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干制方式对九叶青花椒干燥特性和品质的影响
1
作者 饶胜其 徐富慧 +4 位作者 伏晴晴 梅小飞 刘美琴 杨振泉 王智荣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6-170,共15页
干制是花椒采后重要的加工处理环节之一,对花椒的品质有较大影响。探究了自然阴干(shade drying,SD)、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HAD)、热泵干燥(hot pump drying,HPD)、微波干燥(microwave drying,MD)、冷冻干燥(freeze drying,FD)及汽... 干制是花椒采后重要的加工处理环节之一,对花椒的品质有较大影响。探究了自然阴干(shade drying,SD)、热风干燥(hot air drying,HAD)、热泵干燥(hot pump drying,HPD)、微波干燥(microwave drying,MD)、冷冻干燥(freeze drying,FD)及汽蒸预处理(pretreatment by steaming,PS)结合5种干制方式的复合处理对九叶青花椒干燥特性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Logarithimc和Weibull模型对几种方式下青花椒水分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拟合度较好。PS能有效抑制叶绿素的降解,但会显著降低挥发油含量。FD和PSFD能较好地保留青花椒中的叶绿素、麻味物质、总酚和总黄酮,但会导致极低的破壳率和挥发油含量。MD和PSMD的干燥速率最高,仅需约30 min即能完成干制过程,且保留了较高含量的麻味物质,但MD和PSMD处理的青花椒的色泽和形态较差。SD和HAD处理的青花椒的色泽和植物化学成分含量总体上都处于较低水平;而PS和HPD复合处理的青花椒色泽与市售一级青花椒较为接近,其挥发油(4.00 mL/100 g)、麻味物质(60.21 mg/g)、总酚(31.81 mg/g)和总黄酮(93.32 mg/g)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干燥方式对青花椒的品质具有显著影响,破壳率和D-柠檬烯、麻味物质、总黄酮及叶绿素a的含量是影响不同干制青花椒品质差异的主要因素;各种干制青花椒综合得分排序前6位的依次为PSF D-青花椒、F D-青花椒、PSHP D-青花椒、HP D-青花椒、PSM D-青花椒和M D-青花椒。可根据干制成本和产品用途,选择适宜的青花椒干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椒 干制方式 汽蒸预处理 干燥特性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抗氧化能力无花果复配代餐粉的研制
2
作者 徐铭泽 张龙飞 +4 位作者 刘潇潇 彭丽 程心怡 杨振泉 肖丽霞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0-78,I0007,I0008,共11页
以无花果为主要原料,搭配多种果蔬杂粮,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法)以及感官评价为检测指标,用总评归一法计算综合得分,并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主辅料配方制成高抗氧化能... 以无花果为主要原料,搭配多种果蔬杂粮,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法)以及感官评价为检测指标,用总评归一法计算综合得分,并通过Plackett-Burman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优化主辅料配方制成高抗氧化能力的无花果代餐粉。结果表明:最优主料配方为无花果、桑葚、山药质量比为7.10∶5.00∶3.00(以15.00 g代餐粉主料计)。高抗氧化能力无花果代餐粉最优配方为主料、南瓜、黑芝麻、赤小豆、糙米质量比为15.00∶9.10∶1.40∶3.00∶1.40(以30.00 g代餐粉计),此时代餐粉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为705.73μg Trolox/mL、总抗氧化能力(ABTS法)为9.89 mM TEAC、总抗氧化能力(FRAP法)为12.54 mM FeSO 4。总评归一法进行综合抗氧化能力得分达到94.83,感官评分为78.25,综合得分为85.0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氧化 无花果 代餐粉 总评归一法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椒干制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梅小飞 伏晴晴 +3 位作者 徐富慧 饶胜其 杨振泉 王智荣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76,共7页
花椒是我国著名的“八大调味品”之一,因独特的香味与麻味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干制是花椒采后重要的加工处理环节之一,对花椒的品质有极大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花椒干制脱水过程与理化性质变化规律及目前常用的干燥技术对花椒干制品品质的... 花椒是我国著名的“八大调味品”之一,因独特的香味与麻味而深受消费者喜爱。