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热应激对肉鸡肉品质及热休克蛋白108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杨小娇 郑海松 +3 位作者 余晓峰 严伟明 连英琪 刘国庆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20-24,共5页
研究不同强度热应激对肉鸡感官性状、血液生化指标和热休克蛋白(Hsp)108mRNA表达的影响,将80只30日龄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对照组环境温度为(25±1)℃,其他3组受试鸡的环境温度迅速上升至(33±1)℃、(37±1)℃、(4... 研究不同强度热应激对肉鸡感官性状、血液生化指标和热休克蛋白(Hsp)108mRNA表达的影响,将80只30日龄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对照组环境温度为(25±1)℃,其他3组受试鸡的环境温度迅速上升至(33±1)℃、(37±1)℃、(41±1)℃,并分别持续4h的热应激处理。宰杀后测定鸡胸肉的pH值、滴水损失、肉色和剪切力,利用临床血液病理学和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宰前不同强度热应激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及肌肉、心脏和肝脏中hsp108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宰前热应激明显降低宰后肉鸡胸肉的pH30min、pH24h和a*值,明显提高宰后肉鸡滴水损失、L*值和剪切力;随热应激温度升高,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丙二醛(MDA)活性逐渐升高,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逐渐降低;hsp108mRNA表达水平大部分呈现下降的趋势,除了心脏33℃组表达量明显增高,其他应激组表达量均有所降低。建立的荧光定量PCR体系特异性好,灵敏度高,符合检测热休克蛋白mRNA转录水平的要求,表明热休克蛋白可作为热应激的一个敏感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应激 肉鸡 hsp108mRNA 感官性状 血液生化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热应激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及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9
2
作者 杨小娇 许静 +2 位作者 宗凯 张黎莉 刘国庆 《家禽科学》 2011年第3期10-14,共5页
研究不同温度热应激对肉鸡感官性状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80只30日龄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20羽。对照组环境温度为(25±1)℃,其他3组受试鸡的环境温度迅速上升至(33±1)℃、(37±1)℃、(41±1)℃,并分别持续4h... 研究不同温度热应激对肉鸡感官性状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将80只30日龄的AA肉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20羽。对照组环境温度为(25±1)℃,其他3组受试鸡的环境温度迅速上升至(33±1)℃、(37±1)℃、(41±1)℃,并分别持续4h的热应激处理。宰杀后测定鸡胸肉的pH、滴水损失、肉色和剪切力,利用临床血液病理学的方法,检测宰前不同强度热应激对肉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宰前热应激明显降低宰后肉鸡胸肉的pH30min、pH24h和a*值,明显提高宰后肉鸡滴水损失、L*值和剪切力值;随热应激温度升高,血清中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丙二醛(MDA)活性逐渐升高,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官性状 血液生化指标 热应激 肉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味鸡肉松的加工工艺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杨小娇 宗凯 +3 位作者 张黎利 潘炜铃 金宇燕 刘国庆 《农产品加工》 2009年第11期67-69,共3页
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初复煮时间、烘烤温度和烘烤时间对鸡肉松加工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初煮最佳时间为2.0h、复煮最佳时间为1.5h、烘烤最佳温度为80℃、烘烤最佳时间为70min,不同风味的鸡肉松(绿茶、山楂、虾仁、枸杞、黄豆... 通过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初复煮时间、烘烤温度和烘烤时间对鸡肉松加工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初煮最佳时间为2.0h、复煮最佳时间为1.5h、烘烤最佳温度为80℃、烘烤最佳时间为70min,不同风味的鸡肉松(绿茶、山楂、虾仁、枸杞、黄豆)中绿茶、山楂、虾仁、枸杞、黄豆的最佳添加量分别是鸡肉质量的2.0%、2.0%、1.0%、1.0%和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肉松 煮制时间 风味 感官评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转基因大米情况普查评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郑海松 李刚 +4 位作者 杨小娇 余晓峰 孙娟娟 陈雪娇 李云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6期16435-16436,共2页
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转基因大米进行了定性检测,对安徽省转基因大米进行了普查评析,并就加强转基因大米的宣传和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 转基因大米 实时荧光PCR 检测 普查 安徽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被动干涉微波亮温图像的海面目标探测算法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卢海梁 王志强 +6 位作者 高超 李一楠 胡泰洋 王佳坤 杨小娇 吕容川 李浩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63-572,共10页
为利用被动干涉微波技术作为我国天基预警体系的重要补充以实现对海面目标的有效探测,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被动干涉微波图像的海面目标探测算法。首先,建立了海面背景和海面目标的被动干涉微波图像数学模型;其次,详细地介绍了海面目标的探... 为利用被动干涉微波技术作为我国天基预警体系的重要补充以实现对海面目标的有效探测,该文提出一种基于被动干涉微波图像的海面目标探测算法。首先,建立了海面背景和海面目标的被动干涉微波图像数学模型;其次,详细地介绍了海面目标的探测算法,并仿真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最后,开展了机载实验。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均表明:该探测算法是可行性的,能有效地探测到海面目标,且具有较好的探测性能;海面航行的金属目标在被动干涉微波图像中呈现"一高一低"的特征,可利用该特征提高海面目标探测概率。该探测算法可为天基被动干涉微波技术探测海面目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面目标探测 微波图像 被动干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面目标星载微波辐射无源探测技术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卢海梁 李一楠 +5 位作者 宋广南 李淑婧 李鹏飞 王佳坤 杨小娇 杨东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74-682,共9页
为了全天时、全天候、隐蔽性探测海面舰船目标,提出将高分辨率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作为星载微波辐射无源探测系统,用于探测海面舰船目标。提出一种新方法用于定量化评估微波辐射无源探测系统探测目标的能力;建立系统关键指标、目标微波... 为了全天时、全天候、隐蔽性探测海面舰船目标,提出将高分辨率综合孔径微波辐射计作为星载微波辐射无源探测系统,用于探测海面舰船目标。提出一种新方法用于定量化评估微波辐射无源探测系统探测目标的能力;建立系统关键指标、目标微波辐射截面和探测距离间的关系,分别推导微波辐射无源探测系统的探测概率方程和探测距离方程;开展仿真分析和机载验证实验,其结果均表明高分辨率星载综合孔径微波辐射无源探测技术探测海面舰船目标是可行的。高分辨率星载微波辐射无源探测系统可作为我国天基预警体系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目标 无源探测 微波 辐射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及肉制品中莱克多巴胺的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7
