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合浦盆地川江断块成藏条件与有利勘探方向 被引量:4
1
作者 龚晓峰 杨希冰 +2 位作者 朱继田 张景茹 李晓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8,共10页
合浦盆地乐2X井钻遇地层均以灰白色、杂色及紫红色粗碎屑岩为主,暗色泥岩厚度较薄,仅始新统酒席坑组上段较厚,但埋藏过浅,处于未成熟阶段。乐2X井所在的川江断块圈闭基本落实,但是该圈闭基本不具备烃源条件,又远离烃源的有效供给系统,... 合浦盆地乐2X井钻遇地层均以灰白色、杂色及紫红色粗碎屑岩为主,暗色泥岩厚度较薄,仅始新统酒席坑组上段较厚,但埋藏过浅,处于未成熟阶段。乐2X井所在的川江断块圈闭基本落实,但是该圈闭基本不具备烃源条件,又远离烃源的有效供给系统,导致该断块圈闭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空圈闭是钻探失利的主要原因。因此,深入分析研究低熟烃源岩分布及烃源供给系统,在有效烃源供给系统内,综合预测与圈定有利的低熟油气及生物气运聚富集区带,应是该盆地油气勘探攻关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盆地 乐2X井 烃源的有效供给系统 低熟油气 生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北部湾盆地油气藏形成条件 被引量:25
2
作者 杨希冰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5-92,共8页
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北部湾盆地以拉张裂陷为主,形成了具有典型断坳双层结构的断陷裂谷盆地,并控制了盆地内"先陆后海"型沉积充填序列。盆地内新生界油藏具有大面积生成、分布、富集并连片成藏的特点,又在不同层位和空间... 位于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的北部湾盆地以拉张裂陷为主,形成了具有典型断坳双层结构的断陷裂谷盆地,并控制了盆地内"先陆后海"型沉积充填序列。盆地内新生界油藏具有大面积生成、分布、富集并连片成藏的特点,又在不同层位和空间上聚散不一,呈现出复杂的变化格局。通过对北部湾盆地构造、沉积、成藏条件的系统分析和勘探开发实践的思考总结,认为富生烃凹陷决定了大中型油气藏的存在,富生烃凹陷内的大型沉积相带与有利构造单元的空间匹配,控制了大中型油气藏的分布。"先断后坳"、"先陆后海"的构造—沉积演化过程是大中型油气藏形成的根本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北部湾盆地 成藏条件 大中型油气藏 油气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原油成因类型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希冰 金秋月 +1 位作者 胡林 胡德胜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1-60,共10页
在大量采集涠西南凹陷烃源岩和原油饱和烃色谱、色谱-质谱、碳同位素等资料基础上,对涠西南凹陷烃源岩特征进行分析,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划分为A、B、C等3类烃源岩。系统分析原油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性,对不同层系原油物性进行统计梳... 在大量采集涠西南凹陷烃源岩和原油饱和烃色谱、色谱-质谱、碳同位素等资料基础上,对涠西南凹陷烃源岩特征进行分析,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划分为A、B、C等3类烃源岩。系统分析原油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性,对不同层系原油物性进行统计梳理,依据甾、萜烷、饱和烃组成等进行原油成因类型划分,将涠西南凹陷原油分为A、B1、B2、C1和C2等3大类5亚类。通过油源精细对比和原油空间分布特征分析,A类原油来源于A类源岩,主要分布在1号、2号和3号断裂附近及东南部的斜坡部位;B1和B2类原油来源于B类源岩,其中B1类原油主要分布在2号断裂附近,B2类原油主要在3号断裂附近;C1和C2类原油来源于C类源岩,C1类原油分布在与B1类原油相近的区域,C2类原油主要集中分布在2号断裂与3号断裂接近交互的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西南凹陷 原油成因类型 地球化学 分布特征 烃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石凹陷中—东区油气来源及成藏时间分析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希冰 胡林 金秋月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17,85,共10页