干制是花椒采后重要的加工处理环节之一,对花椒的品质有极大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花椒干制脱水过程与理化性质变化规律及目前常用的干燥技术对花椒干制品品质的影响,综合干燥品质、干燥效率与干燥成本,明确了各类干燥技术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并从提高品质评价标准、完善动力学干燥模型和加强干制设备研发等方面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高品质干花椒的生产制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干制技术 活性物质 感官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模拟的“黄芪补肺饮”协同氧化及3D打印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高鸣远 任晨汐 +4 位作者 冯怡宁 李宁 肖丽霞 杨振泉 关天竺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8-96,共9页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对“黄芪补肺饮”调节氧化应激分子机制进行研究,筛选出主要活性成分(山柰酚、槲皮素、豆甾醇)和核心靶点(AKT1、MMP9、CASP3),通过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从分子水平... 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对“黄芪补肺饮”调节氧化应激分子机制进行研究,筛选出主要活性成分(山柰酚、槲皮素、豆甾醇)和核心靶点(AKT1、MMP9、CASP3),通过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从分子水平推测其在“黄芪补肺饮”抗氧化应激过程中的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活性成分与靶点均能结合形成稳定构象,揭示了“黄芪补肺饮”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与优势。联合指数的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乌梅、黄芪、五味子、麦冬的最佳配比为4∶1∶1∶4,具有最高清除率及最佳协同效果。利用3D打印技术将最佳配比的“黄芪补肺饮”制成凝胶,能提高其便捷性和缓释能力,为传统食疗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补肺饮 氧化应激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抗氧化能力 联合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功能材料在藻毒素萃取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方敏 吴雅萍 +2 位作者 张文敏 张兰 杨振泉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5-233,共9页
藻毒素为有害藻类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毒性强、种类多和生物蓄积性等特点,对人类健康、水产养殖业以及水生生态系统都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已成为当前全球范围的研究热点。由于藻毒素在样品中的含量很低、样品基质复杂等因素,在仪器... 藻毒素为有害藻类所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毒性强、种类多和生物蓄积性等特点,对人类健康、水产养殖业以及水生生态系统都会造成严重的威胁,已成为当前全球范围的研究热点。由于藻毒素在样品中的含量很低、样品基质复杂等因素,在仪器分析前进行有效的样品前处理不可或缺。高效的样品前处理技术不但能够减小或去除样品基质对分析的干扰,而且可以实现目标物的富集,增加分析方法的灵敏度与准确性。近年来,固相萃取(SPE)、固相微萃取(SPME)、磁性固相萃取(MSPE)、分散固相萃取(DSPE)、吸管尖端固相萃取(PT-SPE)等样品前处理技术已在藻毒素分离分析领域广受关注。这些前处理技术性能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萃取材料的特性。由于藻毒素的理化特性各不相同,在分子尺寸、亲疏水性、电荷等性质上差异较大,合理设计并制备适合藻毒素萃取的材料十分必要。最佳的萃取材料必须实现对藻毒素的可逆吸附,并且最好具有多孔结构和高的比表面积,从而能够提供高的回收率和与藻毒素良好的界面接触。此外,萃取材料还应该在样品溶液、洗脱溶剂、工作pH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否则萃取材料可能会溶解或丢失其官能团。本文综述了近十几年来国内外关于藻毒素分析检测研究的主要代表性文献,对新型功能材料在藻毒素萃取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梳理归纳,并对其发展前景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基材料 金属有机骨架 共价有机骨架 分子印迹聚合物 藻毒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酪乳杆菌清除苹果汁展青霉素对苹果汁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江 黄佩雯 +1 位作者 郑香峰 杨振泉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52-158,共7页
