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IPN聚氨酯/聚丙烯酸酯粒子形态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肖继君 赵俊芳 +2 位作者 李彦涛 杨德钧 耿耀宗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14-18,27,共6页
采用二步法的技术制备了涂料用基料胶乳互穿网络聚合物聚氨酯 /聚丙烯酸酯( LIPN PU/PA) ,即首先合成种子聚氨酯水分散体 (网络 PU) ,然后合成 LIPN PU/PA。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 LIPN PU/PA的粒子形态结构以及引发剂种类和网络 PU与... 采用二步法的技术制备了涂料用基料胶乳互穿网络聚合物聚氨酯 /聚丙烯酸酯( LIPN PU/PA) ,即首先合成种子聚氨酯水分散体 (网络 PU) ,然后合成 LIPN PU/PA。采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 LIPN PU/PA的粒子形态结构以及引发剂种类和网络 PU与网络 PA的相对用量对粒子形态结构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 ,LIPN PU/PA具有两相的“翻转”型核壳结构 ;采用油溶性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 ( AIBN)可以得到具有“翻转”型核壳结构的粒子 ,但使用水溶性引发剂所得粒子几乎无“翻转”型核壳结构 ,而前两种引发剂的复合体系所得粒子形态则介于两者之间 ;随着网络 PU用量的减少 ,乳胶粒子越来越大 ,但其形态基本上具有“翻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PN 粒子形态结构 胶乳互穿网络聚合物 聚氨酯 聚丙烯酸酯 引发剂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PN聚氨酯/聚丙烯酸酯引发体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肖继君 赵俊芳 +3 位作者 李彦涛 韩国庆 杨德钧 耿耀宗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1999年第2期36-38,共3页
探讨了各种引发体系对LIPN聚氨酯(PU)/聚丙烯酸酯(PA)合成过程的稳定性、粒子形态及单体转化率的影响。实验表明采用油溶性引发剂AIBN可得到粒子均一,稳定性好且单体残留量很少的乳液;其粒子形态为“翻转”
关键词 LIPN 聚氨酯 聚丙烯酸酯 引发剂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封孔处理工艺及性能 被引量:10
3
作者 俞宏英 孙冬柏 +1 位作者 黄锦滨 杨德钧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2-263,268,共3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镍磷合金镀层镀后处理工艺,即在常温下.采用化学的方法对镍磷合金镀层进行封孔处理。利用不同施镀时间的镍磷合金镀层模拟具有不同孔隙率的镍磷合金镀层,并采用涂膏法对封孔前、后镍磷合金镀层的孔隙率进行了测定。...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镍磷合金镀层镀后处理工艺,即在常温下.采用化学的方法对镍磷合金镀层进行封孔处理。利用不同施镀时间的镍磷合金镀层模拟具有不同孔隙率的镍磷合金镀层,并采用涂膏法对封孔前、后镍磷合金镀层的孔隙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经封孔处理的镍磷合金镀层的孔隙率大幅度下降。采用动电位极化技术测试了镍磷合金镀层封孔处理前、后的极化曲线,发现:经封孔处理后的镍磷合金镀层,腐蚀电位正移,腐蚀电流减小。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封孔处理后镍磷合金镀层的表面形貌,可见:经封孔处理后的镍磷合金镀层表面形成了一层保护膜,使镍磷合金镀层的孔隙得以封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 封孔处理 耐蚀性 镍磷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环境中P110钢阳极溶解过程EIS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李静 孙冬柏 +6 位作者 俞宏英 李辉勤 孟惠民 杨德钧 路民旭 严密林 赵国仙 《电化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20-125,共6页
研究了P110油管钢在CO2 饱和的模拟油田采出液中 ,阳极极化下的EIS谱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在低于 90℃的范围内 ,存在一个谱图转变临界温度 ,临界温度之下为三个时间常数型谱图 ,临界温度之上为两个时间常数型谱图 .从阳极反应... 研究了P110油管钢在CO2 饱和的模拟油田采出液中 ,阳极极化下的EIS谱随温度的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在低于 90℃的范围内 ,存在一个谱图转变临界温度 ,临界温度之下为三个时间常数型谱图 ,临界温度之上为两个时间常数型谱图 .从阳极反应机理和CO2 腐蚀特征出发对试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阻抗 P110钢 阳极极化 二氧化碳腐蚀 成膜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镍磷合金镀层孔隙率的电化学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俞宏英 孙冬柏 +1 位作者 黄锦滨 杨德钧 《电化学》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35-340,共6页