分析乌石凹陷原油样品地球化学特征,根据特征生物标志物指标将原油划分为3种类型,即Ⅰ类、Ⅱ类和Ⅲ类。原油间异戊二烯烷烃、4-甲基甾烷和奥利烷等生物标志化合物呈现不同的组成特征。油源对比表明,乌石中—东区Ⅰ类原油主要来源于流二... 分析乌石凹陷原油样品地球化学特征,根据特征生物标志物指标将原油划分为3种类型,即Ⅰ类、Ⅱ类和Ⅲ类。原油间异戊二烯烷烃、4-甲基甾烷和奥利烷等生物标志化合物呈现不同的组成特征。油源对比表明,乌石中—东区Ⅰ类原油主要来源于流二段上部源岩,Ⅱ类和Ⅲ类原油主要来源于流二段下部源岩。分析油藏砂岩储层流体包裹体,统计包裹体均一温度测试结果,结合埋藏—热演化史模拟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乌石凹陷不同类型原油成藏时间存在差异,Ⅰ类原油呈晚期成藏的特征,成藏时间为从灯楼角组到望楼港组沉积时期;Ⅱ类原油为早期成藏的特征,成藏时间从下洋组到角尾组沉积时期;Ⅲ类原油成藏时间为从角尾组到灯楼角组沉积时期。乌石凹陷油气来源及油气成藏时间研究可为该区优化、进一步扩大勘探成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石凹陷 原油 油气来源 流体包裹体 成藏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石东区流沙港组地层断裂控砂机制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希冰 谌志远 +3 位作者 满勇 胡林 满建 黄晴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2-345,共4页
综合利用地震、钻井、岩心观察等资料,精细落实乌石东区断裂发育及沉积相展布特征,明确乌石东区断裂与沉积关系,阐述断裂组合控制砂体沉积的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乌石东区流沙港组地层发育同向平行型和反向平行型断裂组合,具体形态相应... 综合利用地震、钻井、岩心观察等资料,精细落实乌石东区断裂发育及沉积相展布特征,明确乌石东区断裂与沉积关系,阐述断裂组合控制砂体沉积的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乌石东区流沙港组地层发育同向平行型和反向平行型断裂组合,具体形态相应分别为断沟、断槽、走向斜坡以及断裂坡折。顺断裂走向,砂岩粒度变细、分选变好,靠近断裂下降盘,砂体厚度大、粒度粗,断裂对砂体展布具有明显控制作用。断裂对砂体沉积的控制作用表现为断层活动导致上升盘形成相对凸起,下降盘形成相对低地,砂体从凸起向低地汇聚。同时,沿断裂走向,砂体优先选择断层活动性较弱的位置向低地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沉积耦合 钻探方向 乌石东区 北部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东部地区流沙港组烃源岩孢粉相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任拥军 徐志尧 +3 位作者 李福来 刘红艳 徐新德 杨希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42,共9页
根据孢粉相研究方法,在明确有机碎屑组成的基础上,对乌石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烃源岩的有机质来源、形成环境进行研究,并对烃源岩生烃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流沙港组烃源岩形成于具有一定矿化度的微咸水湖至半咸水湖,流二段底部和顶... 根据孢粉相研究方法,在明确有机碎屑组成的基础上,对乌石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烃源岩的有机质来源、形成环境进行研究,并对烃源岩生烃潜力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流沙港组烃源岩形成于具有一定矿化度的微咸水湖至半咸水湖,流二段底部和顶部油页岩层段对应着湖泊发育的鼎盛时期;从流三段到流一段生源特征在垂向上表现为从混源到水生生物为主,再到混源,最后变为以陆相高等植物有机质为主;流沙港组烃源岩的生烃潜力受无定形有机质的含量影响最大,流二段尤其是其上下两套油页岩段无定形有机质含量最高,生烃潜力最大,流三段次之,流一段生烃潜力最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石凹陷 流沙港组 孢粉相 浮游藻类 生烃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稠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金秋月 杨希冰 +1 位作者 胡林 卢梅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1-88,共8页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乌石凹陷已发现多个稠油油田。为研究稠油特征和成因,开展了稠油油藏原油物性、组分、饱和烃特征、生物标志物、油气来源和盆地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北部湾盆地稠油主要分布在凸起、斜坡带和近洼带,呈高密度、...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乌石凹陷已发现多个稠油油田。为研究稠油特征和成因,开展了稠油油藏原油物性、组分、饱和烃特征、生物标志物、油气来源和盆地模拟分析。