目的:本课题组前期筛选到一株可以高效清除苹果汁中展青霉素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YZU01。本文主要研究L.casei YZU01清除苹果汁展青霉素过程中对苹果汁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未添加和添加展青霉素的苹果汁作为对照,分别利用... 目的:本课题组前期筛选到一株可以高效清除苹果汁中展青霉素的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YZU01。本文主要研究L.casei YZU01清除苹果汁展青霉素过程中对苹果汁品质的影响。方法:以未添加和添加展青霉素的苹果汁作为对照,分别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p H计检测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比色法检测L.casei YZU01降解苹果汁展青霉素过程中苹果汁的有机酸(柠檬酸、酒石酸、富马酸、乙酸和L-苹果酸)和糖含量(葡萄糖和半乳糖)、酸度、非酶褐变指数和透光率、色度等苹果风味和品质相关指标。结果:L.casei YZU01清除苹果汁展青霉素过程中,苹果汁柠檬酸、酒石酸、富马酸和乙酸的含量增多,L-苹果酸、葡萄糖和半乳糖的含量减少,柠檬酸含量从0.18 g/kg上升至2.11 g/kg,酒石酸含量从2.3 g/kg上升至3.4 g/kg,富马酸含量从0.12 g/kg上升至0.15 g/kg,乙酸含量从0.00 g/kg上升至0.66 g/kg,L-苹果酸含量从7.31 g/kg下降至5.26 g/kg,葡萄糖含量从38.59 g/kg下降至1.59 g/kg,半乳糖含量从67.55 g/kg下降至28.37 g/kg。尽管干酪乳杆菌处理后苹果汁糖酸含量发生变化,但苹果汁酸度变化不大。干酪乳杆菌在清除展青霉素的过程中不会引起非酶促褐变反应,不会对色泽产生不良影响,但是会引起透光率的波动。在降解72 h后,干酪乳杆菌对苹果汁色度指标L^(*)值、b^(*)值的影响很小,而使a^(*)值稍稍增大,代表苹果汁绿色变浅。综上所述,干酪乳杆菌清除展青霉素的过程中对苹果汁糖和酸含量产生一定的影响,不会产生非酶褐变反应,对苹果汁色度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酪乳杆菌 展青霉素 苹果汁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中展青霉素的预防与减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李江 郑香峰 杨振泉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51-158,共8页
展青霉素主要是由青霉属、曲霉属、丝衣霉属等真菌产生的毒性极强的聚酮类次级代谢物,其中扩展青霉是其主要产毒菌。由于展青霉素具有水溶性、酸稳定性和耐热性而常出现在苹果、桃、梨、葡萄等水果、水果制品(果酒、果泥、果汁等)、蔬... 展青霉素主要是由青霉属、曲霉属、丝衣霉属等真菌产生的毒性极强的聚酮类次级代谢物,其中扩展青霉是其主要产毒菌。由于展青霉素具有水溶性、酸稳定性和耐热性而常出现在苹果、桃、梨、葡萄等水果、水果制品(果酒、果泥、果汁等)、蔬菜和谷物中,尤其是霉烂的苹果中展青霉素残留量很大,难以去除。需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对产品中的展青霉素进行防治和控制,目前常见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虽然能够缓解展青霉素的污染问题,但是仍然存在一定局限性,如物理化学材料的安全评估不足和环境污染、潜在的二次污染、生防效力不足等问题。因此,探讨展青霉素防治和解毒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及霉菌毒素防治的创新策略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综述用于控制食品中展青霉素含量的方法和有关机制,并讨论总结霉菌毒素防治可能的未来趋势,为解决食品中展青霉素污染问题提供理论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展青霉素 控制方法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PPPS教学模式的食品免疫学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1
8
作者 熊丹 王波 +1 位作者 关天竺 杨振泉 《食品界》 2024年第9期75-77,共3页
食品免疫学是高等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中理论性较强、教学与学习难度较大的特色专业课。在当前全球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食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食品免疫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通过分析传统教... 食品免疫学是高等院校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中理论性较强、教学与学习难度较大的特色专业课。在当前全球食品安全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食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食品免疫学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具体措施,通过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和意见。采用BOPPPS教学模式探讨食品免疫学课程教学体系创新,在导言、学习目标、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总结和实践教学拓展七个阶段改进食品免疫学课程教学体系,提出了为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和动手能力而引入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创新教学评价等改革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样化教学方法 参与式学习 课程教学体系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 食品安全教育 改革策略 免疫学教学 食品免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樟树水提物中促进樟芝无性产孢的效应物鉴定及其添加量优化
