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带环形隔板的圆柱储箱内液体晃动阻尼分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尊 李俊峰 +1 位作者 王天舒 王为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60-667,共8页
根据现有的阻尼理论,在线性势流的假设下,分别对带刚性和弹性隔板的圆柱形储液箱内液体晃动做了有限元仿真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测定结果相比较发现,在晃动频率上符合得很好,但阻尼比相差较大.同时,通过ALE有限元数值仿真,对储箱内无... 根据现有的阻尼理论,在线性势流的假设下,分别对带刚性和弹性隔板的圆柱形储液箱内液体晃动做了有限元仿真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测定结果相比较发现,在晃动频率上符合得很好,但阻尼比相差较大.同时,通过ALE有限元数值仿真,对储箱内无隔板和有隔板情况下的黏性流体晃动做了比较,初步推定隔板对液体晃动的“滞阻”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为涡耗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晃动 频率 阻尼比 圆环隔板 ALE有限单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钛矿渣在水泥混凝土中的研究应用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尊 李碧雄 +1 位作者 张治博 李梁慧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93-101,共9页
区别于普通高炉矿渣,高钛矿渣中TiO_(2)含量较高、矿物组成差异大、利用率低。高钛矿渣大量堆存会造成资源浪费,且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负担,因此亟需实现其固废资源化利用。近年来,基于高钛矿渣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稳定、微火山灰活性、多... 区别于普通高炉矿渣,高钛矿渣中TiO_(2)含量较高、矿物组成差异大、利用率低。高钛矿渣大量堆存会造成资源浪费,且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负担,因此亟需实现其固废资源化利用。近年来,基于高钛矿渣的矿物成分和结构稳定、微火山灰活性、多孔、集料性能优良等特点,研究人员逐渐将其作为矿物掺合料、粗细骨料等应用于水泥混凝土中,实现高钛矿渣的高效利用以及提高其使用附加值,促进高钛矿渣在混凝土中的工程应用。本文系统梳理了高钛矿渣在水泥混凝土中的研究应用进展,对高钛矿渣的来源、物理化学性质、在混凝土中的利用方式,介绍了其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方面影响的研究进展,此外深入论述了高钛矿渣作为矿物掺合料以及再生骨料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理。最后,针对现阶段研究中的不足提出相应建议,旨在为高钛矿渣在水泥混凝土中的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钛矿渣 水泥混凝土 理化性质 工作性能 力学性能 耐久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S装置分层真空轴向绝缘堆设计 被引量:18
3
作者 王勐 关永超 +6 位作者 宋盛义 夏明鹤 计策 刘其能 邹文康 杨尊 谢卫平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77-781,共5页
对PTS装置分层真空轴向绝缘堆的设计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全电路模拟方法得到了绝缘堆各层的电压波形。利用静电场数值模拟方法,对每层堆中的绝缘环、电极环、均压环、场调整环以及两端接口部分的形状都进行了设计和优化。2维和3... 对PTS装置分层真空轴向绝缘堆的设计和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全电路模拟方法得到了绝缘堆各层的电压波形。利用静电场数值模拟方法,对每层堆中的绝缘环、电极环、均压环、场调整环以及两端接口部分的形状都进行了设计和优化。2维和3维静电场模拟结果表明,绝缘堆的设计能够满足静电场设计要求。采用2维PIC程序初步计算了绝缘堆金属均压环真空侧电子发射对电压分配不均压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真空侧的电子发射会较大地影响绝缘堆电压分配的均匀度,进而对绝缘堆的全堆闪络概率造成较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轴向绝缘堆 全电路模拟 静电场数值模拟 粒子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微槽结构绝缘子真空沿面闪络特性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逢 王勐 +4 位作者 任靖 方东凡 康军军 徐乐 杨尊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99-303,共5页
