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矿千米深井巷道围岩支护-改性-卸压协同控制技术 被引量:246
1
作者 康红普 姜鹏飞 +8 位作者 黄炳香 管学茂 王志根 吴拥政 高富强 杨建威 程利兴 郑仰发 李建忠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45-864,共20页
针对煤矿千米深井、软岩、强采动巷道围岩大变形难题,以淮南新集口孜东矿350 m超长工作面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巷道围岩大变形、支护构件失效原因;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试验和井下试验方法,从围岩物性劣化、偏应力诱导围岩扩容、软... 针对煤矿千米深井、软岩、强采动巷道围岩大变形难题,以淮南新集口孜东矿350 m超长工作面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分析了巷道围岩大变形、支护构件失效原因;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试验和井下试验方法,从围岩物性劣化、偏应力诱导围岩扩容、软岩结构性流变及超长工作面采动影响等方面,揭示了高地应力与超长工作面强采动应力叠加作用下巷道围岩大变形机理。以此为基础提出千米深井、软岩、强采动巷道支护-改性-卸压协同控制理念,采用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了无支护、锚杆支护、锚杆支护-注浆改性、锚杆支护-注浆改性-水力压裂卸压4种方案巷道围岩应力、变形及破坏规律,阐述了巷道支护-改性-卸压协同控制原理。研发出CRMG700超高强度、高冲击韧性锚杆支护材料,研究揭示了锚杆受拉、剪、扭、弯及冲击复合载荷作用的力学响应特征;开发出微纳米无机有机复合改性材料及配套高压劈裂注浆技术;研发出分段压裂水力压裂卸压技术与设备,形成了巷道支护-改性-卸压协同控制技术。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提出口孜东矿示范巷道支护-改性-卸压布置方案与参数,并进行了井下试验与矿压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协同控制技术应用后,巷道变形量降低50%以上,锚杆、锚索破断率降低90%,工作面采动应力明显减小,有效控制了千米深井、软岩、强采动巷道大变形。最后,对下一步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巷道 千米深井 强采动 围岩协同控制 锚杆支护 注浆改性 水力压裂卸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千米深井软岩大巷围岩锚架充协同控制原理、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57
2
作者 姜鹏飞 康红普 +7 位作者 王志根 刘庆波 杨建威 高富强 汪向明 张群涛 郑仰发 王海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20-1035,共16页
针对煤矿千米深井高应力、软岩大巷围岩强时效大变形难题,以中煤新集口孜东矿软岩大巷为工程背景,根据井下实测数据与支护状况,分析了不同支护方式下巷道围岩大变形、支护构件破坏与失效特征。采用理论计算得出U型钢支架在均布载荷和不... 针对煤矿千米深井高应力、软岩大巷围岩强时效大变形难题,以中煤新集口孜东矿软岩大巷为工程背景,根据井下实测数据与支护状况,分析了不同支护方式下巷道围岩大变形、支护构件破坏与失效特征。采用理论计算得出U型钢支架在均布载荷和不同类型集中载荷作用下的垂直反力、水平推力及弯矩,揭示了充填体对提高U型钢支架发挥其承载能力的作用机制;采用数值模拟分析对比了锚网喷、锚网喷+钢管混凝土及锚架充3种支护方式控制围岩变形与破坏的效果,阐明了千米深井软岩大巷锚架充协同控制原理。在引进与自主研发的基础上,形成了包括支护材料与构件、充填材料与系统、自动架棚机、单轨吊巷道锚杆支护平台的锚架充协同控制技术。基于上述研究成果,提出口孜东矿软岩大巷锚架充协同控制方案与参数,并进行了井下试验与推广应用。结果表明,锚架充协同控制技术能够有效控制千米深井软岩大巷围岩大变形,特别是强流变,保持巷道长期稳定。与原支护相比,巷道变形量降低90%以上,同时节约了巷道维护成本,为千米深井软岩大巷围岩控制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最后,对锚架充协同控制技术下一步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米深井 软岩大巷 锚杆支护 U型钢支架 架后充填 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掘锚一体化特厚顶煤巷道快速掘进与支护技术 被引量:50
3
作者 刘跃东 林健 +1 位作者 杨建威 姜鹏飞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0-65,共6页
