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4+5低阻油层成因及识别方法 被引量:22
1
作者 翟利华 林艳波 +6 位作者 秦智 熊涛 鲍志东 谷宇峰 杨尚锋 申锦江 解雅然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0-57,共8页
近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发现了大量低阻油层,但由于其成因机理及识别方法在理论和技术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其常被错判或遗漏。为此,根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X衍射和高压压汞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结... 近年来在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发现了大量低阻油层,但由于其成因机理及识别方法在理论和技术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其常被错判或遗漏。为此,根据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X衍射和高压压汞分析等多种技术手段,结合测井资料及试油、试采等数据,对姬塬地区延长组长4+5低阻油层的成因及识别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构造幅度低、油水关系复杂、不动水饱和度和地层水矿化度高是长4+5低阻油层的主要成因,其中,不动水饱和度高主要受颗粒粒度细、泥质含量高及孔隙结构复杂等因素控制。实例分析表明,定性识别低阻油层的邻近储层对比法、以泥质含量-孔渗比-不动水饱和度三维模型为基础定量识别低阻油层的可动水分析法及快速直观识别低阻油层的交会图版法为长4+5低阻油层识别的3种有效方法,使研究区低阻油层的解释结论与试油结果的符合率得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阻油层 成因 识别方法 长4+5油层组 姬塬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地区含油气盆地石油地质与油气成藏组合特征 被引量:3
2
作者 茆书巍 鲍志东 +6 位作者 田作基 吴义平 宋健 张云逸 杨尚锋 覃勤 何陵沅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4-83,共10页
日本地区主要的含油气盆地为典型的弧前盆地和弧后盆地,其主要受太平洋板块、北美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以及欧亚板块构造运动的共同影响,作用时间长,地质构造复杂。通过对日本地区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沉积特征及油气田开发数... 日本地区主要的含油气盆地为典型的弧前盆地和弧后盆地,其主要受太平洋板块、北美板块、菲律宾海板块以及欧亚板块构造运动的共同影响,作用时间长,地质构造复杂。通过对日本地区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大地构造背景、沉积特征及油气田开发数据等进行研究,表明研究区盆地构造演化经历俯冲期、盆地发育期、沉降期和挤压变形期4个阶段,其中沉降期为新近纪中新世,是油气生成的关键时期。目前已发现油气主要赋存于以构造圈闭、岩性圈闭及复合圈闭为主的新近纪地层中,同时前新近系基底裂缝性储层油气亦较为丰富,平面上油气分布呈现出明显的零星式分布,且纵向上油气分布呈现出明显的不均一性。研究区存在三大油气成藏模式,即垂向运移—断裂通道式、侧向运移—斜坡通道式和自生自储式,且以垂向运移成藏模式为主。以成藏组合为评价单元,对研究区含油气盆地8个成藏组合进行油气资源潜力分析,表明新泻盆地、关东盆地、庆尚盆地和北上盆地是日本地区未来主要的油气勘探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油气资源分布 石油地质 成藏组合 资源潜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组元25N推力器脉冲工作模式下的传热特性分析及改进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榛 汪凤山 +3 位作者 蔡坤 毛晓芳 杨尚锋 虞育松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2-100,共9页
在离心式双组元25N推力器的脉冲工况温度稳定性试验中,有16%的工况均发生了推力器稳态温度跃迁导致的喷注器头部高温过热的问题。本研究针对该问题开展了深入的机理分析,并通过优化推力器局部传热特性以消除其对于特殊脉冲工况的应用限... 在离心式双组元25N推力器的脉冲工况温度稳定性试验中,有16%的工况均发生了推力器稳态温度跃迁导致的喷注器头部高温过热的问题。本研究针对该问题开展了深入的机理分析,并通过优化推力器局部传热特性以消除其对于特殊脉冲工况的应用限制和风险。通过液滴撞壁试验,分析了不同条件下推进剂液膜发展的规律和机理:一旦壁面温度达到了莱登弗斯特温度以后,液滴与壁面的换热能力将大幅下降,严重影响液膜冷却的效率。通过Amesim软件进行的传热仿真进一步表明,一旦因为热回浸现象导致雾化液滴与涂层壁面的作用机制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冷却液膜的形成,就会使推力器的温度分布从正常的第一稳态进入无液膜的第二高温稳态。仿真结果基本复现了热稳定性试验中出现的故障模式。针对该故障机理改进了喷注器的结构导热性,将喷注器的花篮连接结构的导热面积增加了1.5倍,可以有效分担液膜的热流负担,抑制液膜进入莱登弗斯特态,使得推力器的脉冲工作可靠性大幅提高,令温度稳定性试验的通过率提升至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组元25N推力器 传热 液膜 热稳定性 结构导热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离散缝网地质模型有效压裂体积预测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丁圣 李飞 +1 位作者 杨尚锋 杨小慧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05-711,共7页
