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中侏罗统凉高山组物源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 被引量:1
1
作者 张釜源 祝海华 +6 位作者 张本健 王明磊 林思臣 张芮 杨希琳 李育聪 王兴志 《古地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86-902,共17页
中侏罗统凉高山组是四川盆地重要产油气层系之一,其宏观沉积体系及其演化过程尚不明确,缺乏盆地级别沉积模式建立。基于轻重矿物、岩心、测录井、孢粉、微量元素及野外剖面资料,针对凉高山组各段沉积时期主要物源体系、古气候特征、沉... 中侏罗统凉高山组是四川盆地重要产油气层系之一,其宏观沉积体系及其演化过程尚不明确,缺乏盆地级别沉积模式建立。基于轻重矿物、岩心、测录井、孢粉、微量元素及野外剖面资料,针对凉高山组各段沉积时期主要物源体系、古气候特征、沉积微相类型、沉积体系及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凉高山组沉积时期,发育龙门山中段和北段、米仓山、南秦岭、大巴山及雪峰古隆6个主要物源;盆内气候早期炎热干旱,中期转变为温暖湿润气候,至晚期再次炎热干旱;发育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席状砂、滨滨浅湖滩坝、浅湖泥及半深湖泥9类沉积微相;凉高山组沉积时期,受周缘山系强弱交替隆升影响,盆地东部、东北部基底发生挠曲并快速沉降,形成大巴山前陆盆地,构成东陡西缓古构造格局及多物源供给体系;受构造活动、气候变化及古地貌影响,凉高山组沉积早期湖盆沉积与沉降中心均分布于川东、川东北地区;中期气候湿润,陆源输入增加,沉积中心迁移至川中地区,沉积与沉降中心发生错位;晚期湖盆填平补齐,逐渐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模式 沉积演化 沉积相 物源特征 凉高山组 中侏罗统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