为实现掘锚机组在特厚顶煤巷道的安全快速掘进,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掘进速度对巷道周围应力场、位移场的影响;基于掘锚机组的结构特征,提出顶板和帮部锚杆空间不成排的支护体系;通过改进支护材料、优化操作工序的手段,整... 为实现掘锚机组在特厚顶煤巷道的安全快速掘进,采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手段研究了掘进速度对巷道周围应力场、位移场的影响;基于掘锚机组的结构特征,提出顶板和帮部锚杆空间不成排的支护体系;通过改进支护材料、优化操作工序的手段,整体提升了掘进速度。研究结果表明:提高掘进速度,巷道前方支承压力峰值位置向掘进工作面靠近,峰值应力增大,产生的侧向应力区范围和周围煤岩体破坏区的位移都相应减小;不成排的支护体系一定程度减少了顶、帮应力场的叠加,但实现了帮部及时支护。掘锚机施工期间,日均进尺增加到14 m/d,同时降低工人劳动强度,为特厚煤层快速成巷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锚机 特厚煤层 快速掘进 支护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岛自然保护区文昌鱼的资源调查与生长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建威 任一平 徐宾铎 《水利渔业》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2-114,共3页
根据2007年春季和秋季对青岛文昌鱼自然保护区内的资源调查,研究了其资源现状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春季文昌鱼出现了30~35 mm的体长组峰值,而秋季则出现了体长20~25 mm、30~35 mm比较明显的2个峰值。在东经120°21′~120°23,... 根据2007年春季和秋季对青岛文昌鱼自然保护区内的资源调查,研究了其资源现状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春季文昌鱼出现了30~35 mm的体长组峰值,而秋季则出现了体长20~25 mm、30~35 mm比较明显的2个峰值。在东经120°21′~120°23,′北纬35°59′~36°之间的狭长地带,文昌鱼分布较集中。保护区内文昌鱼平均密度为44尾/m2,平均生物量为5.51 g/m2,资源量约为340 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昌鱼 自然保护区 资源 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汽油机排气温度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蔡锐彬 陈子健 +1 位作者 杨建威 蔡涌泉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7期77-80,共4页
通过对车用汽油机排气温度特性的实验研究,了解汽油车在各种有代表性的运行工况下排气温度的变化范围。
关键词 汽油机 排气温度 热反应净化 汽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砂岩横向切槽真三轴定向水力压裂试验 被引量:16
6
作者 吴拥政 杨建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27-935,共9页
为揭示煤矿基本顶细砂岩定向水力压裂裂缝起裂、扩展规律,在煤矿井下原位获取并加工成300 mm×300 mm×300 mm大尺寸细砂岩,在试样正中布置直径26 mm的压裂孔,采用专用切槽钻头垂直钻孔轴向预制长12 mm的三维楔形横槽,开展大型... 为揭示煤矿基本顶细砂岩定向水力压裂裂缝起裂、扩展规律,在煤矿井下原位获取并加工成300 mm×300 mm×300 mm大尺寸细砂岩,在试样正中布置直径26 mm的压裂孔,采用专用切槽钻头垂直钻孔轴向预制长12 mm的三维楔形横槽,开展大型真三轴定向水力压裂试验与高能工业CT扫描,研究了原生层理方向与水平应力差大小对水力裂缝起裂压力、扩展形态、水压-时间曲线、压裂体积的影响规律,并引入定向偏转距概念(预制切槽处裂缝沿其方向定向扩展不发生偏转的距离)来表征定向压裂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预制横向切槽可驱使其附近裂缝沿着切槽定向起裂、扩展,裂缝形态分为单一横切型和复杂“H”型;水压-时间曲线根据裂纹扩展阶段的不同,分为平缓式波动型和断崖式跌落型。水平应力差对切槽处的裂缝定向偏转距影响程度大于层理方向。高水平应力差作用下切槽尖端应力集中程度更高,穿越层理面能力更强,裂缝从切槽尖端起裂后与层理交汇后不发生偏转,切槽定向效果较好;而低水平应力差作用下裂缝扩展时遇到层理易发生转向,切槽定向效果差。高水平应力差作用下裂缝定向偏转距为低水平应力差作用下的10倍,前者切槽可定向裂缝扩展至试样边界,后者切槽仅可控制其附近裂缝扩展方向,之后逐渐偏转至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平行。层理平行切槽时,裂缝平均起裂压力、压裂体积是垂直切槽时的1.7倍;高水平应力差作用下裂缝平均起裂压力、压裂体积是低水平应力差作用下的1.3倍。层理效应在低水平应力差作用下明显,当切槽与层理方向一致时,切槽附近层理最易被激活并沿切槽定向扩展,裂缝宽度与形态复杂多样,反之,较难被激活,裂缝形态单一;而高水平应力差作用下不同方向的层理均能被激活,裂缝扩展充分,形成形态复杂多样的缝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砂岩 真三轴 横向切槽 定向水力压裂 裂缝扩展 定向偏转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泵流量对纵向切槽水力压裂裂缝偏转距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林健 徐成 杨建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804-2812,共9页
