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某些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45
1
作者 韩晔华 霍飞凤 +2 位作者 杨悠悠 廖一平 刘虎威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2-152,共11页
在中药现代化的过程中,中药的质量控制标准直接影响到中药的国际化问题。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对中药指纹图谱用于质量控制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着重就近几年来中药指纹图谱的某些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气相色... 在中药现代化的过程中,中药的质量控制标准直接影响到中药的国际化问题。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对中药指纹图谱用于质量控制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本文着重就近几年来中药指纹图谱的某些进展进行了综述,内容包括气相色谱指纹图谱、液相色谱指纹图谱以及其他指纹图谱。最后就指纹图谱研究的发展提出了几点看法。共引用文献161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指纹图谱 气相色谱 液相色谱 毛细管电泳 光谱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HPLC-UV法测定绞股蓝提取物中皂苷的含量 被引量:1
2
作者 陈晗 杨悠悠 +3 位作者 赵青余 张军民 余雅男 张凯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29,共5页
本试验旨在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SPE-HPLC-UV)对绞股蓝提取物中绞股蓝皂苷XLIX和皂苷A进行定量分析。样品经甲醇提取,采用C_(18)固相萃取柱净化,使用Kinetex C_(18)色谱柱(150 mm×4.6 mm,2.6μm)分离,流动相乙腈/... 本试验旨在建立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SPE-HPLC-UV)对绞股蓝提取物中绞股蓝皂苷XLIX和皂苷A进行定量分析。样品经甲醇提取,采用C_(18)固相萃取柱净化,使用Kinetex C_(18)色谱柱(150 mm×4.6 mm,2.6μm)分离,流动相乙腈/水,柱温40℃,检测波长203 nm。依照此法测定绞股蓝粗提物中三萜皂苷XLIX和皂苷A的含量。结果表明:2种绞股蓝皂苷在一定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平均回收率为91.38%~98.4%,相对标准偏差为0.69%~2.48%。该方法的灵敏度、准确度和精密度均符合检测技术要求,且简便快速,适用于绞股蓝提取物中绞股蓝皂苷XLIX和皂苷A含量的准确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绞股蓝提取物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法 绞股蓝皂苷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猪饲料、养殖用水中五氯酚的残留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季升 邢维海 +5 位作者 李政 王力 张亚伟 张元庆 杨丹 杨悠悠 《中国畜牧兽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38-1447,共10页
【目的】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测定猪饲料、饲料添加剂、水等养殖环节投入品中五氯酚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方法。【方法】待测样品经碱性甲醇水溶液提取,使用阴离子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经氮吹浓缩后用2%甲酸甲醇复溶,以5 mmo... 【目的】本试验旨在建立一种测定猪饲料、饲料添加剂、水等养殖环节投入品中五氯酚残留的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方法。【方法】待测样品经碱性甲醇水溶液提取,使用阴离子固相萃取柱富集净化,经氮吹浓缩后用2%甲酸甲醇复溶,以5 mmol/L乙酸铵溶液-甲醇为流动相,经Poroshell 120 EC-C18(3 mm×100 mm,2.7μm)色谱柱分离;负离子模式下,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进行检测;使用基质匹配外标法测定五氯酚的含量,并对所建方法的线性关系、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LOD)、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LOQ)、回收率、准确度、精密度、基质效应等指标进行考察。【结果】猪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中五氯酚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和0.5μg/kg,养殖用水中五氯酚的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5和12.5 ng/L;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中五氯酚定量范围为0.5~20μg/kg,养殖用水中五氯酚定量范围为12.5~500 ng/L,方法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 2)均>0.999。该方法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以及养殖用水中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69.8%~119.5%,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为1.62%~9.86%,基质效应(matrix effect,ME)为0.62~1.29。【结论】本试验所建方法简便、快捷、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猪配合饲料等养殖投入品中五氯酚的测定,可为养殖环节投入品中五氯酚污染筛查提供准确高效的技术手段,从源头保障动物源性产品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氯酚 饲料 固相萃取 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小麦粉中28种真菌毒素 被引量:20
4
