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管双公短节断裂原因分析
1
作者 潘志勇 李德宁 +5 位作者 石凯 邱贻旺 王芳 刘晓传 王建军 杨尚谕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5年第2期92-96,共5页
某油气井中油管的双公短节发生了断裂事故。为了确定其断裂原因,对该短节进行了断口宏观分析、尺寸测量和材料理化性能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油管双公短节的断口上存在人字形状的条纹形貌,属于脆性断口形貌。短... 某油气井中油管的双公短节发生了断裂事故。为了确定其断裂原因,对该短节进行了断口宏观分析、尺寸测量和材料理化性能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油管双公短节的断口上存在人字形状的条纹形貌,属于脆性断口形貌。短节材料的化学成分符合API Spec 5CT标准的要求,但其屈服强度和冲击吸收能不符合API Spec 5CT标准的要求。由于该油管双公短节材料的金相组织中存在马氏体和上贝氏体,所以其材料冲击韧性差,导致该短节发生了脆性断裂失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管双公短节 断裂 金相组织 冲击韧性 脆性断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气井筒全生命周期完整性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尚谕 闫炎 +2 位作者 韩礼红 曹婧 牟易升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4年第3期1-6,I0003,I0004,共8页
综述了国内外页岩油气开发全生命周期井筒完整性失效的概况。明确了失效形式分为两大类,一是结构完整性失效,即套管产生变形;二是密封完整性失效,即出现环空带压现象。总体来看,我国的页岩气井筒完整性失效问题明显比国外严重,其中套管... 综述了国内外页岩油气开发全生命周期井筒完整性失效的概况。明确了失效形式分为两大类,一是结构完整性失效,即套管产生变形;二是密封完整性失效,即出现环空带压现象。总体来看,我国的页岩气井筒完整性失效问题明显比国外严重,其中套管变形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页岩气的高效开发。分析了页岩气井筒完整性失效机理,包括压裂前的下套管、注水泥、水泥候凝、分段压裂等多个阶段。分析表明,复杂的地应力条件、地层各向异性、长水平段非均质性、岩性界面、断层和裂缝发育、井眼轨迹质量差、下套管困难等对压裂前套管的原始应力有明显影响。在压裂过程中,套管承受拉压交变载荷、近井地应力场及地层性质动态变化、裂缝非均匀扩展、微断层滑移、套管温度的急剧变化、水泥环出现微环隙或微裂隙等是导致井筒完整性失效的原因。对中国页岩气井套管变形问题而言,以地层滑移的影响最为显著。最后提出了井筒完整性控制方法,包括:井眼轨道优化与轨迹控制、套管钢级与壁厚优选、固井方式优化、水泥浆体系优化、分段分簇及压裂参数优化等,可为我国页岩气井筒完整性失效问题的治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 井筒完整性 下套管 固井 多级压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页岩气井表层与技术套管柱优化设计研究
3
作者 牟易升 王峰 +6 位作者 李睿 何勇 李鸣 李朝旭 杨尚谕 韩礼红 王建军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4年第4期1-7,23,I0001,I0002,共10页
套管的过度设计会增加建井成本,尤其西南油气田具有很多页岩气井,过度设计会造成很大浪费,并提高页岩气资源的开发费用。根据SY/T 5724—2008《套管柱结构与强度设计》标准中的设计方法对西南典型深层页岩气井的表层和技术套管进行校核... 套管的过度设计会增加建井成本,尤其西南油气田具有很多页岩气井,过度设计会造成很大浪费,并提高页岩气资源的开发费用。根据SY/T 5724—2008《套管柱结构与强度设计》标准中的设计方法对西南典型深层页岩气井的表层和技术套管进行校核分析,并在其设计原则与井口规范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进行了成本对比。另外,参考了国内外大型能源企业的套管柱设计原则,指出了西南深层页岩气井套管柱设计方法的差异与优化方向。结果表明,采用管柱精确设计方法,在套管柱完全符合强度要求与井控要求的条件下,较大幅度地降低了购买套管的费用。该研究成果为深层页岩气井套管柱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设计 套管柱 优化设计 页岩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油气井复杂压裂工况下套管载荷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马文海 曹婧 +4 位作者 黄伟明 苏展飞 刘向斌 韩礼红 杨尚谕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4年第3期25-32,I0004,共9页