水力压裂技术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强烈动压巷道的卸压工程中,水力压裂卸压的核心是如何人为控制水力裂缝的开裂、扩展方向及路径。将裂缝起裂点与裂缝扩展路径上与切槽方向呈1/2切槽角度的点之间的连线长度定义为裂缝偏转距,并作... 水力压裂技术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强烈动压巷道的卸压工程中,水力压裂卸压的核心是如何人为控制水力裂缝的开裂、扩展方向及路径。将裂缝起裂点与裂缝扩展路径上与切槽方向呈1/2切槽角度的点之间的连线长度定义为裂缝偏转距,并作为试验重点考察指标。采用真三轴物理试验的方法,对尺寸为300 mm×300 mm×300 mm的预留钻孔和纵向切槽水泥试块水力压裂过程中不同泵流量对裂缝偏转距的影响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纵向切槽水力压裂裂缝首先沿切槽方向起裂,在扩展的过程中逐渐转向最大主应力方向;裂缝呈S型非对称形态,裂缝较为单一,无复杂微裂隙产生,裂缝在横向扩展的同时沿纵向扩展且扩展过程中无较大偏转。压裂过程明显呈现3个阶段性特征:初次起裂阶段、裂缝持续扩展阶段和裂隙贯通阶段;随着泵流量的增加,起裂压力略有增高,压裂时间明显缩短。在水平应力比为1.5条件下,泵流量由0.5 mL/s增加到1.0 mL/s,裂缝偏转距增加了54.9%;泵流量由1.0 mL/s增加到1.5 mL/s,裂缝偏转距增加了16.7%;随着泵流量的增加,裂缝偏转距明显增大,增大趋势呈半抛物线特征。水平应力比为2.0条件下,泵流量由1.0 mL/s增加到1.5 mL/s,裂缝偏转距增加了30.6%;泵流量由1.5 mL/s增加到5.0 mL/s,裂缝偏转距增加了67.9%;与应力比为1.5相比,相同泵流量条件下裂缝偏转距明显减小。试验采用真三轴试验方法仅能对小尺寸试块进行物理模型试验,下一步将选取合适的数值计算方法,进一步开展大尺度岩层水力压裂效果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流量 裂缝偏转距 水力压裂 纵向切槽 真三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对颌骨埋伏牙的定位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邵雅华 陈成诗 +2 位作者 杨建威 孙凯 刘威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77-479,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技术对颌骨埋伏阻生牙和多生牙的定位价值。材料和方法:患者25例,男8例,女17例,平均14岁。常规口腔全景片和咬合片不能准确判断其埋伏阻生牙和多生牙的情况。对其进行上下颌骨横轴位...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技术对颌骨埋伏阻生牙和多生牙的定位价值。材料和方法:患者25例,男8例,女17例,平均14岁。常规口腔全景片和咬合片不能准确判断其埋伏阻生牙和多生牙的情况。对其进行上下颌骨横轴位薄层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技术重建图像。结果:25例共36颗埋伏阻生或多生牙。多层螺旋CT能准确显示颌骨内埋伏阻生牙及多生牙的数量、牙冠牙根形态、唇腭侧位置、萌出方向及与邻牙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VR)技术的应用是颌骨埋伏牙定位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埋伏阻生牙 多生牙 多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用汽油机排气热反应净化的实验研究
9
作者 蔡锐彬 蔡涌泉 +1 位作者 杨建威 陈子建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73-77,共5页
在汽车排气热反应净化机理与车用汽油机排气特性研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车用汽油机装上热反应净化器后,在发动机台架上进行发动机外特性与高、中、低转速下的发动机负荷特性试验。
关键词 汽油机 排气 热反应器 汽车 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掘进工作面围岩稳定性分析及快速成巷技术途径 被引量:105
10
作者 康红普 姜鹏飞 +3 位作者 高富强 王子越 刘畅 杨建威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023-2045,共23页