作者 杨帅 穆蕾 +4 位作者 杨悠悠 孙小杰 史晓媛 罗云敬 杨永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59-164,共6页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小麦粉基质中28种真菌毒素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水/甲酸(80∶18∶2)提取,C18色谱柱分离,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使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高、中、低三个加标浓度水平下进行方法学验证,28种...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同时测定小麦粉基质中28种真菌毒素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水/甲酸(80∶18∶2)提取,C18色谱柱分离,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检测,使用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高、中、低三个加标浓度水平下进行方法学验证,28种真菌毒素回收率范围在60%~12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1%,满足国家标准GB/T 27404—2008中的实验室质量控制规范的要求。利用本方法对市售小麦粉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呕吐毒素及其衍生物、伏马毒素的检出率最高。部分样品中的呕吐毒素含量超出我国限量标准(<1000μg/kg)。本方法可实现小麦粉中28种真菌毒素的同时样品前处理及检测,并可应用于真菌毒素风险的高效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真菌毒素检测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小麦粉 风险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见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含量及食品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迁移量的测定 被引量:76
5
作者 杨悠悠 谢云峰 +1 位作者 田菲菲 杨永坛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74-678,共5页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并结合液液萃取及基质分散固相萃取的样品处理方式,建立了测定饮料、牛奶、白酒3类食品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检出限(LOD,S/N=3)范围为0.00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并结合液液萃取及基质分散固相萃取的样品处理方式,建立了测定饮料、牛奶、白酒3类食品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分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检出限(LOD,S/N=3)范围为0.005~0.025 mg/L;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2%。饮料、牛奶、白酒3种样品的加标回收率范围普遍在60%~110%。所建方法简便、灵敏、准确,可满足饮料、牛奶和白酒中痕量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测定需要。此外,将该方法应用于食品包装材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迁移研究,以异辛烷为油脂食品模拟物,测定了保鲜膜与保鲜袋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迁移量。结果显示保鲜膜存在显著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迁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基质分散固相萃取 邻苯二甲酸酯 增塑剂 食品 包装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种常见食用油中甘油三酯组成的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杨悠悠 刘佟 +2 位作者 苗雨田 王浩 杨永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2-126,共5页
基于液相色谱-电雾式检测器,建立了食用油中甘油三酯的分离分析方法。借助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鉴定出了大豆油中43种甘油三酯;并依据等碳数原则,确定了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等8种常见食用油中的甘油三酯组成。以乙腈... 基于液相色谱-电雾式检测器,建立了食用油中甘油三酯的分离分析方法。借助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方法,鉴定出了大豆油中43种甘油三酯;并依据等碳数原则,确定了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等8种常见食用油中的甘油三酯组成。以乙腈和异丙醇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的方式并结合电雾式检测器进行甘油三酯的分离分析。以α-亚麻酸甘油三酯、γ-亚麻酸甘油三酯、亚油酸甘油三酯及油酸甘油三酯等4种甘油三酯为模型化合物,经研究发现,4种甘油三酯在该检测器上具有类似的响应因子;另外,在信噪比(S/N=3)时,计算得到4种甘油三酯的检测限均为0.1μg/mL。基于甘油三酯的面积百分比定量研究,配备电雾式检测器的液相色谱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分析甘油三酯的组成及其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电雾式检测器 甘油三酯 等价碳数法 食用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鸭胸肌特异挥发性风味物质的鉴定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同 杨悠悠 +6 位作者 刘大鹏 于思梦 郭占宝 胡健 赵金山 周正奎 侯水生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02-413,共12页
