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调控技术临床应用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建国 解虎涛 杨岸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0,共10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全球疾病谱已发生深刻变化,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功能性疾病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神经调控技术作为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手段,开辟新的治疗途径。本文系统阐述“神经调控”概念、分类及其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全球疾病谱已发生深刻变化,神经系统疾病特别是功能性疾病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神经调控技术作为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手段,开辟新的治疗途径。本文系统阐述“神经调控”概念、分类及其技术演变,重点总结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的临床应用进展,分析其在运动障碍疾病、癫痫、疼痛、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康复等领域的疗效和发展潜力;探讨神经调控与脑机接口的融合趋势,指出闭环神经调控技术已成为脑机接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精准治疗和个性化调控提供新的思路;指明神经调控领域未来发展方向,包括拓展新适应证、创新靶点探索模式、更新治疗理念及开展高质量循证医学研究。展望未来,我国神经调控事业应抓住时代机遇,通过持续探索和创新,为全球脑健康事业贡献更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调控(非MeSH词) 神经外科(学)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发性震颤神经调控治疗进展
2
作者 郭松 张弘灏 +1 位作者 李建宇 杨岸超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2,共9页
特发性震颤是临床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对于部分震颤症状严重、日常生活活动受到影响且药物疗效欠佳的患者可予以神经调控治疗,其疗效优于药物治疗。本文拟对特发性震颤的神经调控治疗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包括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方向... 特发性震颤是临床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对于部分震颤症状严重、日常生活活动受到影响且药物疗效欠佳的患者可予以神经调控治疗,其疗效优于药物治疗。本文拟对特发性震颤的神经调控治疗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包括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方向性电极和可感知脑深部电刺激术以及脑深部电刺激术最佳刺激靶点的临床研究,以为特发性震颤的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震颤 磁共振成像 超声疗法 深部脑刺激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进展
3
作者 白宇彤 杨岸超 张建国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23,共7页
脑深部电刺激术作为一种成熟的神经调控技术,广泛应用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帕金森病是其最早应用的适应证之一,在多个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本文以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优化为主线,聚焦手术技术革新与神经回路机制研究两大方... 脑深部电刺激术作为一种成熟的神经调控技术,广泛应用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帕金森病是其最早应用的适应证之一,在多个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本文以帕金森病脑深部电刺激术优化为主线,聚焦手术技术革新与神经回路机制研究两大方向,分别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的手术技术创新、硬件设备优化、程控策略改进、神经回路标志物识别与应用,不仅显著提高疗效,而且为神经调控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宝贵思路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深部脑刺激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罕见运动障碍疾病神经调控治疗进展
4
作者 董文文 邱畅 +2 位作者 徐怿琛 杨岸超 章文斌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1-47,共7页
罕见运动障碍疾病的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有限,而脑深部电刺激术、脊髓电刺激术,以及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和电休克疗法等神经调控技术的兴起为罕见运动障碍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本文系统回顾并总结上述侵入性和非侵入性神经调控... 罕见运动障碍疾病的传统药物治疗效果有限,而脑深部电刺激术、脊髓电刺激术,以及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和电休克疗法等神经调控技术的兴起为罕见运动障碍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本文系统回顾并总结上述侵入性和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在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亨廷顿病、神经棘红细胞增多症等多种罕见运动障碍疾病中的应用及疗效,以为神经调控技术在罕见运动障碍疾病中的应用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障碍 电刺激疗法 物理刺激 经颅磁刺激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癫痫反应性神经电刺激治疗进展
5
作者 樊修良 白宇彤 +1 位作者 杨岸超 张凯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6,共6页