分析了煤矿巷道掘进技术与装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掘进工作面围岩应力、变形、破坏分布特征;分析了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围岩强度、围岩结构及地应力等地质力学参数,巷道断面尺寸、开挖方式、空顶距、掘... 分析了煤矿巷道掘进技术与装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掘进工作面围岩应力、变形、破坏分布特征;分析了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围岩强度、围岩结构及地应力等地质力学参数,巷道断面尺寸、开挖方式、空顶距、掘进速度等掘进参数,及临时支护、永久支护等。巷道开挖后在掘进工作面顶角和巷道四角周围出现应力集中区;围岩位移、破坏在超前工作面一定位置开始出现,随着远离掘进工作面围岩位移和破坏范围不断增大,达到2倍巷道宽度时基本稳定;煤层强度、地应力对围岩变形与破坏的影响十分显著;分步开挖的顶板下沉量及破坏程度明显大于一次开挖;空顶距越大,围岩破坏裂隙越多、分布越广;过快、过慢的掘进速度对围岩稳定性均不利;掘进后安装及时、主动、支护阻力大的临时支护效果好;分次支护围岩位移和裂隙场的扩展均大于一次支护,通过分次支护提高掘进速度是以影响锚杆支护效果为代价的,应限定在一定的围岩条件。根据煤巷掘进工作面空顶距及自稳时间,对煤巷掘进工作面围岩稳定性进行了分类,并提出了相应的支护要求;提出煤巷可掘性的概念,根据被掘煤岩体条件,对煤巷可掘性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围岩的可钻性、可锚性及对掘进速度的影响。提出提高煤巷掘进速度的主要技术途径:确定适合的掘进模式,优化掘进工艺,优选掘进装备;确定合理的支护形式与参数,适当降低支护密度;掘进全系统整体配套与协同。根据掘进工作面围岩稳定性、可掘性、可钻性及可锚性,提出煤巷掘进自动化、智能化技术总体架构及应解决的关键技术:自动化、智能化截割、临时支护、自动化锚杆施工、超前探测、定位与导航、围岩稳定性与环境监测及大数据分析等,最后提出我国煤巷掘进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工作面 围岩稳定性 快速成巷 可掘性 技术途径 自动化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矿千米深井巷道松软煤体高压锚注-喷浆协同控制技术 被引量:85
11
作者 康红普 姜鹏飞 +8 位作者 杨建威 王志根 杨景贺 刘庆波 吴拥政 李文洲 高富强 姜志云 李建忠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47-762,共16页
针对煤矿千米深井巷道松软煤体大变形难题,以中煤新集口孜东矿大采高工作面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分析巷道松软煤帮变形破坏特征及支护结构破坏、失效形式;采用井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从锚杆锚索锚固力衰减、风化作用下煤体劣化及... 针对煤矿千米深井巷道松软煤体大变形难题,以中煤新集口孜东矿大采高工作面运输巷为工程背景,分析巷道松软煤帮变形破坏特征及支护结构破坏、失效形式;采用井下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从锚杆锚索锚固力衰减、风化作用下煤体劣化及强流变性等方面,揭示出千米深井巷道松软煤帮大变形机理。提出千米深井巷道松软煤帮高压锚注-喷浆协同控制理念;采用数值模拟对比研究了锚杆锚索支护、锚注、锚注-喷浆3种方案巷道煤帮变形、裂隙及应力演化规律,阐明了巷道煤帮高预应力、高压锚注-喷浆协同控制原理。研发出高强度、高压、组合式注浆锚杆与高压注浆锚索,研究了注浆锚杆、锚索及注浆材料性能与锚注效果,形成了高预应力锚杆、锚索支护-高压劈裂注浆改性-表面喷浆协同控制技术。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中煤新集口孜东矿,提出试验巷道锚注-喷浆协同控制方案及参数,并进行了矿压监测。监测数据表明,采用提出的高压锚注-喷浆控制方案后,煤帮结构、完整性与强度得到显著改善,锚杆、锚索锚固力大幅提升,充分发挥了高强度锚杆、锚索主动支护作用。巷道两帮收缩量降低86%,锚杆、锚索破断率大幅减少,有效控制了千米深井巷道松软煤帮大变形,为此类深部巷道大变形控制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巷道 千米深井 松软煤体 锚注 高压注浆 喷浆 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成岩侵入影响的特厚煤层巷道高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与应用
12
作者 张小荣 姜鹏飞 +2 位作者 孟国胜 杨建威 刘跃东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6-72,共7页