针对单极性脉冲电压下不同微槽结构绝缘子真空沿面闪络特性开展实验研究。根据二次电子运动特性,设计了多种微槽宽度,对比了微槽结构和平面结构的绝缘子耐压特性差异。槽宽为1mm的微槽样品耐压水平与平面结构样品耐压水平相当,槽宽小于... 针对单极性脉冲电压下不同微槽结构绝缘子真空沿面闪络特性开展实验研究。根据二次电子运动特性,设计了多种微槽宽度,对比了微槽结构和平面结构的绝缘子耐压特性差异。槽宽为1mm的微槽样品耐压水平与平面结构样品耐压水平相当,槽宽小于1mm的样品组耐压水平均高于平面结构样品,最高电压提高倍数约为1.4,说明一定尺寸范围内的微槽设计将提高绝缘子真空耐压水平。通过电场强度计算分析微槽结构对二次电子运动的影响过程可知,较大的微槽宽度可使电子限制在槽内运动,较小的微槽宽度将抑制初始电子的发展,最终二者都能达到抑制闪络的目的。通过显微镜观测各组样品表面特征,材料表面微观缺陷将可能降低材料耐压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沿面闪络 表面微槽 单极性脉冲电压 二次电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模式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模块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勐 周良骥 +3 位作者 邹文康 谢卫平 杨尊 陈林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239-1243,共5页
在对Marx发生器和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LTD)电路拓扑结构及等效参数进行分析对比的基础上,结合两种电路拓扑结构的技术特点,提出了基于Marx基本回路的混合模式LTD模块构想。在混合模式LTD模块中,每个基本回路是一个多级的Marx发生器回路... 在对Marx发生器和直线型变压器驱动源(LTD)电路拓扑结构及等效参数进行分析对比的基础上,结合两种电路拓扑结构的技术特点,提出了基于Marx基本回路的混合模式LTD模块构想。在混合模式LTD模块中,每个基本回路是一个多级的Marx发生器回路,回路中只有前一级或几级开关需要外部触发,而后级开关工作在自击穿模式。计算分析表明:混合模式LTD模块设计可以有效降低LTD系统对多路同步触发的要求;独立回路式结构可提高整个混合模式LTD模块的可维护性;回路间耦合触发的方式可提高整个混合模式LTD的工作可靠性。最后,还探讨了回路内阻、磁芯损耗及Marx发生器回路中后级自击穿开关抖动对混合模式LTD模块参数设计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路拓扑结构 混合模式LTD模块 Marx发生器回路 可行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场闪络抑制技术的真空沿面闪络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刘瑜 王勐 +4 位作者 杨尊 周良骥 邹文康 章乐 徐乐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59-562,共4页
为解决脉冲功率系统中击穿电压最低的部分,即真空固体绝缘界面,采用磁场闪络抑制技术提高闪络电压,为研究磁场和沿面闪络电压的关系,针对不同介电常数的样品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电容器对通电螺线管充电产生的脉冲... 为解决脉冲功率系统中击穿电压最低的部分,即真空固体绝缘界面,采用磁场闪络抑制技术提高闪络电压,为研究磁场和沿面闪络电压的关系,针对不同介电常数的样品开展了一系列相关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电容器对通电螺线管充电产生的脉冲强磁场稳定可靠,并且当施加在绝缘子表面磁场强度为1.1T时,PMMA材料的闪络电压可以提高至1.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沿面闪络 磁场闪络抑制 介电常数 二次电子发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统计学模型的真空绝缘堆闪络概率计算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李逢 蒋吉昊 +1 位作者 王勐 杨尊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5-99,共5页
对比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过电压因子下绝缘堆闪络概率的特点,考虑了多层均压及圆周渡越时间后得到的闪络概率更能反映绝缘堆耐压水平;简化计算统计学经验公式中矩阵可保持绝缘堆闪络概率计算值准确性并减少过电压因子的静电场计算次数。分... 对比了几种不同类型的过电压因子下绝缘堆闪络概率的特点,考虑了多层均压及圆周渡越时间后得到的闪络概率更能反映绝缘堆耐压水平;简化计算统计学经验公式中矩阵可保持绝缘堆闪络概率计算值准确性并减少过电压因子的静电场计算次数。分析在固定间隙距离下绝缘环个数与电压峰值及电场强度峰值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存在最优绝缘环个数承受最高电压峰值与电场强度,承受最大工作场强的绝缘环个数下,工作电压幅值已降低很多。在选择绝缘环个数时应综合考虑,该计算方法可应用于工程绝缘结构设计中合理选取绝缘环个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堆 闪络概率 统计学模型 圆周渡越时间 病态矩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磁场下绝缘子沿面闪络特征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逢 王勐 +2 位作者 杨尊 任靖 康军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925-2929,共5页