癫痫是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约1/3最终诊断为难治性癫痫,传统药物和手术治疗效果有限,反应性神经电刺激作为一种闭环神经调控技术,为难治性癫痫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反应性神经电刺激通过植入式电极实时监测脑电活动,识别癫痫发作... 癫痫是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约1/3最终诊断为难治性癫痫,传统药物和手术治疗效果有限,反应性神经电刺激作为一种闭环神经调控技术,为难治性癫痫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反应性神经电刺激通过植入式电极实时监测脑电活动,识别癫痫发作前兆并进行电刺激干预,有效减少癫痫发作频率和强度。本文综述反应性神经电刺激的组成、刺激参数选择与动态调整、长期数据记录与分析、与机器学习算法的融合、临床应用进展及其与迷走神经刺激术的比较,探讨其面临的技术挑战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以为更多难治性癫痫患者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治疗并扩展至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癫痫 电刺激疗法 迷走神经刺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立医院及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36
6
作者 石微微 杨岸超 李艺影 《中国医院》 2019年第11期13-15,共3页
加强公立医院及临床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是当前医院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针对目前大型公立医院及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困境,作者对当前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快和强化医院科技成果转化进行探... 加强公立医院及临床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是当前医院科研管理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针对目前大型公立医院及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困境,作者对当前医院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如何加快和强化医院科技成果转化进行探讨,提出加快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提高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率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科研 科技成果 成果转化 知识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颅脑创伤后肌张力障碍长期随访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刘畅 王慧敏 +6 位作者 张建国 张弨 王秀 赵宝田 杨岸超 孟凡刚 张凯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795-799,共5页
研究背景脑深部电刺激术已成为外科治疗肌张力障碍的重要手段之一,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疗效肯定,而对颅脑创伤致继发性肌张力障碍的疗效尚不确定。本文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颅脑创伤后肌张力障碍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苍白球内侧部电刺激... 研究背景脑深部电刺激术已成为外科治疗肌张力障碍的重要手段之一,原发性肌张力障碍疗效肯定,而对颅脑创伤致继发性肌张力障碍的疗效尚不确定。本文探讨脑深部电刺激术治疗颅脑创伤后肌张力障碍的疗效。方法分别采用苍白球内侧部电刺激术和丘脑底核电刺激术治疗4例颅脑创伤后肌张力障碍患者,分别于术前以及开启刺激器后1、6、12和24个月和最后一次随访时进行Burke-Fahn-Marsden肌张力障碍量表(BFMDRS)运动障碍和功能障碍评分,计算评分改善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4例患者开启刺激器后1、6、12和24个月BFMDRS运动障碍评分平均改善率分别为38.35%、47.28%、62.74%和68.69%,功能障碍评分平均改善率分别为35.36%、46.83%、59.60%和67.01%。影像学检查显示4例患者基底节区均完好。结论经严格选择适应证,脑深部电刺激术可有效改善颅脑创伤后肌张力障碍患者症状,且长期疗效稳定。基底节解剖结构完整可能提示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力失调 脑损伤 深部脑刺激法 随访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耳迷走神经刺激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试验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荣培晶 刘爱华 +13 位作者 张建国 王玉平 杨岸超 贲卉 李亮 李丽萍 宋潞 刘焕光 何伟 黄凤 李霞 刘儒鹏 吴鹏 朱兵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11-2020,共10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皮(耳甲腔)电刺激耳迷走神经(ta-VNS)可否作为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一种有效方法。方法: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双盲法。首先,对50名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经皮电刺激耳迷走神经治疗(ta-VNS),初步观察治疗效果。然...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经皮(耳甲腔)电刺激耳迷走神经(ta-VNS)可否作为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一种有效方法。方法:采用经皮神经电刺激双盲法。首先,对50名难治性癫痫患者进行经皮电刺激耳迷走神经治疗(ta-VNS),初步观察治疗效果。然后,将另外144名癫痫患者随机分为:经皮电刺激耳迷走神经组(ta-VNS,n=98)和经皮电刺激非耳迷走神经组(tn-VNS,n=46)。每日治疗两次,共治疗24周。除了ta-VNS和tn-VNS组患者以外,其余同期入院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以校准恩格尔分级标准为疗效观察指标。在治疗后的第8周、第16周和第24周,对癫痫发作频率和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结果:前期研究中的50例癫痫患者,经过8周治疗后,6例无癫痫发作,12例发作频率分别减少了50%~89%。经过24周治疗后,8例无癫痫发作,2例癫痫发作频率减少≥90%,9例发作频率分别减少了50%~89%。在144例癫痫患者的研究中,经过8周治疗后,ta-VNS组的98例患者中10例无癫痫发作,6例发作频率减少≥90%,25例发作频率减少了50%~89%。经过24周的治疗后,15例无癫痫发作,6例发作频率减少≥90%,26例减少了50%~89%。经过前8周的治疗,tn—VNS对照组的46例患者重只有3例无癫痫发作,2例患者减少90%以上,9例发作频率减少了50%~89%。经过额外16周的ta-VNS治疗后,46例患者中有7例无癫痫发作,14例发作频率减少50%~89%。各组间发作频率减少百分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ta-VNS与VNS作用相类似,能够抑制癫痫发作,是一个安全、有效、经济且广泛适用的治疗难治性癫痫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癫痫 迷走神经刺激 耳迷走神经分支 经耳甲腔刺激迷走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