页岩油气井多级压裂过程中井筒温度变化剧烈及井筒内压频繁交替升降,导致其水平段套管处于复杂的力学环境中,该部位的套管容易出现变形。建立了包括温度效应的套管应力分布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油气井多级压裂过程中井筒温度变化趋势... 页岩油气井多级压裂过程中井筒温度变化剧烈及井筒内压频繁交替升降,导致其水平段套管处于复杂的力学环境中,该部位的套管容易出现变形。建立了包括温度效应的套管应力分布有限元模型,计算分析了油气井多级压裂过程中井筒温度变化趋势及对井筒受力的影响,确定了多级压裂过程中套管承受的应力变化规律。对SY1井多级压裂过程中井筒温度变化趋势及套管承受的应力等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一次压裂过程中井筒内温度由147℃下降至77℃,在120 min的压裂过程中,在500 s内温度由77℃快速上升至140℃,然后缓慢上升至145℃。温度效应模型中套管承受的Mises应力随多级压裂级数的增加呈现增大的趋势(压裂压力+热效应),在43.18 h后达到最大值,套管内壁和外壁承受的Mises应力分别为457.7 MPa和417.79 MPa,该内壁应力比无温度效应条件下套管内壁承受的应力增加了24.72%。因此,对复杂压裂工况下的套管强度进行设计时,应分析井筒内温度效应对套管承受的应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油气 压裂 套管 温度 压力 载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裂缝煤岩储层水力压裂裂缝动态扩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杨尚谕 杨秀娟 +1 位作者 闫相祯 许建国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6-51,共6页
考虑多裂缝煤岩储层裂缝发育特性,基于简化的N-S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建立了水力压裂裂缝尖端动态扩展模型。采用坐标变换的方法简化缝内流体连续性方程,计算得到多裂缝煤岩储层任意时刻压裂液的滤失速度。应用3D-CBMulti-Fracture软件,... 考虑多裂缝煤岩储层裂缝发育特性,基于简化的N-S方程和连续性方程建立了水力压裂裂缝尖端动态扩展模型。采用坐标变换的方法简化缝内流体连续性方程,计算得到多裂缝煤岩储层任意时刻压裂液的滤失速度。应用3D-CBMulti-Fracture软件,对山西某区块WS-10煤层气井水力压裂主裂缝及次生裂缝动态扩展过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携砂液注入次生裂缝时间超过5min后,压裂液滤失速度出现波动,随着裂缝尖端砂堵区渗透率增大,压裂液滤失系数增大;当次生裂缝砂堵区渗透率较小时,裂缝尖端变得短而粗。携砂液进入次生裂缝10min后,裂缝最大宽度增加了2.2倍;增大裂缝尖端砂堵区渗透率,裂缝长宽比变化均匀,裂缝截面形状不会发生突变;当裂缝尖端砂堵区渗透率为0时,水力裂缝动态扩展体积误差为5%~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动态扩展 裂缝尖端 砂堵 多裂缝 煤岩储层 渗透率 滤失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水力压裂缝内变密度支撑剂运移规律 被引量:13
6
作者 杨尚谕 杨秀娟 +2 位作者 闫相祯 许建国 樊恒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459-2465,共7页
针对煤层气水力压裂有效支撑缝长过短且缝内铺砂浓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研究变密度支撑剂颗粒在裂缝内的运移规律。采用Pseudo Fluid模型考虑了裂缝内支撑剂颗粒之间的相互影响,借助Visual Studio 2012设计平台编制相应计算软件,并通过... 针对煤层气水力压裂有效支撑缝长过短且缝内铺砂浓度分布不均匀的问题,研究变密度支撑剂颗粒在裂缝内的运移规律。采用Pseudo Fluid模型考虑了裂缝内支撑剂颗粒之间的相互影响,借助Visual Studio 2012设计平台编制相应计算软件,并通过与现场监测值进行对比,校核了软件计算的准确性。讨论了压裂液黏度、裂缝壁面、排量和支撑剂密度等参数对缝内铺砂浓度和有效支撑缝长影响规律,分析了超低密度支撑剂在不同围压和温度工况下的破碎率。结果表明:坚果壳支撑剂在围压为69 MPa、环境温度为90℃工况下破碎率<2%,满足现场需求;随着压裂液黏度、施工排量增加,裂缝支撑长度增加,缝内铺砂更加均匀;支撑剂颗粒直径增加使得裂缝支撑长度降低;采用变密度支撑剂较单一陶粒砂有效支撑半缝长增加了19.5 m,且铺砂效果更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井 变密度支撑剂 分段压裂 支撑剂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造与服役特征融合的石油专用管质量集成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刘震 谢军太 +3 位作者 冯春 高建民 朱丽娟 杨尚谕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1年第3期25-30,共6页