9
作者 李华祥 戴嘉宁 +5 位作者 王娟娟 刘泊伶 吉丹 罗志珊 陆震鸣 杨振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102,共7页
为明确牛樟树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of Cinnamomum kanehirae Hay,CWE)中促进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深层发酵无性产孢的效应物。首先,采用醇沉法及不同有机溶剂分级萃取法对CWE进行分离,并以产孢量为检测指标,考察不同组分对樟芝... 为明确牛樟树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of Cinnamomum kanehirae Hay,CWE)中促进樟芝(Antrodia cinnamomea)深层发酵无性产孢的效应物。首先,采用醇沉法及不同有机溶剂分级萃取法对CWE进行分离,并以产孢量为检测指标,考察不同组分对樟芝无性产孢的影响。结果表明,30μg/mL的CWE醇沉上清氯仿萃取物LFE和50μg/mL的醇沉上清乙酸乙酯萃取物YZE对樟芝无性产孢有明显的促进效果,且LFE的促进效果明显优于YZE,表明效应物主要存在于LFE和YZE中。随后,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CWE不同萃取组分进行成分分析,并结合不同组分对樟芝产孢的影响效果,确定主要效应物为赤藓糖醇。最后,考察赤藓糖醇(纯度98%)对樟芝深层发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赤藓糖醇对樟芝无性产孢有显著促进效果,且在最佳添加量(1.0μg/mL)下,产孢量较对照组提高55.17%;同时,1.0μg/mL赤藓糖醇显著促进樟芝深层发酵菌丝体生长及胞内多糖的合成,生物量和胞内多糖产量较对照组分别提高18.65%和260.13%,但对三萜的合成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樟芝 深层发酵 无性产孢 牛樟树 赤藓糖醇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粘附性戊糖片球菌的筛选、标记及其表面疏水与自凝聚性特征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杨振泉 靳彩娟 +3 位作者 张咪 王晓霖 高璐 顾瑞霞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26-934,共9页
通过常规乳酸菌分离技术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 DNA同源性分析等方法,从臭豆腐发酵卤水中分离获得7株戊糖片球菌分离株,并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构建了不同菌株的特征指纹图谱;以Caco-2细胞和固定化肠黏液蛋白质作... 通过常规乳酸菌分离技术结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 DNA同源性分析等方法,从臭豆腐发酵卤水中分离获得7株戊糖片球菌分离株,并通过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构建了不同菌株的特征指纹图谱;以Caco-2细胞和固定化肠黏液蛋白质作为体外模型,研究了菌株的粘附能力,并探讨了菌株粘附能力与基因型以及表面疏水性、自凝聚能力等表型特征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发酵卤水中的戊糖片球菌存在高度分子多样性,7个分离株中存在6种不同的指纹图谱模式,其中A5型菌株(F28-8和Y27-4)对Caco-2细胞和肠黏液蛋白质的粘附性最强,并显示了高度的疏水性(﹥90%)和较强的自凝聚能力(﹥25%)。相关性分析表明,戊糖片球菌表面疏水率和自凝聚率与Caco-2细胞粘附率测定结果呈显著正相关(r=0.900和0.792,P﹤0.05),但是与肠黏液蛋白质粘附率测定结果相关性不显著(r=0.426和0.700,P﹥0.05)。研究成果为建立高粘附性戊糖片球菌快速筛选方法及其体内定植和分布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戊糖片球菌 粘附性 表面疏水性 自凝聚能力 DNA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耐NaCl胁迫与产酸能力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杨振泉 张咪 +2 位作者 王晓霖 梅秋艳 周海波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9-65,共7页
比较了Na Cl含量为2.0%(低盐)和8.0%(高盐)的泡菜在自然发酵过程中p H值、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以及乳酸菌数的变化趋势,并对高盐泡菜中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探讨了不同分离株在蔬菜汁模型中耐Na Cl胁迫能力与产酸特性。结果表明,高浓... 比较了Na Cl含量为2.0%(低盐)和8.0%(高盐)的泡菜在自然发酵过程中p H值、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以及乳酸菌数的变化趋势,并对高盐泡菜中的乳酸菌进行了分离鉴定,探讨了不同分离株在蔬菜汁模型中耐Na Cl胁迫能力与产酸特性。结果表明,高浓度Na Cl对蔬菜自然携带的菌群具有明显抑制作用,高盐泡菜的起始菌落总数、乳酸菌总数、大肠菌群数以及p H下降速度均显著低于低盐泡菜,但发酵144 h后两者均能使产品p H达到3.5~3.8,大肠菌群数≤90 MPN/100 g。