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渗碳层深度数学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兴文 席守谋 +2 位作者 钟英良 刘应楼 杨思品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3-6,共4页
本文研究了若干种渗碳钢渗层深度与渗碳时间的关系,对原简单抛物线模型提出了修正,并对修正因子S_o的物理意义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文中还研究了碳势对渗层深度的影响的定量规律,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了显著性分析。
关键词 渗层深度 碳势 渗碳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机控制碳氮共渗过程中氮的扩散行为对渗层的影响
2
作者 胡锐 席守谋 杨思品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693-698,共6页
研究了在碳氮共渗总势CNp=1.1%时,不同时间里氮势Np对不同合金钢的渗层深度S、渗层浓度分布、共渗速度因子A的影响;对S=S0+At模型提出了修正,加入了氮的影响因素;同时,对氮在碳氮过程中的扩散规律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碳氮共渗 扩散行为 微机控制 氮势 渗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阻法测控碳氮共渗炉气碳氮势的可行性研究
3
作者 胡锐 席守谋 杨思品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3-5,共3页
对采用电阻法测控碳氮共渗过程炉气碳、氮势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炉气碳势、氮势与热丝电阻值仍存在着线性关系,这使采用电阻法测控滴注式气体碳氮共渗过程成为可能。通过试验,建立了碳、氮原子对热丝电阻值的测控数学模型,即:R... 对采用电阻法测控碳氮共渗过程炉气碳、氮势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炉气碳势、氮势与热丝电阻值仍存在着线性关系,这使采用电阻法测控滴注式气体碳氮共渗过程成为可能。通过试验,建立了碳、氮原子对热丝电阻值的测控数学模型,即:R=26.089+1.27C_p+1.75N_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共渗 氮势 电阻法 碳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酰胺+苯胺渗剂对碳氮共渗炉气气氛的影响
4
作者 胡锐 杨思品 席守谋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3-25,48,共4页
对以往常用的碳氮共渗剂的各方面性质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工厂中采用的渗剂含氮量低(<0.2%N)且不易调节控制得到所需的氮含量。在分析了甲酰胺在碳氮共渗过程中所提供的碳势、氮势的能力之后,提供了能满足工件表层要求且可调... 对以往常用的碳氮共渗剂的各方面性质进行了分析,认为目前工厂中采用的渗剂含氮量低(<0.2%N)且不易调节控制得到所需的氮含量。在分析了甲酰胺在碳氮共渗过程中所提供的碳势、氮势的能力之后,提供了能满足工件表层要求且可调节炉气氮势的甲酰胺+苯胺碳氮共渗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共渗 炉气气氛 渗剂 甲酰胺 苯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碳层深度及表面碳浓度综合控制图的建立
5
作者 吴兴文 席守谋 杨思品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5期13-16,共4页
本文研究了20Cr钢渗碳工艺的综合控制问题,建立了渗层深度与表面碳浓度综合控制图。根据综合控制图可制定出同时确保表面碳浓度与渗层深度的炉气碳势与渗碳时间,按此碳势与时间控制渗碳后,零件表面碳浓度及渗层深度可同时满足技术要求。
关键词 渗层深度 表面碳浓度 综合控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