本文通过研究镍磷合金、镍磷合金镀层和碳钢在不同浓度硝酸溶液中的动电位极化曲线 ,选择了能够快速检测镍磷合金镀层孔隙率的硝酸浓度 ,并对不同厚度的镍磷合金镀层试样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 :镍磷合金镀层在 1 0 %硝酸溶液中的动电位极... 本文通过研究镍磷合金、镍磷合金镀层和碳钢在不同浓度硝酸溶液中的动电位极化曲线 ,选择了能够快速检测镍磷合金镀层孔隙率的硝酸浓度 ,并对不同厚度的镍磷合金镀层试样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 :镍磷合金镀层在 1 0 %硝酸溶液中的动电位极化曲线能准确地反映镀层的孔隙率 ,该硝酸溶液最适合作为应用电化学方法检测镀层孔隙率的检测溶液 ,其变化规律是随着镀层孔隙率的减少 ,镀层的腐蚀电位逐渐正移 .应用常规的孔隙率检测方法只能检测较大的孔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孔隙率 镍磷合金 镀层 电化学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铜钴纳米多层膜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薛江云 吴继勋 杨德钧 《电化学》 CAS CSCD 1997年第4期401-407,共7页
采用动电位扫描、循环伏安以及电化学交流阻抗等方法研究了铜钴纳米多层膜的电沉积机理.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体系中,铜的沉积是扩散控制的可逆电极过程,而钴的沉积是首先形成Co(OH)ads的吸附中间产物,而后在电极上进一步... 采用动电位扫描、循环伏安以及电化学交流阻抗等方法研究了铜钴纳米多层膜的电沉积机理.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体系中,铜的沉积是扩散控制的可逆电极过程,而钴的沉积是首先形成Co(OH)ads的吸附中间产物,而后在电极上进一步还原为原子态.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铜钴沉积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钴合金 纳米多层膜 电沉积 铜钴钠米多层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Cr-P化学镀液的配制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杨玉国 许韵华 +1 位作者 孙冬柏 杨德钧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43-44,共2页
通过适当的方法催化Cr^(3+)的水解和络合反应.使Cr^(3+)的各种反应达到平衡,保证镀液组成的稳定,以实现化学镀Ni-Cr-P合金。
关键词 化学镀 镀液 配制 镀合金 电镀 镍铬磷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方法制备铜钴纳米多层膜 被引量:3
8
作者 薛江云 吴继勋 杨德钧 《电化学》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74-284,共11页
采用旋转圆盘电极、双脉冲电位法从单一的含有铜离子和钴离子的镀液中电沉积Cu-Co纳米多层膜、并用TEM.AES和X-射线衍射研究镀层的形貌和组成。结果表明:多层膜结构为纯铜和含有少量铜的铜钴合金层交替组成,铜在钴层中... 采用旋转圆盘电极、双脉冲电位法从单一的含有铜离子和钴离子的镀液中电沉积Cu-Co纳米多层膜、并用TEM.AES和X-射线衍射研究镀层的形貌和组成。结果表明:多层膜结构为纯铜和含有少量铜的铜钴合金层交替组成,铜在钴层中的含量,随镀液中的铜含量的增大和转速的提高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铜钴合金 钠米镀层 多层膜 镀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铜钴层状结构材料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薛江云 吴继勋 杨德钧 《电镀与精饰》 EI CAS 1997年第2期8-11,共4页