以塔山煤矿3~#~5~#煤层8105工作面邻空巷道5105回风平巷特厚顶煤大断面全煤巷道锚杆锚索联合支护为工程背景,井下实测分析了锚杆、锚索在煤层中的锚固性能。采用单轴、三轴压缩试验方法对比研究了煤体试件在不同围压下的承载能力,得出... 以塔山煤矿3~#~5~#煤层8105工作面邻空巷道5105回风平巷特厚顶煤大断面全煤巷道锚杆锚索联合支护为工程背景,井下实测分析了锚杆、锚索在煤层中的锚固性能。采用单轴、三轴压缩试验方法对比研究了煤体试件在不同围压下的承载能力,得出了锚杆与锚索高预应力对改善巷道围岩受力状态十分明显,大幅提高了巷道顶部和巷帮煤体的自承能力。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托盘规格、无钢带及不同钢带尺寸对围岩应力场分布特征。提出了火成岩侵入影响的特厚煤层巷道高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并进行井下试验。结果表明,高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应用后,工作面回采期间5105回风平巷顶底板移近90 mm,两帮移近179mm,巷道断面收缩率仅为3.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厚煤层 火成岩侵入 高预应力 巷道支护 锚杆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井孤岛工作面巷道围岩采动应力分区演化特征 被引量:32
13
作者 程利兴 姜鹏飞 +4 位作者 杨建威 朱阳涛 郑仰发 张镇 李冰冰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078-4086,共9页
针对深井孤岛工作面煤巷大变形问题,采用现场实测手段研究了回采过程中巷道和采空区应力动态演化规律以及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深井孤岛工作面巷道围岩应力演化与变形破坏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工作面前方大于250 m... 针对深井孤岛工作面煤巷大变形问题,采用现场实测手段研究了回采过程中巷道和采空区应力动态演化规律以及巷道围岩变形破坏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深井孤岛工作面巷道围岩应力演化与变形破坏具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工作面前方大于250 m范围,巷道围岩未受采动影响,围岩应力变化较小且变形主要集中在底板与煤柱肩窝;工作面前方100~250 m支护结构受力增大,巷道浅部围岩破碎,顶底板移近及煤柱内挤变形突出,巷道出现明显的非对称变形破坏;工作面前方100m为强烈采动影响阶段,尤其是在工作面前方20~22m围岩垂直应力与空间主应力变化比较剧烈,顶底板移近与两帮内挤变形更加突出,巷道围岩表现出明显的大变形破坏特征。根据采空区应力分区特征分析了顶板覆岩结构的动态演化过程。结合应力与变形破坏演化特征,提出了巷道支护对策,以期为深井巷道围岩控制提供一定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米深井 覆岩结构 大变形 应力演化 孤岛工作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风景园林建设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建威 《科学技术创新》 2017年第18期331-331,共1页
风景园林规划中生态设计理念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进行低碳建设的基础,也是展示低碳建设效用的必然过程。对此,笔者从生态理念的角度探讨风景园林的低碳建设,并以实际的园林建筑案例说明生态理念的展示方法,总结了展示生态理念... 风景园林规划中生态设计理念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进行低碳建设的基础,也是展示低碳建设效用的必然过程。对此,笔者从生态理念的角度探讨风景园林的低碳建设,并以实际的园林建筑案例说明生态理念的展示方法,总结了展示生态理念的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园林 建设 生活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锚一体化智能快速掘进成套装备 被引量:9
15
作者 康红普 姜鹏飞 +24 位作者 宋德军 雷亚军 李增林 王子越 张小峰 李发泉 韩存地 王锐 郭吉昌 罗超 韦尧中 陈志良 曹晓明 刘畅 何宗科 杨建威 韩春福 任建超 张权 郭栋 丁维波 张虎 王威 徐志刚 杨勇 《智能矿山》 2023年第2期9-14,共6页