为了寻找快大型肉鸭和优质小体型肉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构建不同品种肉鸭胸肌气味轮廓,探究品种对肉风味的影响。本试验以9周龄北京鸭、连城白鸭、野鸭胸肌为材料,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检测,... 为了寻找快大型肉鸭和优质小体型肉鸭的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构建不同品种肉鸭胸肌气味轮廓,探究品种对肉风味的影响。本试验以9周龄北京鸭、连城白鸭、野鸭胸肌为材料,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对其进行检测,计算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寻找各品种鸭胸肌中主要挥发性风味物质。运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寻找3个品种肉鸭胸肌差异挥发性风味物质。同时结合电子鼻进行检测。通过SPME-GC-MS技术共检测出104种物质,这些化合物主要为醛类、醇类、酮类和呋喃类物质。北京鸭胸肌中挥发性物质中醇类物质最多,占比40.01%,其次是醛类和呋喃。而连城白鸭和野鸭胸肌中挥发性物质占比以醛类最高,其次是呋喃和醇类物质。通过计算ROAV可得,有43种挥发性物质对鸭胸肌风味有贡献,其中,3个品种胸肌共有物质32种。同时,电子鼻可以对3个品种胸肌进行区分。通过分析3个品种鸭胸肌挥发性物质的结果,探索了3个品种鸭胸肌的特征香气标志物。北京鸭的主要风味物质为(E)-2,4-癸二烯醛、壬醛、2-辛烯醛、2-戊基呋喃、1-辛烯-3-酮;连城白鸭的主要风味物质为(E)-2,4-癸二烯醛、壬醛、2-戊基呋喃、2-辛烯醛、己醛;野鸭主要风味物质为壬醛、2-戊基呋喃、正辛醛、己醛。OPLS-DA结果表明,3种鸭肉的主要差异风味物质基本集中在醛类和醇类物质。本研究对3个品种熟制后的鸭胸肌进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检测,为构建不同品种肉鸭胸肌气味轮廓,探究品种对肉风味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鸭胸肌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SPME-GC-MS) ROAV 电子鼻 挥发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荣昌猪和三元杂交猪胴体性状、肉品质及风味物质差异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胡颖 周晓容 +7 位作者 黄金秀 杨飞云 李敬 汤超华 赵青余 杨悠悠 张凯 张军民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77-1892,共16页
旨在探讨荣昌猪与三元杂交猪胴体性状、肉品质及风味品质差异,为进一步解释荣昌猪风味特征提供基础数据。本试验选取健康状况良好,出栏期体重相近,性别各半的三元杂交猪((117.75±7.19)kg)(n=8)和荣昌猪((112.40±8.78)kg)(n=10... 旨在探讨荣昌猪与三元杂交猪胴体性状、肉品质及风味品质差异,为进一步解释荣昌猪风味特征提供基础数据。本试验选取健康状况良好,出栏期体重相近,性别各半的三元杂交猪((117.75±7.19)kg)(n=8)和荣昌猪((112.40±8.78)kg)(n=10)作为研究对象,屠宰后测定胴体性状、常规肉品质等;感官仿生评价技术测定猪肉的滋味轮廓、气味轮廓;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测定猪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1)与三元杂交猪相比,荣昌猪胴体直长、胴体斜长、眼肌面积显著降低(P<0.05),平均背膘厚极显著增加(P<0.01)。2)与三元杂交猪相比,荣昌猪背最长肌a^(*)_(45 min)、a^(*)_(24 h)、内聚性显著升高(P<0.05);L^(*)_(24 h)、滴水损失、剪切力和硬度显著降低(P<0.05)。3)电子舌分析显示,荣昌猪和三元杂交猪背最长肌的滋味轮廓存在明显差异,荣昌猪的鲜味丰富度和咸味响应值显著升高(P<0.05)。4)电子鼻分析显示,荣昌猪和三元杂交猪背最长肌的气味轮廓存在明显差异,主要对醇类、醛类和酮类响应的传感器W2S在荣昌猪中响应值极显著升高(P<0.01)。5)基于HS-SPME-GC-MS技术在荣昌猪和三元杂交猪背最长肌中共鉴定到7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其中16种关键挥发性风味物质在荣昌猪中显著升高(VIP>1且P<0.05)。荣昌猪肉色鲜红,肉质更嫩,系水力较好,己醛、戊醛、2,3-辛二酮、乙酸乙酯、丁酸烯丙酯、2-乙基呋喃等16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可能对荣昌猪和三元杂交猪的风味差异形成发挥重要作用,为促进荣昌猪种质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荣昌猪 三元杂交猪 胴体性状 肉品质 风味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的四种植物精油成分分析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价 被引量:5
9
作者 孙明朝 杨悠悠 +4 位作者 余雅男 陈晗 赵青余 张军民 赵金山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338-354,共17页
采用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GC-Orbitrap-MS)对不同来源的辣椒精油、姜黄精油、香茅精油和小茴香精油的成分进行确定,通过谱库比对的正/反向匹配度和保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共同确证未知化合物,峰面积归一化法... 采用气相色谱-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联用仪(GC-Orbitrap-MS)对不同来源的辣椒精油、姜黄精油、香茅精油和小茴香精油的成分进行确定,通过谱库比对的正/反向匹配度和保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共同确证未知化合物,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相对含量,同时运用电子鼻技术对植物精油进行快速鉴别,测定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及总抗氧化能力,比较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辣椒精油鉴定出33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辣椒碱类化合物;姜黄精油鉴定出95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姜烯、长叶烯等倍半萜化合物;香茅精油鉴定出137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香茅醛、香茅醇、丁香烯等;小茴香精油鉴定出56种化合物,主要成分为反式茴香脑。电子鼻可对不同来源精油进行快速区分,经电子鼻雷达图分析表明W1W、W2W和W5S三个传感器对区别不同来源的精油挥发性成分发挥了关键作用。根据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检测结果,抗氧化活性从强到弱依次为姜黄精油,香茅精油,辣椒精油,小茴香精油,以来源三的姜黄精油抗氧化活性最强,DPPH、ABTS自由基的半数清除率以及FRAP值分别为1020.99μL/L、464μL/L、44.72μmol Trolox/mL。