采用旋转圆盘电极,利用双脉冲电位法从简单的镀液中制备Cu-Co层状结构材料,研究了镀液中铜含量、镀液的pH值、电流密度、转速对镀层形貌和铜在铜钴合金层中含量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X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镀层的形貌、组成... 采用旋转圆盘电极,利用双脉冲电位法从简单的镀液中制备Cu-Co层状结构材料,研究了镀液中铜含量、镀液的pH值、电流密度、转速对镀层形貌和铜在铜钴合金层中含量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X光电子能谱和X-射线衍射研究了镀层的形貌、组成和结构。结果表明:镀层由纯铜和含有少量铜的铜钴合金层交替组成,其断面结构为层状结构,为了降低铜在铜钴合金层中的含量,可以采取降低镀液中铜含量、降低转速和提高高电位脉冲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沉积 铜钴合金 层状结构 电镀 镀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摩擦条件下硫脲对1Cr18不锈钢电化学行为的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熊金平 孙冬柏 杨德钧 《电化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236-241,共6页
控制金属材料的腐蚀或磨损有三种方法:1)合理选用耐蚀金属材料(包括开发新材料或对材料进行适宜的表面强化处理;2)改善金属材料服役的介质环境(包括合理使用缓蚀剂);3)采取电化学保护措施.由于在腐蚀介质中工作的各种摩擦... 控制金属材料的腐蚀或磨损有三种方法:1)合理选用耐蚀金属材料(包括开发新材料或对材料进行适宜的表面强化处理;2)改善金属材料服役的介质环境(包括合理使用缓蚀剂);3)采取电化学保护措施.由于在腐蚀介质中工作的各种摩擦副往往受腐蚀与磨损的协同作用而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擦腐蚀 1Cr18 不锈钢 磨损 腐蚀 硫脲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荷作用下重铬酸钾缓蚀剂对304不锈钢无膜表面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金平 孙冬柏 杨德钧 《表面技术》 CAS CSCD 1996年第5期19-20,共2页
对于易钝化的金属来讲,在某些介质中易发生局部腐蚀.局部腐蚀的发生取决于其表面膜的破坏与修复.暴露于介质中的金属表面膜被去掉后,其稳定电位Es突然向负方向移动,达到一个最低值E_(PK),然后逐渐恢复到稳态,如图1所示.电位的负方向移... 对于易钝化的金属来讲,在某些介质中易发生局部腐蚀.局部腐蚀的发生取决于其表面膜的破坏与修复.暴露于介质中的金属表面膜被去掉后,其稳定电位Es突然向负方向移动,达到一个最低值E_(PK),然后逐渐恢复到稳态,如图1所示.电位的负方向移动标志着一个无膜表面的形成,而电位的恢复反映了无膜表面重新形成钝化膜的过程.峰值电位E_(PK)与稳定电位Es之差△E=E_(PK)-E_s是随着作用在金属表面上的载荷而改变,△E大小反映了金属无膜表面反应活性高低程度.本文探讨了机械载荷作用下,K_2Cr_2O_7缓蚀剂对304不锈钢无膜表面电位△E的影响,并论证了K_2Cr_2O_7的缓蚀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铬酸钾 缓蚀剂 不锈钢 表面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敏剂诱导化学镀镍过程的交流阻抗研究
12
作者 杨玉国 许韵华 +1 位作者 孙冬柏 杨德钧 《北方交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8-49,共2页
在光敏剂存在时 ,光照条件下可发生化学镀反应 ,阻抗图谱中出现一个容抗环和一个吸附环 ,吸附是H2 PO-2 在反应过程中的吸附 .
关键词 光敏剂 交流阻抗 化学镀镍 反应机理 光化学原理 容抗环 吸附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N薄膜的阳极氧化研究
13
作者 张凯 李辉勤 杨德钧 《电镀与精饰》 CAS 1998年第5期6-9,共4页
研究了TiN薄膜的阳极氧化。结果表明,在稀磷酸溶液中对TiN薄膜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后,在TiN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氧化膜呈干涉色,其颜色随槽压变化;氧化膜色调均匀,耐磨性好。XPS及AES分析结果表明,氧化膜由TiO2... 研究了TiN薄膜的阳极氧化。结果表明,在稀磷酸溶液中对TiN薄膜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后,在TiN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氧化膜呈干涉色,其颜色随槽压变化;氧化膜色调均匀,耐磨性好。XPS及AES分析结果表明,氧化膜由TiO2组成,且在槽压为9V时膜厚约90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氧化 干涉色 二氧化钛薄膜 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铬合金摩擦破损微电偶的形成及作用 被引量:6
14
作者 孙冬柏 李涛 +1 位作者 俞宏英 杨德钧 《电化学》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07-312,共6页