针对目前石油专用管服役质量评价存在考虑要素单一、评价过程不集成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制造与服役要素融合的石油专用管质量水平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首先,根据石油专用管服役过程中的特点,构建了制造与服役要素融合的石油专用管质... 针对目前石油专用管服役质量评价存在考虑要素单一、评价过程不集成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制造与服役要素融合的石油专用管质量水平指标体系构建和评价方法。首先,根据石油专用管服役过程中的特点,构建了制造与服役要素融合的石油专用管质量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其次,在层次分析法和属性数学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石油专用管服役质量指数的概念,并给出其计算方法,实现了融合制造和服役要素的石油专用管质量量化评价;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可以实现从石油专用管的制造到服役过程、从底层数据到宏观质量状态的集成、量化、直观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专用管 服役质量 集成评价 质量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气库井注采管柱流体运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尚谕 付太森 +3 位作者 王建军 池明 赵永安 宋延鹏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17年第2期62-66,72,共6页
针对储气库井油管弯曲段气蚀严重的问题,利用k-ε湍流模型,通过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确定了油管内天然气流动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基于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不同注气速度、弯曲角度等对油管任意截面位置处静压、波动压力、速度场分布的影响规... 针对储气库井油管弯曲段气蚀严重的问题,利用k-ε湍流模型,通过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确定了油管内天然气流动的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基于有限元方法,研究了不同注气速度、弯曲角度等对油管任意截面位置处静压、波动压力、速度场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储气库油管内压力波动大小与注采气密度、速度等相关,且与注采气速度平方成正比;在油管弯曲段由于能量的急剧转化导致油管内压力出现波动,而垂直段和水平段内压力变化较为平缓,弯曲段油管B点压力波动程度较A点明显降低,而该截面静压分布则刚好相反,且油管内压与注气速率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气库 流动压力 注气速度 k-ε湍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井用套管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杨尚谕 韩礼红 +2 位作者 王建军 王航 潘志勇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0年第4期69-72,共4页
西南油气田页岩气井复杂压裂套管柱变形严重。根据套变井测井数据,分析确定了三种主要的套变模式和主控因素,量化了复杂压裂工况下地层滑移位移边界(<40 mm),为套变防治提供设计优化依据。依据非常规油气井套管柱模拟试验系统,研究... 西南油气田页岩气井复杂压裂套管柱变形严重。根据套变井测井数据,分析确定了三种主要的套变模式和主控因素,量化了复杂压裂工况下地层滑移位移边界(<40 mm),为套变防治提供设计优化依据。依据非常规油气井套管柱模拟试验系统,研究了页岩气井中常用125SGΦ139.7 mm×12.7 mm套管钢级和壁厚的变化对抗剪切和非均匀外挤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套管钢级和壁厚增加,套管抗剪切和抗非均匀外挤承载能力相应增加;高内压循环40次后,套管抗剪切能力降低了50 t,在套管柱设计和评价时应分析承载能力折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套管承载特性 剪切 非均匀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稠油热采井套管柱应变设计方法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建军 杨尚谕 +2 位作者 薛承文 韩礼红 王航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0-155,共6页
