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格尔法哲学视阈下婚姻的伦理解读 被引量:3
1
作者 杨小钵 郭广银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3,共7页
黑格尔把婚姻规定为"具有法的意义的伦理性的爱"。在这一规定中,伦理关系的本质是实体性的关系,"爱"的本质是意识到自我和他人的统一。黑格尔认为,婚姻的实质是伦理关系,而非两性的自然关系,也非现代人理解的民事... 黑格尔把婚姻规定为"具有法的意义的伦理性的爱"。在这一规定中,伦理关系的本质是实体性的关系,"爱"的本质是意识到自我和他人的统一。黑格尔认为,婚姻的实质是伦理关系,而非两性的自然关系,也非现代人理解的民事契约关系。他把婚姻视为家庭的概念在其直接阶段的表现形态,同时又把家庭看作自然和直接的伦理实体。家庭成为伦理的直接策源地,逻辑地导出婚姻不仅是伦理的而且必须是伦理的。现代性以理性和主体性为两大原色,形成了现代社会中理性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两大倾向;这两大倾向形成了理性与精神、个体与伦理对峙的局面,造成了以理性僭越精神、以原子式的个人僭越伦理整体性的现代性后果。这一现代性后果在当前婚姻中的真实镜像,便是现实社会中反映出来的部分人谈婚色变、婚不起、婚无能等问题。婚姻能力的退化表征着现代人伦理能力的退化,而伦理能力的退化则可能导致人类对于价值和意义世界的莫衷一是。面对这种局面,我们亟需对现代性婚姻进行伦理精神的"复魅",对婚姻的伦理性进行学术肯认成为这项工作的关键一环,黑格尔在法哲学中对婚姻的伦理阐释成为我们最直接的学术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伦理 法哲学 伦理实体 伦理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主体的伦理思考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小钵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5期7-12,共6页
网络空间本身具有隐蔽性、自主性和内在倾向性等特点,同时网络中的个体及各种网络社区本身的不稳定性和非组织性,使得网络主体比现实社会中的伦理道德主体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伦理问题成为我们时代的新课题。随着网络... 网络空间本身具有隐蔽性、自主性和内在倾向性等特点,同时网络中的个体及各种网络社区本身的不稳定性和非组织性,使得网络主体比现实社会中的伦理道德主体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由此引发的一系列伦理问题成为我们时代的新课题。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各种网络事件引发的社会性问题频现,在某些特殊事件中"网友"成为裹挟社会大众意识和社会现实决断的一个代名词。我们对网络主体的伦理问题的研究正是要透过网络空间的特点,追问网络主体的道德责任,警戒网络空间对主体的异化,并试图探寻现实伦理机制向网络空间的整合路径,实现网络真正为人类生活服务的价值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主体 现实主体 异化 现实主体伦理 网络主体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收入分配伦理底线的原则与测度指标
3
作者 阳芳 杨小钵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6期55-66,169,共13页
收入分配问题既是经济学问题,又是伦理学问题。当收入分配伦理底线被确定为收入分配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遵循一定的经济规律和分配正义价值要求所必须坚守的伦理原则、最低标准之后,收入分配的伦理原则在分配正义的价值追求中形成了“... 收入分配问题既是经济学问题,又是伦理学问题。当收入分配伦理底线被确定为收入分配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遵循一定的经济规律和分配正义价值要求所必须坚守的伦理原则、最低标准之后,收入分配的伦理原则在分配正义的价值追求中形成了“保有劳动活力、弱者优先、全民共享和政府首责”这样“四位一体”的收入分配伦理底线价值规范。在遵循简要性、必要性、系统性、科学性等要求基础上,构建涵盖基本劳动权公平、基本生存权利公平、基本健康权利公平和基本发展权利公平这四个方面共5个一级指标22个二级指标的收入分配伦理底线测度指标体系,以期为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价值基础和行动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入分配 伦理底线 分配正义 共同富裕 测度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乡人视角下的医患关系问题探析
4
作者 杨小钵 覃小妮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5-18,共4页
医患关系问题是当下社会热点问题。从现代性的文化后果出发,借鉴恩格尔哈特“道德异乡人”理念之异乡人视角,来审视和分析当下的医患关系问题,成为可能的破题思路。在异乡人视角下,当下医患关系紧张的一种解释是道德多元和大众文化观念... 医患关系问题是当下社会热点问题。从现代性的文化后果出发,借鉴恩格尔哈特“道德异乡人”理念之异乡人视角,来审视和分析当下的医患关系问题,成为可能的破题思路。在异乡人视角下,当下医患关系紧张的一种解释是道德多元和大众文化观念滞后的双重效应,使社会价值观念和道德共识缺位,个体道德合理性基础袪魅,形成工具理性对医学精神的僭越、传统价值合理性嬗变和生命终极关怀缺乏的后果。医患关系问题可能的破题之路在于回归医学的初心和人本属性,建构新的伦理实体,为个体生命提供精神的安身立命之地,最终完成由异乡人向共同体的精神复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关系 异乡人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