从高盐泡菜不同发酵阶段的卤水中分离获得1株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M0)和4株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M1、M3、M4和M6)。菌株在0~10%Na Cl蔬菜汁中的生长动力学参数具有显著差异,其中E.faecium M0具有最高的生长速度和耐Na Cl胁迫能力。以菌株E.faecium M0和L.plantarum M3按1∶1接种8.0%Na Cl蔬菜汁产酸速度最快,发酵48 h p H值降至3.5,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其他菌株接种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乳酸菌 氯化钠胁迫 产酸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波协同流水净化对克氏原螯虾中菌落总数及菌相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振泉 周海波 +3 位作者 高璐 饶胜其 尹永祺 方维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173-178,共6页
目的:研究超声波协同流水净化对活体克氏原螯虾携带的细菌数量及菌相构成的影响。方法:测定了净化过程中克氏原螯虾壳+肉、腮部和肠道部位菌落总数变化,并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指纹图谱结合16S... 目的:研究超声波协同流水净化对活体克氏原螯虾携带的细菌数量及菌相构成的影响。方法:测定了净化过程中克氏原螯虾壳+肉、腮部和肠道部位菌落总数变化,并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指纹图谱结合16S rDNA测序鉴定分析龙虾在净化处理前后不同部位的菌相构成。结果:超声波协同流水处理能够显著减少虾壳+肉、腮和肠道部位的细菌载量,降低量分别达到2.18、2.23、1.01(lg(CFU/g))。挑取的218个单菌落中存在21种不同的RAPD谱型,不同谱型的细菌属于9个属18个种,其中气单胞菌属、黄杆菌属、嗜冷杆菌属、希瓦氏菌属和肠杆菌属细菌为虾壳肉和腮中的优势菌群,净化处理后虾中分布的细菌种群数降低为6个属9个种,其中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黄杆菌(Flavobacterium granuli)和腐败希瓦氏菌(Shewanella putrefaciens)是残留的优势细菌种群。结论:超声波协同流水净化对活体克氏原螯虾具有良好的减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氏原螯虾 净化 超声波 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来源泡菜中乳酸菌的16S-23S rDNA间隔序列扩增及种群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振泉 高璐 +3 位作者 尹永祺 祁凤娥 方维明 顾瑞霞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50-252,262,共4页
对不同来源的三种泡菜进行乳酸菌分离,并应用16S-23SrDNA间隔序列扩增指纹图谱结合16SrDNA测序对分离株进行种群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在368株革兰氏阳性、接触酶阴性的产酸细菌中存在7个不同的分子指纹图谱(A~G型),其中杆菌指纹图谱为A... 对不同来源的三种泡菜进行乳酸菌分离,并应用16S-23SrDNA间隔序列扩增指纹图谱结合16SrDNA测序对分离株进行种群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在368株革兰氏阳性、接触酶阴性的产酸细菌中存在7个不同的分子指纹图谱(A~G型),其中杆菌指纹图谱为A、B和D型,球菌的指纹图谱为C、E、F和G型,不同来源的泡菜样品中乳酸菌谱型构成具有明显差异,其中52.3%(193/368)菌株扩增指纹图谱属于E型,显示了E型菌株是泡菜中的优势菌。从不同指纹图谱的菌株中随机挑取25株分离株进行16SrDNA扩增和测序分析,比对结果表明A型指纹图谱菌株属于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B和D型指纹图谱菌株属于Lactobacillus casei;E和G型指纹图谱菌株属于Lactococcus lactis;C和F型指纹图谱菌株属于Enterococcus sp.。在三种泡菜样品(a、b、c)中存在不同的乳酸菌种群构成,其中样品a和b菌群构成较为接近,而样品c中的菌群与a和b在构成上具有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为泡菜发酵剂研究提供了基础数据及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菜 乳酸菌 RS-PCR 指纹图谱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益生菌发酵乳ACEI活性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振泉 卞海榕 +2 位作者 顾瑞霞 汪家琦 李启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1-164,共4页