结果表明:(1)北部湾盆地稠油主要分布在凸起、斜坡带和近洼带,呈高密度、高黏度特征。(2)北部湾盆地存在3类稠油,第一类为凹陷中央流二段下部烃源岩生成的原油运移至圈闭成藏,遭后期抬升剥蚀,埋深小于2000 m,上覆盖层薄导致油藏遭受生物降解,此类原油成熟度高,C30-4-甲基甾烷含量高,组分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饱和烃和芳烃成分有序缺失;第二类稠油主要分布在近洼带,为本地低热演化油页岩、页岩生成的原油,其成熟度低,Ts/Tm值较低,C30-4-甲基甾烷含量低,在近洼就近成藏,埋深处于生烃门限附近,为早期原生稠油;第三类稠油主要分布在斜坡带,主要为深洼流二段下部烃源岩生成的成熟原油和本地流二段上部烃源岩生成的成熟度较低的稠油混合而成,同时受运移、扩散、吸附等因素的影响,原油变稠,C30-4-甲基甾烷含量中等,此类油藏埋深大于3000 m,是未受到生物降解的混合型稠油。该研究成果对北部湾盆地优化勘探开发部署、指导油区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地球化学 成因 北部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天然气勘探新认识与新进展 被引量:38
8
作者 李绪深 张迎朝 +3 位作者 杨希冰 徐雪丰 张建新 满晓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1,共11页
南海莺歌海-琼东南盆地(莺-琼盆地)历经几十年勘探取得了良好的天然气发现,但气田主要集中在莺歌海盆地东方区和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西区。从莺-琼盆地基础石油地质条件出发,通过分析莺歌海盆地乐东区构造事件与沉积、成藏之间的... 南海莺歌海-琼东南盆地(莺-琼盆地)历经几十年勘探取得了良好的天然气发现,但气田主要集中在莺歌海盆地东方区和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西区。从莺-琼盆地基础石油地质条件出发,通过分析莺歌海盆地乐东区构造事件与沉积、成藏之间的耦合关系及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水道储层发育、油气运移成藏模式,提出了乐东区斜坡近洼带具有探明千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资源基础和中央峡谷水道东区是拓展勘探重要领域的新认识。在此新的地质认识指导下,新钻井获得重大发现,新增天然气地质储量约600×108 m3,深水东区测试获得日产约百万立方米的高产,从而揭开了莺-琼盆地高温高压和深水天然气勘探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莺歌海盆地 东南盆地 天然气勘探 乐东区 深水区 峡谷水道 新认识 新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分频反演技术预测烃源岩 被引量:28
9
作者 陶倩倩 李达 +2 位作者 杨希冰 胡林 徐新德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06-713,722,共9页
通过寻找地震属性与总有机碳含量(TOC)之间的关系对优质烃源岩进行预测的方法逐渐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其结果往往存在多解性,而导致预测结果不稳定。为此,笔者利用分频反演方法对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烃源岩进行精细预测,克服了... 通过寻找地震属性与总有机碳含量(TOC)之间的关系对优质烃源岩进行预测的方法逐渐得到应用并取得了较好效果,但其结果往往存在多解性,而导致预测结果不稳定。为此,笔者利用分频反演方法对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烃源岩进行精细预测,克服了多属性预测存在的多解性。通过引入AVF信息,使反演结果更加可信,并且解决了薄层识别及横向不连续性问题。采用分频反演方法得到了TOC反演体,通过对TOC反演体进行沿层计算,得到流沙港组二段顶部、底部油页岩以及内部泥岩的定量分析结果:流沙港组二段顶部和底部的油页岩TOC值大于3%,流沙港组二段内部泥岩中的TOC值普遍大于2%,且最厚的部位基本与A洼陷、B洼陷吻合,属于优质烃源岩;井点处的TOC值、厚度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优质烃源岩定量评价结果说明分频反演方法行之有效,可以定量评价优质烃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烃源岩 总有机碳含量 分频反演 定量评价 流沙港组 涠西南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西部海域断陷湖盆油气聚集规律及勘探前景 被引量:30
10
作者 李绪深 甘军 +5 位作者 张迎朝 张建新 杨希冰 邓勇 徐新德 吴杨瑜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2-29,共8页
