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优质香型三系不育系永芳A的特征特性和高产繁殖技术
1
作者 叶宁 鲍兴禄 +3 位作者 杨德卫 叶新福 郑向华 程朝平 《福建稻麦科技》 2025年第1期26-29,共4页
永芳A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宜香1A为母本,与复交组合元丰B/泸香618B//泸香618B测交,经过多年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优质籼型三系不育系,具有分蘖力强、配合力好、米质优、香味浓郁等特点,2023年通过福建省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 永芳A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以宜香1A为母本,与复交组合元丰B/泸香618B//泸香618B测交,经过多年连续回交转育而成的优质籼型三系不育系,具有分蘖力强、配合力好、米质优、香味浓郁等特点,2023年通过福建省主要农作物品种鉴定。利用永芳A与恢复系东南恢517、马华粘等配制的杂交稻组合永芳优517、永芳优马华粘于2023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三系不育系 优质 香稻 永芳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水稻种质资源创新研究与利用进展 被引量:17
2
作者 杨德卫 张海峰 余文权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95-508,共14页
农业种质资源主要包括农作物、畜禽、农业微生物和药用植物等种质资源。截止到2023年,我国保存的作物种质资源有超过54万份,其中有8万多份是水稻种质资源,如何对这么庞大的水稻种质资源进行精确评价与利用,这将对今后水稻种质创新与育... 农业种质资源主要包括农作物、畜禽、农业微生物和药用植物等种质资源。截止到2023年,我国保存的作物种质资源有超过54万份,其中有8万多份是水稻种质资源,如何对这么庞大的水稻种质资源进行精确评价与利用,这将对今后水稻种质创新与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梳理了我国水稻种质资源收集、评价与精确鉴定、水稻新品系创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水稻种质创制新技术、新方法以及水稻优异基因资源的挖掘与利用等方面的进展,并归纳形成了水稻种质资源创制与利用的新模式。最后,本文就当前水稻核心种质构建、种质资源鉴定与挖掘以及种质资源共享共赢机制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加强专用型核心种资的构建、种质资源的精确鉴定、种质资源的创新研究、种质资源的共享机制以及种质资源的合作交流进行了分析与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水稻种质资源鉴定评价与创新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种质资源 创新 利用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粒长基因GS3的鉴定及利用分析
3
作者 郑长林 官华忠 +3 位作者 赵锦祥 毛大梅 陈志伟 杨德卫 《福建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13-1217,共5页
【目的】水稻粒长是水稻粒型构成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籽粒产量,挖掘更多粒型相关基因对水稻粒型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构建的水稻籼粳亚种间组合佳辐占×日本晴构建的499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为研究材料,以水稻粒长性状为鉴定... 【目的】水稻粒长是水稻粒型构成因素之一,直接影响籽粒产量,挖掘更多粒型相关基因对水稻粒型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构建的水稻籼粳亚种间组合佳辐占×日本晴构建的499个重组自交系群体为研究材料,以水稻粒长性状为鉴定指标,通过图位克隆的方法,对水稻长粒性状数量性状基因座进行鉴定,并对该长粒性状在育种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结果】在重组自交系群体中检测到一个主效粒长基因GS3,并将该基因定位在物理距离16310~18161 kb,长度约为1851kb。通过测序分析发现,佳辐占与日本晴相比,该基因仅有1个碱基的差异,为第2个外显子的第48个碱基由C突变为A,造成蛋白翻译提前终止。进一步分析发现研究者利用粒长基因GS3选育的佳早1号和佳福香占在粒长、粒宽及长宽比上与野生型佳辐占无显著差异。【结论】佳辐占×日本晴重组自交系中可检测到长粒基因GS3,并可稳定遗传应用。本研究为后期GS3基因的功能研究以及水稻高产优质的遗传改良提供优异的基因资源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长粒 GS3 基因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曲病发病规律、病菌功能基因组以及免疫反应的遗传机制 被引量:3
4
作者 何旎清 程朝平 +3 位作者 晋艺丹 黄凤凰 李生平 杨德卫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9-46,52,共9页