为解决稠油热采井不断出现的套管损坏现象,改变传统的管柱强度设计方法。基于弹塑性力学理论,在满足套管柱强度设计的基础上建立套管柱应变计算模型;通过对比套管材料应变与结构应变,借助Rambery-Osgood模型得到应变安全系数最小值,提... 为解决稠油热采井不断出现的套管损坏现象,改变传统的管柱强度设计方法。基于弹塑性力学理论,在满足套管柱强度设计的基础上建立套管柱应变计算模型;通过对比套管材料应变与结构应变,借助Rambery-Osgood模型得到应变安全系数最小值,提出套管柱应变设计的理论判据,形成套管柱应变设计方法。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在西部油田8口稠油热采井Φ177.8 mm×8.05 mm TG80H特殊螺纹套管柱设计中得到应用,生产4轮次后套管柱未出现变形和泄漏现象,经过14轮次后,套管服役性能依然良好,新热采井套管柱应变设计方法允许套管在可控范围内变形,可有效延长套管使用寿命,降低套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 热采井 套管柱 应变设计 设计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距离输水泵站水池液位PID控制探讨
11
作者 张涛 杨尚谕 +2 位作者 沈全锋 闫相祯 谭红旗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3年第12期79-81,共3页
液位是水泵站输运过程中较为重要的控制参数之一,对所需的控制对象进行精确的液位控制,关系到相邻两泵站水池、泵站内阀门、引擎泵组等参数的调节,是保障工程运行效果和安全的重要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水池液位系统研究了PID控制器,考... 液位是水泵站输运过程中较为重要的控制参数之一,对所需的控制对象进行精确的液位控制,关系到相邻两泵站水池、泵站内阀门、引擎泵组等参数的调节,是保障工程运行效果和安全的重要问题。针对不同类型的水池液位系统研究了PID控制器,考虑到水泵站为新建,缺少水池液位控制经验,采用RBF神经网络结合PID自适应控制更为合适。本文通过MATLAB进行仿真,基于RBF模型+PID控制技术对任意目标液位工况下水池液位实现自动调控,提高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站 PID调节 液位控制 RBF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值和弧长法计算套管抗挤强度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旭 张哲平 +2 位作者 杨尚谕 王雪刚 宋琳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5-40,共6页
文章基于ABAQUS软件特征值和弧长法研究套管可承受的外挤临界值。ABAQUS特征值用于确定套管弹性挤毁的外挤临界值;而弧长法克服了Newton-Raphson方法极值点发散、无法跟踪极值点以后的位移—载荷路径的缺点,全程跟踪后屈曲载荷位移路径... 文章基于ABAQUS软件特征值和弧长法研究套管可承受的外挤临界值。ABAQUS特征值用于确定套管弹性挤毁的外挤临界值;而弧长法克服了Newton-Raphson方法极值点发散、无法跟踪极值点以后的位移—载荷路径的缺点,全程跟踪后屈曲载荷位移路径,并给出准确的外挤临界解值。通过弧长法分析还发现弯曲度对套管抗挤毁能力产生的影响较为显著,随着弯曲度增大,套管抗挤毁能力逐渐降低;随着缺欠模态的增加套管的抗挤毁性能也逐渐降低。文章以TP140V钢级不同规格的套管做模型,在单轴载荷条件下得到套管极限挤毁值,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套管挤毁值与实物试验检测值基本一致,误差在3%左右,且模拟的挤毁形貌与实物挤毁形貌相同。随着国内非标管材用量不断增加,对于受压溃设备能力限制而无法获得极限挤毁值的套管,该方法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并且相较于API5C3算法,弧长法具有计算准确及适用产品范围广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BAQUS软件 特征值 弧长法 套管极限挤毁值 弯曲度 缺欠模态 套管选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尺寸PDC钻头旋转冲击破岩过程数值模拟 被引量:6
13
作者 闫炎 韩礼红 +3 位作者 刘永红 杨尚谕 曹婧 牟易升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6-42,共7页