GC-Orbitrap-MS分析技术可对植物精油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全面分析,为植物精油在食品行业中的深入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GC-Orbitrap-MS 电子鼻 成分分析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不同畜禽肉中脂肪酸组成和脂质差异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许辰杨 杨悠悠 +5 位作者 石诗余 汤超华 冯潇慧 赵青余 张凯 张军民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61-172,共12页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和脂质组学分析技术分析不同畜禽肉中脂肪酸和脂质组成差异。方法样品经脂肪提取、...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和脂质组学分析技术分析不同畜禽肉中脂肪酸和脂质组成差异。方法样品经脂肪提取、皂化和萃取后采用C8柱分离,以水+甲醇(9:1,V:V)和乙腈+甲醇+异丙醇(2:3:5,V:V:V)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经UPLC-QTOF/MS定性分析,总脂肪酸外标法定量,脂质面积百分比半定量,并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等统计学手段,实现脂质差异分析。结果该方法可对38种脂肪酸进行准确定性与定量;检出限范围在0.050~1.000μg/g,定量限范围在0.125~2.500μg/g,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以亚油酸-^(13)C_(18)为模型进行准确性评价,加标回收率范围为93%~104%,相对标准偏差范围为2.6%~3.9%。正、负模式下分别测得355、192种化合物,共筛选出42种差异性化合物,主要为磷脂酰胆碱和游离脂肪酸,差异脂肪酸主要为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结论本研究中脂肪酸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分析时间短,适用于大规模畜禽肉类总脂肪酸的定性定量测定。不同畜禽肉中主要差异脂质集中于棕榈酸、油酸、花生四烯酸等脂肪酸所构成的磷脂酰胆碱类和脂肪酸类脂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肉 脂肪酸 脂质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法测定不同年份黄酒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 被引量:49
11
作者 苗雨田 杨悠悠 +2 位作者 王浩 刘佟 杨永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1154-1161,共8页
目的建立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黄酒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的方法,并测定不同年份的黄酒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方法黄酒经氮气吹干复溶后,过膜,使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方法检出限达到0.01 mg/100 m L,回收率达到90.1%~101.... 目的建立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黄酒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的方法,并测定不同年份的黄酒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方法黄酒经氮气吹干复溶后,过膜,使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进行测定。结果方法检出限达到0.01 mg/100 m L,回收率达到90.1%~101.2%,均符合检测要求。测定结果显示,黄酒中含有脯氨酸、亮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且不同酒龄的黄酒中氨基酸的总含量不同,各氨基酸含量随年份的不同也会发生变化。结论该方法前处理简单、快速,测定结果准确、可靠,能够满足黄酒中氨基酸的日常检测工作,适用于大量样品的定性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离氨基酸 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 黄酒 年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生油质量安全问题与控制技术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永坛 陈刚 +1 位作者 杨悠悠 安骏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11-18,共8页
对与花生油质量安全有关的脂肪酸组成及黄曲霉毒素B1、苯并(a)芘、3-氯丙醇酯等危害成分相关的法规标准以及分析检测的进展进行评述。并对黄曲霉毒素B1、苯并(a)芘、3-氯丙醇酯、氧化产物等危害成分的脱除方法进行评述。
关键词 花生油 质量安全 危害成分 黄曲霉毒素B1 苯并(A)芘 3-氯丙醇酯 脱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胶渗透色谱净化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植物油中多农药残留量 被引量:17
13
作者 史晓梅 章晴 +1 位作者 杨永坛 杨悠悠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6-162,共7页
建立了凝胶渗透色谱法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测定植物油中多种类型农药残留的方法(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拟除虫菊酯农药、氨基甲酸酯农药、三唑类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样品使用乙酸乙酯-环己烷(1∶1,V/V)溶解后,经全... 建立了凝胶渗透色谱法结合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测定植物油中多种类型农药残留的方法(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拟除虫菊酯农药、氨基甲酸酯农药、三唑类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样品使用乙酸乙酯-环己烷(1∶1,V/V)溶解后,经全自动凝胶渗透色谱仪净化,色谱柱流速为5 m L/min,收集时间为7~20 min,然后进行在线自动真空浓缩,正己烷溶剂将样品定容到1.0 m L,使用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仪的选择反应监测模式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在相应线性范围内,所有化合物线性关系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在0.990 0~0.998 5之间。