运用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古湖泊学及成藏综合分析等技术方法,深入分析了南海西部海域北部湾盆地和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的构造演化特征、古湖泊背景与烃源岩发育特征、古近系沉积充填特征与大型储集体分布模式以及油气聚集规律和勘探前... 运用构造地质学、沉积学、古湖泊学及成藏综合分析等技术方法,深入分析了南海西部海域北部湾盆地和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的构造演化特征、古湖泊背景与烃源岩发育特征、古近系沉积充填特征与大型储集体分布模式以及油气聚集规律和勘探前景。结果表明:1北部湾盆地涠西南、乌石凹陷及珠三坳陷文昌凹陷始新统湖相烃源岩分布广、规模大,富藻有机质输入的优质烃源岩发育,为油气生成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2南海西部海域断陷湖盆古近纪湖水升降频繁,形成了低位域坡折带控砂、高位域源区控砂、陡坡带断层转换带控砂和缓坡带浪基面控砂等4种控砂模式,并且各控砂模式下的大型储集体时空展布、沉积相类型及物性特征差异明显;3南海西部海域断陷湖盆具备"一源多储、断脊运移、立体富集"的油气聚集规律,形成了凹中隆、斜坡、凸起等3个有利运聚单元及相应的3种成藏模式;4涠西南凹陷东斜坡、乌石凹陷北坡及文昌A凹陷北坡的古近系构造圈闭和隐蔽圈闭是南海西部海域断陷湖盆剩余勘探潜力较大的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西部海域 断陷湖盆 构造演化 烃源岩 大型储集体分布 油气聚集规律 勘探前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生界潜山裂缝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以松南低凸起Y8区为例 被引量:16
11
作者 周杰 杨希冰 +3 位作者 杨金海 吴昊 何小胡 宋爱学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共9页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松南低凸起中生界花岗岩潜山领域勘探获得重大突破,揭示该盆地深水区基岩潜山领域具有较大的勘探前景,裂缝是影响该领域潜山储层发育主控因素之一。利用成像测井、井壁取心和薄片分析等资料,对松南低凸起Y8区中生界花...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松南低凸起中生界花岗岩潜山领域勘探获得重大突破,揭示该盆地深水区基岩潜山领域具有较大的勘探前景,裂缝是影响该领域潜山储层发育主控因素之一。利用成像测井、井壁取心和薄片分析等资料,对松南低凸起Y8区中生界花岗岩潜山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中生界花岗岩潜山储层发育构造裂缝、溶蚀裂缝和成岩缝等3种类型,以发育中—高角度构造缝为主,多为NNW—SSE走向,其中90%为未充填缝及有效缝,主要为3期发育,垂向上可根据裂缝参数分为风化裂缝带和内幕裂缝带。岩性、构造及溶蚀改造是控制该地区潜山裂缝发育的关键因素,花岗岩储层长石与石英含量超过80%,有利于裂缝发育;印支期以来的多期构造运动有利于形成网状裂缝系统,大气淡水及深部热液溶蚀改造进一步增大了裂缝发育深度,进而改善了花岗岩储层物性,扩大了花岗岩储层规模,并提高了油气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深水区 松南低凸起 中生界 潜山裂缝 发育特征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勘探成熟区目标搜索技术体系研究及应用成效 被引量:15
12
作者 陈奎 杨希冰 +5 位作者 胡林 李明 李安琪 王真真 李凤霞 李夏露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3-42,共10页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是勘探成熟区,已发现陵水17-2、陵水25-1等多个气田,但气田开发存在经济门槛高、部分气田储量动用难度大的问题,必须围绕气田内部及周边开展潜力目标搜索。本文借鉴海上勘探开发一体化目标搜索技术,补充地球物...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央峡谷是勘探成熟区,已发现陵水17-2、陵水25-1等多个气田,但气田开发存在经济门槛高、部分气田储量动用难度大的问题,必须围绕气田内部及周边开展潜力目标搜索。本文借鉴海上勘探开发一体化目标搜索技术,补充地球物理预测技术,建立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勘探成熟区目标搜索技术体系,包括区带潜力目标搜索、随钻跟踪过程目标搜索和评价过程目标搜索等3项技术,其中区带潜力目标搜索是分析成熟区地质成藏条件,应用地球物理预测技术,指导开展目标搜索。随钻跟踪过程目标搜索是与开发井进行钻前、随钻及钻后相结合,在其周边搜索目标,并与待开发气层兼探评价,达到快速建产。评价过程目标搜索是在成熟区周边开展老井复查,探寻油气“蛛丝马迹”。在上述技术体系指导下,围绕陵水17-2、陵水25-1气田内部及周边搜索多个潜力目标。优选陵水25-1W构造并部署评价井LS 25-1W-1井,取得了很好的实施效果,有效促进了后续气田开发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东南盆地 深水区 勘探成熟区 区带潜力目标搜索技术 随钻跟踪过程目标搜索技术 评价过程目标搜索技术 陵水25-1W构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西部涠西南凹陷碳酸盐岩潜山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11
