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讨早期容量平衡对重症心源性休克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
1
作者 邓海芳 刘建凌 +1 位作者 杨惠钊 李华楚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5期40-43,共4页
目的探讨早期容量平衡对重症心源性休克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00例重症心源性休克VA-ECMO治疗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前3 d容量平衡结果将患者分成正平衡组(50例)和负平衡组(50例),按照... 目的探讨早期容量平衡对重症心源性休克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治疗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00例重症心源性休克VA-ECMO治疗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前3 d容量平衡结果将患者分成正平衡组(50例)和负平衡组(50例),按照预后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54例)和死亡组(46例)。比较正平衡组和负平衡组的基本资料[年龄、性别、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体外膜肺氧合(ECMO)辅助时间]、治疗及预后情况[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率、联合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率、有创机械通气率、存活率],存活组和死亡组前72 h的每个24 h容量平衡情况。结果正平衡组和负平衡组的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负平衡组ECMO辅助时间(98.5±14.4)h短于正平衡组的(110.7±36.4)h,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负平衡组联合CRRT率40.00%、有创机械通气率68.00%低于正平衡组的76.00%、90.00%,存活率72.00%高于正平衡组的36.00%,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正平衡组和负平衡组联合IABP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和死亡组48~72 h容量平衡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0~24 h、24~48 h、前72 h总和容量平衡优于死亡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心源性休克VA-ECMO治疗患者,容量管理,特别是早期容量负平衡可以影响患者预后,在前48 h液体负平衡有更好的存活率,并减少ECMO辅助时间和CRRT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容量平衡 重症心源性休克 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杨惠钊 李杰敏 +1 位作者 罗香枚 彭鼎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12期103-105,共3页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依那普利联...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LVEDD、LVES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LVEF、LVEDD、LVES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那普利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那普利 美托洛尔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局部枸橼酸抗凝与全身肝素化抗凝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温振杰 刘建凌 +1 位作者 李杰敏 杨惠钊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局部枸橼酸抗凝与全身肝素化抗凝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纸片法进行分组,局部枸橼酸抗凝组50例和全... 目的探讨局部枸橼酸抗凝与全身肝素化抗凝在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机纸片法进行分组,局部枸橼酸抗凝组50例和全身肝素化抗凝组50例。结果两组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治疗前PT、APTT、PLT、Cr、BUN、CK-MB、IL-6、乳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T、APTT均高于同组治疗前,局部枸橼酸抗凝组PT、APTT均低于全身肝素化抗凝组,PLT、Cr、BUN、CK-MB、IL-6、乳酸均低于同组治疗前,局部枸橼酸抗凝组PLT、滤器使用时间高于全身肝素化抗凝组,Cr、BUN、CK-MB、IL-6、乳酸、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全身肝素化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CRRT中,局部枸橼酸抗凝效果优于全身肝素化抗凝,改善肾功能更加明显,延长了滤器使用时间,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枸橼酸抗凝 全身肝素化抗凝 脓毒症 急性肾损伤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肺氧合在难治性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刘建凌 明建青 +1 位作者 邓海芳 杨惠钊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第7期194-196,225,共4页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在难治性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8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0例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的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其病例资料包括:建立ECMO前、ECMO 6h、ECMO 24h以及撤ECM...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在难治性心源性休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8年6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0例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治疗的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回顾其病例资料包括:建立ECMO前、ECMO 6h、ECMO 24h以及撤ECMO前24h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剂量及血液动力学变化情况等。结果 20例患者建立ECMO 6h后乳酸水平显著优于建立ECMO前,前后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撤ECMO 24h前平均动脉血压和心率显著优于建立ECMO前,前后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根据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调整泵速流量及膜肺的氧浓度,发现泵速及流量参数逐步下调,患者自身状况逐渐好转。结论体外膜肺氧合在难治性心源性休克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能迅速改善患者心源性休克,有效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但是目前应用ECMO支持来治疗难治性心源性休克尚处于起步和摸索阶段,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肺氧合 心源性休克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回流曲线用于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力衰竭患者心排血量影响的解读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建凌 杨惠钊 +6 位作者 明建青 李杰敏 温振杰 陈军 张明 林钦汉 周海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2期49-53,共5页
目的探讨用静脉回流曲线解读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力衰竭患者心排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7年5月清远市人民院ICU住院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5例,分别记录入组患者给药前基本资料,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利... 目的探讨用静脉回流曲线解读重组人脑利钠肽对心力衰竭患者心排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7年5月清远市人民院ICU住院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45例,分别记录入组患者给药前基本资料,所有入组患者均接受充血性心力衰竭常规治疗(利尿剂、洋地黄等),同时在此基础上,采用连续静脉滴注24 h的给药方式按负荷剂量静脉推注给予重组人脑利钠肽。记录重组人脑利钠肽给药前0 min及给药后30 min、3 h的平均动脉压(MAP)、心排血量(CO)、每搏量(SV)、中心静脉压(CVP)、平均体循环充盈压(Pmsf)、静脉回流阻力(RVR)、外周血管阻力(SVR)、每博变异率(SVV)。利用收集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计算各项指标绘制静脉回流曲线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给药前0 min比较,给药后30 min的CO增加,SV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给药后3 h的CO、CVP增加,RVR、SV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与给药后30 min比较,给药后3 h的CVP增加,MAP、Pmsf、RVR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静脉回流曲线显示,随着CVP的不断增加,给药前0 min,治疗后30 min、3 h患者的CO不断降低。结论给予急性心力衰竭患者重组人脑利钠肽可以提高其CO,其可能是通过降低外周循环阻力、降低心脏后负荷实现;后期外周循环阻力影响减弱,但RVR降低,从而增加静脉回流,增加患者的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回流曲线 心力衰竭 重组人脑利钠肽 心排血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