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8种杀菌剂对春蚕豆赤斑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龙 张芸 +2 位作者 郭延平 邵扬 杨彧红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5-248,共4页
蚕豆赤斑病是甘肃临夏州春蚕豆生产中的主要真菌病害,该病害的发生流行直接导致蚕豆产量下降、商品性降低,严重时可使蚕豆绝收。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对25%咪鲜胺乳油、微生物制剂(全关)粉剂、30%甲霜·噁霉灵乳油、80%代森锰锌可湿... 蚕豆赤斑病是甘肃临夏州春蚕豆生产中的主要真菌病害,该病害的发生流行直接导致蚕豆产量下降、商品性降低,严重时可使蚕豆绝收。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对25%咪鲜胺乳油、微生物制剂(全关)粉剂、30%甲霜·噁霉灵乳油、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2.5%氟环唑悬浮剂、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和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8种杀菌剂对春蚕豆赤斑病的防治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在3次药后7、14、21 d的平均防效为81.44%、90.41%、86.85%,并能增加蚕豆产量、种子百粒重,可在甘肃省春蚕豆种植地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蚕豆 赤斑病 杀菌剂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生物降解地膜在高海拔地区玉米栽培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海强 杨霞 +8 位作者 王立霞 杨彧红 张芳 杨淑霞 白海鸿 杨慧珍 韩志强 王平生 祁维红 《寒旱农业科学》 2023年第7期649-653,共5页
为筛选出适合在高海拔地区玉米生产上应用的全生物降解地膜,以全生物降解地膜金土地1号(GS1)、金土地2号(GS2)、鑫银环(GS3)、巴斯夫(GS4)、意大利(GS5),以普通PE地膜及不覆膜为对照,进行地膜覆盖玉米栽培、地膜暴晒和填埋试验。结果表... 为筛选出适合在高海拔地区玉米生产上应用的全生物降解地膜,以全生物降解地膜金土地1号(GS1)、金土地2号(GS2)、鑫银环(GS3)、巴斯夫(GS4)、意大利(GS5),以普通PE地膜及不覆膜为对照,进行地膜覆盖玉米栽培、地膜暴晒和填埋试验。结果表明,全生物降解地膜金土地2号(GS2)降解性能好,作物产量高,可替代普通PE地膜应用于高海拔地区玉米覆盖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物将解地膜 降解特性 高海拔 玉米 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配方施肥对花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李建国 杨慧珍 +7 位作者 王平生 杨彧红 祁维红 张海强 韩宏 杨淑霞 王立霞 张芳 《甘肃农业科技》 2022年第2期58-62,共5页
针对花椒种植过程中存在的施肥不合理现象,采用L;(3;)正交方法,设置10个不同配方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方施肥条件下花椒树株高、地径、平均新梢抽生数、出皮率、千粒重、含水量、果皮干重及果皮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配... 针对花椒种植过程中存在的施肥不合理现象,采用L;(3;)正交方法,设置10个不同配方施肥试验,研究了不同配方施肥条件下花椒树株高、地径、平均新梢抽生数、出皮率、千粒重、含水量、果皮干重及果皮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配方施肥对花椒树生长的影响不同,施肥量为尿素230.7 g/株、磷酸二胺521.7 g/株、硫酸钾268 g/株时,花椒树株高和新梢抽生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单株果皮干重、出皮率和千粒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比对照不施肥分别高11.76%、11.44%和24.53%,且含水率最低(P<0.05),果皮所含铁、锌、钙、硒元素的含量较高;施肥量为尿素298.7 g/株、磷酸二胺347.8 g/株、硫酸钾134 g/株和尿素230.7 g/株、磷酸二胺521.7 g/株、硫酸钾268 g/株时,地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随着配方施肥中N元素量的增加,花椒树新梢抽生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施肥配方越合理,花椒的产量越高、出皮率越高、千粒重也越大,而含水量越低。施肥各处理的生长量及产量均高于不施肥处理,氮、磷、钾配合施用能够提高花椒生长量及产量。施尿素230.7 g/株、磷酸二胺521.7 g/株、硫酸钾268 g/株时(N、P、K质量比为100∶120∶67)为该地花椒的最佳施肥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椒 配方施肥 生长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专用缓释肥对临夏高海拔灌区玉米产量的影响及肥料利用效率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平生 杨霞 +6 位作者 黄青岩 祁维红 张芳 白海鸿 康夏明 杨彧红 韩宏 《甘肃农业科技》 2019年第2期3-7,共5页
