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合成TiC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及其磨损性能 被引量:9
1
作者 杨才定 薛烽 +1 位作者 吴钱林 孙扬善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07-910,共4页
利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在几种锻铝基体中合成了T iC颗粒.X射线衍射谱表明,在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中T iC是惟一反应生成物.与基体材料相比,引入T iC后材料的耐磨性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且磨损性能与基体材料的强度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对磨损... 利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在几种锻铝基体中合成了T iC颗粒.X射线衍射谱表明,在复合材料的显微组织中T iC是惟一反应生成物.与基体材料相比,引入T iC后材料的耐磨性能有很大幅度的提高,且磨损性能与基体材料的强度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对磨损试样表面的SEM观察显示,在磨损过程中T iC颗粒凸起于基体,在表面起支撑载荷的作用,同时使摩擦副(滚轮)与基体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储存润滑油的间隙,从而改善了磨损过程中的润滑条件,减小了试样的磨损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TIC颗粒 铝基复合材料 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相区热处理对9Ni低温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才定 唐文军 +2 位作者 张汉谦 丛郁 候洪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3-74,共2页
对9Ni低温钢进行了不同工艺的两相区热处理试验,分析了在Ac1和Ac3之间不同温度淬火对9Ni低温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相区淬火温度的选择对9Ni低温钢最终的性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组织中出现的板条马氏体增... 对9Ni低温钢进行了不同工艺的两相区热处理试验,分析了在Ac1和Ac3之间不同温度淬火对9Ni低温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相区淬火温度的选择对9Ni低温钢最终的性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组织中出现的板条马氏体增多,经600℃回火后屈服强度逐渐提高,但低温韧性呈降低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9NI钢 两相区热处理 低温韧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塑性变形对精冲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3
作者 杨才定 张涛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2-64,68,共4页
为了改善精冲用钢的性能,需对中碳以上的钢种进行球化退火处理。在球化退火之前对钢卷进行不同压缩比的塑性变形,研究塑性变形与球化退火后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关系。通过实验获得了精冲性能最佳的塑性变形量。
关键词 塑性变形 精冲 球化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TiC颗粒弥散强化普碳钢的磨损性能 被引量:12
4
作者 吴钱林 孙扬善 +1 位作者 薛烽 杨才定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36-841,共6页
研究了在磨粒磨损条件和不同载荷的油磨条件下,原位合成TiC弥散强化不同碳含量的普碳钢的磨损性能.结果表明,运用原位合成工艺可以制备出微米级的TiC颗粒弥散强化普碳钢,TiC颗粒在强化钢中分布均匀,与基体结合良好.加入TiC后,碳质量分数... 研究了在磨粒磨损条件和不同载荷的油磨条件下,原位合成TiC弥散强化不同碳含量的普碳钢的磨损性能.结果表明,运用原位合成工艺可以制备出微米级的TiC颗粒弥散强化普碳钢,TiC颗粒在强化钢中分布均匀,与基体结合良好.加入TiC后,碳质量分数为0.55%和0.8%的普碳钢在油润滑磨损条件下耐磨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当载荷为150 N时,TiC弥散强化钢的耐磨性能比相应的基体钢提高了近一个数量级,但随着载荷的加大,TiC颗粒对抗磨损的改善作用减弱.在碳质量分数大于1.0%的高碳钢中,引入TiC对材料性能的改善作用不如含碳量较低的碳钢显著.在以刚玉轮为摩擦副的磨粒磨损条件下,含碳质量分数为0.55%和0.8%的TiC弥散强化钢的耐磨性能比相应的基体钢分别提高了大约100%和50%.然而对碳质量分数为1.4%普碳钢,TiC的引入对耐磨损性能没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TiC弥散强化钢 油磨 磨料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对TiC/Al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周健 薛烽 +2 位作者 杨才定 吴钱林 孙扬善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2-177,共6页
为了细化TiC/Al基复合材料中的增强颗粒,进一步提高TiC颗粒对基体的强化效果,在锻铝6A02基体中加入适量Mo元素,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制备TiC/Al基复合材料.对制备得到的铸态和轧制态材料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拉伸和磨损实验.结果表明,TiC颗... 为了细化TiC/Al基复合材料中的增强颗粒,进一步提高TiC颗粒对基体的强化效果,在锻铝6A02基体中加入适量Mo元素,用原位合成的方法制备TiC/Al基复合材料.对制备得到的铸态和轧制态材料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拉伸和磨损实验.结果表明,TiC颗粒可以作为异质形核核心起到细化基体组织的作用.TiC颗粒的引入提高了材料在室温和高温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同时改善了材料的耐磨损性能,且随着载荷的增加,耐磨性能的提高越明显.当加入质量分数1.0%的Mo时,可改善基体对TiC颗粒的润湿性,细化TiC颗粒的尺寸(0.5μm),使TiC颗粒分布更为均匀,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磨损性能得到提高.然而,过高的Mo含量将导致在组织中出现粗大的脆性Al5Mo相,同时使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磨损性能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TIC颗粒 MO AL基合金 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氏体化温度和保温时间对高强钢热冲压回弹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贺孟强 于沪平 +1 位作者 杨才定 胡俊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8-44,共7页
对BS960E高强钢进行了热冲压成形及模内淬火实验。在奥氏体化温度为900℃,保温时间为12 min时,模内保压时间达到10 s时可获得相转变率为84.8%的马氏体组织。通过在不同的奥氏体化温度和保温时间下进行热冲压实验,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和... 对BS960E高强钢进行了热冲压成形及模内淬火实验。在奥氏体化温度为900℃,保温时间为12 min时,模内保压时间达到10 s时可获得相转变率为84.8%的马氏体组织。通过在不同的奥氏体化温度和保温时间下进行热冲压实验,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和保温时间对U形件回弹角和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回弹角呈现先增大随后减小为负回弹最后再趋近于0°的变化趋势。随着保温时间的增长,回弹角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同时,结合淬火零件中相转变程度与回弹角的变化规律发现,奥氏体化温度和保温时间通过影响马氏体相变从而进一步影响回弹,回弹角绝对值会随着相转变程度的增大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冲压 模内淬火 高强钢 回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