稻曲病已成为我国水稻生产中重要病害之一,不仅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且危害人畜健康安全。目前对稻曲病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抗性评价标准、抗性基因挖掘、病原菌侵染方式、致病机理以及防控预测等方面还存在局限性。本文综述了稻曲... 稻曲病已成为我国水稻生产中重要病害之一,不仅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且危害人畜健康安全。目前对稻曲病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但在抗性评价标准、抗性基因挖掘、病原菌侵染方式、致病机理以及防控预测等方面还存在局限性。本文综述了稻曲病简史与发生概况、稻曲病菌的生物学特征、稻曲病菌的侵染特征、稻曲病抗性遗传规律与基因鉴定、抗性遗传机制、抗性鉴定技术以及病害发生影响因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探讨当前稻曲病抗性鉴定方法、抗性基因挖掘、侵染机制、稻曲病菌与水稻互作以及病情监测预报和防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与展望了相关问题及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曲病 研究进展 遗传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Xa23基因改良早稻恢复系白叶枯病抗性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杨德卫 叶宁 +4 位作者 叶新福 郑向华 程朝平 卢礼斌 黄凤凰 《福建农业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51-356,共6页
利用常规杂交和回交的方法,并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以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水稻材料IRBBL23为供体材料,以优良早稻恢复系东南恢012的为受体材料,在低世代利用与Xa23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C189在分离群体中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利用常规杂交和回交的方法,并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以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水稻材料IRBBL23为供体材料,以优良早稻恢复系东南恢012的为受体材料,在低世代利用与Xa23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C189在分离群体中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在高代稳定株系中采用苗期群体鉴定技术,最终获得一系列目标基因纯合且农艺性状优良的早熟恢复系材料。通过白叶枯病菌株的专化强毒菌系P6对8份材料进行田间接种鉴定,筛选出7份抗白叶枯病的恢复系材料,并对这些株系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利用与Xa23基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C189开展抗白叶枯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是一种简便、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恢复系 白叶枯病 XA23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SL的水稻穗颈长度QTL的代换作图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德卫 朱镇 +5 位作者 张亚东 林静 陈涛 赵凌 朱文银 王才林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741-747,共7页
水稻穗颈长度是影响杂交水稻制种产量提高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文章利用94个以籼稻品种9311为遗传背景、粳稻品种日本晴为染色体片段供体的覆盖全基因组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为材料,调查和分... 水稻穗颈长度是影响杂交水稻制种产量提高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文章利用94个以籼稻品种9311为遗传背景、粳稻品种日本晴为染色体片段供体的覆盖全基因组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CSSL)为材料,调查和分析CSSL群体及双亲的穗颈长度。结果表明:在17个置换系中检测到8个控制水稻穗颈长度的数量性状位点(Quantitative trait loci,QTL),分别位于第2、3、7、8、9和第11染色体;利用代换作图法,定位了其中的7个穗颈长度QTL;其加性效应值介于0.10~3.20之间,其中qPE-9和qPE-11的加性效应值较大,平均效应值分别为3.15和2.95,表现为主效基因特征;qPE-2-2、qPE-3-1、qPE-3-2、qPE-7和qPE-8等5个QTL被定位在小于10.0cM的区段内。利用CSSL可以有效地鉴定水稻穗颈长度QTL,这些QTL为分子标记辅助选育穗颈长度适中的水稻品系及其进一步的精细定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颈长度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SSL) 代换作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矮秆突变体MU101的诱发及鉴定 被引量:6
7
作者 杨德卫 卢礼斌 +6 位作者 郑向华 黄镜浩 叶宁 刘成德 程朝平 何琴 叶新福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2-207,共6页
