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影响短钢管径向阻尼器抗震性能的参数研究
1
作者 范伟 龙旦 +3 位作者 周鹏 杨小卫 张艺琼 李梦园 《河南建材》 2025年第2期13-17,共5页
文章采用数值试验方法分析了长径比(L/D)、径厚比(D/t)及加载宽径比(a/D)对短钢管径向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周往复加载下,短钢管径向的滞回曲线相对饱满,峰值承载力随着L/D或a/D的增加而增大,随着D/t增加而减小。短钢管径向... 文章采用数值试验方法分析了长径比(L/D)、径厚比(D/t)及加载宽径比(a/D)对短钢管径向抗震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周往复加载下,短钢管径向的滞回曲线相对饱满,峰值承载力随着L/D或a/D的增加而增大,随着D/t增加而减小。短钢管径向初始刚度随着L/D的增加呈现线性增加趋势,随着D/t增加而呈现出指数级减小趋势,随着a/D的增加呈现出非线性增大趋势。刚度退化随着L/D、a/D的增加而变快,随着D/t增加而变缓。短钢管径向阻尼器达到屈服位移时的等效黏滞阻尼系数在12%~17%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钢管径向阻尼器 长径比(L/D) 径厚比(D/t) 加载宽径比(a/D)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级屈曲支撑的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
2
作者 范伟 龙旦 +3 位作者 周鹏 杨小卫 张艺琼 李梦园 《河南建材》 2025年第3期27-32,共6页
为了研究两级屈曲支撑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文章对两级屈曲支撑核心构件的设计限值和理论骨架曲线进行了深入分析,依理论骨架线设计了两级屈曲支撑框架,并对比了其与普通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的抗震性能。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在多遇地震... 为了研究两级屈曲支撑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文章对两级屈曲支撑核心构件的设计限值和理论骨架曲线进行了深入分析,依理论骨架线设计了两级屈曲支撑框架,并对比了其与普通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的抗震性能。弹塑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在多遇地震和设防地震作用下,两级屈曲支撑框架和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的楼层侧向变形相同;罕遇地震下,两级屈曲支撑框架的最大顶点位移比屈曲约束支撑框架减小了8%,最大层间位移角比屈曲约束支撑框架减小了37.5%;在9度大震作用下,两级屈曲支撑框架的顶点最大位移比屈曲约束支撑框架减小了9.2%,最大层间位移角比屈曲约束支撑框架减小了29.2%,且屈曲约束支撑框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46,超过了倒塌层间位移角1/50。两级屈曲支撑的滞回曲线表明,随着地震力的增加,支撑的刚度会先减小后再次增加,支撑框架结构刚度的再次增加有效减小了结构楼层的侧向位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级屈曲支撑 屈曲约束支撑 框架结构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钢管径向往复受力屈曲研究
3
作者 范伟 龙旦 +3 位作者 周鹏 杨小卫 张艺琼 李梦园 《河南建材》 2025年第4期12-16,共5页
文章采用理论和数值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长径比(L/D)、径厚比(D/t)和加载宽径比(a/D)对短钢管径向屈服承载力和屈服位移的影响,旨在为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在径向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短钢管径向屈服承载... 文章采用理论和数值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长径比(L/D)、径厚比(D/t)和加载宽径比(a/D)对短钢管径向屈服承载力和屈服位移的影响,旨在为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研究结果表明:在径向低周往复荷载作用下,短钢管径向屈服承载力随着长径比(L/D)或加载宽径比(a/D)的增加线性递增,随着径厚比(D/t)的增加呈现非线性递减;短钢管径向屈服位移不随长径比(L/D)的变化而变化,随着加载宽径比(a/D)的增加而递减,随着径厚比(D/t)的增加而递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钢管径向 往复荷载 屈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RC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因素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杨小卫 许君风 胡江春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6年第6期30-34,共5页