旋转冲击破岩机理作为旋转冲击钻井技术的关键基础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限制了旋转冲击钻井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为了揭露旋转冲击破岩过程,基于有限元方法,依据旋转冲击破岩试验数据,建立并验证了全尺寸PDC钻头旋转冲击破岩数值... 旋转冲击破岩机理作为旋转冲击钻井技术的关键基础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限制了旋转冲击钻井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为了揭露旋转冲击破岩过程,基于有限元方法,依据旋转冲击破岩试验数据,建立并验证了全尺寸PDC钻头旋转冲击破岩数值模型及模拟方法,利用该模拟方法分析了全尺寸PDC钻头在常规破岩与旋转冲击破岩方式下岩石应力的变化情况。分析结果表明:常规破岩岩石的损伤主要发生在齿底与齿前,旋转冲击破岩岩石的损伤主要发生在齿底、齿前与齿周;在冲击力增大阶段,齿前岩石主要受拉、剪作用;在冲击力衰减阶段,齿前岩石主要受压、剪作用;且不同岩石类型的冲击载荷与冲击频率的最佳组合并不一致。所得结论可为旋转冲击钻井技术的推广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尺寸PDC钻头 旋转冲击 破岩过程 岩石应力 冲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压裂页岩气井套管变形机制及控制方法 被引量:14
14
作者 韩礼红 杨尚谕 +11 位作者 魏风奇 叶新群 王建军 王航 潘志勇 张华礼 岳文翰 谢斌 舒振辉 张平 路彩虹 尹飞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0年第4期16-23,共8页
针对西南长宁-威远页岩气井复杂压裂套管柱大量变形进行了套变机理分析,认为套管以局部径向变形为主,基本模式包括外挤和剪切,并以外挤为主。套变属于应变控制机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质运移,包括储层注液膨胀、裂缝及页岩滑移等,导致套... 针对西南长宁-威远页岩气井复杂压裂套管柱大量变形进行了套变机理分析,认为套管以局部径向变形为主,基本模式包括外挤和剪切,并以外挤为主。套变属于应变控制机制,主要影响因素是地质运移,包括储层注液膨胀、裂缝及页岩滑移等,导致套管柱承受显著的非均匀载荷及应变作用。对潜在套变控制措施进行了分析,提出通过井筒一体化协调变形缓解套管变形的新方法。通过添加高强度空心颗粒对水泥浆进行改性,实现了局部地层位移发生位置水泥环局部破碎容纳地层位移的预期效果。对不同颗粒配比条件下套管变形减缓进行了全井筒模拟试验分析,获得西南页岩气井工程可用的优化窗口。在优化窗口内,套管柱的变形显著减缓并允许桥塞等工具顺利通过,可保证工程压裂顺利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套管 分段压裂 变形机制 控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油田火驱井套损综合分析及预防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守军 罗恩勇 +3 位作者 杨尚谕 吴非 董小明 冯春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16年第4期39-42,共4页
针对辽河油田存在的火驱井套损的问题,结合火驱井作业工程特点,重点围绕温度条件下套管材质力学特征开展了研究工作,对火驱井套损问题的机理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稠油 热采井 火驱 套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盐蠕变套管柱服役边界条件确定 被引量:2
16
作者 娄尔标 刘洪涛 +5 位作者 李宁 杨尚谕 周波 曹立虎 赵力 何仁清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21年第1期56-58,共3页
岩盐蠕变地层套管柱变形严重,针对岩盐岩芯开展了不同温度、不同压力工况下的三轴蠕变试验,确定了复杂工况下岩盐蠕变速率;借助试验数据,采用Heard模型研究了岩盐蠕变过程损伤形态,根据有限元模拟结果确定了一种规格套管柱服役位移边界... 岩盐蠕变地层套管柱变形严重,针对岩盐岩芯开展了不同温度、不同压力工况下的三轴蠕变试验,确定了复杂工况下岩盐蠕变速率;借助试验数据,采用Heard模型研究了岩盐蠕变过程损伤形态,根据有限元模拟结果确定了一种规格套管柱服役位移边界条件,为岩盐层套变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盐 蠕变 套管 位移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轴向约束非均匀载荷下蒸汽热采井套管屈曲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航 杨尚谕 +4 位作者 赵金兰 韩礼红 田志华 谢斌 张学鲁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18年第4期18-22,共5页