13
作者 赵顺兰 杨希冰 +3 位作者 陈林 周刚 焦立波 赵亚卓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1-61,共11页
南海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碳酸盐岩潜山勘探程度低,其油气成藏条件一直不明确。运用有机地球化学、储层综合评价、盆地模拟、缝洞储层识别与预测等技术,对涠西南凹陷碳酸盐岩潜山油气成藏条件进行深入剖析,结果表明:①涠西南凹陷流沙港... 南海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碳酸盐岩潜山勘探程度低,其油气成藏条件一直不明确。运用有机地球化学、储层综合评价、盆地模拟、缝洞储层识别与预测等技术,对涠西南凹陷碳酸盐岩潜山油气成藏条件进行深入剖析,结果表明:①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二段中深湖相烃源岩发育且分布较广,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成熟度适中,是潜山油气的主要来源;②受构造活动、风化淋滤和溶蚀作用等影响,碳酸盐岩潜山溶洞、裂缝、孔隙等储集空间发育;③多期次、多阶段的构造-沉积演化在凹陷内形成多套区域和局部盖层,为潜山油气藏提供了良好的封盖条件;④长期继承性活动断层与骨架砂体、构造脊及不整合面构成了有利油气运移通道。基于上述认识,明确了涠西南凹陷碳酸盐岩潜山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构建了"间接接触单向供烃型"和"直接接触多向供烃型"两种成藏模式,并指出一、二号断裂带发育多个有利目标,估算原油潜在资源量超亿立方米,勘探潜力大,是下步油气拓展勘探的重要新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涠西南凹陷 碳酸盐岩潜山 油气成藏条件 成藏模式 勘探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莺歌海盆地东部黄流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2
14
作者 刘为 杨希冰 +3 位作者 张秀苹 段亮 邵远 郝德峰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75-82,共8页
重力流沉积体系已成为南海西部重点勘探领域。为系统开展莺歌海盆地东部黄流组重力流沉积体系成因及控制因素研究,利用钻井、测井、地震资料,通过位移-距离法、3Dmove古构造恢复等技术方法,对盆地东部中新世黄流组坡折类型、物源供给通... 重力流沉积体系已成为南海西部重点勘探领域。为系统开展莺歌海盆地东部黄流组重力流沉积体系成因及控制因素研究,利用钻井、测井、地震资料,通过位移-距离法、3Dmove古构造恢复等技术方法,对盆地东部中新世黄流组坡折类型、物源供给通道、盆地沉降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盆地东部边缘走滑转换带大型沟谷发育,控制了主物源注入通道;挠曲坡折处坡度加大促发了重力流形成;大规模海平面下降与凹陷内异常沉降作用耦合控制了低位域重力流砂体分布;盆内底辟活动改变了微古地貌格局,从而影响了重力流沉积卸载位置。该成果认识为LD10-F井厚层砂岩气藏发现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 底辟 重力流沉积 黄流组 莺歌海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石凹陷东区构造演化特征及中浅层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胡林 金秋月 +2 位作者 杨希冰 胡德胜 卢梅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8-73,共6页
针对乌石凹陷东区中浅层断裂复杂,含砂率高,油气成藏特征和富集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对乌石凹陷东区应力场、断裂特征和构造演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乌石凹陷在古新世—中晚始新世的伸展应力场呈NW—SE向,渐新世顺时针旋转至近SN向,渐新... 针对乌石凹陷东区中浅层断裂复杂,含砂率高,油气成藏特征和富集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对乌石凹陷东区应力场、断裂特征和构造演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乌石凹陷在古新世—中晚始新世的伸展应力场呈NW—SE向,渐新世顺时针旋转至近SN向,渐新世末期至中新世呈NE—SW向。乌石凹陷东区先后经历了古新世—始新世裂陷阶段、渐新世伸展滑脱和新近系热沉降阶段。