基于磁场闪络抑制原理,研究回路电流产生的自磁场效应对固体材料绝缘性能的影响。通过计算电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的临界比值,设计了同轴电极结构,确定了满足闪络抑制判据的电极尺寸,开展自磁场闪络抑制实验、自磁场闪络促进实验以及无磁... 基于磁场闪络抑制原理,研究回路电流产生的自磁场效应对固体材料绝缘性能的影响。通过计算电场强度与磁感应强度的临界比值,设计了同轴电极结构,确定了满足闪络抑制判据的电极尺寸,开展自磁场闪络抑制实验、自磁场闪络促进实验以及无磁场绝缘闪络实验,对比三种条件下绝缘材料的沿面闪络规律,分析磁场位形对材料绝缘特性的影响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绝缘样品在自磁场闪络抑制效应影响下闪络电压提高了约15%,在自磁场促进闪络效应下闪络电压降低了约1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 沿面闪络 自磁场闪络抑制 回路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辐照绝缘样品不同位置的沿面闪络性能 被引量:2
9
作者 徐乐 王勐 +3 位作者 康军军 李逢 任靖 杨尊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91-793,共3页
绝缘体沿面闪络是制约脉冲功率技术发展的瓶颈之一。为了能对沿面闪络机理有更深的认识,通过在沿面闪络过程中引入激光辐照的作用,考察了绝缘样品上不同的辐照位置对于沿面闪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辐照位置越靠近闪络起始的地方,... 绝缘体沿面闪络是制约脉冲功率技术发展的瓶颈之一。为了能对沿面闪络机理有更深的认识,通过在沿面闪络过程中引入激光辐照的作用,考察了绝缘样品上不同的辐照位置对于沿面闪络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辐照位置越靠近闪络起始的地方,对沿面闪络性能的影响越大;在沿面闪络的过程中,不同的阶段如闪络起始阶段及电子倍增阶段在整个闪络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辐照 沿面闪络机理 辐照位置 闪络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应用条件下最佳绝缘子构型 被引量:1
10
作者 徐乐 王勐 +2 位作者 杨尊 刘瑜 李逢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06-808,共3页
绝缘子的沿面闪络制约着脉冲功率系统向高电压、大电流方向发展,总结了几种实际应用条件下的最佳绝缘子构型,并对不同角度下绝缘子表面的带电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表面电荷对不同绝缘子构型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根据不同... 绝缘子的沿面闪络制约着脉冲功率系统向高电压、大电流方向发展,总结了几种实际应用条件下的最佳绝缘子构型,并对不同角度下绝缘子表面的带电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表面电荷对不同绝缘子构型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条件来开展实验研究以确定最佳的绝缘子构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面闪络 绝缘子构型 表面电荷 脉冲电压 直流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加载下锥角绝缘子的激光辐照沿面闪络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乐 王勐 +3 位作者 李逢 杨尊 康军军 任靖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51-154,共4页
通过搭建脉冲加载下的激光辐照沿面闪络实验平台,考察了锥角绝缘子受激光辐照时的真空沿面闪络性能。结果表明:不论是紫外光(266nm)还是可见光(532nm)辐照在阴极三相点或者样品中间,+45°锥角绝缘子构型的性能都要优于-45°锥... 通过搭建脉冲加载下的激光辐照沿面闪络实验平台,考察了锥角绝缘子受激光辐照时的真空沿面闪络性能。结果表明:不论是紫外光(266nm)还是可见光(532nm)辐照在阴极三相点或者样品中间,+45°锥角绝缘子构型的性能都要优于-45°锥角绝缘子,并且紫外辐照阴极三相点对沿面闪络电压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大型脉冲功率装置中应该避免射线对绝缘堆阴极三相点处的辐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面闪络 激光辐照 阴极三相点 锥角绝缘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E/cB值下同轴绝缘子闪络特性
12
作者 李逢 王勐 +4 位作者 任靖 康军军 杨尊 徐乐 夏明鹤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055-3059,共5页