针对蒸汽热采井套管屈曲失稳,从材料、套管服役特征角度,采用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轴向约束非均匀载荷下套管屈曲机理。四十臂井径仪、水泥胶结/密度仪测井结果表明:3轮次注-采作业后,固井质量合格的套管柱结构完整,固井质量不合... 针对蒸汽热采井套管屈曲失稳,从材料、套管服役特征角度,采用室内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轴向约束非均匀载荷下套管屈曲机理。四十臂井径仪、水泥胶结/密度仪测井结果表明:3轮次注-采作业后,固井质量合格的套管柱结构完整,固井质量不合格的套管柱局部屈曲变形。室内试验表明:注-采作业过程套管材料表现出应变强化、应力松弛及低周疲劳,服役套管处于热弹-塑性应力状态。基于能量原理的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证实,套管-水泥环第一界面横向位移是套管屈曲变形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吞吐 热采井 水泥环 非均匀载荷 屈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均匀载荷下稀油井套管的抗外挤强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孙新 裴晶晶 +3 位作者 谢斌 杨尚谕 王航 韩礼红 《石油管材与仪器》 2016年第5期69-72,共4页
基于Von-Mises强度准则,建立套管-水泥环-地层受力模型,有限元方法仿真模拟地应力外挤过程,数值计算套管等效应力分布,研究非均匀载荷对稀油井套管抗外挤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均匀载荷下套管等效应力分布趋于集中,最大等效应力出现... 基于Von-Mises强度准则,建立套管-水泥环-地层受力模型,有限元方法仿真模拟地应力外挤过程,数值计算套管等效应力分布,研究非均匀载荷对稀油井套管抗外挤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非均匀载荷下套管等效应力分布趋于集中,最大等效应力出现在套管的内壁;随非均匀系数的增加,最大等效应力不断增大,非均匀系数1.6时,最大等效应力超过屈服强度,套管挤毁失效。非均匀载荷下抗挤强度降低的机理归因于套管圆周上应力集中造成的局部失稳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油井 外挤强度 非均匀载荷 套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面球面密封结构特殊螺纹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乐 王建军 +1 位作者 贾飞鹏 杨尚谕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9年第5期49-53,共5页
考虑丛式井多级压裂过程中,套损、螺纹泄漏现象严重,利用ANSYS软件建立锥面-球面特殊螺纹模型,研究了内压一定时,不同轴向力下特殊螺纹接头等效应力变化规律和密封面、台肩面接触压力随接触长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拉伸载荷过大,接箍密... 考虑丛式井多级压裂过程中,套损、螺纹泄漏现象严重,利用ANSYS软件建立锥面-球面特殊螺纹模型,研究了内压一定时,不同轴向力下特殊螺纹接头等效应力变化规律和密封面、台肩面接触压力随接触长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拉伸载荷过大,接箍密封端第一扣完整螺纹牙附近为危险断裂面,螺纹两端粘扣严重。密封面、台肩面接触压力随拉伸载荷增大而减小,但只要拉伸载荷在600 MPa内,密封面接触长度并不会随拉伸载荷增大持续减小。压缩载荷使特殊螺纹密封面、台肩面接触压力、接触长度增加,但同时也会让特殊螺纹接头应力增加,对螺纹连接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力分析 密封面 台肩面 接触压力 接触长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管道失效致因与事故链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新宏 张毅 +4 位作者 韩子月 樊恒 杨尚谕 李丽锋 王建军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21年第4期1-7,共7页
为揭示天然气管道事故致因与灾变演化模式,防止天然气管道重大事故发生,结合欧洲与国内天然气管道最新数据报道,对天然气管道事故致因类型和变化特征进行分析,采用灾变链式理论构建天然气管道重大事故灾变模型,研究天然气管道事故演化过... 为揭示天然气管道事故致因与灾变演化模式,防止天然气管道重大事故发生,结合欧洲与国内天然气管道最新数据报道,对天然气管道事故致因类型和变化特征进行分析,采用灾变链式理论构建天然气管道重大事故灾变模型,研究天然气管道事故演化过程,划分管道事故灾变阶段并提取关键演变环节。通过实际案例对天然气管道链式灾变模型进行论证分析,依据管道事故致因类型探讨天然气管道重大事故管控策略。结果表明,第三方破坏和腐蚀老化是天然气管道泄漏事故的主要致因,加强第三方施工管理、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合理的监管和隐患排查制度、提高管道耐腐蚀性是减少天然气管道事故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管道 事故致因 灾变链式模型 风险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