在0.05~0.40 mg/kg添加水平时,平均回收率为60.5%~118.0%,相对标准偏差(RSDs,n=6)为1.3%~14.5%,检出限在0.002~0.01 mg/kg之间,满足国内外对植物油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标准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胶渗透色谱 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 农药残留 植物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7种防腐剂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佟 王浩 +2 位作者 苗雨田 杨悠悠 杨永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1148-1153,共6页
目的建立一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检测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等7种防腐剂的方法,并对葡萄酒、饮料、酱油、面包等4种基质进行测定。方法样品经甲... 目的建立一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检测食品中苯甲酸、山梨酸、脱氢乙酸、对羟基苯甲酸甲酯、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对羟基苯甲酸丙酯、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等7种防腐剂的方法,并对葡萄酒、饮料、酱油、面包等4种基质进行测定。方法样品经甲醇提取,无水硫酸镁除水离心后取上清液经0.45μm滤膜过滤,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DAD)对7种防腐剂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优选条件下,方法线性范围为0.1~10 mg/L,线性相关系数R2≥0.9999,检出限(S/N=3)为50~100μg/L,样品回收率为77.28%~106.8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46%~2.38%。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适用于葡萄酒、饮料、酱油和面包4种基质中7种防腐剂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食品 防腐剂 苯甲酸 山梨酸 对羟基苯甲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维生素E制品中杂质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7
15
作者 谢云峰 杨悠悠 +2 位作者 刘佳佳 武文华 杨永坛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79-683,共5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与高分辨质谱对天然维生素E制品中的杂质进行了分离分析与结构鉴定。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天然维生素E的4种异构体及2种杂质,并对杂质馏分进行富集纯化。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与高分辨质谱检...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与高分辨质谱对天然维生素E制品中的杂质进行了分离分析与结构鉴定。采用正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分离天然维生素E的4种异构体及2种杂质,并对杂质馏分进行富集纯化。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与高分辨质谱检测相结合,用于获得杂质的结构信息。通过比较杂质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解析质谱碎片离子,推断杂质为芝麻素及其同分异构体表芝麻素。经与芝麻素对照品保留时间及碎片离子数据比对,确证了对杂质结构的推断。所建立的杂质鉴定方法快捷、有效,可应用于天然维生素E制品的食品安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高分辨质谱 天然维生素E 杂质 结构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测定5种食用植物油挥发性成分 被引量:12
16
作者 高蓓 章晴 +1 位作者 杨悠悠 杨永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2846-2856,共11页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大豆油、芝麻油、花生油、橄榄油、葡萄籽油5种食用植物油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对5种食用植物油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挥发性... 目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大豆油、芝麻油、花生油、橄榄油、葡萄籽油5种食用植物油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对5种食用植物油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挥发性成分进行测定。结果 5种食用植物油中共检测出101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大豆油11种、花生油28种、芝麻油65种、橄榄油25种、葡萄籽油5种。主要包括醛类、酯类、醇类、杂环类、酚类、酸类等10类物质。大豆油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有戊醛、已醛和己酸,花生油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有己醛、2,5-二甲基吡嗪和2,3-二氢苯并呋喃;芝麻油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为5-甲基呋喃醛、2-吡咯甲醛、糠醇、愈创木酚、2-甲基吡嗪、2-乙基-6甲基吡嗪等;橄榄油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为叶醇和4-己烯-1-醇乙酸酯;葡萄籽油中主要的挥发性成分为已醛。结论 5种食用植物油的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上有很大区别,可为食用植物油的掺假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挥发性成分 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掺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用油中3-氯丙醇酯 被引量:22