基于磁场闪络抑制原理,研究了由回路电流产生的同轴自磁场对径向真空固体绝缘界面沿面闪络特性的影响规律。根据同轴结构电场E和磁场B的比值与半径无关、只与电路参数相关的特点,分别设计了E/cB(c为光速)为0.041,0.05,0.056和0.062的四... 基于磁场闪络抑制原理,研究了由回路电流产生的同轴自磁场对径向真空固体绝缘界面沿面闪络特性的影响规律。根据同轴结构电场E和磁场B的比值与半径无关、只与电路参数相关的特点,分别设计了E/cB(c为光速)为0.041,0.05,0.056和0.062的四种同轴电极结构,开展了有磁场和无磁场两种条件下电介质的真空沿面闪络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有利于磁场闪络抑制条件的自磁场位形下,真空沿面闪络耐压水平相比无磁场情况有明显提高,且比值E/cB越小闪络电压提高幅度越大。当E/cB比值为0.041时,沿面闪络电压可提高约1.3倍;而当自磁场位形反向时,沿面闪络电压相比于无磁场情况有所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缘子 沿面闪络 自磁场闪络抑制效应 回路电流 同轴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X射线辐照对绝缘材料沿面闪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雯捷 王勐 +5 位作者 李逢 杨尊 朱泉峣 牟广营 任靖 康军军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22-227,共6页
绝缘体真空沿面闪络成为制约脉冲功率技术高电压、大电流和小型化发展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PTS装置的真空环境中,绝缘材料在受到软X射线辐照的情况下,其绝缘性能受到很大影响。因此为了提高PTS中交联聚苯乙烯的绝缘性能,同时更深刻地... 绝缘体真空沿面闪络成为制约脉冲功率技术高电压、大电流和小型化发展应用的主要因素之一。在PTS装置的真空环境中,绝缘材料在受到软X射线辐照的情况下,其绝缘性能受到很大影响。因此为了提高PTS中交联聚苯乙烯的绝缘性能,同时更深刻地认识沿面闪络的机理,通过研究软X射线对于交联聚苯乙烯的辐照作用,观测到了不同辐照次数对于沿面闪络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未受到辐照的样品其真空沿面闪络性能高于软X射线辐照过的样品,而受14次钨丝阵辐照的样品其真空沿面闪络性能略高于受2次铝丝阵辐照的样品。同时,从软X射线对于绝缘体表面的辐照机理很好地解释了这种实验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X射线辐照 真空沿面闪络机理 交联聚苯乙烯 辐照机理 辐照总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片自组装的(BiO)_2CO_3单分散微米绒球的绿色可控合成及其光催化性能(英文)
14
作者 阮毛毛 宋乐新 +4 位作者 王青山 夏娟 杨尊 滕越 许哲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33-1042,共10页
采用水为溶剂,Bi(NO_3)_3?5H_2O为Bi源,C_6H_5Na_3O_7?2H_2O(TCD)为配体构筑了前驱配合物Bi-TCD,通过配合物分解实现了由纳米片自组装的碳酸氧铋(BS)微米绒球的绿色可控合成,例如,BS的结构和形貌可经由改变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时间来调控... 采用水为溶剂,Bi(NO_3)_3?5H_2O为Bi源,C_6H_5Na_3O_7?2H_2O(TCD)为配体构筑了前驱配合物Bi-TCD,通过配合物分解实现了由纳米片自组装的碳酸氧铋(BS)微米绒球的绿色可控合成,例如,BS的结构和形貌可经由改变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时间来调控。我们发现,一方面,TCD的配位作用可致BiO^+离子缓慢释出从而调控BS的形成速率;另一方面,尿素在BS材料的形成过程中起碳源、碱源、形貌调控剂和晶体成长控制剂的多重作用,通过调控尿素的浓度制备了三种分别沿着[001]、[110]和[013]优势生长方向的BS晶体。这种合成方法成本低,不需要有机溶剂、模板、表面活性剂、高温和很长的反应时间;产物分散性好;产率高;且拥有可控的形貌和优势生长方向。特别是由纳米片自组装的BS微米绒球对罗丹明B展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我们相信当前工作将是绿色可控合成和无机微纳材料应用方面的一个重要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氧铋 绿色可控合成 光催化性能 微米绒球 二水合柠檬酸三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化原油破乳脱水的影响因素与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吕晓方 杨尊 +5 位作者 赵德银 柳扬 马千里 周诗岽 李恩田 董亮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53-760,共8页
为了探索酸化原油脱水困难的原因,通过回顾近几年开展的酸化原油脱水影响因素实验以及现有的酸化原油脱水工艺,总结了pH值、温度、固体颗粒影响原油破乳的机理,归纳不同破乳脱水工艺的适用性。热化学沉降法适合处理黏度、含水率不高的... 为了探索酸化原油脱水困难的原因,通过回顾近几年开展的酸化原油脱水影响因素实验以及现有的酸化原油脱水工艺,总结了pH值、温度、固体颗粒影响原油破乳的机理,归纳不同破乳脱水工艺的适用性。热化学沉降法适合处理黏度、含水率不高的原油。超声波稠油破乳脱水的实际应用效果显著,可以作为热化学沉降工艺的辅助破乳。水洗法可去除部分固体颗粒和酸化淤渣,适用于重力沉降前预处理。高频脉冲电脱水法对酸化油、老化油脱水效果都较好,适用于精脱水处理。微波破乳仍处于研究阶段,需进一步研究破乳机理以及验证工业实用效果。最后对未来原油破乳和脱水工艺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压裂 破乳脱水 影响因素 处理技术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