为筛选出适宜临夏高海拔灌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的最佳专用缓释肥,以玉米品种金凯8号为指示品种,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4种专用缓释肥对玉米产量、产量构成因素、肥料利用效率和施肥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专用缓释肥B(N 26.50%+P_2O_... 为筛选出适宜临夏高海拔灌区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栽培的最佳专用缓释肥,以玉米品种金凯8号为指示品种,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4种专用缓释肥对玉米产量、产量构成因素、肥料利用效率和施肥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专用缓释肥B(N 26.50%+P_2O_58.80%+K_2O_4.10%+有机质15.00%)900 kg/hm^2处理的玉米折合产量最高,达14 847.0 kg/hm^2,较不施肥(CK)增产22.0%;肥料农学利用效率为7.55 kg/kg,表观肥料养分利用率为42.03%,肥料偏生产力为41.87 kg/kg,肥料贡献率18.02%,施肥利润高达2 476.8元/hm^2;生物鲜重和生物干重分别较不施肥(CK)提高了23.1%和31.0%,穗粒数较不施肥(CK)增加了38.3粒,千粒重较不施肥(CK)增加了68.6 g。专用缓释肥B在临夏高海拔灌区可实现玉米高产、高效和轻简化施肥,并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可在临夏高海拔灌区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用缓释肥 玉米 产量 肥料利用效率 高海拔灌区 临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间作方式对蚕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张芸 李龙 +1 位作者 李强 杨彧红 《农业科技通讯》 2018年第9期109-111,共3页
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了不同间作配对作物、不同间作行比对蚕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不同间作模式对蚕豆主要经济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蚕豆与马铃薯以行比2∶2间作种植时,蚕豆具有显著的间作产量优势,蚕豆的主要经济... 本研究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讨了不同间作配对作物、不同间作行比对蚕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不同间作模式对蚕豆主要经济性状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蚕豆与马铃薯以行比2∶2间作种植时,蚕豆具有显著的间作产量优势,蚕豆的主要经济性状除株高外,有效分蘖、有效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比单作分别增加0.7个、2.8荚、6.3粒、11.7 g,单株产量及地上生物量比对照分别提高40﹪、4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方式 蚕豆 农艺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蚕豆菜用化发展趋势及建议 被引量:1
6
作者 徐耘 张林森 +2 位作者 汪学英 杨彧红 石小平 《农业科技通讯》 2016年第12期20-21,共2页
临夏州利用蚕豆生产的独特地理优势,依靠蚕豆良好的商品特性,采用协会牵头,"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新模式,通过调整以干籽粒为主的生产模式,依靠技术创新与生产方式创新,积极利用废旧农膜进行菜用蚕豆生产,经济效益显著,农户每... 临夏州利用蚕豆生产的独特地理优势,依靠蚕豆良好的商品特性,采用协会牵头,"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新模式,通过调整以干籽粒为主的生产模式,依靠技术创新与生产方式创新,积极利用废旧农膜进行菜用蚕豆生产,经济效益显著,农户每亩纯收入较干籽粒生产增加3 800元,同时本文作者还提出了蚕豆菜用化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蚕豆 菜用化 蚕豆青荚 采摘时差 观光农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植方式对高寒阴湿区啤酒大麦的影响
7
作者 林占虎 韩宏 +4 位作者 何建刚 郭永录 杨彧红 黄勇 祁占虎 《甘肃农业科技》 2014年第11期37-39,共3页
在临夏州高寒阴湿区田间比较了露地条播、露地穴播、全膜穴播、全膜覆土穴播啤酒大麦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苗期长势以全膜穴播最好,全膜覆土穴播次之,露地穴播好于露地条播。出苗至成熟期5、10 cm平均地温以全覆膜穴播最高,比露地条播... 在临夏州高寒阴湿区田间比较了露地条播、露地穴播、全膜穴播、全膜覆土穴播啤酒大麦性状及产量。结果表明,苗期长势以全膜穴播最好,全膜覆土穴播次之,露地穴播好于露地条播。出苗至成熟期5、10 cm平均地温以全覆膜穴播最高,比露地条播分别高3.1、2.6益;全膜覆土穴播次之,比露地条播分别高1.1、0.6益;露地穴播较露地条播分别高0.5、0.4益。啤酒大麦折合产量全膜覆土穴播、全膜穴播分别较常规种植增产9.9%、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大麦 种植方式 全膜穴播 全膜覆土穴播 高寒阴湿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夏高寒阴湿区啤酒大麦区域试验总结
8
作者 张芳 杨霞 +4 位作者 王平生 韩宏 白海鸿 黄青岩 杨彧红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7期58-60,共3页
在临夏高寒阴湿种植条件下:参试的品种(系)0416-1折合亩产为529.8 kg,产量最高,较甘啤4号(CK)亩产462.2 kg亩增产67.6 kg,增产率为14.6%;品种(系)0409-23亩产为483.6 kg居第二位,较对照亩增产21.4 kg,增产率为4.6%;品种(系)HF-05-1-19亩... 在临夏高寒阴湿种植条件下:参试的品种(系)0416-1折合亩产为529.8 kg,产量最高,较甘啤4号(CK)亩产462.2 kg亩增产67.6 kg,增产率为14.6%;品种(系)0409-23亩产为483.6 kg居第二位,较对照亩增产21.4 kg,增产率为4.6%;品种(系)HF-05-1-19亩产476.5 kg居第三位,较对照亩增产14.3 kg,增产率为3.1%。以上三品种(系)适宜在临夏高寒阴湿区种植,其余品种(系)有待继续试验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大麦 品种 区域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