测定了6株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6株嗜热链球菌、6株鼠李糖乳杆菌、4株双歧杆菌和天然发酵剂Kefir发酵产物的ACEI活性。结果显示,发酵产物的ACEI活性呈现种属和菌株差异性,发酵和贮藏条件对ACEI活性具有显著影响,菌株发酵结束后经冷... 测定了6株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6株嗜热链球菌、6株鼠李糖乳杆菌、4株双歧杆菌和天然发酵剂Kefir发酵产物的ACEI活性。结果显示,发酵产物的ACEI活性呈现种属和菌株差异性,发酵和贮藏条件对ACEI活性具有显著影响,菌株发酵结束后经冷藏,ACEI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b9菌株在发酵6h时的ACEI活性为60%,发酵产物在冷藏24h和48h后,ACEI活性分别为55.72%和49.64%。嗜热链球菌Stnh16菌株发酵6h时的ACEI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嗜热链球菌菌株,为52.73%,冷藏24h和48h后,ACEI活性分别为48.82%和42.58%。鼠李糖乳杆菌在发酵18h时的ACEI活性最高,其中F菌株为83.19%,R26为72.72%,LV108菌株为69.44%,但是冷藏24h和48h后,ACEI活性LV108菌株显著高于其他菌株,ACEI活性分别为66.19%和62.91%,显示其适宜用作生产降血压益生菌发酵乳的发酵剂。双歧杆菌不同菌株中,H4在发酵24h时ACEI活性最高,为46.55%。Kefir在发酵24h时,其ACEI活性最弱,仅为15.23%。该研究为筛选降血压益生菌发酵乳的发酵剂及发酵乳生产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发酵乳 ACEI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失活动力学特征 被引量:6
15
作者 杨振泉 焦新安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47-51,共5页
本实验对在4℃和-20℃贮藏温度下接种于带鱼样品中的4株副溶血弧菌的失活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4℃冷藏过程中,60d贮藏期内带鱼样品中副溶血弧菌的残活细胞数降低了6.55~8.22lgCFU,在起始20d内失活速度缓慢,平均下降速率为0... 本实验对在4℃和-20℃贮藏温度下接种于带鱼样品中的4株副溶血弧菌的失活动力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4℃冷藏过程中,60d贮藏期内带鱼样品中副溶血弧菌的残活细胞数降低了6.55~8.22lgCFU,在起始20d内失活速度缓慢,平均下降速率为0.06~0.1lgCFU/d,在第25~35d内失活速度变快,平均下降速率为0.16~0.2lgCFU/d,而在第35~60d的平均下降速率为0.11~0.12lgCFU/d,不同菌株之间下降速度有所差异,其中菌株Vp06001下降速度显著快于其它3个菌株(p<0.01)。在-20℃冷冻过程中,在开始5d内下降速度最快(0.39lgCFU/d),在10~60d下降速度缓慢(0.027lgCFU/d),菌株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应用线性模型、Weibull模型和Log-logistic模型对残活曲线进行了拟合,通过拟合方程计算分析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精确因子(Af)、偏差因子(Bf)、均方根差(RMSE)和相关系数平方(R2)4个评价参数,结果表明:在4℃冷藏过程中Log-logistic模型拟合的精确度显著高于线性模型和Weibull模型(p<0.01);而在-20℃贮藏温度下Weibull模型可以较好的描述Vp的失活动力学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低温贮藏 失活动力学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标记技术在乳酸菌分类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振泉 顾瑞霞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39,共5页
通过DNA标记技术研究乳酸菌的基因型特征,阐明它们与类似属种在系统发育上的亲缘关系成为乳酸菌分类和鉴定的研究热点。综述了DNA标记技术在乳酸菌分类鉴定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乳酸菌 DNA标记技术 分类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酪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对传统酸肉发酵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振泉 方维明 周伟民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12年第4期60-64,共5页
在酸肉发酵中通过添加不同比例干酪乳杆菌YZLc-2(Lactobacillus casei YZLc-2)、戊糖片球菌YZ-Pp-27(Pediococcus pentosaceus YZPp-27)混合菌种进行发酵实验,并以自然发酵为对照,对发酵过程中pH值、TVB-N值、TBA值、菌落总数、大肠菌... 在酸肉发酵中通过添加不同比例干酪乳杆菌YZLc-2(Lactobacillus casei YZLc-2)、戊糖片球菌YZ-Pp-27(Pediococcus pentosaceus YZPp-27)混合菌种进行发酵实验,并以自然发酵为对照,对发酵过程中pH值、TVB-N值、TBA值、菌落总数、大肠菌群以及成品感官特征变化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起始接种7.0 Log10cfu/g的干酪乳杆菌、戊糖片球菌或者混合菌种均有利于酸肉pH的快速下降,抑制TVB-N值和TBA值上升,并对发酵早期的好氧性微生物和大肠菌群的生长繁殖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干酪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按1∶4混合接种最有利于pH值下降;而按4∶1混合接种或单一戊糖片球菌接种最利于抑制酸肉TVB-N值和TBA值的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肉 发酵 干酪乳杆菌 戊糖片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学课程教学模式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振泉 黄玉军 方维明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09年第4期59-62,共4页
