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联合卡马西平对癌症相关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评测 被引量:3
1
作者 杨思福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11期1556-1557,共2页
目的 分析针灸联合卡马西平治疗癌症相关性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NP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卡马西平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卡马西平药物治疗,采用ID pain量表动态评估两... 目的 分析针灸联合卡马西平治疗癌症相关性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NP患者6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在卡马西平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卡马西平药物治疗,采用ID pain量表动态评估两组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变化,并分别于第1、14、28天检测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第28天时神经病理性疼痛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NF-α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联合卡马西平较单纯药物治疗可以提高癌性相关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且TNF-α可以作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客观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卡马西平 癌症相关神经病理性疼痛 肿瘤坏死因子-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 被引量:41
2
作者 钟涛 于红光 +2 位作者 李月敏 王勇 杨思福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不同成像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效果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行16层螺旋CT扫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MPR)、最小密度投影(MinP)、CT仿真内窥镜(...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不同成像技术对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显示效果及其在诊断中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对2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行16层螺旋CT扫描,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MPR)、最小密度投影(MinP)、CT仿真内窥镜(CTVE),明确诊断后即行内窥镜摘取术。结果:25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气管3例、右侧支气管13例、左侧支气管9例,内窥镜结果与CT诊断一致。结论:多层螺旋CT能直观显示异物的位置、大小、多少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特别是多平面重建和曲面重建,大大提高了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明确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MPR应作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检查的首选后处理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 支气管异物 16层螺旋CT 图像后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及DSA在肝小静脉闭塞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李红伟 刘金朝 +1 位作者 黄勇华 杨思福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10期1937-1940,共4页
目的探讨CT及DSA在肝小静脉闭塞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2016年我院12例肝小静脉闭塞症、12例布加综合征和12例肝炎后肝硬化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CT及DSA影像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侧支循环显示情况:肝小静脉闭... 目的探讨CT及DSA在肝小静脉闭塞症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2016年我院12例肝小静脉闭塞症、12例布加综合征和12例肝炎后肝硬化病例的临床资料,对其CT及DSA影像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1)侧支循环显示情况:肝小静脉闭塞症组较少,与另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肝小静脉闭塞症可见肝脏弥漫性肿大(5例)、尾状叶增大(7例)、肝实质低密度斑片状区(3例)、肝实质弥漫性密度减低(8例),所有病例均可见中-大量腹水;布加综合征可见肝脏弥漫性肿大(3例)、尾状叶增大(9例),少数病例可见多发良性结节(2例)、腹水(4例);肝炎后肝硬化可见肝脏体积明显缩小(12例)、肝脏边缘波浪状(10例)、肝裂增宽(8例)、左叶增大(12例)、脾大(4例)、腹水(4例)等。肝小静脉闭塞症门脉期地图样强化,布加综合征特征的表现为扇样强化,而乙肝肝硬化则肝实质强化相对均匀。结论 CT及DSA在肝小静脉闭塞症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小静脉闭塞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三维对比增强MRA诊断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4
作者 陈志章 王勇 +2 位作者 钟涛 杨思福 郭绮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34期28-29,共2页
目的运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观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明确其在诊断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将MRA诊断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27例纳入研究,观察其发生的部位及形态特征。结果 19例瘤体与动脉呈窄基底相通,8例呈... 目的运用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MRA)技术观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明确其在诊断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应用价值。方法将MRA诊断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27例纳入研究,观察其发生的部位及形态特征。结果 19例瘤体与动脉呈窄基底相通,8例呈宽基底与动脉相连。结论三维对比增强MRA可以清晰的显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应该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血管成像 股动脉 假性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导管超选择插管在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5
作者 李红伟 杨思福 +1 位作者 王勇 赵剑波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年第7期1092-1094,共3页
目的评价微导管超选择子宫动脉插管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介入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A组为行微导管超选择插管治疗50例,以微导管"飘入"子宫动脉;B组为普通导管超选择插管治疗的50例,以"嵌... 目的评价微导管超选择子宫动脉插管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介入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100例,A组为行微导管超选择插管治疗50例,以微导管"飘入"子宫动脉;B组为普通导管超选择插管治疗的50例,以"嵌入"子宫动脉进行栓塞。比较两组疗效、副作用及应用价值。结果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子宫肌瘤的平均体积缩小及住院费用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A组术后疼痛程度、并发症情况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B组(P均<0.05)。结论微导管超选择插管介入治疗子宫肌瘤疗效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动脉 子宫肌瘤 微导管 超选择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肝功能分级的大肝癌TACE碘化油剂量与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6
作者 钟涛 杨思福 +1 位作者 于红光 王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6年第9期930-934,共5页
目的:探讨肝功能Child A级与Child B级TACE时,碘化油剂量对大肝癌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大肝癌患者,按照碘化油用量分为A、B两组,术后4周CT扫描观察碘化油聚积形式、检测AFP水平和进行肝功能分级,并对1、2、3年生存率进行分... 目的:探讨肝功能Child A级与Child B级TACE时,碘化油剂量对大肝癌的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大肝癌患者,按照碘化油用量分为A、B两组,术后4周CT扫描观察碘化油聚积形式、检测AFP水平和进行肝功能分级,并对1、2、3年生存率进行分析。结果:A组术后碘化油聚积为第一类型、第二类型的数量和血清AFP下降强度均明显高于B组,但术后肝功能分级较B组差,比较12、、3年生存率,ChildA级的两组有显著差异,A组高于B组。结论:肝功能分级为Child B级的大肝癌患者,为避免肝功能进一步损害,应适当减少栓塞剂的用量;而肝功能级别为Child A的肝癌患者,可以适当的加大碘化油栓塞的剂量,能获得较满意的近期和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 肝功能 Child—Pugh分级 碘化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