研究背景、意义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掘进与回采是煤炭生产2个基本环节,巷道是煤矿运输、通风、行人的必要通道。我国每年新掘进巷道1.2万km,相当于地球直径,规模巨大。目前,我国巷道掘进技术明显落后于采煤技术,已成为制约煤矿安全、... 研究背景、意义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掘进与回采是煤炭生产2个基本环节,巷道是煤矿运输、通风、行人的必要通道。我国每年新掘进巷道1.2万km,相当于地球直径,规模巨大。目前,我国巷道掘进技术明显落后于采煤技术,已成为制约煤矿安全、智能开采的瓶颈。我国现有巷道掘进工作面约1.6万个,巷道作业人员超70万人,是采煤工作面作业人员3倍多,且高度依赖人工。全国90%矿井仍需10多个工人在掘进工作面恶劣环境下高强度人工作业,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和工人职业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掘进工作面 快速掘进 采煤技术 煤矿运输 煤矿安全 掘进巷道 智能开采 采煤工作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瓦斯动压煤巷变形机理与控制技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建威 孙志勇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5-59,共5页
为解决岳城煤矿高瓦斯动压巷道瓦斯抽采后围岩变形大、支护困难的问题,采用现场调查和矿压监测方法,测试了巷道围岩的地质力学参数,深入分析了围岩变形破坏特征与机理,提出高预应力高延伸率锚杆锚索+强力护表构件+补强锚索强帮强顶控制... 为解决岳城煤矿高瓦斯动压巷道瓦斯抽采后围岩变形大、支护困难的问题,采用现场调查和矿压监测方法,测试了巷道围岩的地质力学参数,深入分析了围岩变形破坏特征与机理,提出高预应力高延伸率锚杆锚索+强力护表构件+补强锚索强帮强顶控制技术,并进行现场应用。矿压监测数据显示:在掘进期间,锚杆与锚索受力比较稳定;巷道在工作面回采期间,两帮最大变形量为249mm,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262mm,满足正常生产要求。应用结果表明:该支护技术明显改善了围岩的应力分布,提高了围岩的整体承载能力,能够有效控制高瓦斯动压巷道围岩的大变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瓦斯 动压巷道 变形机理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泵流量对纵向切槽水力压裂裂缝偏转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徐成 林健 +2 位作者 王洋 石垚 杨建威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15,共5页
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纵向切槽水力压裂裂缝扩展的有限元二维模型,分析了不同泵流量条件下纵向切槽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规律。研究表明:裂缝开裂初期,受地应力差的影响,裂缝很快转向最大主应力方向;随着泵流量的大幅增加,裂缝的偏转情况... 采用ABAQUS软件,建立了纵向切槽水力压裂裂缝扩展的有限元二维模型,分析了不同泵流量条件下纵向切槽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规律。研究表明:裂缝开裂初期,受地应力差的影响,裂缝很快转向最大主应力方向;随着泵流量的大幅增加,裂缝的偏转情况得到减缓,曲率半径增大,偏转距明显增加,流量在120L/min以内时,增长速度较快;目前常用注水泵流量为90L/min,其裂缝偏转距为4.05m。结论对于实际的钻孔距设计和注水泵选取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切槽 泵流量 定向水力压裂 偏转距 扩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岩层端锚锚杆预应力场分布规律模拟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周逸群 林健 +1 位作者 王正胜 杨建威 《煤矿开采》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6-49,33,共5页
在不考虑原岩应力的条件下,通过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软硬岩层不同组合条件下锚杆预应力场分布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软岩和硬岩中,较高的连续压应力分布范围基本一致,但锚杆产生的压应力由软岩层向硬岩层方向传... 在不考虑原岩应力的条件下,通过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对软硬岩层不同组合条件下锚杆预应力场分布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软岩和硬岩中,较高的连续压应力分布范围基本一致,但锚杆产生的压应力由软岩层向硬岩层方向传递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压应力由硬岩向软岩传递的效果。现场支护中,可通过施加高预紧力来扩大锚杆支护有效压应力区范围;同时可调整锚固段或锚杆长度,使结构面位于压应力较高的有利位置,避免锚杆因水平应力的影响出现剪断或离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岩层 预应力场 分布规律 端部锚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