7
作者 郑海松 陈雪娇 +4 位作者 杨小娇 余晓峰 孙娟娟 李云飞 李刚 《肉类研究》 2011年第10期26-28,共3页
建立一种肉及其制品中莱克多巴胺的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对莱克多巴胺残留量进行选择性(交叉反应)、特异性与检测限以及回收率和精密度测试。结果显示,选择酶联免疫法来检测样品中的莱克多巴胺准确性较好,其对莱克多巴胺结构类似物的交叉... 建立一种肉及其制品中莱克多巴胺的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对莱克多巴胺残留量进行选择性(交叉反应)、特异性与检测限以及回收率和精密度测试。结果显示,选择酶联免疫法来检测样品中的莱克多巴胺准确性较好,其对莱克多巴胺结构类似物的交叉反应率都小于1%,出口猪肉罐头和牛肉中的检测限(LOD)分别为(0.28±0.30)μg/kg和(0.26±0.21)μg/kg,样品平均回收率在82.9%~91.1%之间,相对标准偏差为4.3%~8.7%,经高效液相色谱(HPLC)确证假阳性率小于等于2.0%,表明酶联免疫分析定量法可快速、准确实现对食品中莱克多巴胺残留量的快速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联免疫分析(ELISA) 莱克多巴胺 食品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O绿色变革型领导与企业双元绿色创新:被调节的中介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杨陈 杨小娇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7-94,共8页
绿色创新是企业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而从CEO领导行为视角探讨企业绿色创新形成机理的研究并不多见。论文整合高阶理论和双元理论,剖析了CEO绿色变革型领导对企业双元绿色创新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对154家制造业企业的CE... 绿色创新是企业减少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而从CEO领导行为视角探讨企业绿色创新形成机理的研究并不多见。论文整合高阶理论和双元理论,剖析了CEO绿色变革型领导对企业双元绿色创新的作用机制和边界条件。对154家制造业企业的CEO和高层管理者的两阶段匹配数据进行分析发现:CEO绿色变革型领导对企业双元绿色创新(探索性绿色创新和利用性绿色创新)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企业前瞻型环境战略中介上述影响过程;同时,企业规模是影响CEO绿色变革型领导作用发挥的边界条件,即在企业规模较大时,CEO绿色变革型领导通过前瞻型环境战略影响企业双元绿色创新(探索性绿色创新和利用性绿色创新)的正向影响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变革型领导 双元绿色创新 前瞻型环境战略 企业规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卧床患者出院准备度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杨小娇 朱亮 +2 位作者 汪凤兰 张小丽 邢凤梅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72-175,共4页
目的:了解卧床患者出院准备度的情况,分析卧床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对保定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38名卧床患者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出院准备度量表、家庭功能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卧床... 目的:了解卧床患者出院准备度的情况,分析卧床患者出院准备度的影响因素。方法:2016年10月~2017年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对保定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的338名卧床患者应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出院准备度量表、家庭功能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卧床患者的出院准备度总分为(120.23±14.05)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出院准备度各维度评分从高到低依次为可获得的社会支持(24.12±3.65)分、出院后应对能力(17.79±3.54)分、疾病知识(44.85±6.62)分、自身状况(33.48±6.32)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卧床患者出院准备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经济状况、慢性病、卧床年限、家庭功能,可解释卧床患者出院准备度27.3%的变异量。结论:卧床患者出院准备度有待提高,护理人员应根据卧床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出院指导,保障卧床患者出院后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卧床患者 出院准备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供给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被引量:47
10
作者 朱亮 杨小娇 +3 位作者 张倩 汪凤兰 张小丽 邢凤梅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9-205,共7页
背景为应对老龄化,我国对医养事业给予大力扶持,致使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数量剧增。但因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及养老事业起步较晚,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医疗服务不规范和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目的构... 背景为应对老龄化,我国对医养事业给予大力扶持,致使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机构数量剧增。但因我国"未富先老"的国情及养老事业起步较晚,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医疗服务不规范和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等诸多问题。目的构建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供给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于2017年6—8月,采用目的抽样法抽取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20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中心)和15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形成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供给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版);于2017年11月—2018年1月选取23名专家,通过亲自发放或电子邮件发放3轮函询问卷,由专家对指标的合适性、重要性、熟悉程度及判断依据做出判断;函询结束后,整理专家咨询结果,计算专家积极系数、权威系数、协调程度和指标重要性赋值、满分比、变异系数。结果 3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8.5%、100.0%、100.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05、0.909、0.922,变异系数分别为0.06~0.24、0~0.17、0~0.22,Kendall's W系数分别为0.249、0.252和0.316。依据指标筛选标准,综合专家意见后,第1轮删除12个指标、增加16个指标,第2轮删除5个指标、修改1个指标、增加1个三级指标,第3轮无删除、修改、增加指标,最终形成了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的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供给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论构建的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中心供给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专家意见集中度较高,结果可靠性较强,可为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中心服务质量的评价、建设和改进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医养结合 社区居家养老中心 服务质量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