17
作者 苗雨田 杨悠悠 +2 位作者 王浩 刘佟 杨永坛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5-139,共5页
采用碱水解方式,基于苯基硼酸 (PBA)衍生化方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 (GC/MS) 联用仪测定了植物油中3-氯丙醇 (3-MCPD) 酯的含量。水解时间是碱水解样品前处理方法的关键因素,经优化,大豆油等不同品类的食用油的最佳水解时间为 1-6... 采用碱水解方式,基于苯基硼酸 (PBA)衍生化方法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 (GC/MS) 联用仪测定了植物油中3-氯丙醇 (3-MCPD) 酯的含量。水解时间是碱水解样品前处理方法的关键因素,经优化,大豆油等不同品类的食用油的最佳水解时间为 1-6 min。另外,以大豆油为基质,考察了基于碱水解方式的分离分析方法的回收率、重复性以及检出限。其中,在 150-1500 μg/kg范围内进行3水平重复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为 94%-105%、RSD为3.7%-10.8%、检出限为 15 μg/kg,定量限为 50 μg/kg。本方法能够满足日常样品中3-氯丙醇 (3-MCPD) 酯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氯丙醇(3-MCPD)酯食用油碱水解水解时间 气相色谱-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中龙葵碱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刘洋 任丹丹 +3 位作者 史晓梅 谢云峰 杨悠悠 苏营轩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5604-5610,共7页
龙葵碱(steroidal glycosidic alkaloids,SGA)是马铃薯中产生的一类天然次生代谢产物,食用含龙葵碱超过200 mg/kg鲜重(fresh weight,FW)的马铃薯就会引起人的中毒反应。马铃薯作为日常餐桌上常见的食物,其安全性尤其重要,关乎着老百姓... 龙葵碱(steroidal glycosidic alkaloids,SGA)是马铃薯中产生的一类天然次生代谢产物,食用含龙葵碱超过200 mg/kg鲜重(fresh weight,FW)的马铃薯就会引起人的中毒反应。马铃薯作为日常餐桌上常见的食物,其安全性尤其重要,关乎着老百姓的健康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龙葵碱种类及结构、提取及检测方法,并通过国内外最新的研究资料,揭示了龙葵碱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包括:从乙酰辅酶A到胆固醇、从胆固醇到甾体类生物碱及甾体类生物碱的糖基化过程3个途径。阐述有关龙葵碱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进展,可以为经典育种或基因工程培育低龙葵碱含量马铃薯提供手段。本文以期为研究马铃薯龙葵碱及马铃薯块茎及其制品的食用安全性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龙葵碱 种类 结构 提取 检测方法 生物合成途径 糖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用植物油鉴伪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9
作者 高蓓 章晴 +1 位作者 杨悠悠 杨永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7期2789-2794,共6页
近年来,食用植物油掺假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我国食用油鉴伪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简要介绍了食用植物油掺假的现状,从食用植物油的组分包括脂肪酸、甘油三酯、甾醇、维生素E、挥发性成分以及其他... 近年来,食用植物油掺假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我国食用油鉴伪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简要介绍了食用植物油掺假的现状,从食用植物油的组分包括脂肪酸、甘油三酯、甾醇、维生素E、挥发性成分以及其他成分和整体特征差异两个方向综述了目前植物油鉴伪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食用植物油鉴伪的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植物油 鉴伪 脂肪酸 甘油三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巧克力中脂肪酸组成及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浩 杨悠悠 +2 位作者 刘佟 苗雨田 杨永坛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5年第4期1143-1147,共5页
目的建立测定巧克力中脂肪酸组成和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气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氢氧化钾-甲醇甲酯化方法,将甘油三酯转化为脂肪酸甲酯,并使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分析。结果以三油酸甘油三酯为模型化合物,确定甲酯化效率为99.8... 目的建立测定巧克力中脂肪酸组成和反式脂肪酸含量的气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氢氧化钾-甲醇甲酯化方法,将甘油三酯转化为脂肪酸甲酯,并使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分析。结果以三油酸甘油三酯为模型化合物,确定甲酯化效率为99.8%。使用面积归一化定量方法,对市面上不同品牌、不同种类的5种巧克力进行分析。巧克力油脂中主要脂肪酸为棕榈酸、硬脂酸和油酸,含量范围分别为:25%~27%、32%~35%及30%~32%;反式脂肪酸含量范围为0.4%~1.1%(以油脂中含量计)。结论该方法简单快速,适合巧克力油脂中脂肪酸组成和反式脂肪酸含量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巧克力 脂肪酸组成 反式脂肪酸 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