基于有限元方法,采用"纤维梁模型+分层壳"模型,用增量动力时程方法,对RC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因素进行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结论:设计时尽量降低框架柱的最大轴压比,做到结构层间抗侧刚度均匀;并对多个设计模型比较,找到最... 基于有限元方法,采用"纤维梁模型+分层壳"模型,用增量动力时程方法,对RC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因素进行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结论:设计时尽量降低框架柱的最大轴压比,做到结构层间抗侧刚度均匀;并对多个设计模型比较,找到最优的最大层间位移角,使得结构设计的承载力、刚度、延性达到最佳匹配,增大倒塌储备系数C_(cmr),达到提高抗地震倒塌能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C框架结构 增量动力时程分析 轴压比 层间抗侧刚度比 最大弹性层间位移角 倒塌储备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EM法的爆破拆除倒塌过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小卫 许君风 胡江春 《工程爆破》 2017年第2期11-16,共6页
利用应用单元法(AEM法),以含填充墙的某多层框架结构定向爆破拆除为例,进行倒塌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框架结构爆破切口形成后,结构由于重力作用逐渐沿横向偏转,并在横向最外侧的一排柱上形成活动铰,产生翻转倒塌,模拟结果与实际... 利用应用单元法(AEM法),以含填充墙的某多层框架结构定向爆破拆除为例,进行倒塌过程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框架结构爆破切口形成后,结构由于重力作用逐渐沿横向偏转,并在横向最外侧的一排柱上形成活动铰,产生翻转倒塌,模拟结果与实际倒塌结果基本相符。在倒塌的过程中,结构爆破切口的横向很快进入大变形倒塌,同时引起横向隔墙的平面失去稳定而倒塌。落地的倒塌碎块,在纵向产生150kN左右的峰值冲击力,在横向产生30~50kN的峰值冲击力。基于仿真结果,可以定量设置防护措施,避免安全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单元法 框架填充墙结构 爆破拆除 倒塌过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结构“连续倒塌”仿真试验教学 被引量:1
6
作者 杨小卫 尹松 +2 位作者 王锦燕 张玉国 刘晓爽 《中国冶金教育》 2019年第3期65-70,共6页
学生全程参与一榀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连续倒塌评估虚拟仿真试验,对未做防连续倒塌设计的平面框架结构瞬时“拿掉”底层竖向结构单元后,出现的倒塌破坏结果与理论分析的结果相符。学生参与这种可视化的仿真试验,清楚地理解连续倒塌过程... 学生全程参与一榀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连续倒塌评估虚拟仿真试验,对未做防连续倒塌设计的平面框架结构瞬时“拿掉”底层竖向结构单元后,出现的倒塌破坏结果与理论分析的结果相符。学生参与这种可视化的仿真试验,清楚地理解连续倒塌过程的发生机制和破坏现象,扩展了知识面,对防连续倒塌的概念掌握得更加牢固。同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了工程素质、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连续倒塌 仿真试验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仿真试验在抗震概念性设计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杨小卫 边亚东 林庆利 《河南建材》 2019年第1期61-64,共4页
利用学校虚拟仿真试验平台对抗震概念设计中平面扭转不规则的建筑进行虚拟仿真试验,使学生真实体会到扭转不规则对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虽然该类建筑按照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能够满足"三水准"设防目标,但在遭受... 利用学校虚拟仿真试验平台对抗震概念设计中平面扭转不规则的建筑进行虚拟仿真试验,使学生真实体会到扭转不规则对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虽然该类建筑按照我国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能够满足"三水准"设防目标,但在遭受超越罕遇地震时,平面扭转不规则的结构更易倒塌。可视化的虚拟仿真试验教学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扭住规则性 虚拟仿真试验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连续倒塌”仿真试验在混凝土结构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小卫 张玉国 +2 位作者 纠永志 张永利 杜亚志 《河南建材》 2019年第2期84-88,共5页