对区域钻井、录井、油柱高度等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乌石凹陷中浅层流一段和涠洲组在平面上和纵向上成藏呈现明显差异性,油气主要富集于远离“似花状”构造花心部位的构造裙边带,呈现出外围花瓣富集的特征,乌石凹陷中浅层油藏呈现出“一块一藏,牙刷状”的分布特征。该研究成果对乌石凹陷东区中浅层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石凹陷 构造演化 花状构造 中浅层 油气富集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断裂对沉积充填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杰 杨希冰 +2 位作者 甘军 吴昊 张焱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5-79,共5页
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为指导,利用宝南断阶带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断层活动速率及断层古落差法,对陵水组同沉积断裂和沉积充填进行了精细研究。研究表明:宝南断阶带陵水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大型海底扇沉积体系,控制陵水组地层沉积... 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为指导,利用宝南断阶带新采集的三维地震资料,结合断层活动速率及断层古落差法,对陵水组同沉积断裂和沉积充填进行了精细研究。研究表明:宝南断阶带陵水组沉积时期主要发育大型海底扇沉积体系,控制陵水组地层沉积的主要同沉积断裂为(8)号边界断裂及F1、F2、F3断裂。该组断裂在空间上显示出明显的分段性,其中(8)号断裂活动强、弱交替出现,为多点供源型断裂;F1、F2、F3断裂形成多个横向凸起调节带和走向斜坡调节带,这些调节带为沉积物的优势运移路径。根据断裂控砂特征提出了宝南断阶带汇聚型多级断阶控砂模式;预测了宝南断阶带陵三段F1断裂坡折带中部,F2、F3断裂交汇处,F1、F2断裂东部3个有利区。该研究对指导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新区钻井部署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区 断裂 沉积充填 宝南断阶带 琼东南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始新统流沙港组一段低渗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被引量:5
17
作者 邓孝亮 杨希冰 +4 位作者 尤丽 吴仕玖 钟佳 朱沛苑 代龙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28-637,共10页
为明确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始新统流沙港组一段储层特征及物性主控因素,综合应用壁心、薄片、物性、荧光、扫描电镜等储层分析资料,通过对储集特征、物性特征以及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构造作用与油气成藏耦合等分析,表明涠西南凹陷流... 为明确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始新统流沙港组一段储层特征及物性主控因素,综合应用壁心、薄片、物性、荧光、扫描电镜等储层分析资料,通过对储集特征、物性特征以及沉积作用、成岩作用、构造作用与油气成藏耦合等分析,表明涠西南凹陷流一段储层以长石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为主,总体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较低,储集空间主要为原生粒间残余孔和次生溶孔。涠西南凹陷北西源汇区和西部源汇区流一段多为中孔、中—高渗储层,东部源汇区主要为低孔低渗储层。沉积作用造成粒度、分选、泥质杂基等的差异,压实、碳酸盐胶结、有机酸溶蚀等成岩作用是低渗储层物性主控因素;而构造作用和油气成藏耦合所控制的早期烃类充注、异常高压可保护原生孔隙,加上断裂派生的裂缝可对低渗储层物性进行改善。涠西南凹陷北西源汇区和西部源汇区流一段储层由于埋深较浅,其水动力较强、粒度较粗、分选较好,在泥质杂基较少的区域储层物性较好;而东部源汇区在靠近生烃主洼的二号断裂附近,存在早期烃类充注、有机酸的强溶蚀以及部分高压保护,在2500~3500 m形成次生孔隙和高压孔隙发育带,亦发育深埋藏有利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酸 油气充注 成岩作用 储层特征 流沙港组 始新统 涠西南凹陷 北部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东部原油芳香烃组成特征及地球化学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郝鑫 任拥军 +2 位作者 徐新德 刘红艳 杨希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74-680,共7页