利用60Coγ射线辐照籼稻材料M804,获得了1个性状能稳定遗传的矮秆突变体MU101,对其形态学及细胞学方面进行了鉴定分析表明,该突变体田间表现植株矮化,叶色浓绿,株型紧凑,长势较强,抽穗和分蘖正常,节间数较野生型减少2个,各节间不按比例... 利用60Coγ射线辐照籼稻材料M804,获得了1个性状能稳定遗传的矮秆突变体MU101,对其形态学及细胞学方面进行了鉴定分析表明,该突变体田间表现植株矮化,叶色浓绿,株型紧凑,长势较强,抽穗和分蘖正常,节间数较野生型减少2个,各节间不按比例缩短。该突变体可作为一个特殊类别材料进行深入研究,同时也为该突变基因的定位克隆、遗传机理研究及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培育理想株高的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矮秆 突变体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主植物与病原菌免疫反应的分子遗传基础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德卫 李生平 +2 位作者 崔海涛 邹声浩 王伟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78-286,I0002-I0009,共17页
近年来,大量的植物抗病基因和病原菌无毒基因被克隆,抗病基因和无毒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互作关系的研究也取得重大进展。在植物中,由病原菌模式分子(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引发的免疫反应(PAMP-triggered imm... 近年来,大量的植物抗病基因和病原菌无毒基因被克隆,抗病基因和无毒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互作关系的研究也取得重大进展。在植物中,由病原菌模式分子(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s)引发的免疫反应(PAMP-triggered immunity, PTI)和由效应因子引发的免疫反应(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 ETI)是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两类抵抗病原物的机制。PTI反应主要通过细胞表面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 PRRs)识别并结合PAMPs从而激活下游免疫反应,而在ETI反应中,则通过植物R基因(resistance gene,R)与病原菌无毒基因(avirulence gene, Avr)产物间的直接或间接相互作用来完成免疫反应。本文对植物PTI反应和ETI反应分别进行了概述,重点探讨了植物R基因与病原菌Avr基因之间的互作遗传机理,并对目前植物抗性分子遗传机制研究和抗病育种中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 抗病基因 无毒基因 相互作用 育种利用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SSLs群体定位和图位克隆水稻长芒基因GAD1-2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德卫 郑向华 +3 位作者 程朝平 叶宁 黄凤凰 叶新福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01-1111,共11页
水稻是世界上最早驯化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芒可以保护水稻种子不被鸟琢食,是水稻重要的驯化性状之一。芒在野生稻中普遍存在,对野生稻的生存和传播至关重要,然而在驯化和人工选择过程中该性状逐渐被淘汰。定位和克隆水稻长芒相关... 水稻是世界上最早驯化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芒可以保护水稻种子不被鸟琢食,是水稻重要的驯化性状之一。芒在野生稻中普遍存在,对野生稻的生存和传播至关重要,然而在驯化和人工选择过程中该性状逐渐被淘汰。定位和克隆水稻长芒相关基因是研究水稻芒驯化遗传机制的基础。本研究以籼稻恢复系东南恢810为受体、漳浦野生稻为供体构建的146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 CSSLs)为研究材料,调查了146个CSSLs株系和双亲的芒长,结果表明在4个置换系中检测到1个控制水稻芒长主效基因GAD1-2,位于水稻第8号染色体;利用重叠代换作图法,将GAD1-2定位在Ind8-10和RM4936标记之间,遗传距离约为4.75 Mb。选择分离群体中的显性单株,利用开发的标记,最终将GAD1-2基因定位在两个Indel标记之间,两者间的物理距离约为27kb,该区域内只有两个候选基因Os08g0485500和Os08g0485400。经测序和分析表明,Os08g0485500是GAD1-2的候选基因,GAD1-2在保守的ORF区域存在6个碱基缺失,导致丝氨酸和半胱氨酸这两个氨基酸缺失,从而表现长芒的性状;在Os08g0485500基因位点已克隆了1个控制水稻芒长的GAD1基因,推测GAD1-2与GAD1为等位基因。本研究为进一步理解水稻起源演化和水稻芒长发育基因的遗传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长芒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定位 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水稻内颖退化突变体的形态特征及基因的精确定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德卫 卢礼斌 +5 位作者 程朝平 曾美娟 郑向华 叶宁 刘成德 叶新福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64-1072,共9页