采用可视化技术,借助于图形后处理的方法,带领学生对平面框架结构进行连续倒塌虚拟仿真试验,跟踪柱失效后连续倒塌破坏全过程,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未做防连续倒塌设计的框架结构破坏过程的发生机制、解释试验中发生的一些破坏现象,扩展... 采用可视化技术,借助于图形后处理的方法,带领学生对平面框架结构进行连续倒塌虚拟仿真试验,跟踪柱失效后连续倒塌破坏全过程,使学生更清楚地理解未做防连续倒塌设计的框架结构破坏过程的发生机制、解释试验中发生的一些破坏现象,扩展学生知识面,使其对防连续倒塌设计掌握得更加深刻和牢固。通过对虚拟仿真试验过程中的节点位移曲线和梁端钢筋应变曲线的解释,使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经过学生分析曲线并阐述曲线的物理意义,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工程问题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结构 仿真试验 防连续倒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跨框架改多跨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小卫 李梦园 +1 位作者 雷立志 胡江春 《山西建筑》 2023年第18期57-59,共3页
通过在单跨框架结构教学楼的走廊外端增设框架柱形成连续框架,可以增加超静定次数并提高抗震性能。但在这类结构的实际加固设计中,由于原结构体系的变形以及传力路径已基本完成并稳定,改造形成的连续框架与一次建设形成的连续框架的受... 通过在单跨框架结构教学楼的走廊外端增设框架柱形成连续框架,可以增加超静定次数并提高抗震性能。但在这类结构的实际加固设计中,由于原结构体系的变形以及传力路径已基本完成并稳定,改造形成的连续框架与一次建设形成的连续框架的受力形式在整体性能以及构件内力上均有区别,引起两种连续框架的抗震性能也有所不同。通过对某工程的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研究了加固设计中竖向荷载分担对增跨加固框架抗震性能计算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不考虑原框架柱的实际受力状态的改造设计会导致顶点最大位移计算偏小、罕遇地震下弹塑性层间位移角计算偏小的不利结果,高估了结构整体“大震不倒”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跨框架 多跨框架 新老柱轴压分布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篇》编排特色析论——基于“双轨制”辞书《集韵》《类篇》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小卫 《辞书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0-67,共8页
《类篇》和其姐妹篇《集韵》是宋代"双轨制"辞书的重要代表。《类篇》的编排呈现了"相副施行"的"双轨制""篇韵"辞书的真实面貌;折射出宋人进步的辞书修撰理念;反映了宋代语言学领域的革新和进... 《类篇》和其姐妹篇《集韵》是宋代"双轨制"辞书的重要代表。《类篇》的编排呈现了"相副施行"的"双轨制""篇韵"辞书的真实面貌;折射出宋人进步的辞书修撰理念;反映了宋代语言学领域的革新和进步;启示后来的学者科学、合理地利用古代"双轨制"辞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篇》 双轨制 编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向刚度规则性”抗震仿真试验教学方法探索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小卫 张玉国 刘新玲 《河南建材》 2018年第6期101-103,共3页
侧向刚度规则性是《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授课中概念设计中竖向规则性的重要内容。文章利用力学与结构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资源,对该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建立虚拟仿真试验模型,结合振动台试验结果与仿真实例对比,将抽象的概念性设计具体... 侧向刚度规则性是《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授课中概念设计中竖向规则性的重要内容。文章利用力学与结构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资源,对该部分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建立虚拟仿真试验模型,结合振动台试验结果与仿真实例对比,将抽象的概念性设计具体化、可视化,并通过虚拟仿真试验教学得出在遭受超越罕遇地震烈度时侧向刚度不规则结构比侧向刚度规则结构更容易发生倒塌的结论,使得学生形象地理解侧向刚度概念设计的重要意义,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向刚度规则性 虚拟仿真试验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篇》的XML建模和处理
12
作者 杨小卫 曾琪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167-169,182,共4页
《类篇》的XML建模采用UML技术进行静态的数据建模,并且采用Schema作为它的模式表示法;在建模和处理中要注意确定好文档的粒度.
