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格西—西藏僧侣的一种特殊学位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杨承丕
-
出处
《西藏研究》
1984年第4期123-124,共2页
-
文摘
格西,意为“善知识”,即佛家所谓指引人们走上“正道”的师友,是旧时拉萨哲蚌、色拉、噶丹三大寺的僧侣学位。这一学位也是藏区宗教文化的产物,藏族是一个几乎全民信仰佛教的民族,宗教文化居于统治地位,在三大寺获得了格西学位,在社会上便备受崇敬;作为寺庙的学经僧来说,多年的辛勤苦读便算有了归宿,设或进入仕途,一生事业也有了牢实的基础。三大寺是藏传佛教(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在前藏地区的主要寺庙,规模庞大,僧侣定额共有一万六千五百名(哲蚌七千七百名,色拉五千五百名,噶丹三千三百名)。其中,作为格鲁派教义的传承者,被称为“贝恰哇”的学经僧,一般不超出五千,只占僧众中的少数。格西即从这少数学经僧中产生,每年不过六十余名。
-
关键词
格西学位
宗教文化
僧侣
格鲁派
藏传佛教
西藏
寺庙
喇嘛教
统治地位
藏区
-
分类号
K297.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西藏的佛教
被引量:1
- 2
-
-
作者
杨承丕
-
出处
《西藏研究》
1985年第3期121-122,115,共3页
-
文摘
佛教传入西藏,是在七世纪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代。其后,经赤松德赞、赤祖德赞两代赞普的大力支持,创造传布条件,制订发展措施,但由于阻力很大,两百年间并未站稳脚跟。九世纪中叶,西藏的原始宗教本教反佛,本教徒杀赤祖德赞拥立朗达玛,进行“灭佛”运动,以后朗达玛又见杀于佛教徒,吐蕃王朝随之崩溃,佛教也受这一挫折衰落了大约一百年。
-
关键词
汉地佛教
西藏
发展措施
松赞干布时代
原始宗教
佛教传入
政教合一
吐蕃
地方政府
佛教徒
-
分类号
K297.5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藏文书法与文房四寳
- 3
-
-
作者
杨承丕
-
出处
《西藏研究》
1985年第1期156-158,154,共4页
-
文摘
藏文从创造和使用到现在,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这一古老文字,从它创造之时起,便留下了书写的典范,受到后代重视。据文献记载,藏文创造者吐弥桑布扎写作过一批尊崇松赞干布的诗歌,亲笔书写在“绛”地一寺庙的石壁上,摩崖保存下来。后来人们认为这一摩崖字形匀整生动,好似“黑蛙伸足”,说明自从有了藏文,也就有了藏文书法,而且在书法艺术史上留下了闪烁的光辉。
-
关键词
藏文
书法风格
书写纸
书法艺术
文房
字体
楷书
草书
文献记载
字母
-
分类号
K297.5
[历史地理—中国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