是不同的舍利信仰经典导致舍利崇拜形态的差异,因此隋唐时期舍利瘞埋空间的建筑和图像程序也相应变化,导致舍利瘞埋空间中的世界图像的变化。此外,世界图像还反映了当时社会和佛教界普遍的世界观,而这种世界观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隋代尚未形成纯粹的舍利崇拜和瘞埋制度,舍利瘞埋空间中的世界图像为佛教宇宙观与中国传统的灵力结合;唐代前期形成舍利崇拜和瘞埋制度,舍利信仰注重视觉文化与仪式,舍利瘞埋空间中的世界图像为中国传统的方位思想与佛教图像结合;唐代晚期以纯粹的佛教理念和空间瘞埋舍利,舍利瘞埋空间的中心既是佛骨舍利,也是宇宙的中心。两重象征意义统一于曼荼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利瘞埋空间 世界图像 象征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克孜尔石窟第38窟的佛舍利崇拜主题 被引量:1
9
作者 杨效俊 《文博》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8-106,共9页
在西域佛舍利崇拜寺院模式的基础上,与龟兹佛教兴盛的背景下,融合了西印度的支提窟形制、犍陀罗地区的说一切有部舍利崇拜,而创造出克孜尔石窟第38窟的佛舍利崇拜石窟寺形式。此窟的建筑与图像程序,表现了佛从前世因缘累积而今世成佛的... 在西域佛舍利崇拜寺院模式的基础上,与龟兹佛教兴盛的背景下,融合了西印度的支提窟形制、犍陀罗地区的说一切有部舍利崇拜,而创造出克孜尔石窟第38窟的佛舍利崇拜石窟寺形式。此窟的建筑与图像程序,表现了佛从前世因缘累积而今世成佛的历程,最后涅槃显明佛性,荼毗后留下圣物舍利,信仰者通过供养舍利塔礼敬佛陀,体现了小乘佛教的佛舍利崇拜内涵。这种佛舍利崇拜石窟寺模式在东传过程中,中心柱舍利塔意味逐渐淡薄,日趋汉化,大乘佛教的图像逐步融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孜尔石窟第 38窟 佛舍利崇拜 西域 石窟寺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创特别引进展促进博物馆文化中枢功能——以《慕道·臻艺——平山郁夫的丝路艺术世界》为例
10
作者 杨效俊 《文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5-109,69,共6页
《慕道·臻艺——平山郁夫的丝路艺术世界》是陕西历史博物馆于2019年策展的原创特别引进展览。展览以文化交流为策展理念,提炼玄奘精神对平山郁夫的巨大价值,从“当代唐玄奘”平山郁夫的独特视角展示丝路沿线的文化互动。展览以多... 《慕道·臻艺——平山郁夫的丝路艺术世界》是陕西历史博物馆于2019年策展的原创特别引进展览。展览以文化交流为策展理念,提炼玄奘精神对平山郁夫的巨大价值,从“当代唐玄奘”平山郁夫的独特视角展示丝路沿线的文化互动。展览以多重叙事构建起立体的结构,在其中展现时间、空间、人文多个维度的文化交流、互动,促进了博物馆的文化中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山郁夫 丝绸之路 文化中枢 文化交流 策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魏、北齐墓葬的考古学研究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杨效俊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68-88,96,共22页
The present paper deals with the funerary culture of 42 tombs of the Eastern Wei and Northern Qi Dynasties(534—576)spreading in Hebei,Shanxi,Henan,Shandong provinces.Based on typology study of the chamber constructio... The present paper deals with the funerary culture of 42 tombs of the Eastern Wei and Northern Qi Dynasties(534—576)spreading in Hebei,Shanxi,Henan,Shandong provinces.Based on typology study of the chamber construction,wall painting,spirit articles ,and statistics of all the materials,3 elements of main stream funerary culture are analyzed.They originated and developed in and around the capital--Yecheng,and spreaded all over the country owning to the governments political and military efforts.It was in this period that the chamber construction,wall parnting,and spirit article were integrated in an order to express the occupants existence in this world and the oth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魏 北齐 墓葬 考古学研究 中国 文物考古
全文增补中
聚焦长安,提炼丝路价值——“长安丝路东西风”策展理念
12
作者 杨效俊 《中国博物馆》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2-109,共8页
"长安丝路东西风"展览结合地域优势、发挥博物馆综合实力,同时超越地域性,在欧亚大陆的宏观视野下反映以汉唐长安为代表的东方文明通过丝绸之路与西方文明交流、互动的过程。策展过程中从选题、内容、风格方面探讨丝路主题展... "长安丝路东西风"展览结合地域优势、发挥博物馆综合实力,同时超越地域性,在欧亚大陆的宏观视野下反映以汉唐长安为代表的东方文明通过丝绸之路与西方文明交流、互动的过程。策展过程中从选题、内容、风格方面探讨丝路主题展览的创新表达,突破以往展览以文物为重心的格局,注重表现文物所体现的人文、财富、工艺、信仰、文化方面丝路价值,表现丝路所传递的能量,以动态表现讲述长安丝路故事,让观众在参与互动中真正体会活起来的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物馆 陈列展览 策展 丝绸之路 文物 长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石雕论--石兽、石人与石佛 被引量:8
13
作者 石松日奈子 杨效俊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9-91,共13页
In China,during the Han dynasty,large-scale,three-dimensional stone sculpture appeared.Stone animals and stone human figures were erected in front of tombs and on their approach routes.Chinese art,which had long loath... In China,during the Han dynasty,large-scale,three-dimensional stone sculpture appeared.Stone animals and stone human figures were erected in front of tombs and on their approach routes.Chinese art,which had long loathed realistic representation of human body,began to turn towards the human body.However,these stone human figures were cloaked in thick garments,and their expression was nothing more than generalized surface treatments.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5th century,Chinese stone sculpture met an unprecedented foreign influence in its encounter with Buddhist art,and there was a rapid development of human figural sculpture viaBuddhist sculptures.In the Tang dynasty,a Chinese style of Buddhist sculpture,fitted with both bodily expression and decorative qualities,matured.On the other hand,the erection of stone sculptures and steles spread in the general classes and in regional areas,given the undercurrent of China’s native preference for,and reverence of,jade.Chinese stone sculpture developed amidst a repetition of being greatly swayed by the "foreign" and held back by the ’traditional.’ 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stone sculpture,it was always foreign cultures that brought the opportunity for the birth of new chang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雕 石兽 石人 石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