水稻产量和品质受花器官发育的直接影响,因此对水稻颖花发育机理的研究将有助于水稻产量提高和品质的改良。文章利用60Coγ射线辐照亲本8PW33(籼稻背景)获得一个性状能稳定遗传的内颖退化突变体(编号:MU102),并对其农艺性状和花器官进... 水稻产量和品质受花器官发育的直接影响,因此对水稻颖花发育机理的研究将有助于水稻产量提高和品质的改良。文章利用60Coγ射线辐照亲本8PW33(籼稻背景)获得一个性状能稳定遗传的内颖退化突变体(编号:MU102),并对其农艺性状和花器官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结果显示,相对于野生型,该突变体的株高、每穗总粒数及剑叶宽均显著增加,而结实率则显著降低,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解剖镜下观察表明,该突变体内颖退化,外颖弯曲呈现镰刀状,其余器官与野生型表型基本一致。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突变体与野生型叶片维管束的结构组成以及外颖表皮细胞组成、排列均正常,没有明显差异;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内颖表皮细胞排列较为紧密,推测可能是内颖收缩退化导致的。遗传分析显示该突变性状是由隐性单基因控制,并命名为pd2。利用实验室现有的SSR分子标记将PD2基因定位于水稻第9号染色体上,通过进一步扩大群体和开发新的Indel标记,将PD2基因定位在2个Indel标记之间,两者间的物理距离大约是82 kb。在该物理区间内有一个已经克隆的内颖发育基因REP1,经过测序和比对分析,推测REP1与PD2为等位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内颖退化 突变体 形态特征 精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定位水稻酚反应基因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德卫 朱文银 +5 位作者 林静 赵凌 张亚东 朱镇 陈涛 王才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51-755,共5页
水稻谷粒苯酚染色反应是鉴别籼粳稻亚种的指标之一。本研究以9311和日本晴构建的8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为材料,采用代换作图法对控制水稻谷粒酚反应的3个QTL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4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材料酚反应级别为4,其余的在0到1级。... 水稻谷粒苯酚染色反应是鉴别籼粳稻亚种的指标之一。本研究以9311和日本晴构建的8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为材料,采用代换作图法对控制水稻谷粒酚反应的3个QTL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4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材料酚反应级别为4,其余的在0到1级。8个置换系均含有来源于日本晴的1个置换片段,其中3个置换系在第2染色体、2个置换系在第4染色体和3个置换系在第7染色体上分别有1个置换片段,其长度分别为24.9cM、37.8 cM、9.7 cM、9.5 cM、22.7 cM、16.7 cM、22.2 cM和13.0 cM,平均长度为19.6 cM。3个控制水稻苯酚反应的基因qPH4-1、qPH2和qPH7被界定在第2染色体RM406和RM240、第4染色体RM280和RM5709及第7染色体RM11和RM6574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12.9 cM、9.5 cM和16.0 cM。qPH4-1、qPH2和qPH7的鉴定和初步定位为其进一步的精细定位和图位克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代换作图 苯酚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水稻抗病基因Pigm-1和Xa23 被引量:5
12
作者 杨德卫 何旎清 黄凤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7-45,共9页
【目的】创制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水稻新材料。【方法】以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gm-1的双抗77009和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IRBB23为父本,以象牙香占为母本,利用杂交和复交方法,借助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分离世代对目标基因进行检测,结合... 【目的】创制抗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水稻新材料。【方法】以携带抗稻瘟病基因Pigm-1的双抗77009和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IRBB23为父本,以象牙香占为母本,利用杂交和复交方法,借助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在分离世代对目标基因进行检测,结合田间多代选育和抗性鉴定,选育多抗、综合性状优良的5个稳定株系,分析其农艺性状;然后利用三系不育系靓香A分别与象牙香占及5个稳定株系进行杂交配组,对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进行分析,并对5个稳定株系进行恢复基因检测。【结果】获得R21-1、R21-2、R21-3、R21-4和R21-5 5个均含有Xa23和Pigm-1双基因稳定聚合系,这5个改良系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均具有较好的抗性。不育系靓香A与5个稳定株系的杂交组合中,只有组合靓香A/R21-1表现结实正常,而其余组合均表现半不育;与亲本R21-1相比,组合靓香A/R21-1的有效穗数、每穗颖花数均表现优异亲本R21-1的特性,整精米率表现显著提高,米质可以达到二级部颁优质米标准。【结论】创制了5个稳定的Xa23和Pigm-1双基因聚合系,其中改良系R21-1含有恢复基因Rf3,可用于水稻多基因聚合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 白叶枯病 Pigm-1 XA23 聚合育种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水稻矮化类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13