微生物学课程是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系统掌握该课程的理论对烹饪技能创新及餐饮卫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微生物学课程研究型教学内容体系,将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内容整合为四个... 微生物学课程是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系统掌握该课程的理论对烹饪技能创新及餐饮卫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微生物学课程研究型教学内容体系,将课程的理论和实践的教学内容整合为四个模块,可以从转变教学理念、引导文献查阅、激发自主学习和探索兴趣、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实验设计和专题研究、完善教学考核评价体系五个方面实施该课程的研究型教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学 烹饪与营养教育 教学改革 研究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菌落免疫印迹技术测定多菌株发酵乳中鼠李糖乳杆菌生长与存活特征
19
作者 杨振泉 贡湘磊 +3 位作者 叶平 徐同林 高璐 顾瑞霞 《中国乳品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29-32,共4页
应用菌毛蛋白多克隆抗体建立了鼠李糖乳杆菌特异性菌落免疫印迹检测方法,并结合常规的MRS平板计数对鼠李糖乳杆菌grx19在多菌株发酵牛乳中的生长与存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菌落免疫印迹法能够对鼠李糖乳杆菌进行选择性计... 应用菌毛蛋白多克隆抗体建立了鼠李糖乳杆菌特异性菌落免疫印迹检测方法,并结合常规的MRS平板计数对鼠李糖乳杆菌grx19在多菌株发酵牛乳中的生长与存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建立的菌落免疫印迹法能够对鼠李糖乳杆菌进行选择性计数。鼠李糖乳杆菌grx19与常规酸奶发酵菌保加利亚乳杆菌LB和嗜热链球菌ST在42℃混合发酵中,grx19活菌增殖速度显著低于LB和ST(P〈0.01),低接种量的grx19(106~107m L-1)对LB和ST增殖及产酸没有显著影响,但高接种量grx19(7×107m L-1)在发酵后期对LB和ST生长产生一定抑制作用。在4℃冷藏过程中,grx19呈缓慢下降趋势,第28 d存活率保持在30%~32%,显著高于LB和ST(7%~16%),结果表明grx19具有较强的耐低温冷藏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乳杆菌 菌落免疫印迹 选择性计数 生长 存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对衰老模型小鼠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63
20
作者 高璐 王滢 +3 位作者 饶胜其 杨振泉 黄阿根 胡博然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53-256,共4页
目的: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对衰老小鼠心脏、肝、脑和血清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纤维素酶辅助浸提葡萄籽原花青素,经大孔树脂吸附纯化后灌胃由D-半乳糖连续皮下注射诱导的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以各组小鼠心脏、肝、脑和血清中... 目的:研究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对衰老小鼠心脏、肝、脑和血清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纤维素酶辅助浸提葡萄籽原花青素,经大孔树脂吸附纯化后灌胃由D-半乳糖连续皮下注射诱导的亚急性衰老模型小鼠,以各组小鼠心脏、肝、脑和血清中的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为指标,全面评价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在小鼠体内的抗氧化能力。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小鼠心脏、肝、脑和血清中T-AOC、SOD、GSH-Px活力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MDA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大多变化差异显著,说明小鼠衰老模型构建成功。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各剂量组能增强模型小鼠心脏、肝、脑和血清中T-AOC、SOD、GSH-Px活力,同时降低MDA值,其中大多变化差异显著,而血清中各值变化差异极显著。结论: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能够显著增强亚急性衰老小鼠的抗氧化能力,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籽原花青素提取物 D-半乳糖 衰老模型小鼠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