为了明确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东部原油母质来源、沉积环境、成熟度以及可能烃源层,运用色谱-质谱技术对其原油样品的芳香烃组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乌石凹陷东部原油芳香烃整体表现为高萘、高菲系列,低联苯、低三芴和低芳香甾烷... 为了明确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东部原油母质来源、沉积环境、成熟度以及可能烃源层,运用色谱-质谱技术对其原油样品的芳香烃组成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乌石凹陷东部原油芳香烃整体表现为高萘、高菲系列,低联苯、低三芴和低芳香甾烷系列的特征;1,2,5,6-四甲基萘、惹烯以及三芴、三芳甾烷系列均指示母质具有低等水生生物和陆源高等植物双重贡献,形成于淡水—微咸水湖相的还原及弱还原—弱氧化环境;用甲基二苯并噻吩比值、四甲基萘比值、甲基菲指数、甲基菲分布分数和甲基二苯并噻吩分布指数分别计算的镜质体反射率,均表明原油为中等成熟的原油。根据原油芳香烃组成,研究区原油可以划分为2大类3小类:Ⅰ类原油来源于流沙港组流二段上亚段和下亚段烃源岩;Ⅱ1类原油主要来源于流二段下亚段烃源岩;Ⅱ2类原油除流二段下亚段烃源岩外,可能还有流三段烃源岩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乌石凹陷东部 流沙港组 芳香烃 地球化学 母源输入 沉积环境 成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东区断裂封闭性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煜磊 卢建勇 +3 位作者 范彩伟 杨希冰 胡德胜 张帅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0-815,共6页
借助高精度三维地震、钻井、综合测井等资料,文中选取断面正应力、泥质体积分数、断裂泥比率、断面紧闭指数及一种全新的张扭断裂封闭性评价参数——标准化断裂泥比率(SSGR),利用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对乌石凹陷东区断裂开展了封闭性综合评... 借助高精度三维地震、钻井、综合测井等资料,文中选取断面正应力、泥质体积分数、断裂泥比率、断面紧闭指数及一种全新的张扭断裂封闭性评价参数——标准化断裂泥比率(SSGR),利用模糊数学评价方法对乌石凹陷东区断裂开展了封闭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横向上,乌石凹陷东区断裂封闭性具有区域性特征,自西向东逐渐变差;纵向上,流沙港组一段及涠洲组断裂封闭性整体较好,可作为油气运移的有效遮挡,下洋组封闭性较差,不具现实控藏意义。断裂类型方面,反转断裂反转层段封闭性最好,伸展断裂次之,张扭断裂封闭性较差。分析结果与断裂所封油柱高度拟合较好,为进一步揭示油气成藏规律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封闭性 定量参数 模糊数学评价 乌石凹陷东区 北部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剪刀式开合构造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才 胡林 +2 位作者 杨希冰 平贵东 董贵能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20年第2期1-5,共5页
北部湾盆地油气勘探已取得丰硕成果,但进一步扩大勘探成果难度不断增大。为了明确该盆地乌石凹陷东区反转构造带的成因机制,指导南海北部油气勘探,以乌石凹陷隆起带构造特征为研究对象,结合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其特点及形成机制,提... 北部湾盆地油气勘探已取得丰硕成果,但进一步扩大勘探成果难度不断增大。为了明确该盆地乌石凹陷东区反转构造带的成因机制,指导南海北部油气勘探,以乌石凹陷隆起带构造特征为研究对象,结合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分析了其特点及形成机制,提出了乌石凹陷东区渐新世末期具有东挤西张的“剪刀式开合”构造特征。实验结果很好地再现了统一构造背景下,同时形成伸展和挤压“剪刀式开合”构造的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乌石凹陷东区反转构造带渐新世末期形成两组一侧伸展、一侧挤压的“剪刀式开合”构造;②构造整体上以东北部挤压形成的大范围宽缓背斜为轴,两侧发育两个构造变形区,均表现为西侧伸展、东侧挤压的特征;③构造变形区越向西区延伸,断裂的活动性越强,伸展量越大。结论认为,乌石凹陷东区区域挤压应力作用下共轭断层及其分隔断块体发生旋转是控制研究区开合构造样式差异的成因;受先存基底断裂分割,此类块体旋转在北部湾盆地南部坳陷普遍存在,正好与迈陈凹陷具有西挤东张的特征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盆地 乌石凹陷 渐新世末期 剪刀式开合构造 共轭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