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对OPCAB术后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晓密 韩宏光 +5 位作者 王辉山 孟庆涛 杨忠路 韩劲松 刘宇 张晓慧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9期812-818,862,共8页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OPCAB后阵发性房颤患者247例为...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与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患者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12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OPCAB后阵发性房颤患者247例为试验组,选择年龄、性别、合并疾病等一般情况相匹配的术后非房颤患者247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合并疾病、实验室指标、超声心动图结果,并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术前超声结果、实验室指标等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OPCAB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组RDW(t=3.261,13.67±0.81,12.59± 1.02,P=0.001)、NT-pro-BNP(t=2.424,619.39±789.56,296.39±309.36,P=0.019)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阵发性心房颤动组患者左心房直径增大(t=5.913,40.4±8.7,37.3±7.5,P=0.000),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t=-4.216,54.3±7.9,61.6±7.1,P=0.000).应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AD、RDW、NT-pro-BNP是OPCAB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RDW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59(95%CI 0.550~0.767,P=0.000),Youden指数最大的切点是12.75,其敏感度为70.0%、特异度为45.3%.NT-pro-BN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0(95%CI 0.611~0.810,P=0.007),Youden指数最大的切点是156.80,其敏感度为82.5%、特异度为57.4%.结论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RDW、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可能是OPCAB术后房颤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细胞分布宽度 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房颤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温停循环和单侧顺行脑灌注在主动脉弓部置换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唐卓 张永 +2 位作者 杨忠路 石云 刘宇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0年第9期819-822,共4页
目的探讨中度低温停循环(MHCA)结合单侧脑灌注(SACP)在主动脉弓部置换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1例主动脉全弓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HCA组22例,MHCA组69例.所有患者术中皆行象... 目的探讨中度低温停循环(MHCA)结合单侧脑灌注(SACP)在主动脉弓部置换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91例主动脉全弓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DHCA组22例,MHCA组69例.所有患者术中皆行象鼻支架置入术,同期应用SACP.记录术后院内短暂性神经症状(TND)、持久性神经症状(PND)、死亡和肾衰竭等事件.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期行主动脉瓣、冠状动脉手术组间无差异;两组平均停循环温度为[(18.9±0.9)℃比(24.0±2.6)℃,P<0.01];主动脉阻断时间、停循环时间和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未见明显差异;术后病死率组间无差异(9.1%比8.7%,P=0.83).结论对于主动脉全弓置换手术,MHCA联合单侧SACP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停循环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度低温 停循环 主动脉弓置换 单侧顺行脑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不停跳小切口支架象鼻置入手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姜辉 刘宇 +4 位作者 杨忠路 葛玉光 王璐 周恩涛 王辉山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5期432-435,共4页
目的探讨胸骨上段小切口心脏不停跳行支架象鼻置入手术在B型主动脉夹层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共14例确诊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1例,年龄53(41,65)岁。采用心脏不停... 目的探讨胸骨上段小切口心脏不停跳行支架象鼻置入手术在B型主动脉夹层中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1年8月共14例确诊为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其中男性13例、女性1例,年龄53(41,65)岁。采用心脏不停跳支架象鼻置入术治疗并收集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患者均在单一胸骨上段小切口完成手术,无围术期死亡;体外循环时间107(94,145)min,选择性心脏灌注时间26(23,32)min,下半身停循环及单侧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3(19,26)min,呼吸机辅助23(18,33)h,ICU停留3(2,3)d。结论心脏不停跳胸骨上段小切口型支架象鼻置入手术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停跳心脏手术 胸骨上段切口 主动脉夹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