关键词 《类篇》 XML UML SCHEMA 建模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梁板抗弯刚度比对双向板弯矩的影响
13
作者 杨小卫 荣维生 《河南建材》 2021年第10期54-56,共3页
通过对均布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双向板内力进行有限元分析,可以看出在0.4≤k≤80时,随着梁板抗弯刚度比k的增加板支座的最大弯矩调整系数呈现非线性增加,而板跨中的最大正弯矩调整系数随着梁板抗弯刚度比k的增加该系数呈现非线性减小;当k... 通过对均布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双向板内力进行有限元分析,可以看出在0.4≤k≤80时,随着梁板抗弯刚度比k的增加板支座的最大弯矩调整系数呈现非线性增加,而板跨中的最大正弯矩调整系数随着梁板抗弯刚度比k的增加该系数呈现非线性减小;当k≥80时,弯矩调整系数趋向于收敛。利用数值模拟研究双向楼板内力计算系数的变化规律,拟合出弯矩调整系数公式,并该公式对一个实际楼板开裂的项目进行量化判断,判断结果与实际现象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板 梁板抗弯刚度比 弯矩调整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道防线耗能结构等效能量法设计研究
14
作者 杨小卫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22年第1期164-170,共7页
在屈曲装置和主体结构组成的二道防线结构抗震设计中,为满足承载力和刚度要求而在弹性变形条件下进行多次迭代的设计方法可能难以定量分析结构的塑性抗震性能。因此用塑性分析方法直接考虑结构构件和屈曲装置的非线性响应,采用考虑塑性... 在屈曲装置和主体结构组成的二道防线结构抗震设计中,为满足承载力和刚度要求而在弹性变形条件下进行多次迭代的设计方法可能难以定量分析结构的塑性抗震性能。因此用塑性分析方法直接考虑结构构件和屈曲装置的非线性响应,采用考虑塑性变形的能量平衡概念进行设计分析,推导出不同地震强度水平下实现不同抗震性能目标的设计理论公式。最后,结合工程实例详细说明了等效能量法的设计过程,并与常规设计结构的地震易损性进行了比较,主要得出如下结论:将设有屈曲装置的二道防线耗能结构体系破坏过程简化为三线形的力-位移关系,推导出不同地震强度下的变形能方程,可以定量地进行不同抗震性能的需求设计;工程实例应用表明,在相同地震强度下,基于等效能量法设计的二道防线能耗结构具有较低的倒塌概率。在罕遇地震下,倒塌概率由7.9%降到0.7%,相对于框架结构降低了91%;倒塌储备系数CMR由1.72提高到2.80,比框架结构提高了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道防线耗能结构 等效能量法 屈曲装置 地震易损性 倒塌概率 倒塌储备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液化场地桩基地震反应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胡春林 杨小卫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用整体动力有限元方法进行砂土液化场地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及桩基地震反应分析。在土体侧向的边界节点处用弹簧并联阻尼器来进行模拟;在土体平面应变单元和桩体梁单元连接处,用补充约束方程的方法进行节点耦合,使两种不同类型单元... 用整体动力有限元方法进行砂土液化场地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及桩基地震反应分析。在土体侧向的边界节点处用弹簧并联阻尼器来进行模拟;在土体平面应变单元和桩体梁单元连接处,用补充约束方程的方法进行节点耦合,使两种不同类型单元满足连续条件。结合典型工程实例选择桩-土-结构及荷载参数,重点讨论了三种不同情形下砂土液化场地土-结构相互作用对桩基地震反应的影响,分析和比较了三种情形下体系1至6阶的自振周期、基桩危险截面处的位移与内力时程和最不利时刻桩身的位移与内力等,得到了一些对工程实际有益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结构 动力相互作用 砂土液化 等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铰接汽车转向器座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朱茂桃 袁月清 +1 位作者 韩兵 杨小卫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23-625,629,共4页
针对铰接式城市客车转向器座的受载特点,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了几种典型工况下某铰接汽车转向器座的疲劳强度,得到了转向器座接近实际工况的应力循环,然后利用其S-N曲线,基于Miner线性累计损伤准则计算其疲劳寿命。通过与成熟的产品... 针对铰接式城市客车转向器座的受载特点,运用有限元分析方法计算了几种典型工况下某铰接汽车转向器座的疲劳强度,得到了转向器座接近实际工况的应力循环,然后利用其S-N曲线,基于Miner线性累计损伤准则计算其疲劳寿命。通过与成熟的产品疲劳分析结果的比较,获得了新车型的可靠性数据,减少了试验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铰接汽车 转向器座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作格”角度谈主语系统的选择 被引量:8
17
作者 曾立英 杨小卫 《汉语学报》 2005年第4期22-30,共9页