作者 杨德卫 叶新福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321-328,共8页
水稻矮化类病毒病是我国水稻常见的病毒病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十几个省市都有普遍发生,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就水稻矮化类病毒病发病概况、分类、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及发病机理等方面进行了概述,简要介绍了水稻矮化类病毒基因组研究的情... 水稻矮化类病毒病是我国水稻常见的病毒病之一,近年来,在我国十几个省市都有普遍发生,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就水稻矮化类病毒病发病概况、分类、发病症状、传播途径及发病机理等方面进行了概述,简要介绍了水稻矮化类病毒基因组研究的情况,并较为详细地介绍了水稻矮化类病毒病抗病材料的筛选、抗性基因定位及克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系统地分析了当前水稻矮化类病毒病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如何进一步深入开展水稻矮化类病毒病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矮化类病毒病 病毒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定位水稻粒型QTL 被引量:13
14
作者 朱文银 杨德卫 +5 位作者 林静 赵凌 张亚东 朱镇 陈涛 王才林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26-231,共6页
水稻粒型是衡量稻米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鉴定和定位水稻粒型QTL对开展水稻粒型分子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8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为材料,选用分布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153个SSR标记检测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的置换片段,采用代换作图法... 水稻粒型是衡量稻米外观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鉴定和定位水稻粒型QTL对开展水稻粒型分子育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8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为材料,选用分布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153个SSR标记检测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的置换片段,采用代换作图法对控制水稻粒型的3个主效QTL进行定位。结果表明:153个SSR标记中有104个标记在亲本间具有多态性,多态率为68.0%;8个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在第3和第5染色体分别有6个和2个置换片段,置换片段长度分别为14.8 cM、16.6 cM、15.5 cM、18.9 cM、29.1 cM、35.0 cM、17.9 cM和17.0cM,平均长度为20.6 cM;8个置换片段上共鉴定出3个粒型QTL,控制粒长的qGL-3-1和qGL-3-2分别被界定在水稻第3染色体RM5551与RM6832及RM6832与RM3513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14.8 cM和5.3 cM的范围内,控制粒宽的qGW-5被界定在水稻第5染色体RM267与RM169之间遗传距离约11.7 cM的范围内。利用染色体片段置换系能准确地定位水稻粒型QTL,qGL-3-1、qGL-3-2和qGW-5的鉴定和初步定位为其进一步精细定位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片段置换系 置换片段 代换作图 粒型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杂交水稻相关性状配合力、遗传力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郑轶 杨德卫 +6 位作者 涂诗航 林强 游晴如 周鹏 王鸿飞 黄庭旭 梁康迳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4年第9期926-933,共8页
水稻是世界1/4人口赖以生存的主食,也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本文介绍作物配合力、遗传力定义,论述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遗传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杂交水稻品质性状配合力、遗传力的研究概况,并对水稻配合力、遗传力... 水稻是世界1/4人口赖以生存的主食,也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本文介绍作物配合力、遗传力定义,论述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遗传力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杂交水稻品质性状配合力、遗传力的研究概况,并对水稻配合力、遗传力相关研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配合力 遗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型水稻的遗传和育种现状 被引量:5
16
