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胶表面熊果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和分子识别特性 被引量:16
1
作者 杨律文 刘含茂 +3 位作者 屈贺幂 曾松军 熊远钦 徐伟箭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37-141,共5页
以熊果酸(UA)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对天然活性物质熊果酸具有较好选择性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用紫外光谱分析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 以熊果酸(UA)为模板分子,4-乙烯基吡啶(4-VP)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表面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对天然活性物质熊果酸具有较好选择性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用紫外光谱分析了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用IR和SEM测试技术分别对表面印迹聚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表面形貌观察;静态吸附平衡实验和Scatchard分析结果表明,该印迹聚合物中存在着2类不同的结合位点,离解常数分别为1.02×10-4和8.97×10-4mol/L。与化学组成相同的非印迹聚合物相比,MIPs对熊果酸有较高的选择性和吸附性。用该MIPs作为固相萃取剂,相对于齐墩果酸的富集因子为30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齐墩果酸 表面分子印迹 Scatchard分析 同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碳水化合物信息融合的中药多元指纹图谱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夏新年 屈贺幂 +3 位作者 曾松军 杨律文 刘含茂 徐伟箭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3-76,共4页
利用超滤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种不同产地的茯苓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建立基于多糖的二元指纹图谱的工艺流程和分析方法.以广西茯苓为基准计算,得到的湖南和云南茯苓与广西茯苓的相似性分别为0.919 0,0.740 0.结果表明,基于碳水化合物信... 利用超滤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3种不同产地的茯苓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建立基于多糖的二元指纹图谱的工艺流程和分析方法.以广西茯苓为基准计算,得到的湖南和云南茯苓与广西茯苓的相似性分别为0.919 0,0.740 0.结果表明,基于碳水化合物信息融合的多元指纹图谱方法可以有效地对不同产地的茯苓进行筛选,是一种有效的中药多糖质量控制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超滤法 二元指纹图谱 茯苓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素分解菌与酵母菌混菌发酵体系对土壤中纤维素物质的降解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邹鸿雁 王钟 +3 位作者 杨律文 汪芳 王静 林娟 《湖南农业科学》 2011年第12期18-21,共4页
在纤维素分解菌的发酵期间引入酵母菌来解除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时的产物对纤维素酶的反馈抑制。在不同时间接入酵母菌,找出最适接入时间。通过在最适时间接入不同量梯度的酵母菌,找出最适接种量,同时分析纤维素分解菌与酵母菌在反... 在纤维素分解菌的发酵期间引入酵母菌来解除纤维素分解菌分解纤维素时的产物对纤维素酶的反馈抑制。在不同时间接入酵母菌,找出最适接入时间。通过在最适时间接入不同量梯度的酵母菌,找出最适接种量,同时分析纤维素分解菌与酵母菌在反应器中的动态变化,研究了纤维素分解菌与酵母菌组成的二元混菌体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菌混菌发酵纤维素的活性较单菌发酵大幅度提高,酵母菌的最适接入时间是72 h,最适接入量为6.4×106 cfu/mL;混菌发酵有利于缩短纤维素生产发酵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分解菌 酵母菌 反馈抑制 混菌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