本文分析、研究了1Cr18合金材料在0.2mol·L-1H2SO4溶液中的摩擦腐蚀过程中产生微电偶腐蚀的可能性及原因,并研究了微电偶对摩擦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摩擦过程造成材料表面的电化学不均一性是... 本文分析、研究了1Cr18合金材料在0.2mol·L-1H2SO4溶液中的摩擦腐蚀过程中产生微电偶腐蚀的可能性及原因,并研究了微电偶对摩擦电化学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摩擦过程造成材料表面的电化学不均一性是产生微电偶作用的真正原因.未摩擦表面与摩擦表面的面积比显著地影响了摩擦电偶电位和摩擦电偶电流的大小.外加载荷的增大使未摩擦表面与摩擦表面间电化学不均一性加大,从而影响了摩擦电偶电位和摩擦电偶电流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性 金属材料 电偶作用 摩擦腐蚀 铁铬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次磷酸盐氧化反应历程的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孙冬柏 金莹 +1 位作者 俞宏英 杨德钧 《电化学》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6-42,共7页
对次磷酸盐体系循环伏安曲线-0.4V(SCE)处氧化峰(Ⅱ峰)的特性及本质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Ⅱ峰与Ⅰ峰直接相关,对应于活性吸附态的偏亚磷酸根氧化生成磷酸根的电极过程,Ⅱ峰是偏亚磷酸根脱出的H-ads离子在电极上... 对次磷酸盐体系循环伏安曲线-0.4V(SCE)处氧化峰(Ⅱ峰)的特性及本质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Ⅱ峰与Ⅰ峰直接相关,对应于活性吸附态的偏亚磷酸根氧化生成磷酸根的电极过程,Ⅱ峰是偏亚磷酸根脱出的H-ads离子在电极上发生氧化的结果.确定了吸附态偏亚磷酸根转变为惰性亚磷酸根反应的控速步骤为偏亚磷酸的脱附过程,并估算了脱附速度常数.最后给出可能的吸附态偏磷酸根氧化生成磷酸根的电极历程及总的次磷酸根氧化机制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镀镍 镀镍 次磷酸盐 氧化 循环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析氧用Ti基尺寸稳定性阳极的应用和发展 被引量:4
16
作者 综述 胡吉明 +3 位作者 吴继勋 孟惠民 朱艳冗 杨德钧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1999年第5期1-3,共3页
较全面地介绍了电解用阳极的发展历史,指出Ti基尺寸不变性阳极(DSA)特别是二氧化铱基涂层在析氧环境中的优越性能,并对其应用及研究现状作了概括。较详尽地介绍了Ti阳极的制备工艺及性能,并提出目前研究中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阳极 DSA 二氧化铱 电解工业 涂层 电解槽 析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沉积黑镍薄膜工艺及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庞孟枝 孙冬柏 杨德钧 《腐蚀与防护》 CAS 1999年第1期15-17,23,共4页
通过初步筛选和正交优化设计,研制开发出一种新的化学沉积黑镍薄膜工艺,并对槽液各组分对膜层黑度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得出硫代硫酸钠、硫酸锌是黑色成膜的决定因素,复合添加剂具有稳定槽液、提高膜层黑度的作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膜... 通过初步筛选和正交优化设计,研制开发出一种新的化学沉积黑镍薄膜工艺,并对槽液各组分对膜层黑度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得出硫代硫酸钠、硫酸锌是黑色成膜的决定因素,复合添加剂具有稳定槽液、提高膜层黑度的作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膜层呈乌黑色,均匀致密,具有较高的光吸收性能,而且耐大气、中性及碱性介质腐蚀.通过沉积过程的电位测定,确定成膜由初级、次级两个阶段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沉积 黑镍薄膜 性能 电镀 镀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钝性合金摩擦电化学性质的影响因素
18
作者 孙冬柏 李涛 +1 位作者 俞宏英 杨德钧 《电化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40-144,共5页
研究了不同Cr含量的Fe_Cr合金在H2SO4溶液体系中的摩擦腐蚀过程.重点考察了载荷、摩擦速度、Cr含量及H2SO4溶液浓度对摩擦电流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摩擦仅作用在金属部分表面时,在钝化电位区,外加载荷和摩擦... 研究了不同Cr含量的Fe_Cr合金在H2SO4溶液体系中的摩擦腐蚀过程.重点考察了载荷、摩擦速度、Cr含量及H2SO4溶液浓度对摩擦电流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摩擦仅作用在金属部分表面时,在钝化电位区,外加载荷和摩擦速度对摩擦电流密度有较大的影响.合金材料耐蚀性的增加或溶液腐蚀性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铬合金 金属材料 钝性合金 合金 摩擦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