作者 郑家团 杨德卫 +4 位作者 董炼飞 游晴如 郑轶 涂诗航 周鹏 《福建农业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1134-1138,共5页
香型水稻在国际稻米贸易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当今科研热门课题之一,而香味是香稻最重要的品质特性。本文概述了香型水稻的遗传机制、香味基因的鉴定及香味基因分子育种利用等方面内容,简要介绍了香型杂交稻不育系和恢复系选育的进... 香型水稻在国际稻米贸易市场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成为当今科研热门课题之一,而香味是香稻最重要的品质特性。本文概述了香型水稻的遗传机制、香味基因的鉴定及香味基因分子育种利用等方面内容,简要介绍了香型杂交稻不育系和恢复系选育的进展,并分析和阐述香型杂交稻的选育及推广应用方面的进展。最后,针对当前香型水稻存在的问题,就如何深入开展香型水稻相关研究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型杂交稻 香味基因 遗传研究 分子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SAMS1在水稻稻瘟病抗性中的功能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德卫 王勋 +4 位作者 郑星星 项信权 崔海涛 李生平 唐定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9-1128,共10页
稻瘟病是水稻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表明,水稻中S-腺苷-L-甲硫氨酸合成酶OsSAMS1参与了水稻衰老相关的进程,我们实验室前期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OsSAMS1基因的表达水平受稻瘟病菌诱导后明显提高。然而... 稻瘟病是水稻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表明,水稻中S-腺苷-L-甲硫氨酸合成酶OsSAMS1参与了水稻衰老相关的进程,我们实验室前期利用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OsSAMS1基因的表达水平受稻瘟病菌诱导后明显提高。然而,OsSAMS1是否参与水稻的免疫反应,尚未明确。基于此,本研究选取野生型ZH11为背景材料,通过构建OsSAMS1基因敲除突变体来探究该基因在水稻抗病中的功能。结果表明,OsSAMS1主要在水稻叶片中表达;且其表达明显受稻瘟病菌侵染所诱导。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OsSAMS1在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内均有表达。通过接种稻瘟病菌发现,与对照相比,2个等位敲除突变体ossams1-1和ossams1-2均表现为更加感病,且体内病程相关基因的表达也明显更低,同时突变体中乙烯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也受到明显抑制。综上所述,Os-SAMS1参与了水稻的免疫反应,且正调控水稻稻瘟病的抗性。本研究为深入揭示OsSAMS1在稻瘟病免疫反应的分子机理奠定了基础,并为稻瘟病抗病育种研究提供了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瘟病 OsSAMS1基因 乙烯 功能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米酒的营养保健功效 被引量:13
18
作者 郑向华 叶宁 +2 位作者 程朝平 杨德卫 叶新福 《福建稻麦科技》 2014年第4期88-94,共7页
论述了黑米酒的酿制工艺,着重阐述了其中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功效,并介绍了目前市场上较有代表性的新型保健黑米酒。
关键词 黑米酒 米曲 酵母 营养物质 保健功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有色稻品种资源花色苷含量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叶宁 程朝平 +2 位作者 杨德卫 叶新福 郑向华 《福建农业科技》 2019年第6期1-5,共5页
为筛选高花色苷含量水稻种质资源,以124份有色稻为研究材料,用pH示差法测定不同有色稻品种中花色苷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有色稻中花色苷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含量最高的3个材料都是黑米品种,其中黑米品种HY023含量最高,达到22.01 m... 为筛选高花色苷含量水稻种质资源,以124份有色稻为研究材料,用pH示差法测定不同有色稻品种中花色苷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有色稻中花色苷含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含量最高的3个材料都是黑米品种,其中黑米品种HY023含量最高,达到22.01 mg·hg-1;红米品种HY102含量最低,为8.06 mg·hg-1;124个有色稻品种花色苷含量的平均值为12.90 mg·hg-1,花色苷含量较高(>19 mg·hg-1)的品种只有2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色稻 花色苷 品种资源 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糙米茶的保健功效及其制作 被引量:3
20
作者 郑向华 叶宁 +4 位作者 洪春燕 卢礼斌 杨德卫 刘成德 叶新福 《福建稻麦科技》 2010年第3期56-59,共4页
糙米是一种天然保健食品,由其制备的糙米茶和发芽糙米茶营养丰富,具有促进血液通畅、大便通畅、小便通畅、美容、减肥和防癌的作用。文章简述了糙米茶与发芽糙米茶的功效与制作方法,以期为今后开展糙米茶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糙米茶 发芽糙米茶 维生素 微量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