压裂改造体积估算的精度直接制约着产能预测的精度,并进一步影响后续非常规储层开发策略的制定,因此预测有效压裂体积预测的精度越高意义越大。目前工程压裂改造体积的预测主要通过微地震监测事件点计算波及体积,但该方法受主观人为因... 压裂改造体积估算的精度直接制约着产能预测的精度,并进一步影响后续非常规储层开发策略的制定,因此预测有效压裂体积预测的精度越高意义越大。目前工程压裂改造体积的预测主要通过微地震监测事件点计算波及体积,但该方法受主观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体积误差达一个甚至数个数量级,因而产能预测精度低。为此,采用非结构化四面体网络,对有效微地震事件点按破裂树模式得到的压裂缝网络进行表征和描述,然后建立离散缝网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压裂井进行快速衰竭开发数值模拟,得到全场压力分布,该分布一般为漏斗型,根据压力漏斗边缘确定改造区临界压力,然后找出压力小于该临界压力值的四面体网格,将这些网格对应的体积相加得到参与渗流的裂缝体积,即有效压裂体积。该方法在某平台3口压裂井的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基于该压裂体积经济极限预测的产能与单井实际生产数据拟合得到的经济极限累产气结果吻合度高,表明利用该方法预测得到的有效压裂体积精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地震事件 层状离散缝网模型 有效压裂体积 临界压力 压力衰竭模拟 产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塬油田西部延长组长6段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被引量:5
5
作者 申锦江 唐振兴 +5 位作者 王博涛 何磊 赵家宏 鲍志东 杨尚锋 解雅然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9,共9页
为明确姬塬油田西部长6段沉积微相类型及其演化规律,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分析测试等基础资料,分析长6段岩性、沉积构造、粒度及测井相标志等,系统地对长6段沉积相类型及平面展布规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长6段沉积演化模式,并分... 为明确姬塬油田西部长6段沉积微相类型及其演化规律,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分析测试等基础资料,分析长6段岩性、沉积构造、粒度及测井相标志等,系统地对长6段沉积相类型及平面展布规律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长6段沉积演化模式,并分析了沉积微相对储层的影响。结果表明:姬塬油田西部长6沉积时期湖盆萎缩,水体变浅,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包括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天然堤和支流间湾微相,水下分流河道是主干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展布,砂体展布范围逐渐增大。长62和长61时期,河道砂体厚,平面连片分布,垂向相互叠置,物性好,易发生建设性成岩作用,是优质砂体分布的主要层位,也是下一步重点勘探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沉积模式 长6段 姬塬油田西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媒体背景下移动互联网安全的探讨
6
作者 杨尚锋 《电声技术》 2018年第4期68-69,共2页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下融媒体诞生,移动互联网技术给媒体界带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当今社会,网络信息无处不在,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视听软件和产品,移动互联网在发展的同时,安全风险也随之而来。本文就对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下融媒体诞生,移动互联网技术给媒体界带来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当今社会,网络信息无处不在,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视听软件和产品,移动互联网在发展的同时,安全风险也随之而来。本文就对融媒体环境下移动互联网安全风险与对策进行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媒体 移动互联网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导航电文设计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辛洁 王冬霞 +1 位作者 郭睿 杨尚锋 《数字通信世界》 2018年第3期18-22,共5页
基于对GPS、GLONASS、Galileo以及BDS公开发布的卫星导航电文分析,本文从导航电文结构、导航电文内容和信道编码等方面对导航电文设计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电文的基本类型、基本结构和播发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对星历、系统时、星钟改正... 基于对GPS、GLONASS、Galileo以及BDS公开发布的卫星导航电文分析,本文从导航电文结构、导航电文内容和信道编码等方面对导航电文设计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电文的基本类型、基本结构和播发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对星历、系统时、星钟改正参数、设备延迟参数、电离层改正、数据龄期等导航电文内容进行了分析设计,开展了卫星导航电文设计标准的需求分析,总结归纳了卫星导航电文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导航系统 信号体制 导航电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