本文主要以作格为理论背景谈主语系统的选择情况。按照Dixon(1994)的观点,作格分为小句内作格和小句间作格。在小句内,根据S、A、O三者之间的语法关系,世界上的语言可以分为作格、宾格和分裂的系统三种类型,其中分裂的系统又包括分裂的... 本文主要以作格为理论背景谈主语系统的选择情况。按照Dixon(1994)的观点,作格分为小句内作格和小句间作格。在小句内,根据S、A、O三者之间的语法关系,世界上的语言可以分为作格、宾格和分裂的系统三种类型,其中分裂的系统又包括分裂的主语系统和变动的主语系统两种类型。我们根据汉语的特点,发现汉语的作格动词以及很多及物动词在主语的选择上呈现变动的局面。小句间作格着重在小句的组合中,句法作格的类型有S/A中枢词转换,S/O中枢词转换和二者的综合,汉语是综合了这两种转换方式,随着信息展开的需要而铺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格性 变动的主语系统 分裂的主语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基土特性变化对桩基抗震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艳丽 杨小卫 王勇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417-421,435,共6页
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桩基动力反应在工程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桩-土-结构整体动力有限元法,结合工程实例,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设置粘弹性人工边界,研究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层特性变化对桩基抗震反应的影响。着重探讨了上软下硬... 地震荷载作用下的桩基动力反应在工程设计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桩-土-结构整体动力有限元法,结合工程实例,建立有限元分析模型,设置粘弹性人工边界,研究水平地震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层特性变化对桩基抗震反应的影响。着重探讨了上软下硬和上硬下软两种土层分布情况下,软硬土层相对厚度及弹模比变化对桩基抗震反应的影响。结果显示:桩基和筏基交接处桩顶截面和软硬土层分界处的桩身截面均可能是内力最大截面,桩顶截面和软硬土分界处桩身截面都应是设计需考虑的控制性截面,地基土层特性变化对于桩基弯矩的影响较剪力的影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结构 动力相互作用 地震反应 弹模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结构刚度对桩基内力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胡春林 杨小卫 《国外建材科技》 2006年第2期83-86,共4页
用整体有限元方法进行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在土体侧向的边界节点处用弹簧并联阻尼器来进行模拟;在土体平面应变单元和桩体梁单元连接处.用补充约束方程的方法进行节点耦合,使2种不同类型单元满足连续条件。... 用整体有限元方法进行桩-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体系的地震反应分析。在土体侧向的边界节点处用弹簧并联阻尼器来进行模拟;在土体平面应变单元和桩体梁单元连接处.用补充约束方程的方法进行节点耦合,使2种不同类型单元满足连续条件。结合典型工程实例选择桩、土、结构覆荷栽参数.重点讨论了地震作用下3种不同的上部结构刚度对桩基内力的影响.求出了3种上部结构刚度下体系1~6阶的自振周期和桩基的最大位移覆内力等,并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得到了在水平地震荷栽作用下上部结构刚度的增大将增大桩基的内力及水平位移,且桩顶及桩身处于第一个软硬土层交界面处的截面的内力尤为突出等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 弹性-阻尼边界 地震反应分析 上部结构刚度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姬塬油田长6油层组浊流和碎屑流的发现及意义
20
作者 刘小宁 杨小卫 赵宏波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13年第7期90-94,共5页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6油层组沉积序列、沉积构造、C-M图及测井曲线组合特征的研究,认为研究区除了存在如前人所说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微相和浅湖亚相等沉积相外,长622和长632小层还存在浊流沉积和碎屑...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油田长6油层组沉积序列、沉积构造、C-M图及测井曲线组合特征的研究,认为研究区除了存在如前人所说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水下分流微相和浅湖亚相等沉积相外,长622和长632小层还存在浊流沉积和碎屑流沉积。浊积岩主要分布在坡折带上的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及以南的浅湖-半深湖区,碎屑流沉积主要分布在浅湖-半深湖区。坡折带坡度较陡,堆积了巨厚沉积,在地震诱发和重力作用下巨厚沉积物沿斜坡发生液化、移动和滑塌,形成浊积体。地震诱发大规模的波浪运动将正常浪基面附近的浊积岩体及湖相软泥搅动起来,以碎屑流形式被搬运至离岸较远的半深湖区形成碎屑流沉积。浊积岩砂体伸人湖盆腹地,下与长7烃源岩直接接触,并充分吸取烃源岩提供的油气,上有长4+5等上部泥岩封堵,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形成较好油藏的条件,故加强对浊积岩的厚度、规模、含油性、开采方式等做更深层次的研究,是下一步对研究区浊积岩油藏的勘探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6油层组 浊积岩 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